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5018349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HMD IE 工作手册-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FK)-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0 標準工時的測量及生產線平衡1.1 標準工時的測量.1.1.1 標準工時的定義標準時間是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以標準的作業方法合理的勞動強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時間。1.1.2 標準工時的五要素.1.1.2.1 正常的作業條件 : 工具條件環境都符合作業內容要求並且不易於引起疲勞 , 如女工搬運重量不超過4.5公斤。1.1.2.2 熟練程度 : 大多數中等偏上水平作業者的熟練度, 作業員要求了解流程, 懂得機器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1.1.2.3 作業方法 :作業標準規定的方法。1.1.2.4 勞動強度與速度 : 適合大多數普通作業者的強度和速度。1.1.2.5 質量標準

2、: 以產品的質量標準為准, 基本原則是操作者通過自檢和互檢完成。1.1.3 標準工時制作的意義及用途通過標準工時的應用使參與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觀准確地計划實施并評價工作結果。標準工時地應用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1.1.3.1 指定生產計劃 ;1.1.3.2 人工工時計劃及人員計劃;1.1.3.3 評價:不同作業者的工作表現,不同的供貨商的效率成本 ,不同的作業方法的優劣.1.1.3.4 用於制造產品的人工成本控制與管理;1.1.3.5 對客戶的估價與報價;1.1.3.6 設備及工裝的需求計劃;1.1.3.7 革新與改善的成績評價;強調 : 標準工時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作業方法及產品工藝的改進,

3、標準時間也是在不斷更新與提高的。如下圖所示 :1.1.4 標準工時的構成:標準主體時間與標準備時間是完成工作所必須進行的-包括有效的機械作業以及事前准備時間- 和中間消耗時間, 兩項的總和稱為正常時間。1.1.5 標準工時的計算公式寬放時間普遍以相對於正常時間的比率(既寬放率)的形式表示, 所以可表示為以下公式: 標準時間=正常作業時間+寬放時間=正常作業時間X(1+寬放率)當正常作業時間以觀測的方法得來時, 對觀測時間進行評比求得正常作業時間; 公式如下: 標準時間= 觀測時間X評比系數X(1+寬放率)1.1.6 標準工時的制定 .標準工時的制定有多種方法,比較普遍的方法有實測法,MOD(m

4、odular)法,MOST(Maynard Operation Sequence Tech) 法等等,下面主要介紹現在我們常用的方法 ,即MOST 法.1.1.6.1 MOST 法 : MOST 全稱為: Maynard (W/H) Operation Sequence Tech.MOST 计算法的时间单位:TMUTMU 全稱為: Time Measurement Unit1 H = 100,000 TMU 即 1 TMU = 0.036 S1.1.6.2 相關符號及簡單說明A:移动距离这个特性包括所有空间移动或手指,手,脚的活动,不论受载或不受载,任何这些被环境活动控制则需要用其他特性。B:

5、身体移动这个特性是指身体垂直(上或下) 移动或有必要克服障碍物或有隘身体活动的活动。G:握取控制这个特性包括所有手工运动(主要指手指,手或脚) ,被使用到获取一个物体的完整手工控制以及后来放弃控制,这个特性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变握移动,其目的是在移到另一位置前获得物体的完全控制。P:放置这个特性指一个物体对准及定位的移置或是物体在放弃控制前与另一物体结合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步骤。M:受控移动这个特性包括所有手工引导活动或通过一个受控路线的活动。X:运作时间 这个特性描述的是由程序或机器而不是手工活动控制的那部分工作。I:对准这个特性是指跟随受控移动或在运作时间结束时物体对准的手工活动。F:固紧开这个

6、特性是指使用手指,手或手动工具,机械的装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L:松开这个特性是指使用手指,手或手动工具,机械的从一个物体上卸下另一个物体。C:剪断,切割这个特性描述用尖利边缘的手动工具使物体分离、分开或移开一个物体一部分的手工活动。S:表面处理这个特性包括准备移开不想要的物质或用一种物质涂上或完成物体表面的活动。M:测量这个特性是指用一标准测量工具经比较后,确定物体的某个物理特性的活动。R:记录这个特性包括用铅笔,钢笔,粉笔或其他记号工具来记录资料的手工活动。T:思考这个特性指用来读取资料后物体表面的眼的活动或心理活动。1.1.6.3. 作業時間的計算法的計算步驟 .1.1.6.3.1 按

