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感旅游文化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多处,古墓葬多处,古建筑 40 多处,古塞堡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 100 余件,二、三级品 100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 多枚,近 4 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 。研究云梦秦简的中、英、韩、日文字著述达 400 余种。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
2、,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 5000 多年,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研究长江流域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孝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这里养育了楚国令尹(丞相)斗彀於菟,汉代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客居安陆 10 年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宋祁,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等历代大家名流;产生了以鄂豫皖苏区创始人郭述申、徐宝珊,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刘华清,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王平章、徐海东、陈海松、熊厚发、刘震、王新亭、聂凤智,国内第一部毛选主编胡锡奎,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杨松为代表的一
3、批中共党史著名人物;也培育了为发展民族先进文化和科技事业而作出重要贡献的画家汤文选,诗人晏明、管用和,戏剧评论家胡沙,作家安危、丽尼,曲艺表演家张明智和科技专家左天觉、董修刚、石凤翔等知名人士。此外,曾出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在国际联盟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用华语发言的民国驻德公使蒋作宾,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以及曾任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向忠发等,都是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徐向前指挥红军在此进行过龙王集、双桥镇等著名战斗,取得辉煌战绩。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
4、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长时期的领导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积极支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 1955 年至 1965 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 50 名,其中大悟县 37 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 454 年) ,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 孝昌” 。后
5、唐同光二年(公元 924 年) ,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 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大打孝文化品牌,于 1996 年、2002年连续开展了两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敬老好儿女”周玉兰等一批新时期孝子,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孝感建设。孝昌县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古迹较多。有代表我国殷商文化的殷家墩和战国时期古城堡遗址“草店芳 城” ;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 小河明清一条街 ”;有颇具影响的佛教圣地 观山禅寺;有革命先辈李先念等创建的大悟山、小
