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036585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北岸、西湖之滨。水居江海交会,陆介两浙之间,襟江带湖,风景秀丽,交通便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秦置钱唐县,南朝梁、陈相继置临江郡、钱唐郡,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南宋先后两次在此建都,元后又历为省会。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1。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坊巷中写道: “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 ”生动地反映了当年杭城繁华的景象。 杭城的街巷里弄,随着城市的繁荣,形成和发展。杭城的绮丽风光,因地名之意蕴,愈显妩媚。 (一) 山岭地名 (1)以山命名 吴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北宋词人柳咏望

2、海潮一词所咏叹的正是登吴山所揽江、山、湖、城之胜景。近代巾帼英雄秋瑾在此留下登吴山七绝:“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 天竺山,它的命名与佛寺在西湖的兴起直接有关,“天竺”是古印度国的称名,有佛国胜地的含义。东晋咸和(326334) 初年,印度高僧惠理弘法在天竺山北麓的飞来峰下辟建了西湖第一座佛寺灵隐寺。白居易在杭做三年刺史任满离去时,咏诗云:“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檗。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乃抵千金,无乃伤清白。”苏东坡任满离杭时,有诗记:“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 月轮山,形圆如月。根据苏东坡的诗句“我识

3、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以及北宋初期著名诗人苏舜钦的诗作,可知月轮山是杭州金鱼的发祥地。清代士大夫龚隹育的墓葬即在这一带。 孤山路,东起平湖秋月,接白堤西,过西泠桥,接北山路。一路有西湖美术馆、浙江博物馆、曾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原清行宫御花园所在的中山公园、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之红楼和白楼以及杨虎的“青白山居” 、百年老店楼外楼、国内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团体“西泠印社” 、苏东坡为纪念欧阳修所筑的“六一泉” 、为纪念晚清学者俞樾而重修的“俞楼” 、 “鉴湖女侠”秋瑾墓、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寂庵别墅等。 孤山后山路,沿线有鲁迅铜像、纪念创办求是书院的清末杭州知府林启的林社、纪念隐居孤山的宋代诗人林

4、和靖的放鹤亭,还有岭南金石书画家许炳的生圹、近代杰出文学家苏曼殊墓遗址、中国印学博物馆等。 (2)以岭命名 葛岭,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的故居“静逸别墅”就坐落于此。当年他创办的西湖博览会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不断提升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栖霞岭,旧多桃花,灿如凝霞。栖霞岭 31 号,是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的故居,后改建为黄宾虹先生纪念室。这里著名的岳王庙,就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和坟墓。 白塔岭路,以岭名路,白塔岭下有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之塔,因塔为白色石砌成,故称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松岭路

5、,夹道多巨松,白居易有诗句“万株松树青山上” 。以“松排山面千重翠”2而著称的万松书院即在此。它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造就了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等莘莘学子。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同窗共读三年的爱情故事。 慈云岭古道,吴越王钱鏐凿山修筑。慈云岭造像龛内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等七尊圆雕造像,是五代吴越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杭城保存完好的最大一组五代造像。 (二) 水文地名 (1)江河地名 路因附近的溪河而得名:九溪路、西溪路、浣纱路、中河路、上塘路、钱江路,水沟巷、池塘巷、古河巷,沈塘湾,小河直街,荷花池头

6、,横河桥,小河下、大河下。也有以本省的江河名命名的,比如姚江路、甬江路、衢江路。 其中,荷花池头,据传是南宋所浚的大方池,种满荷花。小巷因曾住有三位名人而闻名。荷花池北端景云村1 号,是我国著名美术大师、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故居,现辟为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斜对面的中西式两层小楼,则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者茅以升的故居。荷花池头南端西侧的“勾山樵舍”是清代著名学者兆岑(号勾山) 的旧居。 九溪十八涧,梦粱录卷十一称:“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步司左军寨后,路通六合塔寺。 ”元张显有九溪诗,写尽九溪春色:“春山缥缈白云低 ,万壑争流下九溪。拟溯落花寻曲径,桃源无路草萋萋。

