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037061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典原创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CBADD DDAAD ABBCD CCDBB DDAAA BDCDA BCACA CACBD ABBAA BCD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这反映了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 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3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

2、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 ”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 。这件事情说明( )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4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 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天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 “清新 ”、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B “罢黜百家” 、理学盛行C

3、“百家争鸣” 、 “经世致用”D “百家争鸣” 、理学盛行6 “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 “人人” “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 。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 “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 ”“天地之美,莫大于和” ,强调天人合一D(程颐)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

4、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 C D9.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 “难得糊涂”之语10.“父前行,子踵

5、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13.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

6、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 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 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 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 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14.“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 道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C. 王阳明的“心”学 D. 格物之学1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是()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 朱熹的四书集注C. 李贽的焚书 藏书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6.“明

7、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1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 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 (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主张的正确性”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西汉皇帝汉宣帝在谈到统治思想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

8、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西汉实行A法家的统治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实行仁政的思想 D儒法兼采,外儒内法19.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致良知” ,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20.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21.右图为

9、 2009 年 11 月 15 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古代书院(二) 特种邮票 1 套 4 枚,分别展现了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江西铅山鹅湖书院、海南儋洲东坡书院的风貌。其中鹅湖书院因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创始人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而享有盛名。下列关于古代书院及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宋代最为兴盛B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有侧重,发挥专长,而且师生关系比较融洽C “鹅湖之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 “教人之法”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陆氏兄弟主张“发明本心”D

10、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22.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孟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朱熹)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 (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A .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23.温家宝总理曾公开一封私人信件(见右图) ,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 的学术思想 “我喜读黄宗羲 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

11、性和民主性” 。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 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4.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 )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25.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稀罕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26.

1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7.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

13、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28.有人问程颢:“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饿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来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29.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

14、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30.“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儒法并用 B.尊儒抑法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31.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32.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他的

15、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 B. C. D.3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4.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35、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

16、会思想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 B、 C、 D、3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 “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37、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3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

17、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9. 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这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C 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D 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40.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

18、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41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日: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42.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431897 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

19、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44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45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美国 1787 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46. 梁启超

20、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47.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化 B儒学思辩化C儒学功利化 D儒学宗教化48.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 ,到处是“维莠骄骄” 、 “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