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齐鲁文化:P2 至 6 2、东夷文化:P3 至 4 3、齐文化圈:P12 4、鲁文化圈:P125、太平经:P27二、问答题:1、齐鲁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特点?P2 至 32、略述齐鲁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P3 至 83、略述齐国、鲁国在建国方略上有何不同?P9 至 114、为什么说“周礼尽在鲁”?P12 至 135、简要说明齐鲁文化与秦代政治文化的关系?P16 至 206、简述稷下之学的主要内容。P20 至 216、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P23 至 24第二章齐鲁思想家一、名词解释:1、仁:P3
2、8 至 39 2、兼爱:P42 至 43 3、王道:P51 至 52 4、“五德终始说”:P55二、问答题:1、略述论语中礼的内涵。P37 至 39 2、略述墨子非攻的内涵.P433、如何评价孟子人性善的观点 P534、你怎样看待孟子一书中体现的民本思想?P525、为什么说大九州说体现了邹衍的空间概念?P58第三章 齐鲁军事家一、名词解释:1、牧野之战 P64 2、柏举之战 P73 至 74 3、围魏救赵 P77 至 794、隆中对 P80 至 81 5、唱筹量沙 P86二、问答题:1、六韬中的军事思想有何特色?P66 至 67 2、略述司马穰苴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P70 至 713、试述孙子
3、兵法一书的主要思想内容。P75 至 764、略述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P79 5、陈规的城防思想有何特点?P88 至 896、略述戚继光主要的抗倭事迹。P90 至 91第四章 齐鲁科学家一、名词解释:1、四诊法 P101 至 102 2、割圆术 P113 至 1143、元嘉历 P116 至 117 4、农器图谱P126 5、历学会通P130 至 132二、问答题:1、略述鲁班发明创造的主要成果。P97 至 99 2、试述墨经的主要科学价值。P103 至 1053、试述何承天的无神论思想。P117 至 118 4、试述氾胜之书的主要内容。P108 至 1095、简述齐民要术的主要成就。P120 至
4、 1216、举例说明王桢发明创造的主要内容。P127 至 128第五章 齐鲁文学家一、名词解释: 1、左思风力 P137 至 140 2、辛派词人 P155 3、后七子 P 4、南洪北孔 P169二、问答题:1、刘勰的思想意识有何特点?P142 至 1432、举例说明左思咏史八首的思想内容。P139 至 1403、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为例,说明李清照词的主要艺术特点。P148 至 1494、以叶生为例,说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是如何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的。P171 至 1725、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P167 至 169三、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方面,简要分析下
5、列作品。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154 2、王士祯秋柳四首其一。P162 至 1633、李攀龙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之二。P158第六章齐鲁书画家一、名词解释:1、兰亭序P184 至 185 2、读碑窠石图P195 3、散点透视 P201 4、苏轼留带图P209二、简答题:1、试述颜真卿书法的艺术成就。P189 至 1922、简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P198 至 2013、简评邢侗书法的得失。P203 至 206第七章齐鲁文化遗存一、名词解释:1、黑陶文化 P 2、摩崖石刻 P233 3、齐国故城排水道口遗迹。P227 至 228二、问答题:1、略述大汶口文化的主要特征。P216 至
6、217 2、略述鲁国故城的规划建筑特点。P223 至 2253、略述齐长城的历史作用及文化价值。P232 至 233第八章齐鲁人文景观一、名词解释:1、人文景观 P240 2、金声玉振坊 P244 3、武氏祠 P258 4、太清宫 P273 至 274二、问答题:1、举出齐鲁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不少于六个。P2402、分析三孔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P242 至 247 3、简要介绍三孟的历史文化意义。P249 至 2534、简述颜庙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P2575、武氏祠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及形成的历史原因有哪些?P258 至 2616、概述泰山的景观及美学价值。P265 至 2677、简
7、述崂山文化景观的特点。P273 至 275第九章齐鲁民间习俗一、名词解释:1、岁时习俗 P281 2、生产习俗 P301 3、生活习俗 P3054、元宵节 P283 至 284 5、闹洞房 P292 至 293二、问答题:1、分析齐鲁民俗产生的根源。P2782、简要回答齐鲁民俗的内在精神。P278 至 27924、分析齐鲁岁时民俗的特点。P281 至 2865、简要回答齐鲁婚姻礼仪及婚嫁习俗的文化特点。P293 至 2946、分析齐鲁丧葬习俗的文化特点。P295 至 2967、简述齐鲁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P297 至 2998、简述齐鲁生产习俗的主要内容。P301 至 3049、试述齐鲁饮食民
