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5037136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缺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引言】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的传统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然而,当社会处于动荡、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南怀瑾亦旧亦新的一代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在内忧外患中颠沛困顿,力图自强。辛亥革命,中国的专制政体被打倒了;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古老文化被破坏了。生长在这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整个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今天,敞开国门的中华民族又一次处在大变革时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再次摆在国人面前。而一个令人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慢慢流失

2、,已到了应该警省的时候了。冷落,是遗弃的前兆!【点击】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自家的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文化流失的外在表现,而冷落又恰恰是遗弃的前兆。因而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力度,并使其发扬光大,使国人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首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先生建议“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法定节日” ,以便“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今天的作用” ,使之“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为识见。圣诞老人比屈原名气大 教育工作者担忧:中国传统文化会因此流失许 欣 本报海口 12 月 23 日讯(记者许欣) 知

3、道圣诞节的来历,却不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谁?青少年狂热追捧洋节,使教育工作者担忧:中国传统文化会因此流失。 今天下午,记者在海师附中、海口九中等几所中学采访了 38 名初中学生,事先设计的调查题目有: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吗?知道端午节、重阳节是为纪念谁吗? 有 31 名受访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和圣诞节,理由是:过春节可收到红包,过圣诞节又好玩又有人请客吃洋快餐。虽然初中生们大都喜欢过圣诞节,却很少有人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他们大多认为,圣诞节是由圣诞老人唱主角。只有 20 名初中生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受访初中生全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为纪

4、念谁而设。(2004 年 12 月 24 日南国都市报 )【品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这篇报导所及青少年追捧洋节的现象,绝非一市一校所独有,既有“具体而微”的典型性,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 。而在传统文化上表现出来的茫然无知,更令人担忧。学生答不出端午节的来历,这个责任应由谁来负呢?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究竟应该落实些什么呢?汉字,永远的风景!【点击】写下“汉字,永远的风景!”这句话,总觉得有煽情、矫情之嫌,因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汉字的书写正在退化,时代已屡屡向我们亮出了黄牌。那就姑且把这句话当作是美好的祝愿吧,愿汉字永远是中华民族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警惕“汉字

5、书写遗忘症”李晚成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 为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专门教人如何书写汉字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 ”3 月 20 日,在江西省人才招聘市场,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类似感慨。很多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是,当招聘单位让其填表时却往往不仅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患上了“书写遗忘症” 。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李老师感叹道,她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生硬。有时,她布置学生写作文,个别同学交的竟是打印稿。她真担心同学们会因字写得不好而影响高考成绩。 一些孩子对毛笔、墨汁、

6、砚台等传统书写工具的了解,贫乏得可笑。据南昌市“一书阁”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陈老师介绍,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一些书法家不无担忧地表示,长此以往我们的国粹汉字书法就会荒废掉。 面对网络时代、办公自动化的冲击,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是否有必要?笔者随机调查了部分南昌市民,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在逐渐失去它的实用基础,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没有必要。个别家长还表示,现在学习、就业压力这么大,孩子每天应付“英语辅导班”“奥数培训班”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练书法? 一些医学专家认为,练好汉字可以锻炼人的抽象思

7、维能力,对青少年小脑的发育大有益处。 有的专家表示,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表中, “书法”是必修课。作为中国的孩子,更应该把学习写好汉字作为一生的追求。(来源:2005 年 3 月 23 日新华网)【品评】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以其优美的形体和精深的内涵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汉字书写的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而“汉字书写遗忘”这一顽症,对整个民族文化肌体的损害可能是致命的。将“书法”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当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爱我们的文字,便是爱我们的祖国!读什么样的书,传承什么样的文化!【点击】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书籍也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读书

8、的趣味、喜好也可看作是一个人甚或是一代人文化观念的价值取向。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在读什么样的书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不同,所养之气也不同。要“养吾浩然之气” ,所读之书也必须得有“浩然之气” 。现在的孩子读什么书?学生通讯社在杭州的几所中小学中做了一个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小调查,看看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或杂志。郭敬明和可爱淘最受杭州中小学生欢迎。高中学生最喜欢看的书:1 那小子真帅 2 候鸟 E 人 3 狼的诱惑 4 幻城 5 光之陨落与重生 6 梦里花落知多少 7 爱与痛的边缘 8 哈里波特 9 当代歌坛 10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11 菊花香 12 瑞丽