6、悟山抗日指挥中心和刘震将军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小河明清古街:又名环西街,由于小河溪穿街而过,蜿蜒北流,注入环水,故名。始建于宋朝,环西街地处孝感北部要冲,水陆交通便利,市民历代经商,商贾云集,明清至民国时期,帆樯如林,车马辐辏,素有“小汉口”之称。虽历经沧桑,但仍较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时期建筑的特色。目前,街上居民住房基本保持明清时代风格,多是二层土木结构阁楼,前有 12 米宽的檐廊,最深的房屋达 7 重 6 天井,近百米深。目前环西街注册经商户达 185家,年经销额 3850 万元,税收 220 万元。观山禅寺:观山禅寺位于小河镇区东南 1.5 公里风景秀丽的大观山上,为小河老八景“观山耸翠”
7、所在地。有耳房 50 多间,占地面积 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寺庙建筑青砖白墙,气势恢宏,曲径通幽,堪称建筑精品, 2001 年被省民宗局授予五好宗教场所称号。禅寺东望金盆湖,南邻观湖路,寺周有松杉等亚热带植物 70 余种,是白鹭、山鸡、野猪、野兔等 10 多种候鸟和动物的栖息之地。寺内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经声悠扬,每逢初一、十五,禅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及游客达万余人。太平古寨:位于熊畈村和陈井村交界处,是孝昌县著名的兵寨景点。相传为孙膑屯兵之地,孝感市文物部门初步认定为太平天国战场遗址。古寨的城墙均以片石垒砌而成,呈椭圆形,高处9 米,低处 6 米,墙面
8、宽约 1.7 米。城墙的西面,枪、炮弹孔依稀可辨,东面还有保存粮食等物品的仓库。白云寨:在双峰山南面,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巨石垒砌的山寨,沿山脊呈葫芦形,可容纳万余人。自下而上,仅几条羊肠小道通达石寨。此寨据坚扼险、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就是有名的白云寨。山上有座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屯兵的黄巢山,供其饮水的黄巢井。明朝末年,卢象升力主抗清,于崇祯九年(公元 1642 年)1 月,在河北巨鹿与清军作战阵亡后,兵部尚书杨嗣昌,总监中官高起潜在崇祯皇帝前献媚,诬陷卢象升投敌叛变,崇祯要灭卢象升的九族,幸得督察院御史杨延麟向卢家通风报信,卢氏全家人才免一死。卢象升的夫人于氏带着亲子、义子九人
9、和义女卢赛花,由江苏宜兴逃到双峰山下的青云寺(即白云寨)安营扎寨。远乡近里的文生武将慕名来到青云寺聚义,与孝感县令施有伦抗衡,宣布方园二百里免征赋税。施有伦通过其兄施仕伦禀报皇上,皇上派黄天霸领兵万人攻打青云寺,一连两次都未攻破。因贪生怕死的卢赛花经不起黄天霸色、财引诱,投敌叛变。她在重阳节夜里,趁其兄卢九、卢六长途跋涉,远道归来处于疲惫之际,在后山点燃篝火,打开寨门引狼入室,使青云寺失于敌手。卢九单骑突围,杀回山寨,找到义母,二人被官兵追至悬崖边。黄天霸令卢赛花劝降,卢母怒火冲天,冲上前去,要与逆女拚命,被清兵乱箭射死,卢九杀了卢赛花,回身策马,跃下悬崖。嗣后,山寨上时有白云缭绕,乡亲们说这
10、是卢氏九兄弟英灵不散,遂称此寨为白云寨。此寨建在山寨上的擂鼓墩前,前后三重。正殿供有卢氏九兄弟塑像,偏殿供有关公像。每逢九月重阳,方圆百里百姓蜂涌而至,祭祀卢氏弟兄的英灵。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寨前镌刻了一副对联:“看山前松柏森森居然仙天福地庙貌壮千秋;听寨上枷桷阵阵犹见义胆忠心英灵垂千古。”殷家墩遗址:位于孝昌县新城区中心的殷家墩,属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主墩面积 6.4 亩,高出四周地面 8 米。该遗址地下文物内涵丰富,与附近的草店芳城、白莲寺和田家岗古墓群形成对映,殷家墩缩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生活情景,草店芳城的战略布局和出土的刀矛、箭镞,使人们遥想到汉魏三分鼎立时期,曹操父子统兵守澴
11、水、逼荆州、取东吴、攻蜀营的历史烟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可以寻觅到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诗仙李白历游荆楚、驻足安陆的踪迹。经 1980 年原孝感地区博物馆文物普查和 1982 年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领队试掘,殷家墩遗址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物。一是龙山文化,二是西周文化,时间分别约为 4000 年和 3500 年。已采集的文物有灰陶罐、黄陶兰纹缸、高脚杯、卷边鬲等陶器和庞大面石斧、石凿等石器,还有铜戟、铜 矛等大量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建县以来,孝昌县文化部门对殷家墩采取了重点保护措施,修建了仿古围墙,在殷家墩古遗址原址修建了博物馆,可供研究、参观游览。草店芳城遗址:位于花园镇中心