7、标准作业方法分解作业内容,列出适当之 MOST 排列模式.1.1.6.3.2 据对应之 MOST 数据卡给 MOST 排列各动作加上数值.1.1.6.3.3 将 MOST 排列各动作之数值相加后乘 10,即为此作业之 TMU 值,再将此值乘 0.036即为此作业之作业标准时间.1.1.6.4. 計算方法舉例例 一 : 打兩顆螺絲到機殼合上: (1)動作說明與 MOST 排列式a) 從流水線上取機殼並放到作業位置 A1B0G1 A1B0P1 A0A1-移動距離,範圍是伸手可及,所以時間指數選 1.B0-身體活動,身體動作很小, 時間指數選 0.G1-握取控制,物體重量輕,時間指數選 1.P1-安

8、置,物体在移动期间被释放 ,時間指數選用 1.ABG ABP A 為一般移动排列,具體見表一 :b)取螺絲裝到起子頭上A1B0G1 (M1X0I1) A0 (2)A1-移動距離,範圍是伸手可及,時間指數選 1.B0-身體活動,身體動作很小, 時間指數選 0.G1-握取控制,物體重量輕,時間指數選 1.M1-受控移動,物体移动 距離小於 30cm,時間指數選用 1.X0-運作時間,運作無延迟,時間指數選用 0.I1 -對準,對準一點,時間指數選用 1.動作(M1X0I1)中,由於動作 M1X0I1 於動作 A1B0G1 為並行動作,並且 M1X0I1 總運行時間為 2 個 TMU,不大於 A1B

9、0G1 的總運行時間, 所以 M1X0I1 不計入總時間.(2)表示這個動作組合共進行了兩次.A B G M X I A 為受控移动排列, 具體時間指數查尋見表二c)打緊兩個螺絲A1B0G1 A1B0 (P1 F3) A1B0P1 A0 (2)A1-移動距離,範圍是伸手可及,時間指數選 1.B0-身體活動,身體動作很小, 時間指數選 0.G1-握取控制,物體重量輕,時間指數選 1.P1-安置, 物体在移动期间被释放 ,時間指數選用 1.F3-使用動力工具旋轉,緊固螺絲 .動作(P1 F3)中, 動作 P1 F3 於動作 A1B0G1 A1B0 為並行動作,P1 F3 動作總運行時間為4 TMU

10、, A1B0G1 A1B0 動作總運行時間為 3 TMU, 所以取運行時間長的作為總運行時間 .又在(P1 F3)動作中,要裝兩顆螺絲 ,即裝螺絲動作要進行兩遍, 所以在計算 P1 F3 的運行時間時要把 P1 F3 的時間計算兩次.最後,在上動作中, 其動作組合 A B G A B P A B P A 為工具使用排列,參照表三處至少要插入下列工具使用特性的一种:F. L. C. S. M. R. T (具體動作指數可查尋表四至表五)d)把完成品放到流水線上A0B0G1A1B0P1A02).計算作業 MOST 值a) (1+0+1+1+0+1+0)*10= 40TMU(x)b) (1+0+1+

11、(1+0+1)*2+0)*10=60TMUc) (0+0+0+0+0+(1+3)*2+1+0+1+0)*10=100TMUd) (0+0+0+1+1+0+1+0)*10=30TMU3)計算作業標准時間(base time )T=2).(a+b+c+d)*0.036=(40+60+130+30)*0.036=230*0.036=8.28s例二 :插兩個 1000pf 的電容(1).動作說明與 MOST 排列式a)從料盒中取兩個電容 A1B0G1A0B0P1A0b)插電容 A1B0G1(A1B0P3)A0 (2)(2).計算作業 MOST 值a) (1+0+1+0+0+1+0)*10=30TMUb