9、 13 蔷薇岛屿 14 亦怒与珂 15 漫友 16 蜡笔小新。中小学生最希望看到的是以下题材的书:体育类、科普类、关于未来科学和探讨宇宙的书、根据电影、电视剧改编的书、关于明星的书、计算机和电子游戏读物、了解外国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书、音乐知识读物、对学习有用的课外书、心理书籍。上海中学生阅读倾向“灰姑娘+ 浪子 ”式日韩组合。(摘自 2005 年 1 月 2 日杭州日报 )【品评】对当今学生来说,读多少书或许已不是最紧要之事,而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才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校园青春小说、时尚杂志之类的读物,甚至轻松幽默的卡通故事,因其读起来既省时省力又有趣易懂而倍受青少年的青睐,然而这些书于“养气

10、”的作用则小而又小了。汪曾祺说:“我到现在还觉得应该教初中、小学的学生背会木兰词 ,唱苏武留胡节不辱 。这对培养青少年的情操和他们的审美意识,都是有好处的。 ”(我的初中 )无论哪个时代,倡导阅读能够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经典著作都应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读“经”,何以谈传承与批判!【点击】了解古代传统文化,读“经”书是最直接可行的途径,当然光读“四书五经”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继承亦或是批判,那就更得读“经”书了,没有透彻的了解或一知半解,妄谈批判或继承只能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而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应该相互作用,不应从“宁可亡国亡种不可亡文化的文化

11、至上主义”的一个极端,再走向虚无主义的另一极端“有意无意地总在尽量抹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在继承中鼓励创新,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书五经”走进校园:是喜是忧? (节选)雷 敬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 ,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读、背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了“读经”的行列。 由此,一场围绕“能否引导在校学生诵读书经 ”的大讨论也相继在教育理论界展开。 “正方”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正是现代文明的前提与根基。 “四

12、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宝典作为其主要载体,当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下大力提倡“文化全球共享”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稀有物种” 。所以作为传统经典的“书”与“经”不可丢,必须加以传承与光大! “反方”则认为:“经”之所以不应读,是因为:其中所宣扬和倡导的精神理念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在“经书”之中到处充斥着“君君、臣臣” 、 “父父、子子”的尊卑等级观念,字里行间离不开对“人治”的推崇与褒赞。而这些正是和我们当今所大力提倡的“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理念所背道而驰的!因此,让小孩子从小读经,无异于培养新一代“臣民” ,此种教学结果只能是对“政治文

13、明”的极大嘲弄! 我以为,围绕“青少年读经与否”而引发的大讨论本身就是好事一桩。它一方面反映出了国人对现代教育科目之中“传统文化理念缺失与不足”的顿悟与渴求;另一方面又折射出了人们对“现代文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深深思索与追问!愿更多有识之士和教育工作者都来关注“读经之争” 、献言献策,以便为下一代营造出更加优质健康、积极向上且令人赏心悦目的阅读空间!(摘自 2005 年 3 月 4 日人民日报 ) 【品评】 “四书五经”能够走进校园,这件事的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提倡、保护和发扬。有不同的声音,恰恰说明人们在关注传统文化,另外通过讨论也会让人们更好地甄别传统文化的糟粕与精华。不管怎样, “讨论

14、本身就是好事一桩” ,然而也可从中窥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视。知其博大,能不爱乎!【点击】大多数的中国人,一般都只是从课本上读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字样,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和传统文化做“亲密的接触”呢?不读楚辞,不知其“铺陈抒情、浪漫想象”;不读论语、孟子,不知其“雍容和顺、灵活善譬”;不读庄子,不知其“想象丰富、奇气袭人”;不读韩非子,不知其“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读“经”,然后方知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安 然 我喜爱中国历史,因为她源远流长。我最爱春秋战国那段中华文化的原生时代,因为她令我激动、自豪,同时更让我面对历史惭愧和反思,像穿过时光的电闪。 春秋战国上

15、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能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

16、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

17、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 、 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等伟大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