12、村,距城区 2.5 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城堡,是楚国抵御北方诸侯侵略的军事指挥部,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草店芳城遗址总面积 26900平方米,现存城墙宽 1216 米,高出地面 24 米。城墙北、西面现存护城河 800 米,平均宽约 12 米,深为 23 米。城墙北、西、东三面有城门遗址 3 处,城墙四角有望风台四座。根据 1980 年文物调查和 1987 年修建 107 国道时试掘,在城墙上、城内以及护城河内发现一些汉代文物,如平沿瓦楞纹盆、半贺瓦、小口高领罐、筒瓦、几何纹青砖、青铜剑等。1995 年在草店芳城以北约8001500 米处发现一大型墓葬群,有古墓 230 余座。
13、其中以鬲、盂、豆、罐为标志的春秋墓葬 60 余座;以鼎、敦、壶、豆为标志的战国墓葬 100 余座;以白陶盆(原始瓷)为标志的汉代墓葬 20 余座;其余为宋、明墓葬。出土文物 3000 余件,其中有铜剑、铜鼎、铜铭文印章等 60 余件珍贵铜器;有代表瓷器发展里程碑之称的白陶盆;有代表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流融合的双耳陶鬲;还有一批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工艺水平的玉器。牛迹山:牛迹山位于邹岗镇,山上有座千年古刹 牛迹山禅寺,传说中的“牛迹八景”与亭、榭、楼、阁布局合理的八汊风景区遥相辉映。放眼可观“ 牛迹八景” :金牛足迹、丹墀吸水、平地登楼、双桂朝阳、古朴招云、山前酒馆、百步三桥、脉本双峰。传说太上老君李
14、聃骑青牛下幽谷关途经此山,竟迷恋山之郁美,风之和煦,气之娴纯,故蹰足而观,良久,山石踏刻青牛脚印,牛迹山因此而得名。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两榜进士张巡奉命据守睢阳,被安禄山攻破,张巡自杀身亡。传说其灵魂不散,飘游到牛迹山,发现牛迹山山美气清,便显示神威,保佑当地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被牛迹山百姓尊称为“大王菩萨” ,并为之立庙建寺,香火不绝。自牛迹山禅寺被省宗教局批准为合法佛教场所以来,邹岗镇先后投资 80 万元,修复了大王殿、大雄宝殿、娘娘殿、如来殿、仙牛殿、财神殿,还兴建了膳堂、寮房、功德长廊、戏台等,正在还原和修复远近闻名的“牛迹八景” ,使寺 庙达到一定的规模。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庙会接待
15、游客、香客 2 万人次。牛迹山,位于孝昌县邹岗镇境内,系大别山和桐柏山余脉交会之岗阜。这一带人文积淀丰厚,历史上在孝感颇有名气,其中有烩炙人口的牛迹山八景。这“八景”指的就是:仙牛足迹、神灵赫濯、丹池积水、平池登楼、双桂飘香、古朴招云、百步三桥、山泉洒馆。每一景皆有看点,或富传奇,或显特色,或载典故,在当地广为流传,现据走访采风,作简要纪述:仙牛足迹:牛迹山缘此得名。传说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又称太史儋),居于蒙山之阳,自耕而食。有孝行,年七十,常穿五色彩衣为婴儿状,以娱父母,楚王召其出仕,不就,偕妻迁居江南。辞世后羽化升天,成神仙中的一员。老莱子成仙后,常念人间疾苦并留恋楚国故土。一日,他
16、骑青牛(神牛)下幽谷关,路过此地,于中天俯视,但见山之玉美,水之秀丽,风之和熙,气之娴纯,人之朴实,乃携青牛降临于兹,作短暂停留,遂留下青牛蹄迹隆为山峦,这便是仙牛足迹之由来。故老相传,成为美谈。老莱子,其人其仙其逸闻见于高士传、太平御览卷四百十三引孝子传。神灵赫濯:说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有一将军与叛军鏖战,不幸战死疆场。殉国遇难进身躯不倾,威风不落。传此将军系孝昌县人士,戎马倥偬一生,桑梓情怀切切。生不能回故乡,死亦要梦回。大将军魂魄显灵,常云游于牛迹山,保佑孝昌的黎民岁岁平安、五谷丰登。俗传,当朝霞云雾之时,将军显灵于山溪之滨,赫然濯缨,英姿焕发,男女老幼莫不恭拜,以庆康乐太平。丹池积水:牛
17、迹山钟发毓秀,异闻殊多,尤以山之阿的丹池最富传奇。此石凹泉潭,自然天成,任凭骤雨傍沱,或是数日干渴,水持恒位,一泓清泉,不溢不跌,水质甘冽异于它泉,旧为朝山者慕名前往,汲尝采集,当玉液琼浆。平地登楼:唐宋以降,牛迹山寺观庙宇林立,每年花朝节、端午节,周边数县 60 多个乡镇,善男信女来此朝山敬香,为一大盛况。所谓“平地登楼”,乃指位居山巅的大雄宝殿,游人香客从山下脚的冲垅平畈向山顶前行,坡缓且多平台,依地势抬升的路道与平台交替连贯,让人少了许多腰酸腿软,犹如平地登楼,旧说有神仙佑助之感。双桂飘香:牛迹山古时桂树满山,绿荫如盖,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蔚为壮观。至今仍有古桂花树群落多处,其中有两棵古
18、桂,冠大杆粗,胸径需四、五个人牵手接力才能合抱,数里内外也能品闻到清香飘浮。双桂比肩,飘香四溢,成一胜景。古朴招云:山腰处有一千年古朴树,高耸云天,虬枝翠叶,十里开外可以目睹。传此千载古木有呼风唤雨之能,故曰古朴招云。又传,此树还有另一胜况,于硕大的树冠枝条间,鹊巢众多,错落有致,远望个体如球,近观群体如楼,乡人戏曰:远看球摞球,近看层层楼,不知用了多少雕工,可是不用凿子和斧头。百步三桥:牛迹山麓有小港溪流,历史上石桥、木桥、滚水坝各具特色,至今还有堰桥、青桥、板桥、焦家桥、梅家桥、玉华桥、徐定桥、唐家沟桥等古桥遗址或古桥地名。百步三桥,指牛迹山脚下金门湾溪港曲回还,在百步内外居然有三桥卧波串联,古色古香,便人行旅,成为一道风景。这金门湾,相传昔日牛迹山有头金牛,常从湾门前来往,故名。加上百步三桥,更增添了这里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