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9831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6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版课件: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7课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教材问题解答 教师用书独具,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1.原因 (1)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了 ,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 (2)经济状况:美苏的军备竞赛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3)外交政策 美国:尼克松主义,收缩海外力量,对苏推行“ ”政策。 苏联:勃列日涅夫采取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

2、和 的缓和战略。,多极化趋势,缓和,麻痹西方,重点精讲,2.表现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 。 (2)欧安会的召开 背景 a.1971年,苏、美、英、法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 b.两个德国互相承认对方是主权国家。 内容:签署了_ ,确认了二战后国家领土政治现实。 意义: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缓和高潮,赫尔辛基宣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及两国争霸战略的关系 (1)特点:苏攻美守。 (2)美苏“缓和”战略的相似之处:都以“缓和”为旗号,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尽量在各方面取得对对方的优势,是美苏争霸的另一种体现;同时,都把战略重点

3、放在欧洲。二者的区别是,美国收缩战线,苏联则四面出击。美国“缓和”下的对抗和苏联“缓和”下的争夺,构成了美苏“缓和”外交的主要特色。,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1.苏联入侵阿富汗 (1)直接原因: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决定与 决裂。 (2)状况: 年12月,苏军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攻占喀布尔和阿富汗全境。 (3)影响: 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导致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2.美、苏对抗再现 (1)1980年,美国提出“ ”,重新强调实力和 。 (2)1981年,美国提出“ ”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力。 3.主要结果 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_ ,力求维持既得成果。,1979,西方各

4、国,卡特主义,军事遏制,以实力求和平,历史比较,缓和与合作,苏联,尼克松主义与卡特主义和里根主义 尼克松主义是一种“收缩”的战略,卡特主义和里根主义是一种“进攻”的战略。它们是美苏争霸期间美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做出的政策调整,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三、“第二次缓和” 1.原因 (1)苏联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困难。 (2)戈尔巴乔夫提出“ ”的外交政策,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 (3)美国也放松与苏联的对抗。 2.表现 (1)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 (2)1987年,双方签署_ ,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关键

5、点拨,新思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1.“第二次缓和”是美、苏双方的共同需要,但没有改变美、苏对抗和争夺的实质,为西方国家加强“和平演变”攻势提供了条件,从外部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收缩”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长期的争霸使苏联的经济被拖垮,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所以苏联已经不具备与美国在全球争霸的能力。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最终瓦解。,四、“冷战”的结束 1.东欧剧变 长期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其弊端阻碍发展;苏联对东欧控制的减轻;西方的“和平演变”。1989年 ,纷纷

6、放弃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 2.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 正式解体。东欧各国和苏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美苏关系的演变,史料 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

7、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答案,问题思考 (1)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说明美国是否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请分析其原因。,答案 没有放弃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原因: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等国内国际形势,调整对外政策。为确保世界霸权,由进攻转为防守,但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2)这一时期,苏联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 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包括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3)美苏两国战略

8、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主要表现?,答案 影响: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新局面。表现:尼克松访苏,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4)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苏关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答案 美苏关系再度紧张。标志:苏联入侵阿富汗。,(5)面对苏联的进攻,美国采取了怎样的策略,这对美苏争霸的态势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 策略:卡特主义和里根的新遏制政策。影响:使苏联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开始转攻为守。,答案,主题二 美苏的“第二次缓和”,史料 有人说:“一般认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但实际上80年代中期以后的美苏冷战就已经没有冷战的味道了。”,

9、问题思考 你认为上述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 对。因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收缩力量,不干涉欧洲,寻求与美国的全面缓和;美国也放松了与苏联的对抗。,答案,主题三 “冷战”的结束,史料 19451990年德国政治版图的变化情况,问题思考 (1)简要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答案 图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全球战略矛盾对立。图二:美、苏“冷战”开始,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图三:东欧各国政治动荡,东德政府开放柏林墙。,答案,答案,(2)概括说明上述图片反映的趋势,并指出图三的实现方式。,答案 趋势:德国由大国分区占领到正式分裂,再到实现国家统一。

10、实现方式:采用东德并入西德的和平方式。,(3)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简要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答案 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失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3,4,5,6,1.二战后标志着美苏关系缓和进入高潮的是 A.尼克松访苏 B.欧安会召开 C.赫尔辛基宣言签署 D.“尼克松主义”提出,答案,解析,解析 D项是缓和的原因,B、C两项是缓和带来的结果。,2.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第三世界兴起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D.与中国关系如何,答案,解析,解

11、析 本题明确了国际关系由其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决定,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1,2,3,4,5,6,答案,解析,3.20世纪80年代,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 A.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 B.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C.发动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 D.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解析 A、B、C三项均为里根政府采取的政策,但是里根实施“缓和”政策,目的并非与苏联合作,而是为了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1,2,3,4,5,6,4.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 A.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 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 C.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

12、理论 D.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解析 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缓和”。,解析,答案,1,2,3,4,5,6,答案,解析,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核战争消失,各国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B.缓和与紧张共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C.美、日、西欧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对手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所以本题应选B项。,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69年7月2

13、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它的目的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答案,1,2,3,4,5,6,解析,1,2,3,4,5,6,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欧、日本崛起,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转攻为守,尼克松担任美

14、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在亚洲采取了从越南撤军和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大步骤。,(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答案 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1,2,3,4,5,6,教材问题解答 教师用书独具,课中思考 提示 由于东欧各国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就得到苏联的强有力的援助,所以在“二战”后的国内建设方面深受苏联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美苏争霸的日趋激烈,苏联共产党对东欧各国加强了控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东欧各国,使它们在内政外交上与苏联保持一致。政治、经济上,东欧各国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运行,脱离了本国

15、的具体国情,所以,20世纪80年代,美苏缓和、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东欧政治局势一发不可收,发生剧烈动荡。,知识链接 提示 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将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此事件的实质是苏联一些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企图防止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而发动的政变,最终以失败结束,但事件加速了苏共失去权力和苏联解体的进程,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阅读与思考 提示 (1)基辛格的这段话反映出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依靠两大阵营进行对抗已不可能。同时,苏联在争霸中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2)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69年“尼克松主义”的提出,表明美国打算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推行“缓和”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