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一部千古名著水浒传,使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名扬海内外。几百年来,水浒的英雄故事深入人心,水浒的艺术成就辉耀日月。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围绕水浒传的传播与研究,水浒故事发源地水泊梁山人文历史资料的考察、挖掘、整理,水浒故事的文学艺术再创作,水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水浒文化景观。在中国水浒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梁山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近年来,水浒研究、水浒文化的发掘、整理、弘扬、开发、利用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这次水浒高层论坛,对水浒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光大,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梁山人,
2、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所从事的主业是电视军事宣传,我的业余爱好是诗词文学创作。对水浒研究我是门外汉。但梁山毕竟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所以浓浓的故乡情结,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开发利用水浒文化资源,促进家乡发展,造福父老乡亲。这种想法似乎带有某些实用性,但在学术研究的神圣殿堂里,任何纯学术的或带有现实主义的结论,都是以学问和论述为支撑的。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试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由于初窥水浒研究的门径,发言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方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忠义”思想的历史局限及时代内涵 说起水浒传,人们的直观印象是“造反”,“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而深层印象则是“忠义”。因为这些
3、农民造反靠的是“聚义”,而“聚义”的依据是“替天行道”,加之这支农民造反队伍的领袖人物的“忠君”思想,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使聚义造反走上了“忠义”招安的归宿。特别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又让何道士从蝌蚪文字石碣天文里,读出“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个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个字”,把水浒英雄们的“忠义”思想,示为天意。梁山英雄们的誓词中更是一语破的:“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于是水浒传被冠以忠义水浒传,“忠义为立身之本”成为梁山好汉的突出品格,水浒英雄们也被研究者们称为“成也忠义,败也忠义”。但或褒或贬,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忠义
4、”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 本来,在我国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上,“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儒家的经典思想里,“忠”指的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当时并不分对上与对下。正如孔子所说,“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而“义”则是指“事之宜”,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标准。礼记?中庸指出:“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也说得很明确:“行而宜之之谓义”。先秦以后,随着封建君主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忠”的概念逐步转化为下对上、特别是臣对君的道德观念;而“义”的概念,则逐步转化为同类人之间互相对待的道德观念。汉代以后,随着董仲舒的“罢黜
5、百家,独尊儒术”,“忠义”开始连缀出现。人们用“忠义”来称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说明他既能对上讲忠,也能对同类人讲义。后来随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忠”的含义越来越固定,直至被完全局限于君臣之间的个人单向度关系中。而“义”的含义却在表现同类人的关系这个大范围内越来内涵越丰富,甚至成为地方武装联合,民间组织结盟的一种精神纽带。这种臣民之间结义行为,显然对巩固封建皇权统治地位不利。于是,为了防止这种“义”的观念越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之“轨”,朝廷的谋臣策士们便有意在“忠义”二字连缀上下功夫,努力把臣民之间的结义,控制在为朝廷尽忠的政治框架内,努力用“忠”来诱导“义”效力朝廷。这也正是梁山
6、英雄们难以跳出的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石碣天文的诱导下,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悲剧所在。 然而人们在对待这种历史局限的态度上却相去甚远。有的忠君报国,受到历代褒扬;有的忠君招安,则遭到无情鞭笞。远的且不说,同样发生在大宋王朝的几桩与“忠义”有关的传奇故事,就显得泾渭分明:“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保的是大宋江山;铁面执法的包拯,为的是宋王爷的社稷;“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是为的南宋朝廷。他们都被历代推崇备至、褒扬有加。为什么提到“忠心报答赵官家”替天行道的宋江,人们就谈浒色变了呢?了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那场“评水浒、批宋江”政治斗争的人,不难理解个中的缘由。1975 年 8
7、 月 14 日,晚年的毛泽东在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的谈话中讲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毋容置疑,毛泽东对水浒的这番点评,是客观、深刻的,宋江“忠义”思想的历史局限,对梁山泊农民革命运动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然而,这番纯学术领域的谈话,却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闹腾了一场批现代投降派的政治斗争。不过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这场政治阴谋的真相已大白于天下。本来已是妖雾散尽,玉宇澄清。问题在于这场“评水浒运动”的思维惯性,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一时还难
8、以消除。从而使水浒英雄们的形象大打折扣。须知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这番评论,并不是毛泽东对水浒评价的全部。千古名著水浒传几乎伴随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的职业革命生涯受到了水浒传的巨大影响。毛泽东爱读水浒传,善解水浒传。他从梁山好汉身上挖掘到了古代革命造反者的精神内涵。如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等,他都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心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等,他都给予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因为本篇主题所限,在这里就不展开引证了。即使对梁山好汉的“忠义”思想,毛泽东也有过另一番解读。1959 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说:“宋江立忠义堂,劫富济贫,理直
