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当前黄、赌、毒违法特点及打击措施系 别: 治安系 专 业: 治安管理 年 级: 二 八级 学 籍 号: 0802060128 指导教师: 孙廷彦 学生姓名: 王 博 二 一 年 六 月 二十九日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如今社会的复杂, “黄赌毒”违法的案件越来越多。为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办案,加大对“黄、赌、毒” 案件的查处力度,结合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努力提高打击“黄赌毒”打击的力度。不仅应注意在打击“黄赌毒”案件的办案中有关证据的收集和准确使用,还应注意办案程序的合法化,及
2、治安管理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公正、合理运用,以依法办案和提高办案质量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试图以崭新的视角进行透彻分析,通过比较进行探索。二、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一、 “黄赌毒”违法特点(一) “黑网吧”肆意经营毒害青少年(二)涉赌现象较为普遍”(三)涉毒现象不容松懈”二、整治“黄赌毒”的措施及其成效(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二)坚持严厉专业打击(三)集中整治重点部位(四)于发廊、 “黑网吧” 、娱乐场所、药品行业出租屋等场所实行实名登记制度(五)公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基本法律常识造成的三、当前“黄赌毒”整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街边娱乐性“小赌”的社会影响恶劣(二)有些群众
3、反映强烈的赌局难以有效打击(三)对身患急性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无法收戒处理四、进一步加强“黄赌毒”现象整治的对策思考(一)坚决堵塞涉黄源头(二)灵活处理赌钱行为(三)敢于处理患有传染病的吸毒人员(四)科学的配置警力(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三、计划进度及阶段任务:2010 年 6 月中旬2010 年 6 月末 选题2010 年 7 月初 交任务书2010 年 7 月初2010 年 7 月末 收集资料2010 年 7 月末 2010 年 12 月上旬 交论文初稿2011 年 4 月中旬2011 年 5 月中旬 论文第一至第三次校稿 2011 年 5 月中旬2011 年 6 月初 论文定稿四、主要参考文献
4、:【1】 http:/ 2003 年 06 月 26 日 13:10 新华网【2】 贾永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年 01 期 【3】 邓式林.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年第-l 期【4】 王教生. 犯罪研究 , Criminal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1 期指导教师 系(部) 主任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当前黄、赌、毒违法特点及打击措施专 业 治安系 学 生 姓 名_王博_警 号_S80242_指导教师姓名_孙廷彦_指导教师职称_二 年 月 日目 录一、 “黄赌毒”违法特点 4(一)“黑网吧”肆意经营毒害青少年 4(二)涉赌现象较为普
5、遍 6(三)涉毒现象不容松懈 7二、整治“黄赌毒”的措施及其成效 .9三、当前“黄赌毒”整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0(一)街边娱乐性“小赌”的社会影响恶劣 .10(二)有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赌局难以有效打击 .10(三)对身患急性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无法收戒处理.11四、进一步加强“黄赌毒”现象整治的对策思考 11(一)坚决堵塞涉黄源头 .11(二)灵活处理赌钱行为 .12(三)敢于处理患有传染病的吸毒人员 .13(四)科学的配置警力 .13(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4摘要:黄赌毒违法犯罪一直是政府政治的重点难点,黄赌毒对社会的危害有目共睹。虽然经过多年“严打” ,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6、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各地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黄赌毒违法犯罪的特点分析参考各地方整治黄赌毒的措施,探讨当前打击黄赌毒的相应对策,以确保良好的社会发展。关键词:违法特点;措施;成效;黄赌毒违法犯罪“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之大有目共睹,历年来都是党委政府整治的重点和难点。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近年来,社会对“黄赌毒”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尤其是青少年方面,许多未成年的青少年抵挡不住诱惑,阅读淫秽书籍、观看淫秽录象、浏览色情网站参与赌博
7、变相赌博等活动,而导致:1.不想学习,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在外过夜,甚至留级,退学。2.纪律涣散,不能自拔,以身试法,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3.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4.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得夜不归宿,无心与朋友、同学交往。 有些地区甚至出现青少年吸毒的现象,青少年吸毒往往是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种种情况的发生至使家长们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此深恶痛绝。因此我国很多地区着重打击黄赌毒,采取强硬措施,意在还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环境,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本文通过对黄赌毒违法犯罪的特点分析,参考各地方整治黄赌毒的措施,探