7、”晚清学者俞樾有诗道出游九溪的情趣:“ 重重叠叠山,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曲曲环环路。 ” 还有以古迹命名的清水潭巷、珠儿潭巷,咸淳临安志称:“惠泉在湖州市下闸,乾道三年(1167),周安抚重修惠泉。此泉即珠儿潭。 ”湖塑小志卷四称:“珠儿从水底涌起,刻刻不绝,亦奇观也。 ”清代著名学者丁丙曾建屋于此,有匾额“寒潭雁影”,为“湖墅八景”之一,且留有诗云:“周公曾把惠泉参,的的明珠水上涵。妆点泻春园一角,空留雁影落寒潭。 ” (2)井泉地名 唐刺史李泌凿六井引西湖淡水以供民用。嗣后历代地方官也都重视凿井,于是水井遍布,出现了一些以井命名的街巷,如百井坊巷,旧为祥符寺北界,吴越王钱鏐在此一带凿井

8、九十九眼,号称百井,由此名巷,称百井坊巷。姚思勤开井诗云:“勿幕占元吉 ,开宁三日迟。银瓶齐晓落,玉镜爱春窥。百井得名地,千家受福时。吹萧间有女,童子尔何知?” 此外虎跑路、龙井路、玉泉路,袁井巷、大井巷、小井巷、柳翠井巷、建北井巷、直饮马井巷、义井巷、八丈井巷、四眼井以及方井弄、水弄,均以井泉得名。 (三) 寺观地名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给杭城地名以深刻的影响。以寺庙名街巷的如潮鸣寺巷(寺原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曾驻跸寺中,夜闻钱江涛声,赐改潮鸣寺), 白马庙巷(庙祀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之白马) 。此外金刚寺巷、上水陆寺巷、姚园寺巷、长明寺巷、灵寿寺巷、觉苑寺

9、巷、华藏寺巷、七宝寺巷、戒坛寺巷、香积寺巷、太庙巷、九刀庙巷、大王庙巷、祖庙巷、比胜庙巷、助圣庙巷、梵天寺路、弥陀寺路等等均是其例。其中,七宝寺巷得名于七宝寺。宋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二日,苏轼与名贤景山(谢伯初)等人游七宝寺,苏轼欣然题诗: “结根岂殊众,修竹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雪霜侵。 ” 以观名街巷的如清泰街道的佑圣观路,小营巷街道的紫金观巷,武林街道的观巷等等。 以祠名街巷的当推清波街道的祠堂巷和钱王祠路。前者宋名南新街,明时兵部尚书于谦建宅于此,弘治初敕建其宅为怜忠祠,故改祠堂巷。后者祀奉吴越钱镠、钱元镠、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五王。祠在“柳浪闻莺”公园,民国时于祠旁辟路,

10、遂以祠名路。 以庵名街巷如三昧庵巷,庵祀岳飞部将杨再兴。再如白云庵路、木庵等等,均以庵得名。 耶稣堂弄,则是受传入的基督教文化影响而命名的。宋时称兴福寺巷。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传教士胡思登等来杭传教。杭州蕃台拨地建成礼拜堂“天水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美国传教士约翰司徒儿来杭传教,自此兴福寺巷改为耶稣堂弄。 (四) 桥梁地名 杭州自古多桥梁,是杭城旧多河道,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标志。桥多建于交通要津,两端联系街巷,许多街巷就以桥名之。所以这类地名成为杭州地名的重要特色之一。 菜市桥,因其地适宜种植蔬菜,辟有菜市而得名。盐桥,外来盐船多泊于此,盐船待榷,装卸繁忙。卖鱼桥,旧时鱼

