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课题 灿烂的青铜文明 授课人 商连胜 课时 第 1 课时(总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高超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技术,为中华民族在古代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重点 重点 难点 重点: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制造业 难点:商周时期青铜技术取得重大成绩的原因 教法 学法 教法:多媒体辅助与实物展示相结合 学法
2、:阅读、讨论训练、思考 板 书 设 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青铜器制造业 初步发展-鼎盛- 2、 三星堆文化 位于-平原,那里出土了- 3、 陶瓷业的发达 4、 玉器制造业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估时 导入新课 落实课标 落实课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司母戊鼎 多媒体投影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商周时代我国青铜器制造业的高超技术,从而导入新课 1、 让学生结合同步学习读书,掌握基本知识, 2、 史记记载:黄帝才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3、- 3、20 世纪 70 年代,在我国的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 4、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除此之外,请你在列举一两个商周时期的我国青铜器精品。 4、商朝的司母戊鼎是做什么用的?商朝的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提起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权和社稷,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 鼎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观看投影,感受商周时代我国青铜器制造业的高超技术 结合同步阅读课本,并在书上标记,掌握主要的知识点 原始社会末期 三星堆文化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祭祀 规模大、分工细
4、、技术精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投影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 明确青铜器制造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2 分 12 分 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载“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估时 落实课标 巩固检测 主要青铜器介绍 小结 青铜神树 1986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商代晚期文物,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 64 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大立人, 人像高 180、通高260.8 厘米,三星堆遗址 一号祭祀坑出土。重约 180 公斤,是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现存三星堆博物馆。 指导学生做同步学习练习 要求闭卷做题,同组间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谈收获 观看图片,感受青铜文化的高超艺术 感受三星堆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做同步学习开放性作业部分 总结本课知识,谈感受 结合图片资料介绍,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 3 分 25 分 5 分 课后小结 本课图片资料较多,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教学效果好,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