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32214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8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宋元、明清史,宋元、明清,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

2、,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

3、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1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历史解释考查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社会关系的影响,(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叙述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B,这字代表型 时间(明前中期明后期),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

5、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结合大册子),(1)城市功能: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2)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 (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4)城市布局和分布: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经

6、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历史解释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2017海南高考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城镇功能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材料引用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A,镇的功能变化(唐初宋

7、代),材料中宋代镇增加“或兼酒税之事”的功能,在商业繁华地点征收商业税,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镇的功能变化,没有体现出商业区与居民区的关系,不能推断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中镇的主要功能是“防戍守御”,是地方军事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由镇的功能变化不能推断出它“防戍守御”的效果,因此没有反映出边患问题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史料实证考查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8、)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材料引用型,主旨(论证分析)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A,概括性词语(上述思想),【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意识,有利于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故A项符合题意;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排除B项;尽管明清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但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却在不断被强化,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具有民主启蒙性质,不属于新的理

9、学体系,排除D项。,3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1)“承古”: 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3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2)“萌新”:,3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原因: 政局稳定,国家统一。 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中外交流频繁,西学东渐兴起。,把握高考趋势,“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

10、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追求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不能说明明代文学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也没有动摇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把握高考趋势,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

11、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 A等级限制受到冲击 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C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D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A,解析:根据题目中“明初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可知,等级限制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货币经济,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属于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强化,但题目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故D项错误。,4彰显繁荣鼎盛“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是当今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繁荣鼎盛。唐宋社会,生

12、产力的大发展使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自然经济的退却。伴随着自然经济的退却,原来建诸其上的社会关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必然受到冲击,发生相应的变动,唐宋社会的变革就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新组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唐宋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之所以能够促成唐宋社会的变革,根本原因在于它集中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4彰显繁荣鼎盛“唐宋变革”,一、商品经济赋予了唐宋社会新的时代特征 1在政治领域,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2在经济制度领域,赋税制度变革,呈现市场化趋势 (1)土地日益摆脱政治力量的束缚卷入到流通之中,

13、“田制不立”取代中古田制;赋税制度随着两税法的推行,统治者不得不推行和买、预买、折买、和籴、博籴等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来弥补传统赋税征收上的缺陷,赋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和特征。 (2)禁榷制度领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过去将商人直接排斥在专卖领域之外的直接专卖制再也不能维持,政府不得不推行“官商共利”的间接专卖制。 3在民族关系领域,民族政策变化,重视边疆的开发 在民族政策领域,唐宋统治者也逐渐抛弃了过去的和亲政策,转而利用商品经济规律,以互市为手段,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出现了签约议和等新的现象。 4在思想文化领域,多种风格共存,体现商品经济发展,4彰显繁荣鼎盛“唐宋变革”,二、商品经

14、济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 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 “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先王之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动摇,代之而起的是王应麟所说的“贫富贵贱,离而为四”,富、贵、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及其分离,旧有的等级制度便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 2富民阶层的兴起 在社会流动和分层的过程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富民专指那些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没有特权的社会群体。 3新社会力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民在经济中取得了主导支配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

15、角。有鉴于此,宋王朝一改传统的“抑兼并”政策,转而“不抑兼并”。富民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知道,中唐以后,租佃契约经济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当时生产关系领域的重大的新发展和新变化。,4彰显繁荣鼎盛“唐宋变革”,三、商品经济引起了价值观念的变化 1由“贵义贱利”到“言利” 2功利主义学派兴起 陈亮曾提出“农商相补论”,叶适一反千年传统,从根本上第一次否定重农抑商的思想,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与他们的商品经济思想互为表里。所以,就功利主义思想而言,大谈功利是表,商品经济的发展才是里。 3言利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斗争唐宋特别是宋代,言利思想与传统

16、价值观念的斗争,是当时一场持久的思想大解放。社会价值取向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实效和注重功利,它体现了人性的要求,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的动力,整个社会焕发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打破了过去沉闷的思想状态,使社会具有活力并呈现开放的特征。,新材料: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

17、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新视角 目前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材料中黄仁宇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的理由: (1)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 (2)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 (3)商业缺乏法律保障。 (4)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2学者周广庆认为所谓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伪命题,其与黄仁宇的观点基本一致,他从社会基本结构方面分四个角度来进行论证

18、: (1)中国古代实行的是诸子共同分割家产的“分家制度”,导致农村人口可以在工商业和农业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自始至终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工商人口。 (2)中国古代城市是旧社会顽固的堡垒,城市工商业在大一统的权杖之下,没有一息自由的空气和一点独立的空间。 (3)中国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工商资本用于买房置地,分家析产,建祠建庙,捐买官位,送子孙读书仕进,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 (4)中国工商业者只有一个最底层的行会组织,而且成为旧王权的走卒。中国工商业者没有自己独立的组织体系,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其结局只能是悲惨的。,易错对对碰,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

19、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 A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 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C,解析:题干中“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并未体现出其生活的奢侈,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徽商做官的现象,故B项错误;题干中“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说明明清时期的商人并未将获得的财富用来扩大再生产,因而这些商人并未转化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也没有推动中国社会

20、的转型,故C项正确;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可知“提倡程朱理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所要展示的信息,故D项错误。,【横向比较】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

21、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结合1617世纪中外相关史实,围绕“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有效信息是“明清时期中国的成熟商业革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没有实现由商业革命向工业革命转变的原因”(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或者商业发展的因素);“西方实现商业革

22、命向工业革命转变的原因”(西方在商业发展的表现等)等三个方面,结合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示例一)观点:17世纪时中国出现商业革命。 论据: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快速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晋商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等业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瓷器销往海外。 (示例二)观点: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的工业革命。 论据: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实行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影响;传统科技没有突破。 (示例三)观点:西方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论据:西方的商业革命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