11、市所在。江涨桥,传说旧时钱塘江潮水可涨至此,故名。此外还有天水桥、龙翔桥、众安桥、井亭桥、宝善桥、拱宸桥、南星桥等,有些地名至今仍起着地段中心点的作用。同时还产生了以桥为中心的系列街巷地名,如新桥四周有新桥直街、新桥横街、新桥西河下、新桥河下、新桥弄等。 其中的拱宸桥在杭州拱墅区北部,以桥得名。拱宸桥横跨运河,是石结构三孔桥。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五) 景观地名 这类地名是指古代有此景点,后来景点废除而沿用为当地的街巷名。这一类地名在杭城虽不多,却反映出杭州作为风景旅

12、游城市的特色,为寻幽访古提供线索。 如秋涛路,原为观潮胜地,清朝建有秋涛宫,民国筑路时,虽已无此景,仍名秋涛路。半道红,相传旧时夹道栽桃花,“半道春红”为湖墅八景之一,巷以此名。双辉弄,据传农历十五、十六,此弄有日月同照奇观,故名双辉。绿杨新村,原为涌金门外临湖之地,杨柳广植,民国建村时,遂名。桃花弄,旧时多桃花,因以名弄。 “东园巷”3,则以园名巷。 九里松,史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 ,在行春桥( 今洪春桥)至灵隐、天竺一带种植松树,长达九里,“苍翠夹道,阴霭如云人行其间,衣袂尽绿”4。其地名因称“九里松” 。与之齐名的还有“万松岭”,夹道多巨松。白居易夜归一诗中有“万株

13、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之句,指的就是万松岭。 夹城巷,明永乐年间(14031424), 翰林伺讲王洪居此, 其在毅斋诗文集中称: “夹城者地值二城之间,故曰夹城。 ”相传农历中秋之夜在夹城巷观月,可见月亮在东面的德胜桥冉冉上升,犹如月在桥上行,即湖墅八景之首的“夹城夜月” 。章文昭有诗描写秋日夹城潮落月出的景象:“潮落月东出,清光满夹城。山河秋弄影,鼓角夜闻声。桂子蟾宫发,丹砂兔臼成。嫦娥曾识面,吾欲问长生。 ” (六) 建筑地名 作为一个风景城市,杭州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许多地名都以亭、台、楼、阁等建筑命名,如鼓楼、雄镇楼、环翠楼、石牌楼、杨家牌楼、水星阁、大梵阁弄、三里亭、万寿亭、瑞石

14、亭、四宜亭、二凉亭。 鼓楼初名朝天门,元成祖大德三年(1299)整修后改称 “拱北楼”,楼上贮钟鼓,专司报时。诗曰:“飒飒秋风起白榆,山前吹彻小单于。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 ”明朝太祖洪武八年(1375),又更名为“来远楼”。因占卜出此楼不利,遂易名“镇海楼”,诗人凌云翰曾作吴山伟观一诗:“谯楼佳丽倚高寒,城郭浑疑画里看。旧说青山如立马,新题华表似飞鸾。东西淮海三千里,左右江湖十二阑。区宇清宁民物乐,卧闻鼓角报平安。 ”清初,民间称镇海楼为“鼓楼” 。 (七) 城门地名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个,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

15、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 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 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 门外盐担儿,草桥( 望江) 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 门外粪担儿。 ”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 ,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武林门,杭城北部城门,雄伟壮观,岳珂望北关门诗有“万里云开端日明,雕甍遥接九重楼”句。陆游在访客至北门,抵暮乃归诗中说其“九衢浩浩市声合,四塑酣酣雪意骄” 。 艮山门,遗址在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交汇处附近。一说门近艮山,以山得名;二说因门的位置在杭城东北,艮为北,由此

16、名之。 凤山门,明、清两代杭州城的南门。它是杭城唯一正南的城门,所以俗称正阳门,又因它位于凤凰山麓的东北,故称凤山门。 清泰门,民国 15 年(1926)拆除,这一带形成繁华的街市。 望江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城门东有草桥,故杭州人又叫它为“草桥门”,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杭读书,在此结为兄弟,故有“草桥结拜”的故事。 候潮门,清孙一元候潮门眺望诗云:“澥门东倚浙江开,千古寒潮天上来。春树遥连严子濑,白云常在越王台。仙旄隐驻扶桑远,羌笛横吹折柳哀。何处青山堪托迹,欲随徐市入蓬莱。 ” 清波门,最早建于唐景福二年(893),白蛇传中白娘子的一句 “我住在西湖边清波门”,更使清波门名声在外。 涌金

