收藏 分享(赏)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037512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举办信息来源:2014.04.16 中国文化报本报讯(记者苏丹丹)4 月 15 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财政部文资办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联合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标志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实施正式启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董德刚作主旨讲话,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主持会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涉及的西部 7 个省、自治区的文化厅与财政厅以及 31 个州、市负责人和文广新局、财政局的代表共 130 多人,就规划如何贯彻实施,积极建言献策。结合规划出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刘玉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下一步规划的贯彻实施提

2、出具体要求。刘玉珠强调,要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实施与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与当地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规划贯彻实施的关键。各地区要加强经验交流和总结,加大人才培养扶持力度。董德刚在讲话中强调,对于跨区域引导性和示范性的重大项目,中央财政会予以关注、支持,地方财政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找准切入点,避免短期行为、同质化建设。研讨会上,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赵红川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意义、主要内容、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做

3、了解读,其中就规划的贯彻实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西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分析,为各地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参考路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由文化部、财政部于今年 3 月 5 日联合发布,是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专项区域规划,覆盖区域包括四川、贵州、陕西等 7 省区的 11 个市(州、地区) ,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760 万,覆盖面积超过 68 万平方公里。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产业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落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信息来源:2014.04.10 云南经济日报经报记者 孟寻 实习生 王宏规划将藏羌彝文

4、化产业走廊划分为核心区域、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等三个部分。云南省楚雄州、迪庆州均处于核心区域。文化产业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日前,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规划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划分为核心区域、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等三个部分。云南省楚雄州、迪庆州均处于核心区域。“结合迪庆、楚雄两州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云南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 ”来自云南省文化厅的消息称。据该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刘治均介绍,云南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以迪庆州和楚雄州为核心发展区域,还整合、集中了昆明、红河、大理等地区的彝族文化资源和迪

5、庆周边地区的藏族文化资源,打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是指在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陕西交界的范围内,实施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扩大民族地区就业,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据了解,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覆盖面积超过 50 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600 万,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 110 亿元。这一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民族文化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价值。将七省区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进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

6、合,打破了区域限制,使得文化旅游现象在城镇与乡村的不同形态与结构中融合,使得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能跨区域流动。近年来,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将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相互贯通的交通网络,产生明显的“通道经济”效益,对于形成“线性” 、“带状”文化聚集区,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2012 年文化部出台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正式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列为 9 个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之一,拟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动实施。随后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再次明确,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作为“十二五

7、”时期国家级文化产业重点工程的重要地位。去年 9 月 28 日,在成都举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表示,以藏、羌、彝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形成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整体发展格局。规划提出,要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富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目标。预计到 2016 年,引导实施一批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产业转化项目,支持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生产基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产品生产和品牌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 2020 年,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

8、项目,文化产业普遍成为区域经3济支柱性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根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地区的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为保障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顺利推进, 规划明确了加大财税扶持、支持重点项目、优化发展环境等 7 项保障措施。近年来,迪庆、楚雄两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项目,努力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两州还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和节庆会展五大优势行业,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先导,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和

9、节庆会展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云南的规划是,将重点打造“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文化、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阿诗玛”文化品牌, “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四大品牌。围绕“香格里拉” 、 “三江并流”世界级文化品牌,主要打造香格里拉藏族文化“第一村”建设项目和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商品基地等 13 个项目和基地。围绕“阿诗玛”文化品牌, “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品牌,主要打造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建设项目和南诏大剧院建设项目等 14 个文化产业项目。云南省将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产业倍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跻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信息来源:2014.05.18 甘孜日报本报讯(本报记

10、者)日前,记者从康定县钦诚投资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投资建设的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跻身 2014 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今年 3 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首次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该项目是我州唯一进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的文化产业项目。康定县钦诚投资有限公司是四川钦诚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2 年 6 月与康定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协议书,投资 5.7 亿元打造康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 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去年 12 月完成施工图审查,今年初开始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施工

11、,预计在今年 6 月呈现商业街区主体,11 月将酒店及公寓修建至地上 5 层;明年公寓及商业街区完工,酒店进入装修阶段;力争 2016 年底酒店及商业街开始营运。项目以康巴木雅文化为特色,按照“三足鼎立,居中为尊”的布局,涵盖后现代藏文化主题酒店、风情街、藏文化创造中心、体验中心及配套公寓,总建筑面积为 12 万平米(含干部周转房) 。4整个建筑按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降低能耗,园内有温泉露天汤池,藏区唯一的藏式天幕广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康定新城的一大景点。走活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盘棋信息来源:2014.03.28 中国民族报近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12、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 。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 7 个省区,覆盖面积超过 68 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760 万。这一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覆盖区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的相关专家。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举总体规划最早的创意基础是费孝通先生在 1980 年提出的“藏彝走廊”这个民族学概念。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部设立了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目前,在这一生态保护区重

13、点项目有 660 多个,完成投资 20多亿元。“在羌族保护区基础上,我们希望建设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只是找到了文化产业这个新的切入点,把历史地理概念拓展延伸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 ”刘玉珠认为, 总体规划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特点。首先,是空间的融合,将川、黔、滇、藏、陕、甘、青等 7 省区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进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合;其次,是发展方式的融合,挖掘整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实现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

14、第三,是产品的融合,通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不同项目的建设,整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区域内文态、业态、生态、形态融合。为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富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目标,确定了发展重点领域、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文化产品生产等主要任务,确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新兴业态。“这一跨区域、跨民族对文化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行政区、各民族文化5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友说,长期以来,藏羌彝聚居区在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

