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36451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渗透”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论日本殖民时期的“ 文化渗透” 策略论文关键词 日本统治;文化渗透;宗教;中国文化 论文摘要 文化渗透就是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时期,所运用于思想和宗教、基础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对中国民众的思想和文化等控制。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地方到中央逐步侵入。采用的方式是违背中国文化的精髓儒家王道思想,去实现殖民政策的宣传与渗透。日本统治中国东北 14 年,统治大连近四十年之久。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的手段,运用了渗透二字。即从思想和宗教、政治与经济、教育和科学等方面进行对中国民众的思想控制和文化侵略,其宗旨是运用了后藤新平文装的武备论。实施的渗透方式主要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地方到中央逐步侵入。最终目的是违

2、背中国文化的精髓,去实现殖民政策的宣传与渗透,完成日本统治政策在中国东北各地普及与蔓延。 一、文装的武备论与文化渗透 日俄战争后,满洲问题也是巫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06 年 5 月 22日,在满洲问题协议会。中确定了日本统治伪满洲的具体方向从满洲尽早撤兵和废止军政署等问题。日本政府的文治派在这次会议上陈述了设置军政署和实行军事占领政策的利弊,力主采取较为温和的统治方式,废止军政署以便更有利于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长远占领,会议最终采用了文治派的方案。 在如何防守伪满洲方面,鹤见佑辅后藤新平中论述道:在战争之后,其所谓的和平之战的策略政策,应为文装的武备。要解释的文装的武备的含义,就是以王道的旗子所

3、进行的霸术行为作为文装的武备之中心思想。从广义上就是依靠经济的发展。所谓的经济发展我们仅以满铁所经营的成绩,以及相关配套的诸多因素方面的发展。但又不能仅凭满铁一方面的发展,而是需要整个满洲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要达到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满洲的文装的武备方面,不能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甚至体现于教育方面、卫生方面、学术方面。更进一步说是文化的社会,如果无完备的建设,难以达到真正的文装的武备,之说。即大陆政策,也就是完全彻底地面对的全满洲民众的生活,民众是自然感激我们的经营。所谓得到民众是基础的大陆经营。其真正含义就是文化的渗透,也成为文化的侵略。所以,在建立伪满洲国的基本国策是从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开拓政

4、策的二大国策人手。教育方面是以民族协和与日、满不可分的方针政策,建立日、满一德一心不分离的民族关系,要植人东方道德和鲜明的效忠大义的国体观念。从国民生活安定方面进行实际教学,建立以实业教育、实物教育为基调,授予知识技能,谋求身体健康,培养忠良的国民。文化方面是从理性到感官方面进行实际宣传,通过报刊、杂志、影像、映画等方面进行政策宣传与渗透。宗教方面是从国民道义、王道的恩泽到王道乐土和神道的演变,以达到禁锢民众的思想目的。 二、王道统治与民族协和 王道统治作为思想方面渗透的主要方式,就是运用大乘宗教的方式去普度众生,利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思想控制。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日本侵略梦想的八舷一宇,即被

5、其称为彻底的民族和协精神,是明治大帝征服满蒙及中国和世界的遗策并通过民族协和达到独创王道的政治,民族协和是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时,为其能笼络中国民心,提出的文化统治手段之一,是从满洲建国精神中提炼出的一种新的侵略口一号。所谓的/l 脓一宇,其内涵应囊括四海,并吞八方,为了国家国民的永远安康要确立满洲国民族协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把东北众多民族感化为日本的大和民族,日本殖民政府提出了民族协和的主导思想,以此领引众多民族一心归一,其实质八舷一宇来笼络民心。 1.从王道政治向皇道政治的转化。如何从王道政治向皇道政治的转化,当时被日本解释为两种含义。一是日本殖民政府根据长年研究中国经学的教

6、授诸桥辙次所说:王道的本意有二,一是孔子所说,古来的王道是从道德思想出发,是指天地的公道学说。一是后世歪曲事实在王道活学的基础上从政治片面论来解释王道中的革命思想。而王道学的榜样人物郑孝青等一些当权派的军人和政治家们,都采纳并歪曲王道中所含的革命思想,作为伪满洲建国的根本理念。之后日本殖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活动,1932 年建立了王道政治的精神一体的协和会,宣称:齐心协力, 团结东亚 各民族、各国家即东亚大同团结、实现八兹一宇的伟大理想、迅速开发满洲资源,加强边境国防等口号。 为实现其伟大理想,使中国民众信服,日本又荒唐地提出王道向皇道转换的理论:神道和王道中道是相同之意。神是体现天德之言,天