8、讨当前打击黄赌毒的相应对策,以确保良好的社会发展。一、 “黄赌毒”违法特点(一)涉黄现象集中隐蔽。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满足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繁荣。出租屋、发廊、“黑网吧”、酒店、娱乐场所等,以多样的服务功能类型,渗透了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不法分子借助娱乐场所的合法外衣,使这些地方成为谋取非法利益、从事“黄赌毒”活动的地下市场。娱乐场所内公开或半公开的色情陪待现象渐渐演化为行业的潜规则。这种犯罪行为隐蔽,打击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卖淫嫖娼行为引发的案件较为突出。近年来,不少地区卖淫嫖娼现象较为严重,经常演变为色诱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甚至引发多起故意杀人案件及重大强迫
9、卖淫案件。由于包含卖淫嫖娼的特殊性,色诱犯罪行为较一般犯罪行为更难查证。一方面,由于被害人不愿报案或拒讲实情,该类案件容易形成隐案或疑案。例如,某地公安机关曾经抓获一个色诱犯罪团伙,三名嫌疑人均交代实施色诱盗窃、抢劫犯罪 6 起,但由于无被害人报案,公安机关最后只能将他们全部释放。另一方面,该类案件留下的痕迹物证较少,再加上出租登记不如实,即使被害人等报案也很难查证属实。二是一些发廊发展成为异地性交易的“中转站” 。与以往不同,近几年,发廊卖淫女一般都是异地交易,电话谈妥后离开发廊,与嫖娼者到酒店或出租屋进行性交易。在前往交易地点的途中,他们警惕性很高,故意弯来绕去,确定无人跟踪后才到达预约点
10、“交易”。这些都加大了公安机关的打击难度。三是“黑网吧”肆意经营毒害青少年。近年来,由于经营成本低、利润高等缘故,“黑网吧”迅速向城乡扩散,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不少群众强烈反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黑网吧”经营者无视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故意提供淫秽图片和色情视频,无限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他们为了躲避监管,经常对“网吧”关门闭窗,消防安全无保障,而且上网人员鱼龙混杂,极容易藏污纳垢。这些都严重危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二)涉赌现象较为普遍。一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涉赌现象较为普遍,多数集中在茶庄、饭店、洗浴中心、街边麻将馆
11、等地,农村操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也会有聚赌现象。涉赌现象、比较普遍,但具体要分为以下几类情形: 一类是一般消遣性的“小赌” ,如茶庄、饭店、洗浴中心、街边麻将馆以及操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等的赌钱娱乐行为。二是牟利性的“聚赌” ,如开赌局、经营水果机等赌博行为。通常情况下,茶庄、饭店、洗浴中心等为了增加人气,往往会提供麻将等设备,以供顾客娱乐消遣,而经营“水果机”及开赌局等行为,纯属靠赌博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网络犯罪。近年来网络的普及,造成一些网络赌博犯罪行为。这种网络犯罪行为具有超越时空性、极强的隐蔽性、较强的欺骗性以及高危害性。这种网络赌博犯罪的特点加大了公安机关办案的难度。(三)涉毒现
12、象不容松懈。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酒吧和农村。城区酒吧涉毒现象多数为吃摇头丸、K 粉等软性毒品,吸注海洛因的一般会躲在无人知晓或者比较偏僻的地方,如吸毒人员的家中、出租屋内等。这些人员行为比较隐蔽,具备很强的反侦查能力,较难被公安机关查获。据新华社报道,2002 年以来,吉林省全省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去年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突出战果。据不完全统计,2002 年 1 月至2003 年 6 月,全省共破获各类涉毒刑事案件 963 起,其中走私制贩毒品案件 901 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 482 名,缴获海洛因 1.364 千克、冰毒 11 余千克、“摇头丸”2574 粒、“麻谷”
13、(即冰毒片)近 5 万粒、麻黄素 1 吨。【1】涉毒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被害人的不特定性。毒品对人体乃至社会都有极大危害,这也是我国刑法将毒品犯罪列入严重刑事犯罪的原因。但对毒品交易而言,危害的对象却不是直接的、特定的人,而是潜在的。毒品买卖行为双方在明知犯罪的前提下,秘密地自愿交易,没有一般刑事犯罪意义上的被害人。因此,毒品案件一般没有目击证人和报案人。即使有些案件是经群众举报侦破的,但群众也只能提供某些可疑情况,不能提供直接证据,这与普通刑事案件有质的区别。 二 危害的滞后性。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即时的,而毒品犯罪首先是跨地区将毒品大宗贩运至某地区,经批发、分销,最后零包卖到吸毒
14、人手中。从这个意义讲,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现在时”,而毒品犯罪的危害是“将来时”。种毒犯罪、制毒犯罪危害的滞后性就更为明显。 三 现场的模糊性。一般刑事案件的现场是明确的,现场会不同程度地留下某些可证实犯罪行为的证据,如血迹、指纹、脚印、毛发及其它痕迹等。贩毒犯罪的行为形式一般为“贩运”、“携带”、“交易”,是随毒品的流动和分散来实现的,没有特定有意义的现场,一般也不会留下痕迹,这就决定了毒品案件的“取证难”。 四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一般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制裁,其行为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预谋杀人、盗窃、抢劫等,但其行为方式的违法性却是显而易见的。而毒品犯罪不同,它是通过毒品买卖赚取巨