12、) (0+0+0+(1+0+3)*2+0)*10=80TMU(3).計算作業標準時間(base time )T=2).(a+b)*0.036=110*0.036=3.96s1.2 生產線平衡 (Line balancing)1.2.1 生產線平衡的定義.生產線平衡即是對生產的全部工序進行平均化,調整作業負荷,以使各作業盡可能相近的技術手段與方法.是生產流程設計及作業標準化中最重要的方法.1.2.2 生產線平衡的意義通過平衡生產線可以達到以下價格目的:1.2.2.1 提高作業原及 設備工裝的工作效率。1.2.2.2 減少單件產品工時的消耗, 降低成本。1.2.2.3 減少工序的在制品, 真正實現

13、“一個流”在平衡的生產線的基礎上實現單元生產, 提高生產應變能力, 對應市場變化, 實現柔性生產系統。1.2.2.4 通過平衡生產可以綜合應用道程序分析, 動作分析,layout 分析,搬運分析,時間分析,等全部 IE 手法,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1.2.3 生產線平衡率的計算1.2.4 流水線的節拍(r).r流水線節拍(分/件)Fe计划期有效工作時間(分)N计划期制品产量(件)F0计划期制度工作時間-時間有效利用系数如果 r 很小,可使用批量节拍rg = r nrg 节奏( 分/批)n批量1.2.5 生產線平衡的改善原則與方法平衡率改善的原則是通過調整工序的作業內容來使各工序作業時間接近或減少

14、這一點偏差(既接近節拍時間).1.2.5.1 通過減少瓶頸時間改善.1.2.5.1.1 作業分割將作業的一部分分割出來移至工時較短的作業工序,如圖六所示:1.2.5.1.2 利用或改良工夾具將手工操作改為工具操作,半自動改為全自動机器,或將工夾具改良來縮短作業時間.1.2.5.1.3 提高作業者的技能利用工作指導,培訓來提升作業者技能.1.2.5.1.4 調換作業者調換效率較高或熟練作業人員.1.2.5.1.5 增加作業者上面的几項都做了,還未達到理想, 可能就得考慮增加此工序人手.1.2.5.2 從作業方法改善運用改善四要法(ECRS) 進行作業方法改善Eliminate “剔除”不必要的動

15、作Combine “合并”微小動作Rearrange “重排”作業工序或動作Simplify “簡化”复雜的效率動作1.2.6 生產線平衡與“一個流 ”生產1.2.6.1 生產線平衡與 “一個流 ”生產的關系無論是分工合作的皮帶生產線,還是手工傳遞,當平衡率達到 85%以上時, 就可以基本實現“一個流”的生產方式了.當然平衡率越高就越沒有問題,然而在平衡生產線的過程中工序的作業要素減少,調整起來就越難,因此在盡可能平衡的情況下, 合併工序是平衡生產線的方向. 同時注意提高人員的能力,逐漸達到一人多能,減少定員的效果, 以利於應變市場的訂單量變化. 但無論怎樣合併工序,調整平衡率都無法真正實現“

16、一個流”所追求的理念.1.2.6.2“一個流” 所追求的理念 :1.2.6.2.1 尊重人性的生產形式細化流水線的工序,使員工容易操作, 但是如此單調的操作是對人性的背叛, 完全失去製造產品的樂趣與喜悅.正如卓別林在電影 中所表現的一樣變成了麻木的機械人. 相反對複雜的工作使人們對工作充滿了樂趣和挑戰感.同時正如平衡1.2.6.2.2 最大限度的對應市場變化( 柔性生產作業管理)當管理者為由於定單變化所造成的頻繁轉產及人員流失而煩惱時,多工序合併的“一個流”形式的單元生產解決了這一問題, 通過複製 U 形單元生產很容易對應市場, 前提是生產線的人數最小化.目錄1.1 標準工時的測量及生產線平衡1.1.標準工時的測量.1.1.1 標準工時的定義1.1.2 標準工時的五要素.1.1.3 標準工時制作的意義及用途1.1.4 標準工時的構成:1.1.5 標準工時的計算公式1.1.6 標準工時的制定1.2 生產線平衡 (Line balancing)1.2.1 生產線平衡的定義1.2.2 生產線平衡的意義1.2.3 生產線平衡率的計算1.2.4 流水線的節拍(r).1.2.5 生產線平衡的改善原則與方法1.2.6 生產線平衡與“一個流 ” 生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产品手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