18、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和战争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当人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时,当人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应该去到我们的原生文化宝库中寻求再生的动力。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 面对历史,梳理春秋战国 500 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眼前便浮现出了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他们像穿过时光的电闪,照亮了周围的昏暗,我那日渐干涸的精神又被滋润并激荡起来。(本文是为东周列国丛书写的序言

19、)【品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呼唤巨人又产生巨人的时代,而在那个时期诞生的原生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而且也是后人一笔丰厚的财富和宝贵的遗产,她“滋润并激荡”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传统文化必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记】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阐明了对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应持的正确态度,先生金石之论对处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要现代化不要传统文化是错误的,固守辜氏鸿铭式的“中国什么都好,外国什么都不好” 、 “男人作八股,女人缠小脚”都“应该保存、歌颂” (张中行语)的歪理也是错误的

20、。吸取外来文化固然必要,但也不能割裂、摈弃本民族传统文化。还传统文化以真面目,发挥其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是国人的共同使命。中国在面临传统文化的缺失吗?五千年华夏,泱泱哉大国。提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已是老生常谈。然而,我们整日挂在口边的这四个字“博大精深”在今天十三亿中国人头脑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和意义?这四个字仅仅意味着京剧、诗词和书法吗?它究竟诠释着什么?能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什么?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吗?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自有其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 1840 年英国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

21、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战争史诗,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运动。当然,社会变革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在这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批判,甚至在今天仍然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一个无法回避的

22、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无大益处。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19、20 世纪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潮流使大部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只有少数思想家仍然能在新旧体制交错的夹逢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固有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民众基础。今天,有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国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被锁入故纸堆无人问津,反而是在日、韩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中掀起热潮,

23、然后外国人的关注学习热情反过来刺激了中国人,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发掘被我们遗忘的角落。 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叹事实直至今日仍在国内有其市场。近日某大学设立国学学科。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人提出,设立如此科目在今天有多少实际意义呢?而发问者并不在少数,实在发人深省。走在街上,无数年轻时尚男女的生活、思想内容里除了一些国骂,其余已相当“西化” ,可即便是他们,对西方文化又能了解多少呢?难道西方文化仅仅就意味着“星巴克” 、宝马车和香水吗?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又能有多深的体会呢?日前火得不能再火的

24、“超级女声”在今天中华大地上引发的热情如此之高,甚至超过了 2500 年间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娱乐事实,更是一个凸显了中国当今文化走势的文化现象。我们是否已经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仅要靠几句口号和少数专家学者来继承?这其实已经涉及到“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诚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离不开高科技和跨国公司,但是更离不开自己本土上已经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国之气。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气强则筋骨健壮,气弱则根基扶摇。而气之不存,骨肉焉附?可

25、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今天的战略性发展如失去人文精神与素养的滋润,尤其是属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华的滋润,那么中国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和特色,可悲地被西方文化同化。放眼西方世界今日的成就,任一项都能与西方历史上的文化传统上寻到根源。民主与法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即有其萌芽, “以人为本”在文艺复兴时期呼之欲出,思想解放与创新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踪迹大显有人可能说,美国历史不过几百年,为什么拥有当今社会无与伦比的国际地位?对此我要声明两点:一、使美洲得到发展的不是美洲原住民,而是带着一定欧洲文化积淀的拓荒先锋;二、美国历史的特殊性使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然而未必拥有最灿烂、最智慧的文化。拥

26、有科技和如何使用科技完全是两个范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关于“拿来主义”的声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回荡好久了,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也给我们作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动教材。可是我们建立新文化的任务直至今日却仍嫌宭迫。使我经常感到危机的是,就在我们很多人十分惬意地沉浸在“星巴克” 、宝马车和香水营造的氛围中时,西方人不仅很好地继承并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更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孙子兵法和论语的真谛。中国人从西方学来了马克思主义,更应该从西方发展历程中学到发展壮大自己的宝贵经验与教训。那些走在大街小巷里的“西式”男女,那些将要成为明日中国主流的人们,难道就仅靠以张扬个性为荣的气质和对中国、对西方一知半

