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1.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5037330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武术文化赏析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所熟知的数字“0、1、2、 、 、9”都在武术中有极深的意用。那我就谈数字“0”的含义。 (最主要谈道教和佛教中的“空” 、太极中的圆圈)1.数字“0”的含义:数的空位,没有数量。是“空”:(1)道教中的“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道教中的“道 ”在太上老子那里说, “道可道,非常道

2、” 其实是一种天机,天机不可泄露,凭自己的感觉去体悟它。关于道教的空与无,实际上是说“道”的“本体空寂”,正如佛教的 “法身无相 ”一样。所以道的本体,实质是空性与虚无。 “空”对应“实”, “无 ”对应“ 有” 。道教和佛教都将大地山河、城市人物看做“六尘幻相”,诸行无常,生灭不停,当然不是实有的,仅仅是我们道体“法性”的暂时影现而已,森罗万象影现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的“ 无”就是说的是虚无,真空。这里的“ 有”说的是妙有,灵性产生(其实是显现)万物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真空是能产生灵妙的。 “观其妙 ”就是反观本性(自性) ,又称“观自在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者,万物万相变化的归宿。能了了觉知,观察万相而不动心之本体,是谓妙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真空妙有是道的体和用两个方面,都是“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前“玄” 指真空,后“玄”指妙有。把握了真空妙有这一宇宙生命真谛,不就进入了众妙之门了吗。登堂入室,契入真如法性了。(2)佛教中的“空”:空、静(净) 、能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心经的要旨和精华。这里的“ 空” 不是空无所有的空,而是妙有真空。一切的色相无非是真空妙有的性体所显现

4、,都是我们自性所起的作用,离开自性是没有色相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而前边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是针对修行人不同而说的。等达到了真正的大自在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了。外在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永久不变的事物。(3)儒教中的“空”:中庸无为(4)武术中的“空”:是一种境界。无我,无人。天人合一。 2.“0”的形状是“圈” 、是“圆” 。是圆,无凹、无凸;是圈,环环相接,连连不断。(1)太极中的“圆”: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 “妙手一着一太极” ,指的就是太极拳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像太极图的圆圈那样,在这一个圆圈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

5、种力量在旋转变化,像太极图圆圈中的阴阳对立面那样。因此,在太极拳螺旋式运劲中,在不断旋转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 。 “妙手”是一着一太极,动作即圈,圈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有轻有沉。在划圈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地自身旋转的,即公转与自转结合的(象征着人体动作符合自然规律) 。凡是偏柔或偏刚的都不能称作太极拳的“妙手” ,因为它们都偏于一面,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没有起到阴阳的相反相成、互用并存的作用。这个圆圈运动,有全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和横圈,在整个拳套内错综地交织着,动作的前进、后退、上起、下落,左旋和右转,都要带有走弧形、划圆圈的形象。陈鑫说

6、:“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 , “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种种转法,亦各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初练太极拳时转圈的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圆形的动作是达到和谐与连贯的必要前提。练到纯熟后,逐渐达到“得心应手”、“心身相应”的境界,就能够一动则内外、上下、左右无有不动,一圈无有不圈(外形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体内有对内脏器官作轻微旋转的自我按摩,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缠绕运转,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动作。拳论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

7、太极真神妙”。这是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没圈;由开展而渐至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迹的最高境界。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这种境界是只有下苦功才能做到。太极拳名家杨少侯晚年练的发劲小架子,仅有意动的运劲,外形看不见有圈,只看见发劲,就是这种功夫的表现。转圈不论大圈、小圈、没圈(有圈的意思,但在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的称作没圈),都应该有内劲作为统帅。这种内劲是通过长期锻炼,用意识贯注而形成的,它“似松非松”,“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能柔能刚”,“刚柔相济”,极为沉重而又极为轻灵。内劲的运转,带有螺丝旋转形状的缠丝劲,只有太极拳才能练出这种内

8、劲。太极拳的圆形动作,可以柔化对方的力量,并且随时可以由弧形转化为直线加以还击,所以陈鑫说:“胳膊令其骨转,方能以真劲引动”,也是打手歌中“引进落空合即出”所依据的原理。孙子兵法说:“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创造太极拳的人,懂得圆的运用最灵活,圆的力量最大,所以求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但是它必须通过缠丝式(抽丝式)的螺旋劲来完成圆的动作,否则仍然是直劲,直劲碰到来力仍然要有顶撞,因此也就失去太极拳“化而后打”、“即化即打”应有的作用。所以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劲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说:“拳中必用缠丝者,粘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不可忽也。功夫

9、久能令人不敢进,进则打之,退亦打之。”太极拳推手时,在接触面上不丢不顶,能够避实就虚地微微一转,即可 发劲,即是螺旋劲的运用。太极拳推手中的擒拿法(推手中的擒拿法,现今在陈氏推手中保持。擒是抓脉、截脉、按穴、闭户,拿是反筋背骨),在沾连粘随的基本原则下,“里缠外翻,下蹋外辗”是以螺旋劲的运用为其特点的。(2)五行中的“圆”:相生、相克是 指 在 生 态 系 统 中 每 一 物 种 都 占 据 一 定 的 位 置 , 具 有 特 定 的作 用 , 它 们 相 互 依 赖 、 彼 此 制 约 、 协 同 进 化。 3.是“球”的投影。是无数个相同的“圆”组成的立体。(1)任何两点之间的连线是 圆、是弧,形状中间空是圈。(2)中间实是球(一个重心、一个整体,滚动、旋转靠切点) 。4.哲学中的“0” ,既是一种特种状态(混沌状态) ,又是 事物发展的一种形式(“0 形循环” ,即螺旋式上升理论) 。 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按“螺旋”式上升。一个弧接一个弧,一个圈套一个圈,一个环连一个环,环环相扣,永无间断。总结:“0”就是天地未开、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在太极拳中是指“无极”势。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中国武术文化赏析学院:政法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09-1 班姓名:马延友学号:540909030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