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7074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城市教会牧养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城市化教会的牧养策略前言:“城市化”这个概念比较通俗的意思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推进势必会带动社会转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 。截至 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达 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 50%关口。我们应该思考这个过程对教会有什么影响,教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什么特征,城市化会对教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挑战,教会在牧养事工中应作出怎样的策略?这就是笔者在本文中要思考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的现况

2、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明显感受到这 30 年来的变化。中国正从一个以乡村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以工业、高科技等为主流的城市化国家。人口、职业、产业机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维基百科援引 2005 年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二十世纪世界人口急速城市化”,报告称,全世界 1900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13%,有 2.2 亿;1950 年占 29%,有 7.32 亿;2005 年占 49%,有 32 亿。预计,到 2030 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60%以上,超过 49 亿人。而亚非国家的城市增长(URBEN GROWTH)高达 93%。据中国网()报道:中国从 2000-20

3、07 年八年间,每年城市户籍人口的增加数量都在 2000 万人以上,城市面积每年递增超过1861 平方公里,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截至 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达6.91 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 50%关口。实际上,城镇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超过在留守农村的人口,占 2/3 左右。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进程也较任何一个国家更迅速。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教会的教牧策略和中心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二、城市化教会的特点从某种角度看,城市教会的复兴是过去农村教会复兴的延伸。城市教会的信徒群体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或是在农村就有

4、机会接触到基督教,或是到城市以后才开始进入教会。不管怎样,他们大多数与农村依旧有某种关系。因此,我们所谓城市教会更多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教会,而非等同于西方社会的城市教会。这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教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新型的基督徒群体逐渐涌现。过去农村教会的信徒结构往往是“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的“三多现象”。但新兴的城市化教会却出现相反的“三化”:“年青化、专业化、高学历化”。今天中国大中城市的教会已渐渐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基督徒群体,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一群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中小型的老板基督徒和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知识精英基督徒。老板基督徒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正在悄悄兴起,他们是以私人经济为基

5、础的个体经营主,以及公司的经理、董事这些基督徒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在教堂建造和教会的奉献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出现的“知识精英”基督徒,虽然目前还为数不多,但人数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以温州某新兴城市教会为例,自 2008 年,在教会参加洗礼的信徒,1850 岁信徒占 79.41;专科、本科及以上信徒占 54.11%;经常参加教会活动的白领和企业家也占据了一半多的比例。(二)、教会结构多元化,牧养空间扩大。城市教会的结构更加多元化,所谓多元,就是信徒对教会结构和教会生活的要求更加个性化。近几年随着教会中信徒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着比较快的变化,也就是说教会中中

6、青年信徒在不断增加,有知识和文化的信徒在不断地增加。这势必要求各地的教会在牧养方式上多样化,才能满足信徒灵命成长的需要。以前只是单一的讲道和查经祷告聚会就可以满足信徒的需要,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教会在牧养方式上需要多样化。有人喜欢传统的崇拜,以为那给人以神圣和安宁;有人喜欢现代的,喜欢震撼的,甚至是重金属音乐,认为那样可以宣泄个人的感情,投入全身心的敬拜。因此,有的教会会选择折中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设立传统和现代的多种崇拜聚会,供不同习惯的信徒自己选择。另外,城市信徒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到教会听听道,他们更喜欢选择适合自己志趣的团契,要求过一个合适的宗教生活。因此,相对农村教会强调布道,城市教会更专

7、注管理和团契。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教会的牧养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因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业余生活的单调和心灵的需要等因素,就无形中使这个群体中的人容易接受福音,这个庞大的流动人口群自然成了当今教会的牧养对象。(三)、教会的世俗化倾向渐趋严重。城市化进程也会导致教会趋向世俗化。伴随着教会经济实力的加强,教会也常常会出现世俗化倾向,就如浙江的一些教会世俗化的倾向已开始出现。其实这不仅是浙江教会的现象,只要是随着教会的发展,教会的物质生活、经济实力在不断上升,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教会的世俗化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现象。事实上,基督教的世俗化是自古就有的