17、门,古杭州西城门之一,传说此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位于涌金门外的放庐,是“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的故居。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以及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都曾是放庐的座上宾。 钱塘门,成廷圭晓出钱塘门诗:“出门聊适意,草树碧纷纷。一雨破清晓,四山生白云。僧楼缘岭出,樵经过桥分。明日重携酒,来浇和靖坟。 ” 庆春门,又名东青门、菜市门、太平门。清时,杭州城东八景的“庆春晓角” 、 “女墙夕照”即在庆春门,庆春晓角诗云:“清晓遥闻清角长 ,何人听撒不沾裳。却怜万里南飞雁,错认江城是故乡。 ”女墙夕照诗云:“女墙高处日初斜,映霞凝烟入望赊。纵使天台无咫尺,何须更赋赤城霞。

18、” (八) 特征地名 某些街巷有地理上、建筑上、功能上的鲜明特征。 如高地下,因其巷地势高于四周。升平弄,因其弄自南向北步步上升。九曲巷、十三弯巷,因巷多曲折。水沟巷,原有沟水在巷中石板下流经,终日不断。环翠楼,因其地夹道植树,翠绿如林。石板巷、长板巷,都是因原巷(弄)内路面由石板铺成。劳工巷,因昔为人力车工人聚居处。如此还有城头巷、大树下、断河头、石塔儿头、大塔儿巷、小塔儿巷等等。 其中大塔儿巷 11 号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出生地。他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成就了戴望舒一生的“桂冠”“雨巷诗人” 。 (九) 人

19、名地名 (1)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历史可以用一连串的历史名人来表达。这些历史名人的姓名、封号等 ,大都以街巷之名活在今人的记忆中。如中山路、东坡路(纪念北宋杭州知州苏轼) 、岳王路、钱王祠路、白傅路(纪念唐杭州刺史白居易,白居易曾官至太子少傅 ,有白傅之雅称) 、蕲王路(南宋蕲王韩世忠王府建于此)、惠兴路(路内有旗人惠兴女士创办的女学) 、李博士桥弄(南宋嘉定四年中武举的李性传住此,李后任武学博士)、崔家巷(南宋理宗朝右丞相兼枢密史崔予之居此) 等。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白堤和苏堤了。白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望湖楼诗中又写有“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

20、裙腰一道斜” 。白堤上的断桥,则是神话故事白蛇传中许仙和白素贞的相会处,加上“断桥残雪”一景,平添了许多浪漫之情。苏堤,苏东坡有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西湖十景中有“花港观鱼”和“苏堤春晓”二景在苏堤。 (2)姓氏地名 陆家河头,因古代居此者以陆姓为多而名。沈家弄,有沈姓三户始居而命名。岳家湾,相传岳飞昭雪后他的子孙居此。金郎中巷,是因明清时有世代行医金姓居此。陆官弄,相传明有陆姓军官居此。严家弄,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夏衍诞生于此。蔡观官巷,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夫人、被胡适称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出生长大于此。此外还有祝家弄、章家坝路等等。

21、 (十) 移用地名 也称借用地名。即移用外地县市名来命名。如延安路,原名延龄路,1966 年改名。泰和村,原为浙江大学宿舍,抗战中浙大曾内迁江西泰和县,胜利后遂名泰和以纪念。 借用省内县市名为街巷名则更多,大都集中在武林街道:如开化路、龙游路、安吉路、昌化路、建德路、临安路等。 借用地市级政区名的则多集中在拱宸桥街道:如宁波路、台州路、舟山路、丽水路、金华路、温州路、湖州路、嘉兴路等。 (十一) 纪念地名 近世出现的一些杭州地名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如解放路,为纪念杭州解放改中正街而来。建国路、凯旋路,均是在 1945 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命名。光复路,原为小河,日军侵杭期间河道淤塞,1945 年