8、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的主要特点。P305 至 312第十章齐鲁民间传说一、名词解释:1、传说 P316 2、神话 P316 3、四大民间传说 P325 3264、八仙 P338 5、董永 P339二、问答题:1、简介民间传说的来源。P318 至 321 2、举例谈谈民间传说的特点。P321 至 3233、谈谈四大民间传说各自的思想意义。P326 至 3334、四大民间传说有几个发源地是山东?对此,你有哪些了解?P5、关于八仙和八仙过海的故事,你有什么补充?P6、董永的传说与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P339 至 341第十一章齐鲁民间艺术一、名词解释:1、杨洛书 P348 2、
9、潍坊国际风筝会 P351 至 353 3、泥娃娃 P356 4、仿古黑陶 P362二、问答题:1、杨家埠年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何特点?P347 至 3482、潍坊风筝在制作工艺上有什么讲究?P350 至 3513、略述高密剪纸的特点。P359 至 360 4、举例说明黑陶的类别。P363 至 3645、试述吕剧的社会价值。P371 6、试述山东快书的艺术特点。P375三、名词解释1、“五德终始说”:邹衍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其思想核心是“五德终始说”。“五德”来源于“五行”,所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邹衍认为,这五种物质每一种都和人的一种德性相配,而这五种德
10、性之间又存在着相胜相克的关系,具体说就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与五行相联系的五德每一德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德都有盛有衰。自天地开辟以来的每一朝代都与其中的某一德相配。统治者只有具备与当时处在优生位置上的某一物质相对应的德性,才能具备统治的合法性,才能有稳固的基业。人类历史就是按照这种五德相胜的规律循环演变的。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可以说是一种应时而生的理论,提出的动机是要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敬天尚德,戒除淫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邹衍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致之处。2、元嘉历:何承天是南朝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坚持观测天象四十多年,对观测结果作了详细记录。南朝刘宋文帝时,何承天参
11、与了改制新历。元嘉二十年(443),何承天向朝廷奏上自己创制的历法,被宋文帝采用,因时在元嘉年间,故称其历为“元嘉历”。从元嘉二十二年(445)起,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何承天制定的元嘉历中,第一次采用定朔来安排历日,考正冬至日度,知春秋分晷影无长短之差,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元嘉历前后共使用了 65 年。3、生活习俗:是包含最广的民间习俗,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等。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礼仪的繁复,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等差异的产生,各地区各民族的习
12、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的不仅是生理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4. 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四、简答题1、 你怎样看待孟子一书中体现出的民本思想?答:(1)在对王道政治的阐发中,孟子逐步发展出了一种十分珍贵的民本主义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孟子则把这种观点发展到高峰,明确提
13、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原则。(2)孟子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的兴衰存续有赖于民心向背。国家之间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也取决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3)孟子更为深刻的地方在于他已经认识到国君统治的合法性取决于他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4)孟子还提出,国君在处置一些重大的事项时,应当充分听取并遵从国民的意愿。从上述言论可以看出,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虽然还不能完全等同于主张主权在民、民众有权参与国家管理的现代民本主义,但就内在精神而言,二者是有相通之处的。2、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为例,说明李清照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详见课本 148 至 149 页)答:(1)以女性的身份刻画女性的内心世界,细腻逼真。(2)善用白描手法来言情状物、写人记事。(3)情感蕴藉,耐人寻味。(4)语言平易,纯用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