9、气壮,可以拿起就走。而在社会主义时期,在公社化运动中,对农民和生产队的财产,拿起就走则是不对的。” 总之,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们的“忠义”思想中,“忠君”、“招安”思想等是封建糟粕,应该扬弃。但这毕竟属于历史的局限,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分析、客观看待。不可否认,在学术领域,有人对“忠义”思想是持激烈的批判态度的。但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忠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看成褒义的。历史上的许多“忠义”之士是被世人所推崇、所赞颂的。 由于中国方块汉字的特殊功效,同样一个字,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历史阶段其具体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忠义”思想,在封建社会之前,是“忠”与“义”两个独立的概念,与“忠君
10、”思想并不沾边。“忠君”只是“忠义”思想在封建君主制社会所特有的历史印记。在中国封建君主制被推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忠”与“义”已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仅以相对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 年 1 月第一版)为例,其“忠”与“义”的词条内涵是这样解释的:“忠尽心尽力,赤诚无私。”如忠于祖国、忠诚、忠告等。“义旧指合乎论理道德的人际关系,今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如有情有义、忠义、信义、义气。对“忠义”的解释更是简单明了:“忠贞正义”,如忠义节烈。可见,新时代的“忠义”,完全是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内涵,是值得提倡和褒扬的道德理念。由此我想到,梁山县委、县政府赫然在梁山大街上悬挂着“忠义在梁山
11、”的巨幅标语,还是很有些政治见地和学术勇气的。 二、忠肝义胆是梁山文化性格的历史积淀 中国社会的一个传统理念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泊梁山这片积淀着厚重水浒文化的英雄热土,养育了文化性格鲜明的梁山人。这种文化性格,就普遍意义上来讲,是以忠肝义胆为鲜明特征,这是对水浒“忠义”文化的科学扬弃和批判继承。即摒弃“忠君”、“招安”等封建糟粕,保留“忠诚信义”、“忠贞正义”等积极内核,并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梁山县领导在梁山水浒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我们到过外地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一说是梁山人,就会被尊称为梁山好汉。可见,水浒的影
12、响是多么深远,梁山人的形象是多么高尚。水浒、梁山好汉是我们梁山的专利,也是梁山的一块金字招牌”。这话讲得很精彩,也很中肯、实在。所有天南地北的梁山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只要一说是“梁山人”,即被尊为“英雄好汉”、“忠义之士”。还没听说哪位梁山老乡一说出籍贯,即被斥为“梁山反贼”、“投降派”、“软骨头”之类的尴尬。这说明世人对梁山文化性格的认定,也是以忠肝义胆为主流认知的。 事实上,对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传承,都体现着传承者自身的价值取舍与观念赋予。在对中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和评价上,也是以阅读者自身的文化根基和道德判断为准绳和取舍前提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之际,就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
13、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叹语,坦露出著作者的苦衷与担心,即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的金陵十二钗,其真实意图,不知有几个人能够读懂。水浒的成书在“异族统治”的元代。一位“佚名”作者在所著的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中说道:“相传其书成之日,拍案大叫曰:足以亡元矣。而耐庵之心事,于此一语,跃跃然如见焉。”由于没有其他文学史料佐证,这只能算一家之言。但他对作者的心境,则是一语道破。也许正因为如此,水浒在成书的元代并没有传播开来。它的出版和大规模刊刻,则是在靠农民起义而建立的明代。因为在学术界一直把水浒称为“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这也许是农民造反领袖朱元璋及其后辈儿孙们容许水浒传
14、出版的一个原因。然而当明室衰微,新的农民起义再次威胁大明江山时,当另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感觉到水浒对聚集汉族民间力量的作用时,便都毫不例外地采取了“封杀”措施。产生于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金本”,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笼的。也正是靠了这一“腰斩”,才使水浒得以在清朝一代流传下来。所以有材料说,毛泽东的前半生读的都是“金本”,并未读到宋江投降。那么,作为梁山一带的民众,三百多年来受影响最深的也是“金本”水浒,对宋江搞投降,受招安,平田虎,征方腊,“替天子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之类,梁山老百姓知道的并不太多。而广泛流传在梁山民间的则是“武松打虎”、“宋江杀惜”、“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15、、“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雪夜上梁山”、“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等行侠仗义的传奇故事。这也应是在梁山文化性格积淀中,“忠诚信义”、“忠贞正义”等积极思想占主流地位的历史原因。代表梁山民众主流意识的梁山人,之所以把“梁山好汉”引为自豪,甚至以“忠义之士”为荣,也是出于对水浒“忠义”文化价值的积极取向和对“尽心于为国,事宜在济民”的忠义内涵的自觉认定。 在现实梁山人的文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应是“忠诚”、“信义”、“正义”等。梁山一带的乡风民俗,是以“忠孝传家久”作为治家格言的。讲究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当忠孝不能双全时,要以对家尽孝,服从为国尽忠。身患重病却全力支持丈夫戍边卫国的“模范军嫂”
16、韩素云,就是梁山这片英雄热土所孕育出来的“尽忠报国”、“深明大义”的新时代梁山儿女的优秀代表。讲“信义”更是梁山文化性格的一个鲜明特征。这里民风质朴,奉行“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记得笔者小的时候,乡间常有货郎走街串巷卖些零用物品。刚刚有一定行为能力的三四岁的孩子,常常被大人派遣到货郎摊上购些小物品,而且都能圆满完成任务。有的货郎甚至还把孩子送到家门口。至于同志和朋友间的诚信,更是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一般说来,凡是梁山人答应了的事情,他“头拱地”也要想法兑现;他自知办不了的,也不轻易答应人。“失信”与“梁山好汉”的尊称是水火不相容的。梁山人的正义感