15、化产业方面,都是以行政区或聚居区为单位,各自为政,由于资源分散、资金实力限制等因素,无力将文化产业推向更大的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转化。这一规划为所覆盖的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蓝图。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羌学研究中心主任蒋彬认为, 总体规划的发布,为覆盖区域的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培养民族文化产业人才。“按照总体规划 ,国家将对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以及搭建相应的平台等,这些对于民族文化发展而言,显然是一次新的机遇。 ”蒋彬说。对于羌文化而言,蒋彬

16、认为,之前,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虽然有力地推动了羌族文化的保护。但客观而言,这种保护是一种被动的保护,保护区建设始终面临着资金、政策等诸多问题。 总体规划的实施区域不仅涵盖了保护区全部区域,而且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因此,能更好地保护羌族文化。此外,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羌族地区重建、新建了大量的文化设施,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 总体规划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羌族聚居区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一个好的规划,如果不能得到科学有效地实施,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如何科学地实施总体规划 ,各位专家们也提出了

17、自己的意见政府搭好台,企业唱主角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子规划,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搭好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和团体,必须加强品牌打造。面向市场挖掘本土民族文化的要素,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张明善(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必须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际上,应该用“保护性地利用”来代替“开发” 。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保护。一旦少数民族文化失去了本真性,那就不再具有开发的内在核心价值。一些民族地区的文化与

18、旅游产业一结合,就变了味,走了样,甚至把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混在一起。这样,只能造成文化及其衍生产品的同质化。相关部门应该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元素,做一些适度调整,再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6贾银忠(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专家)要注意资源型开发与跨越式发展的结合总体规划中提到的四个发展重点领域,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大部分是资源型的文化产业开发。虽然西部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但总体而言,现在,东、中、西部的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除了总体规划中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还要积极地发展出版、影

19、视、会展等文化产业,要注意资源型开发和跨越式发展相结合,全面激发西部的文化产业发展潜能。这样,才能实现西部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杨嘉铭(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藏学研究专家)文化产业应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建议按照无形与有形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文化与城乡融合、品牌与产业融合、保护与传承融合的“五个融合”原则指导规划实施。以“三个集中” 、 “三个整合” 、 “三个转变”为规划实施目标,推进规划覆盖区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三个集中”的要点是:文化向品牌集中、产品向市场集中、游客向景区集中;“三个整合”的要点是:整合资源、整合资本、整合人才;“三个转变”的要点是:村民向市民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

20、、乡村向城镇转变。张友(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发展规划通过评审信息来源:2013.07.26 中国文化报本报讯(驻四川记者王雪娟)7 月 23 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等单位的文化学者参加会议,并评审通过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发展规划。据介绍,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有重要文化遗产 313 处,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乐山市金河口区、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绵阳市北川羌族

21、自治县、平武县,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等地区以及相关辐射带。该规划提出,力争通过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3+2”空间布局:3 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即海螺沟生产性保护基地、西昌彝族文化产业体验区和茂县羌族文化产业体验区;2 个文化产业带,即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和以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区为依托的重建文化产业带。据悉,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列为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22、文7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划定 毕节处核心区域信息来源:2014.04.02 毕节日报本报讯(记者 张晓佳) 为推动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近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 7 个省区,其中,包括贵州省毕节市在内的 11 个市(州、地区)被划分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760 万,覆盖面积超过 68 万平

23、方公里。据了解,藏羌彝文化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资源富集,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策划实施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在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以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保障

24、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顺利推进, 总体规划明确了加大财税扶持、支持重点项目、优化发展环境等 7 项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作为重大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建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加强对重点项目宣传推介、招商引资、交易合作等方面服务,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享受项目补助、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扶持;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创意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博会等交易平台,加强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和传播体系建设等。总体规划特别强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要注重科学发展,坚持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着力推进绿色发

25、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和乡村原始风貌,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不强行撤并村庄。8调研藏羌彝文化 产业走廊规划事宜信息来源:2014.04.04 毕节日报本报讯(王明贵 报道)4 月 1 日至 2 日,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发布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省文化厅副厅长袁伟一行就如何制定子规划、项目申报及规划实施等事宜到我市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肖远福,毕节地区人大工委原主任、市彝学研究会会长禄绍康,市文化局、旅游

26、局、民宗委,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赫章县、大方县等地实际考察。座谈会上,袁伟介绍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展情况,以及对贵州省子规划的编制要求等情况。市文化局负责人汇报了毕节市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之一,近年所作的有关彝族文化方面的工作,及下步工作的思考。有关领导、专家在座谈中提出了“一线四城,两翼延伸”的总体规划构想,认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贵州子规划可以按照明代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的路线,从贵阳出发过九驿经毕节到威宁,以这一线的古驿路为主线,沿途建设水西古城、慕俄格古城、夜郎王城、巴迪鲁旺古城(乌撒古

27、城)等具有彝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城。一翼延伸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辐射区的六盘水市,一翼经金沙县的盐茶古道延伸至赤水河流域古代永宁地区即奢香夫人后家领地,把整个贵州西部彝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联系起来,作为文化产业开发规划的主体区域。我省进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信息来源:2014.04.09 贵州日报本报讯 4 月 8 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这个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七省区,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760 万,覆盖面积超过 68 万平方公里。其中我省毕节市被列为核心区域,六盘水市、贵阳市分别被列为辐射区域及城市枢纽。规划旨在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为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振兴繁荣提供强大动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以空间、发展方式、产品的融合为要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特点。目前,我省按照文化部的统一安排,已启动 2014 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征集工作,文化部将对征集项目进行筛选,在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发布并推介,入选项目将在 2014年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倾斜。(本报记者周静实习生黄璐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