27、解的常识要将中国的火车头驶向未来世界吗?然而,整理传统文化并建立新文化的任务实在有其艰巨性,因为它牵扯着历史和现实多条神经。它不可能仅靠数条口号、数篇学术论文和数场国际会议就能得到解决,虽然这些努力不可缺少。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光荣而重大,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其力量终显得有限。具有巨大影响力量的不是别的,而是靠多方面协调而成的社会风尚,好比当初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影响渗透到千家万户,其力量最终催枯拉朽,从而催生新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自信心遭遇摧残的状况下渐渐失落,也必须在中国人正视自我、恢复自信的条件下复兴。中国人在此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想当初,我们崇尚的是“学好数理化,走

28、遍全天下” ;后来猛攻外语,一致对“外(外贸) ”;再后来是狂学经济,MBA 泛滥成灾。现在呢?好象真正认识到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了。我们做事太喜欢一窝风(Follow the Suit) ,仿佛打太级拳般飘忽不定,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巩固传统文化根基力量的时间已经太久!如果说这种非理性的社会行为是中国文化重生前的必经阶段,那么我只能衷心祝愿这个阶段不要太久。中国文化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中的自主性,不是取决于别的,就是看我们能否扎扎实实吃透自身文化,然后有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立起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是符合当今乃至今后中国发展之潮流的先进性文化。现在的中国“人文缺失”

29、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譬如,圆梦指的是占梦、解梦,即通过对梦的详说以推测凶吉(辞海 ) ,而时下的新闻报道中、某些广告词中却大量出现圆一个什么什么梦之语。执牛耳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占领导地位。而在体育报道中却屡屡出现最后冲刺,谁执牛耳、观众关注着由谁来执牛耳等语,甚至当年的奥运快报也出现了谁执巴塞罗那牛耳的大字标题。设若读过周公圆梦或知道周公圆梦这本书、了解春秋时的诸侯会盟,自然就不会说出如上的错话。 “文化缺失”以至于斯让人痛心不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

30、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一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结果把账算到了文化传统的头上。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五四”运动时的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 ,推翻旧文化。可是,他们分不清甚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经过几千年考验积累起来的精华,甚么是后来人穿凿附会、肆意曲解,加进去的糟粕,结果就把精华与糟粕一起抛弃,就像倒洗澡水把小孩一起倒掉了。旧文化推翻了,新的中国文化是甚么,并没有建立起来,就这样把中国文化传统拦腰砍断。于是中国文化的断层

31、出现了。他们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接受新的教育。传统教育以人格的养成为贯彻始终的精神。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开启国民知识和普及教育的效果,的确迥非前代可比,但知识并非就是学问。人格的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我们现在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真正顾及到国家民族承先启后的百年大计。现在的教科书变得只学语言,没有文化。小孩子上学读的是“小猫叫,小狗跳,猫叫狗跳好热闹” ,没有任何文化内涵。这种教育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造成的流弊与祸害是很大的。这一代的中国人变得没有文化根基,文化断层很严重。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

32、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其实,中国经过几千年考验形成的文化如果丢弃,绝对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人类进步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现在,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已出现很多社会病。这些社会问题依靠西方文化本身已很难克服。很多有识之士反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我们中国人反而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月亮也是西方的圆,这不是开放,而是浅薄。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首先在教育,然而时下教育界的情形如何呢?几年来,笔者已耳闻目睹中学语文高级教

33、师、大学文科副教授不懂诗词格律,中医专科毕业的不知何为岐黄,学音乐的说不清黄钟、大吕等等文化断层的征兆。至于一般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知识贫乏,甚至缺乏起码的文化常识者,可说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陈陈相因的应试教育。即以语文教育而言,本来,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知识面十分广,其中许多知识属传统文化的范畴,因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要当杂家。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师不必是杂家,只需是选家。为了应试,围绕应试,选家们圈定教学重点,猜测考试题目,与考试无关或估计不会考到的内容,教师绝不赘言,否则便是误导、干扰了学生的应试思惟。传统文化知识大多可归之于杂知的范围,自然要在应试教育

34、中受冷遇,这就造成了学生文化素质的低下。当然,如果教师本身缺乏传统文化的学养,素质教育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倡教十五、六岁以前的孩子熟读经典、开发潜能。读诵的内容,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其它古书,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讲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音韵和字义等因素都会逐渐影响读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的学问就广博了。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但在二十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的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解。www.renwen.org3H5_Vd/zi-a要解决中国的“人文缺失现象”就必须重整中国的“文化断层”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工程,但必须要做。否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慢慢湮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