22、光复后填河筑路,遂以光复名路。复兴街,原来分段称呼,抗战胜利后,以中华复兴之义,统名复兴路。 再如闸口街道的反映政治形势的地名,当以清泰街道的民权路、民生路最为典型,1927 年北伐胜利,为宣扬三民主义,在当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附近命名民权、民生二路。又如涌金街道的国货路,清称施水坊巷,民国后称泗水路,20 世纪 20 年代末,随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而定名,且在街北建有国货陈列馆。其他劳动路、新华路、立新路等,均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纪念形势地名与政治关系密切,大多为政府颁发,而且还往往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十二) 谐音地名 在杭州的街巷地名中,由于方言语音相同或相近,出现同音

23、不同义的谐音地名,久而久之,原生地名却被遗忘,次生的谐音地名却成为通用地名。 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同音转讹 ,如清泰街道的金鸡岭,原为宋代京城旧基,因较他处为高称京基岭,后讹称金鸡岭。又如湖滨街道的石贯子巷,原为宋宗子十人所居,称十官宅,后讹为石贯子。再如通江街道的十五奎巷,明嘉靖间巷多习骑射者,一举得武魁十人,因称十武魁巷,后讹为十五奎巷。此外涌金街道的提督弄,原名旗纛弄;长庆街道的池塘巷,原称褚塘巷;小河街道的哑巴弄,原为夏罢弄; 南星和紫阳街道的南、北落马营,原名却是吴越著名的椤木营,等等。 二是原有地名不吉或不雅,有意识地同音雅化,从而符合人们趋吉避凶的社会心态。如武林街道的广福路,为

24、元代安置阵亡将士妻子所在,称寡妇营,因其名不吉不祥,后以谐音广福代之。又如紫阳街道的泗水弄,民国时竟名撒尿弄,因不雅故以谐音雅化。再如潮鸣街道的风沟弄,古时沟中植有红枫,称枫沟弄,后音讹成疯狗弄,因不雅又改风沟弄等等。 (十三) 官署、军营地名 杭州自隋即为州治,吴越、南宋又为都城,元后又为省会,官署、军营众多,许多街巷地名源出于此。 紫阳街道的六部桥直街、六部桥弄和六部桥河下,皆以六部桥(南宋六部吏、户、礼、兵、工、刑的署衙)得名,而六部桥附近是南宋中央官署三省六部所在地,名实由此。清波街道的三衙前,是南宋南、北、东三通判衙门故址;该街道的旧藩署是明清藩司衙门 (即布政使署)故地;东廊下、西

25、廊下是因布政使署门外百狮池的东廊、西廊而得名;西公廨以使署二门内有经历、照磨公廨而名。今河坊街西段以北,元后是省、府、县三级官署集中地,故官署地名也多见于清波街道。 有关经济机构方面的地名,则较分散,如城站街道的什物库巷,是因宋时这里建有什物库而名。通江街道的牛羊司巷,是因南宋有专供御用的牛羊司(牛羊司为管理皇帝食用和祭祀用之牲畜的专门机构) 在此。清波街道的红门局,是因明代曾于此建织造局,其门红色,故名。涌金街道的火药局弄,则以明设之火药局而得名。紫阳街道的抽分厂路,是因明代在此设关抽分商木之税而名。 军营地名如小营巷街道的银枪班巷,是宋禁军银枪班驻地;天水街道的后营弄也是宋后军步军驻地;

26、长庆街道的大营盘为清初军营盘所在;草营巷,则传说和南宋高宗迁都有关,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 “相传南宋迁都临安,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 ” 此外,还有太庙巷(南宋皇帝帝王宗庙 )、军督司巷(军头司,专司从各州、府、县押解犯人进京师受审之事)、新宫桥(南宋度宗之宗阳宫),以及察院前、行宫前、贡院前、锻局司弄 ;宋以后的有藩司前、旧藩署、府前街,以及宫门口、落马营、教场路等等。 (十四) 富含吉祥意味的地名 祈求安居乐业,美满幸福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永远追求。在给自己降居之地命名时,这一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来。比如大家向往生活过得称心如意,便取名如意里;希望长生不老,便取名长生路、不老里。赞美执