15、额差价实现的。随着打击力度加大、刑罚加重,贩毒人员利用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科技手段,又采取了钱货分付、人货分离、临时改变交易地点、汇款付账、地下钱庄洗钱等多种逃避打击的方法,其行为方式的隐蔽性更为突出。 二、整治“黄赌毒”的措施及其成效为净化高明社会风气,确保群众安居乐业,针对“黄赌毒”的现状及特点,我们坚持以“政法委为龙头、公安分局为主力、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动工作方式,着力抓好严打整治、阵地防控及宣传教育等举措,并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一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有些涉及多部门管理的特殊行业或重点部位出现较严重的“黄赌毒”现象,如发廊、“黑网吧”、娱乐场所、药品行业等重点部位和特殊行业,单凭公安机
16、关、镇街或某一个职能部门很难彻底根除毒瘤。通常情况下,对于类似综治难题,区委政法委都会积极牵头组织公安、工商、执法、药监、文广新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这些重点部位、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进行联合执法整治,坚决取缔和打击各种涉及“黄赌毒”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坚持严厉专业打击。针对“黄赌毒”现象相对多发性这一痼疾,公安分局严厉打击整治行动向专业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确保 “黄赌毒”现象得到了全面遏制。三是集中整治重点部位。对发现的重点问题和案件线索,重拳出击,集中打击。坚决消灭违法犯罪的组织,地下交易。四是对于发廊、 “黑网吧” 、娱乐场所、药品行业出租屋等场所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在我省公安机关和人们群
17、众配合下,网吧出租屋等实名制度施行较为顺利,这一措施在我省卓有成效。五公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基本法律常识造成的。因此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市民知法懂法守法。三、当前“黄赌毒”整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政法部门的高压打治态势下,“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在打击和整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工作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街边娱乐性“小赌”的社会影响恶劣。街边麻将馆等的“小赌”现象非常普遍,虽为娱乐消遣,但有些在午休和深夜时段仍然喧闹异常,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作息,也给社会造成赌博泛滥的不良影响。另外,一些街边麻将馆有开设赌局、“抽水”渔利、放高利贷等行为,并由
18、此引发出追债、恐吓、殴打甚至故意伤害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二)有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赌局难以有效打击。一般开设赌局的庄家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开设赌局时,他们经常在派出所附近安插“眼线”蹲点观察。一旦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后出动警力时,“眼线”随即给其他人通风报信,致使派出所民警经常无功而返。(三)对身患急性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无法收戒处理。根据监所管理的有关规定,看守所、拘留所和戒毒所对于患有急性传染病(比如肺结核、艾滋病等)的吸毒人员一般不予接收。因此,这部分吸毒人员自持“免死金牌”,肆无忌惮地吸食毒品,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甚至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四、进一步加强“黄赌毒
19、”现象整治的对策思考目前,我省政法综治部门对“黄赌毒”现象的整治措施和成效都值得充分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当前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不足,在继续发挥严打优势和整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打防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黄赌毒”引发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最大限度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一)坚决堵塞涉黄源头。在我省公安机关取得的成绩下,继续加大力度,严厉打击涉黄源头,努力杜绝涉黄现象的发生。密切关注城镇周边人口密集聚居地的色诱犯罪动态,时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除此之外,各社区民警中队、流管办及工作站要进一步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登记与管理,尽可能压缩实施色诱犯罪及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团伙的活动空间。(二)