7、德就是宇宙的真理,即指天地的大道。所以神是这方面的大道,即体现这方面道之言,但道是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天地大道,即王道。所以神是王道的体现者,也就是神所体现的道,即神道,而把日本的神道称为皇统。进行二元一体的转变,也就演变成伪满洲国国体的基础。 2.利用儒家王道思想实现民族协和。民族协和也称五族协和,是日本殖民者在研究如何统治中国东北的策略时,利用以文事进行侵略为根本方针。首先,他们研究汉民族的文化思想精神,认为利用中华民族精髓儒学是上策,拟将孔孟之道的仁、德等作为建立满洲国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行政纲领。在满洲大肆宣扬建立王道乐园,推崇孔孟先王之道。儒家思想是传授给人以博爱和仁义,以德做人的道理。

8、所谓五族协和或民族协和,即日(大和民族)、汉、满、蒙、鲜( 朝鲜族)等。以德、仁之道,教民以亲爱, 导民以礼让等,是 实现王道政治手法中的文事统治的精神方针。其次,为使王道深人人心,使人人皆知殖民的博爱为宗旨,树立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青著书立说, 大讲王道精神,每年出版大量的相关书籍。如 1932 年的王道演讲集、 王道主义研究资料、 王道救世之要义,1934 年的王道管窥、1935 年的王道学等。此外满洲研究会编的王道内研究、东亚民族协会出版的日本内皇道己满洲内王道、(伪满洲国)国务院情报处编的王道浅说,1932 年在东京出版的东亚研究讲座满洲建国 0)理想赴石王道、满蒙统治内王道原则等都在

9、伪满洲国广为传发。甚至说:爱白己的国家是私心,爱大众的国家是公道,王道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化私为公,把爱国的思想推到爱世界上去。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殖民地的人们归顺其统治,成为他们的忠实臣民。 三、神道和日本佛教侵蚀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也被日本殖民者利用,是以神道和日本佛教向中国文化侵蚀。东北的宗教与日本和西方的宗教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传统宗教有佛教、道教、回教、喇嘛教、萨满教等,每个教都有几百或几千年的历史,都与地方的社会民众风俗人情及政治息息相关。日本殖民者以后藤新平所谓的利用人性弱点殖民统治的秘诀,即利用宗教迷惑方式,以小乘宗教之义,达到大乘宗教的效果。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殖民当局为

10、了鼓舞士气、弘扬国威,每占领一个地方必然进行神道活动。将民间的宗教文化麻痹中国民众,作为达到文化渗透的一种手段。日本殖民者在中国把神道和日本佛教作为对中国文化侵略的一翼利剑。西方的基督教在较早传人东北,日本殖民政府担心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和中国古老的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日军将士产生危害。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政府提出:新东亚之建设必须以宗教为第一,必须用日本化的基督教取而代之。从此,日本的神道、佛教、基督教等纷纷派出神职人员跟随日军进人中国,展开祭祀和慰问军队等活动,瞬间各种宗教派别深人到各地区医院、幼儿园、学校等部门,组织佛教青年团、妇人会等为军队服务的慈善事业,宣扬博爱精神( ,特别是关

11、东州和满铁沿线,随着日本人的移住民增加,在东北不断增加开拓村,使大批的日本移民到东北移住,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营建神社,都带有日本殖民政府的使命进行管理和布教,致使宗教成为日本殖民政府奴役被侵略国家的宗教。 七七事变爆发至 1944 年,日本的神社达 300 多个,蔓延至中国东北各个角落。他们在神社举行招魂祭、慰灵大会等形式来激励日本将士们的士气,慰藉军属。日本殖民政府利用神道活动来为侵华战争服务,把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作为寺庙中的神,让日本民众祭祀,它把人奉为神灵,是利用宗教愚弄人民的行为。 日本佛教也同时成为侵华战争的一面护国旗子。佛教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略亚洲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护国

12、角色。特别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佛教与神道成为日本侵略军人的精神慰藉的一个良药以及成为侵蚀中国人思想的一把毒箭。截止 1935年,日本殖民者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佛教寺院教会堂有 116 个,神道70 个,基督教 49 个。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和僧侣们,通过各种形式发表宣言支持侵华战争。如举行战胜祈愿祭,打出振兴国家的口号。日本佛教教派的 9 个宗派,在中国共有 157 个,宣传布教近 600 人。1938 年战时体制下,日本各佛教纷纷建立宗教社团,掀起国民精神动员运动、报国章运动、近邻互助运动等等,全力支持国家对外侵略。总之,日本的佛教已不再是行善除恶,慰藉神灵的佛教

13、,而是违背道德,慰藉行恶之灵魂,利用佛教之根本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帮凶的后援队伍。 四、以基 础教育与殖民文化科学相结合 文装的武备经营满洲,就是后藤新平所说的学术和实物相结合,政治和科学相结合的办法。也是日本殖民者煞费苦心地运用学术而进行的实物体现的文化方面渗透。他们考虑要长治久安统治东北,以文装代替武力是经营满洲的主要办法。首先周到地进行科学的调查、科学的设计,实行经济、民事、商事等重要 调查研究。进行历史地理调查,了解满洲的社会历史起源,具体实施于教育、社会文化、宗教、卫生等诸方面。 首先,以文化教育为其培养忠实良民。在旅顺设立工科学堂,日本人将其称为名不虚传的体现大陆经营的文化中心之地。