8、,这是由基督教的本质与基督教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基督教的世俗化一定有许多表现,当然也不是说有了一些现象就是世俗化了,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就如教会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教会的神学观点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会对经济的看法,教会对经商的看法,教会在建造教堂时一味地追求豪华、时髦,甚至是盲目地攀比,教会只顾举办“商人基督徒培训班”,研究如何提高传道人的生活待遇,教会各类设备的现代化和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很容易导致教会的世俗化。三、城市化教会牧养策略城市化对教会所造成的压力和挑战事实上也是机遇,教会可以在这个机遇中思考和调整牧养策略。

9、教会如能积极应对的话,就会在机遇中不断地成长。(一)、需要在传统牧养方式的基础上拓宽牧养思路和调整牧养方法。对传统的牧养侍奉模式首先应该有一个检讨,并且要及时探讨和尝试。今天信徒对传道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认为传道人在任何方面都是相当优秀的,在属灵上和情感上都是“自足”的,认为牧者应该有相当多的“功能”,能扮演多方面不同的角色。有时候,传道人也认为自己是“自足”的,是可以满足自己和教会各方面的需要。传道人往往受到束缚,变得具有防卫性,拒绝别人提供的帮助,因为如果他接受别人的帮助,就会被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所以,在教会牧养中传道人一定不能受此观念的束缚,而是要注意带领团队并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

10、与到教会的侍奉之中,这样既体现上帝在整个教会中的恩典,又给了参与的同工在服侍中成长的机会。1、“堂+点”、“专职同工+义工团队”的牧养模式农村教会过去往往因为经济不足,建堂成为负担。但城市教会,特别是大都市的教会,新建教堂往往由于审批复杂、地皮紧张、费用高昂等原因,在既有的规模上要增加新教堂可能比农村教会更加困难。我们的教堂增加总是比信徒增长要慢得多。因此,对大多数教会而言,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堂+点”(以堂带点)结合:以教堂为中心,分片设立相应的聚会点。聚会点的设立按教会发展的需要,以某一片区或社区为中心,经堂会相关部门审批成立,由堂会委派专职同工或可靠的义工骨干负责,归所属堂会管理。同时在教

11、牧工作上,城市教会的牧养依旧需要“教牧同工+义工(职工)团队”组合。教会需要各种人才,但教牧同工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有过怎样的教育背景,都无法仅靠从神学院毕业的个别教牧同工来满足一个日益增长的教会需要。比较可行的是在以教牧同工为团队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义工团队,其中包括一些受薪的职工,让他们分担某些教会工作。在教会事工上,按照每年及每届的工作计划,将教会工作科学分类,如教牧或行政类,细化到专项工作,专人专责负责具体事工。以绩效等要素做好各项事工负责人的考评和奖惩工作。2、地标教会与小型教会结合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因为地理位置、堂会规模、历史沉淀、教牧思路等多种原因,造成堂会间的发展不平衡。为

12、了一个地区教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地标式的堂会与小型教会结合,大型教会需要承担更多历史责任,而小型教会也需要在互相交流和促进中寻求更好地发展。3、社区教会+网络牧养随着都市化的进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社区,一个社区甚至有十万计的常住人口。大型社区往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活圈,如建立了社区网站、社区论坛、有社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社区医院、社区超市、市场、银行、游乐场所等。我们的一个社区规模往往就相当于欧洲的一个 CITY,但往往就是没有社区教会。笔者认为宗教生活是宗教徒的刚性需求,没有教堂,他们就很容易在自己家里或会所形成团契或者礼拜,进而形成一个实质性的“教会”,他们若有适当的关顾、管理和牧养,就

13、会形成有序的教会生活,否则则会容易被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 4:14)。以笔者之管见,教会可以有意识地定期去探访社区的信徒,并逐渐形成教牧关怀。进而通过相关程序建立社区教会。同时,网络化的逐渐普及,有条件的堂会不妨建立自己的牧养网站,团契建立自己的 QQ 群和网页、博客等,进行网络化的交流和牧养关顾。(二)、要关注流动人口的牧养事工。目前我国已有多达 1.47 亿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相对是比较弱势的。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教会应该抓住机会做好牧养工作。不妨在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举行特别聚会,让这些流动人口安心在异地过年、过节,给