27、法严明,则取名为美政路。 拱宸桥街道的裕兴街,两侧多小店,盼生意兴隆,故以裕兴名之。潮鸣街道的下兴隆巷,巷西清时为东河码头,货运起卸繁忙,故名兴隆。武林街道的广兴巷,地处众安桥闹市区,巷内高墙深院,古代多富商巨贾聚居,希望广开财路,生意兴隆,故称广兴。长庆街道的青云街,地近贡院,取“青云直上”之义,故名。 这类吉祥地名更多见于新建的住宅,如武林街道的永和里,因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祈求永久和平,遂名。拱宸桥街道的永宁街、永兴里,民国初这一带毁于火,重建后希望永远安宁,永远兴盛,遂以永宁、永兴名街、里。该街道的两宜里,民国初两人合资建房,取两相适宜而名。 此外还有福缘巷、信义巷、太平坊巷、积善坊巷

28、、五福弄、保佑坊、广福路、善贤路、保安桥等。 (十五) 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地名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始兴于唐代,经五代吴越国的迅速发展,至南宋达到极盛。城内商业发达,五行杂处。许许多多的同一行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店多隆市的城面。工商业的繁荣给杭州地名带来深刻的烙印。 比如打铜巷,因巷内多铜作响器店。布市巷,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载:“宋时为贸布之所,东通望仙桥。 ”故名。扇子巷,因巷内多制扇作坊。竹竿巷,相传杭州人用来编篱插花的细竹在此有售,故称其“竹竿巷” 。高银巷,宋时为珠子市场,贸易日以万计,故名高银。皮市巷,南宋时巷内多硝皮坊。卖鱼桥,因其地为旧时鱼市所在。 醋坊巷,顾名思义与醋有关,醋是中国人

29、最先酿造的,至少有 3000 年的历史。直到南北朝,醋还是属于一种贵重的奢侈品。唐宋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当时临安(杭州) 有醋库十二,其中之一在菜市桥东,谓红亭醋库,正好在醋坊巷。 场官弄,旧时有铁场、炭场、船场、铸冶场。弄内有近代文学家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 。它坐落在场官弄 63 号,是郁达夫自己设计建造的独家独户格局的城市里弄民居。 元宝街,为今之杭城唯一的石板小巷。元时省府宝藏库在朝天门外,其旧址疑即在此,故名。街内有胡庆余堂国药号创始人胡雪岩故居。 此外还有菜市桥、盐桥、米市巷、珠玉巷、柴木巷、马市街、羊市街、混堂弄、松木场、打铁关等等。历史地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

30、和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城市文化的血和肉。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街巷地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这些历史沉淀久远的地名,我们不能随意废止和改动,而是应该把它们作为城市历史的金字招牌,科学有效地保存下来。 注释 1北宋嘉祐二年(1057),龙图阁直学士梅挚出守杭州,仁宗皇帝赐诗庞行,诗云:“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见淳祐临安志有美堂 。 2白居易春题湖上: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3东御园即富景园,在城东新门外。因在城郭之东,其地至今尚称郭东园巷。清厉鹗 东城杂记卷上:“东园者,宋御园也。迤东十里许,民居甚鲜,多为池塘畦棱,因概以东园名。 ”后民居日渐稠密,遂以东园名巷。 4见清雍正西湖志卷三。 参考文献 1马时雍杭州的街巷里弄( 上、下),杭州出版社,2006 2谢前明、史玉仙西湖地名,杭州出版社,2006 3叶光庭西湖史话,杭州出版社,2006 4马时雍杭州的山 、 杭州的水,杭州出版社,2003 5吕以春杭州街巷地名渊源研究,杭州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4 期 6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长春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7董玉梅武汉地名文化纵横谈,江汉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8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杭州名人名居 (上、下), 杭州出版社,2006 (通讯地址:310018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