14、从旅顺工科学堂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主要是服务于满洲铁道,部分深人到中国各地,使其成为日本殖民者在大陆建立大和民族发展根据地的一支力量。后藤新平在其就职情由书中宣称:殖民地所设置百般行政,是确保思想统一,开导民心,目的是 为了安抚民心。如在 1907 年6 月 24 日附属地公学堂规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公学堂施于德教,授于实学,培养达到有用的良民的宗旨。 1941 年满铁在东北建立的初等教育 15877 个,中等教育 254 个,高等教育 14 个。据 1935 年满铁教育资料统计:投资在教育设施事业方面的经费累计达 17 446 786 日元,至 1937 年 11 月末各个教育、文化

15、场所总投人达 22 260272 日元。据伪满民生部卫生年鉴统计数据,截止 1936 年 12 月私塾数 8279 个;初等学校 1940 年为 19908 个、1942 年达到 21940 个;高等学校到 1943 年为 175 个; 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到 1943 年为 69 个。此外,还有伪满洲职业学校、师道学校、师道高等学校、大学校等等。 其次,建立慈善机构以达到民族协和的目的。社会慈善机构和公共娱乐场所相继建立,1936 年社会教育设施、医疗、儿童等救护团体986 个、主会 556 个,分会和支社 973 个,1945 年仅大连地区就达。 其次,建立卫生机构和各医学堂成为安抚中国人的秘

16、诀。满铁在大连投资 650 万元建立东洋第一医院。之后又在奉天( 今沈阳)建起医科大学医院,在满洲各地建立医院 28 所。还建立大连医院和南满学堂,以及奉天附属地南满医学堂、高等医科学校,分医学科、药学科、研究科。所有这些是旧本所实行的文明使命的开端。这也是殖民政策的必要体现,为日本殖民者开启了又一个文装武器的工具。以上可见,后藤新平借鉴欧洲的之法,所提出的寺庙、病院与铁道的方略,在中国东北地区所实施具体政策。 四、结 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方面渗透是日本殖民者所采用的以中央文化向地方渗透 f91v3 的方法。首先,向广大市民进行普遍性的文化渗透。日本殖民政府要向中国普通民众宣传主流精神,即必须

17、要让中国国民认识到有两种权利,一张是确保国家的生存权,一张是保护自己的生活权要不断的努力奋斗,对于家而言就可以认为脱掉一件工作服一样,换一件干净的浴衣似的,全面彻底地进行,从每一个侧面,每个行业都采取殖民政策与殖民文化宣传。 其次,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真正成为所谓的王道乐土,要达到复合民族的魂的协和。日本殖民政权利用出版各种新闻杂志、启蒙书籍、画册等进行舆论宣传。利用满铁作为代行日本国策的殖民机构,运用图书馆承担满铁扩大其政治宣传的文化设施线的重大使命。如学校、图书馆、博物 馆、出版社以及 电影、广播、影 剧院、音像出版社、文学社等,是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也是基础普及一与扩展的关系。日本计划

18、在 20 年内要向伪满洲移民 100 万户 500 万日本农民等。在东北各地大兴日本神社,提高侵略东北日本军人的士气,截止 1944年,在短短的 7 年时间中设立了 300 多个。他们的真正目的是移风,易俗,使伪满洲国王道与日本的皇道相结合。达到日本的梦想:以道改变民众,民众自然归顺;以德教化民众,民众是谦让的; 以功权民,可以管理民众;以武力统领民,民无相争。大力鼓励日本有志之士,遵照皇道的思想,以道德教化,并以利用实际的福利保健来悦服伪满蒙三千万民众。 再次,从中央向地方进行文化渗透。1932 年 7 月 25 日,建立了协和会,为使协和会的普及更加广泛,更具权威性。中央到地方以及政府的各

19、个机关建立了严密组织。甚至把政府、协和会、文化团体、民间文化组成一个庞大的机构网络。政府部分由弘报处、民生部、企划处、治安部以及其他部分组成;协和会由弘报科、文化科、企划局、以及其他部分组成;文化团体由官设的各个机关团体,如大陆科学院、开拓研究所、国立博物馆、 图书馆等等组成;民间文化由各民间文化协会,如满日文化协会、满洲文话(文化)会、民间文化人等等组织。为达到滴水不漏,各个分会在各地不分地域、职别、 职业、民族等,在特殊场合下有区分会、乡村分会、官厅分会、特殊会社分会、医师分会、商务分会、农务分会、鲜人(朝鲜族)分会等多种复杂种类的分会。据统计 1941年 6 月末一 1942 年东北建立协和会及分会共计 3565 个会员数达 2 011636 人。 另外,在地方建立地方文化组织和地方联盟组织。如建立各种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等;建立各种社会事文化业机构、福利机构、慈善机构、各种联合会等,其所有的活动都为统治服务与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