14、他们有家的温暖而不至于产生失落感。也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信徒参与对特别群体的关怀:如杭州教会一位信徒举办的“崇一门诊部”就专门给农民工很多的优惠,获得了好评;还有的基督徒企业家开办了民工学校、给予困难职工特别的慰问金等。教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转移,最需要加强的工作是牧养辅导,而讲台供应是唯一能够很快很容易进行辅导的一个场合,因此,有必要及时加强讲台事工,建立一个城市化事工讲台的资料库。同时也要及时做好个别的牧养辅导工作,可以采取小组关怀的方式满足信徒的需要。(三)、亟须提高牧者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教会牧养中,牧者往往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牧者需要识别真假先知、真假教师;牧者需要遵行规

15、矩按着次序保护羊群;牧者应该关心信徒灵命成长;牧者要追求圣洁无瑕有天使般的美德;牧者需要灵巧对待牧养对象。所以牧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是教会所重视的。城市化的一个结果会带来多元化,如今的中国城市形成越来越多的群体,如何在多元化的城市体现教会的兼容并蓄、互敬互爱的共同体特征,显然,建立多元层面的教会事工是当务之急。(四)、建立边缘化群体的牧养与跟进机制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等的影响,进城发展的人士即使已经有了成功的事业,仍难免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他们需要一个价值同盟来建立自己被认可的群体生活。而基督教的团契性恰恰可以提供这一需求。于是,出现了城市教会的基督教热。与过去依靠神迹奇事、爱心及西方崇拜的心理不同

16、,城市化教会进程中的基督教热就来得更加理性和深沉。这对教会而言是个难得的机遇,教会可以有意识地开展针对外来群体的团契活动,甚至某一地方语言的团契。详细登记信徒情况,从信徒登记中找到共性,并以此为基础,设立适合他们需要的团契。定时关顾,无论他们走向何方,教会都可以与其保持联系。虽然外来群体流动性强,但若在一个教会得到全面的栽培与牧养,他们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活出成熟的基督徒生活。(五)、建立工商专业人士团契工商专业人士对这个时代的巨大影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教会里也一样,城市教会的牧养架构中,若没有专门的工商专业人士团契就显得不健全。工商专业人士不仅有更强的经济能力,也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

17、。对一间教会而言,要想提高其发言权,或者更科学地管理,牧养好工商专业人士并从现代的管理学中汲取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选择。成功的工商专业界信徒往往会有较成熟的性格、广阔的资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加之经济效应及社会活动能力,将对教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六)、建立多元化牧养机制面对城市教会不同的信徒群体,城市教会的牧养也需要多样化,笔者以下简单谈谈牧养“五化”:细化:城市教会的牧养需要在信徒的共性中找到个性,在个性中找到共性,以建立不同小组或团契。以团契或小组的形式,使每位信徒都能参加一个适合他成长的小组或团契。帮助信徒委身团契和教会,以使信徒人人得牧养、人人能委身、人人在侍奉。量化:现

18、在有的城市教会对教牧同工施行了打卡坐班制,每周上班若干天,每天上班若干小时。但教牧同工毕竟不是电话接线员,教牧工作也不是礼仪接待员,更多的时候,教牧工作是需要深入社会和信徒群体。因此,对教牧同工更直接的管理莫过于量化其工作,专人专项负责适合其身份的专职事工。在我们学习的管理学课程中,你不会发现任何高绩效是靠坐班完成的。我们的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业绩或牧养而管理。管理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管理!团队化:现代管理学与传统之不同之一,是现代管理更强调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发挥个人才能和团队凝聚力的根本。教会更是如此,在中国的文化处境中,我们难以靠个人的权威去建立一个健全的教会,建立强有力的同