17、,莫过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一样,梁山人爱济贫扶弱,打抱不平。当然,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法制观念的强化,梁山人的打抱不平,已不会是轻易的拳脚相加,而是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正义的申张和公理的弘扬。至于梁山武术功夫,更是注重强身健体,而且逐步成为水浒旅游文化中的一道景观。但梁山武术功夫所展示出的阳刚之气和勇武之威,则是“梁山好汉”文化性格的外在表现。 三、弘扬忠义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判定一种传统文化或道德观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一般说来,凡是对当今社会所推行的主要实践活动有促进作用的就被视为积极、有益的,有
18、干扰破坏作用的就被视为消极、有害的。 自从 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命题以来,构建和谐社会,便成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 6 月 25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又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可见,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凡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反之,则是消极的、有害的。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19、也强调:“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要评价判断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否具有积极作用,必须从分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入手。2005 年 2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讲话中,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应看作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评价和本质要求。同时,这六大特征又构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和价值层面,即民主法制是和谐社会的基
20、础,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诚信友爱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这里面作为和谐社会基础和外在表现的民主法制、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主要表现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功能。作为社会成员的广大民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内在要求这两个重要层面上,即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忠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内在要求,则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首先来看“忠”。从大的方面来讲,忠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有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就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就会自
21、觉地遵纪守法,就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公民。就会做到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做,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不做。这是忠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自觉体现。从小的层面来看,忠可以理解为忠厚、忠诚、忠实,这是一种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人与人之间赤诚相见、真诚相待的和谐精神的内在品格。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上,“忠”的品质并非所有人都能具有。在“以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支配下,社会上自我意识强烈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忠厚”、“忠诚”、“忠实”看成是傻瓜的特质。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奸诈、欺骗和谎言,这是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的。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忠厚,少一些奸诈;多一些忠诚,少一些欺骗;
22、多一些忠实,少一些谎言,就是在向构建和谐社会扎实迈进。同时,就“忠”的原始本意来讲,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这种“忠”,也可以理解为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弘扬的是一种矢志不移的精神。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状态,对于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是非常必须的。 再来看“义”。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正义感。正义感是一个正人君子内在品格塑造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设想社会上如果人们没有了正义感,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义感又引发出责任感。有强烈正义感,必然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国家、对
23、社会要有责任意识,当然也包括对构建和谐社会要尽职尽责。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对家庭、对亲友都要有责任心。现在不少人责任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对老人不孝,对婴幼儿遗弃,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社会、转嫁他人。这显然都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干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各种商务活动中,“义”更多地表现为“信义”,即诚实守信。要言必信,行必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义”的思想,尤其显得需要。 把“忠义”连缀起来解读,其内涵更为丰富。它除了包含“忠”和“义”的全部内容以外,更代表了“忠贞正义”的文化品格。有人认为,“忠义”这个词骨子里透出精粹与刚强,非大丈夫不能称“忠义”。也有人认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最重要的品质是“忠义”。“忠义”是成功人士不容缺失的内在品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千千万万的“忠义之士”。 当然,我们今天讨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提倡所谓的“忠义之士”,是摒弃了宋江忠君、招安等封建糟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忠义”思想。作为一方乡土,梁山文化性格中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逐步加以克服。然而,不论有哪些具体的缺憾,从总体上讲,我认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