20、灵活处理赌钱行为。对于不同赌博行为要以不同方式处理,既要防止其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最大限度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对娱乐性的“小赌” ,可采取“不告不理”原则。一般情况下,对娱乐性“小赌”可以减少主动查处。但是,如果有群众报警投诉、影响到群众作息以及存在“抽水”、“放数”非法牟利等的闹赌、聚赌情形,公安机关应及时对其作出查处。二是对于新出现的网络赌博行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案件符合刑法犯罪构成中开设赌场的规定,构成赌博罪,公安机关不能只作行政案件处理,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三加强网吧行业监管。对于正规网吧行业,要做到放宽入口而不放松管理,正确引导他们规范化经营
21、,坚决杜绝传播黄色文化,坚决防止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对于“黑网吧”问题,要继续采取联合执法、突击巡查、源头堵截、科技监控等立体化遏制手段,确保“黑网吧”不蔓延、不反弹。(三)敢于处理患有传染病的吸毒人员。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吸毒人员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形,并非不可以作出处理。如此一来,既能防止其传染病意外传播感染,又可以防止其在外任意为非作歹。在短期内,由于客观条件受限,我省的确很难对该类吸毒人员进行专仓受戒监管。(四)科学的配置警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警察编制数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单纯的警察编制总量的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黄赌毒”犯罪的发生。科学的配置有限的警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警务工作
22、效能,是实现警务工作目标的必由之路。(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源头整治“黄赌毒”。深入宣传教育,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采取多种形式,把宣传教育深入到机关团体、工厂企业、街道、社区、学校和家庭。以青少年、外来工、学生、妇女特别是有关场所的从业人员为重点,突出抓好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以涉足“黄赌毒”为耻、抵制“黄赌毒”为荣的良好风气。把扫除“黄赌毒”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量化检查评比制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扫除“黄赌毒” 。总而言之,对“黄赌毒”的彻底整治,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社会工程,单凭公安机关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各有关政
23、法综治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法律优势、政治优势和整体优势,对“黄赌毒”现象进行综合治理,力争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公安机关处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主力军,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打击犯罪,保卫人民的神圣职责,坚决的,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参考文献:【5】 http:/ 2003 年 06 月 26 日 13:10 新华网【6】 贾永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年 01 期 【7】 邓式林.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年第-l 期【8】 王教生. 犯罪研究 , Criminal Research
24、,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1 期致 谢三年的学习生活,弹指一挥间。回首走过的这三年难以忘怀的岁月,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本论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的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孙廷彦老师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她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并为我指导迷津,帮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他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李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此外,我要感谢我曾给予我帮助的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我的所有任课老师在学习上的点拨,感谢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老师提供学习场所。同时也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并且共同奋斗的大学同学们,能够顺利完成论文,是因为一路上有你们,各位对我的关爱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谢谢!本文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他们的思想、观点大大增加了本文的理论色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文中定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