19、工和义工团队是人才培养必须的方向。无论是耶稣还是他的门徒,在布道和教会牧养上,都是以团队为基础推进其事工的。专业化:因为教会结构更加复杂,对教牧工作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因此,教会人才的需求也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教牧同工或义工,无需无所不知,但至少要有一样知道得很详细清楚明白地经历自己的信仰。我们也无法奢望教牧团队能满足教会的所有要求,但我们可以藉着教牧与义工的结合来组建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信仰化:无论教会的事工如何开展,她都不能偏离一个基本的主题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核心的信仰,永恒的真理标准是教牧工作应对世俗化挑战的出路。(七)、建立教会的文化教会之于社会的核心价值不是能对社会说什么,而是她能

20、有什么让教会去说、她能让教会说什么!教会能给社会去说的,就是教会的文化。这里所谓教会文化,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实践,一个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和伦理价值上的社会生活。教会文化不仅要求我们适应社会,更是在一个需要基督福音的社会彰显出一个建立在基督教信仰伦理价值上的生活实践。(八)、建立教会神学培训机制国内只有十数间神学院,而且多数是脱产学习,招收的对象基本是将来一个全职、全时间的教会专职传道人。但城市教会同样需要一个代职侍奉的职场侍奉者。因此,城市教会可以以堂会或者一个教会总会为单位,开办一个适合职场侍奉者学习的神学培训中心,让一些有侍奉心志而有具潜能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代职学习,接受系统的神学和必要的侍奉

21、培训,从而加入教会的义工牧养团队。师资可以是既有的教会牧者、特邀神学院教师及嘉宾等,城市教会培训中心在国内很多城市教会均有这种能力。(九)、建立教会社会关怀事工社会关怀不仅是基督教一贯的传统和教会责任,也是教会的“广告”。社会关怀是教牧工作的一部分。城市教会可以建立长期而有效的关怀机制,甚至设立相关基金和部门,关注特殊和弱势群体。把教会的慈善事工做大、做强、做长!上帝给了城市教会更多机会和资源,是让城市教会负起更多的承担和责任。关顾农村教会同样是城市教会的慈善工作之一。有些教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存款,暂时既无需建堂任务,也无投资预算,但既不愿以现有资源拓展福音事工,或加以改善传道人的生活,也不肯关

22、顾兄弟教会的需要,着实成了教会的守财奴。地域性的教会不妨建立以教牧同工为主体的讲师团巡回农村教会培训牧养,这样既可以给城市教会更多侍奉拓展的机会,也可以有效抵制异端邪说对农村教会的侵扰。另外,把城市教会的剩余资源,如信徒不再使用的衣物、电子产品等集中,通过城乡教会的交流交由农村教会分发,既节约了资源,也帮助了农村的贫困人口。而这一切,只是教会的举手之劳!也许,许多农村教会的萎缩与城市教会的复兴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现象,我们亟需正视农村教会萎缩的现实,更需要着力做好城市化教会的牧养。整合城乡教会资源,变城乡二元的教会形式为城乡一体化的教牧架构。笔者认为在中国教会从现有的体制和我们一贯的文

23、化传统看,这是可行的路径。日前,城市教会的复兴从某种角度看是农村教会复兴的延伸,而农村教会的萎缩则说明其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农村走向城市,这又是农村或农村人口向城镇转化的结果!为此,牧养者当开拓性地做好城市教会牧养的同时,还当以城市教会的兴旺带动或助推农村教会的继续健康发展!结语:以上所论,为个人在城市教会牧养中的一些看见,笔者感受到城市教会的牧养工作越来越重,城市教会的教牧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同时也意识到,城市教会除了要建造能与城市相匹配的建筑物之外,同时也要健全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牧养工作的正常和顺利的开展。在面对城市化继续进展的时代,教会需要大胆地面对现实,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同时教会的牧者应该谦卑学习,不断提高牧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我们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牧养好教会的信徒,使教会牧者成为“灵巧的牧者”,使信徒能够“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