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

上传人:eco 文档编号:5010279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角度分析解题举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2.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 ,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 分)四角度分析:题干:上阕 (定)区间 景象画面,意境(概括) 1简要叙述分析诗文(分述) 后两句区间 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感情联系意境体会以“代人赋”为题特殊效果?

2、深层含义?诗题:代人赋(联想)表为代人赋,实含蓄表达自己情感 2诗文:细草柔桑轻柔,温暖 明确时令 3嫩芽,蚕种生命,活力 奠定基调 春意盎然的乡村生活画面黄犊在平岗鸣叫,暮鸦落雨树林栖息闲适自在,和谐斜日照寒林阳光洒进树林带来春的气息山远山近,路横路斜再次明确田园生活,无人打扰对比:桃李求取功名之书生城中(官场)愁风雨(黑暗)荠菜花无官一身轻的我溪头(田园)已傲春(喜爱田园)综合注释:弹劾解官归居实为己赋 4形成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 分)田间 5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

3、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 分)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2 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 ,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4 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有关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拆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一 .审题干: “什么手法”=表现手法 (类似的有

4、 表达技巧 如何表达的 等)二 .想框架: 表达分为 修辞(常考 对比)描写(常考 角度 感觉)情景关系(常考 衬托.烘托.渲染)三 .析诗文 : 1 题目:“雪后”触景生情, “雪冷” 心更冷 (可能写悲惨遭遇)2 诗文 “几树梅” 重要意象出现 通常景物描写都会对景物进行详写,但本诗仅有一处描写梅花,而着重写了诗人的行为四 .确定框架: (通过分析诗文,确定考情景关系)(首先应题)本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再加以分析。答案;运用的烘托和渲染的手法(2)全诗未涉及梅花的花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质(简要分析 3)(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 (6 分)一 .审题干: 作者心情=思想感情(明区间:作这类考题需看清题目要求 从某一联还是从全诗等 )二 .想框架: 1 的情感2 通过来表达3 表达有无特点(直抒胸臆 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乐景衬哀情)三 .析诗文: “日暮寒鸦”悲凉 哀伤 凄凉 凄清 “沉吟” “望” “独自回”落寞 惆怅 寂寥四 .确定框架、答案: 表现了,并结合最后一联简要分析答案:表现了作者寂寥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3)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无从说起, 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看到日暮才独自离开(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

6、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四角度分析法:题干:宋词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1“ 红叶黄花秋意晚”-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 (1)情景关系:景物-表达情感 (2)诗文类题目诗题:思远人 “思”思念 “人”远在天边的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诗文:“红叶黄花”表明时令“秋”-愁思;哀伤(明确感情基调)单纯 3写景“千里念行客”迅速定位作者情感,

7、-思人友人,怀念故交 寂寞孤单,冷清忧愁“飞云”-游子 “归鸿”-游子-孤寂即:通过首句,迅速定位了作者的情感基调,为全诗定下悲凉气氛。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惆怅和孤独(上阕)“泪”-情真意切。“不尽”绵绵不尽,愁思不断 即:泪水止不住地流,靠近窗户,滴进了砚盘中,就和着泪水(愁思)研磨形成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 分)首句起兴,以 4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3 分) 2.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

8、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4.阅读下列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雨雪曲江总 1雨雪隔榆溪 ,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2 3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释】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 1考)人,历仕 梁、陈、隋三朝。 榆溪:指边塞。 陇西:在今 2 3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句末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 分)2.诗人把“旗彩坏” “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怎样的情感?(6 分)四角度分析:题干:乐府诗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事而异 11.

9、怎样的环境画面感、意境别路事物情感2.坏、低 形容景物心情 情景关系题目:雨雪曲看不出诗的类别,却暗示环境 2诗文:从军、陇西、榆溪边塞诗 第一句破题(边塞诗特点) 3隔雪大、时间长环境天寒、地暗环境恶劣 狐迹、马蹄荒凉、罕有人烟苍苍、漫漫彤云密布、压抑人心情低落坏、低士卒心情低落迷迷失忆往昔、恋恋不舍正面积极向上:奋勇向上、建功立 1业注释:榆溪、陇西边塞情感 4反面消极:厌倦战争、思念亲人 2形成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风雨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3分) , “别路” 5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分)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 、 “地暗”的环境(2分) ,也真实生

10、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旗彩坏” “鼓声低”的心理感受(2分)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2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 ,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四角度分析:题干:宋诗含蓄蕴藉 11.三处答题区间第三、五、六句 写月如何写找关键字(正、弄)体会情感、描写手法 意象表达情感2.心情找表现情感字词、结合意象分析

11、表达技巧 如何表现 内容安排(意象) 情景关系诗题:晚点时间 岳阳身处异地思家思亲 2泊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羁旅愁思诗 诗文:钟声孤寂 江水绵绵不尽愁思亦不尽 3失江路、月下归思归凄凉 独自漂泊正、苍茫漂泊城下孤寂 无依无靠 空江明月、夜深思念亲人 弄拟人静谧图景 思家心切人歌、听不尽思乡 如飞他人归心似箭反衬自己形成答案:(6分)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 4只有明月为伴, “正见空江明月来” ,一个“正”字表现作者漂泊城下面对空旷开阔江面时的孤寂(2分) ;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2分) ;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

12、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分) (2) (5 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 (2 分)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3 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四角度分析

13、:题干:宋诗含蓄蕴藉 11.第二联答题区间 精妙炼字题、描写手法找关键字、有何好处2.结合全诗答题区间 诗人形象结合词语 诗人情感、志趣 诗题: 竹轩清幽静谧 2竹意象表现诗人志趣高雅托物言志诗 诗文: 柴门、狭径环境简朴清幽写景为表达情感 闲适 3梅、竹坚韧、品行高洁指自己 闲适自得细、入、轻逐拟人生活充满趣味、心情愉悦 志趣高雅倦卧、闲吟洒脱生活态度 洒脱自在雪洁白纯净自己不染俗世注释:有助于理解诗文 4形成答案: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 5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

14、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 “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15、。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释】1 周朴(?878)字太仆,吴兴人2 消魂:这里形容机器哀愁3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题干 1(1) “什么样的感情” “简要分析” 情感类考题:落实情感,在诗文中如何表现(表现请感的效果)(2) “如何处理” “情景关系” 表达技巧类题:抒情方式 依诗文中:衬托、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 词语中进行筛选诗题:“怀古”咏史怀古诗 情感(1)

16、就事论事,表达对史实的看法 2(2)借古人经历感伤自己(3)借古时的得失,劝世忧国(4)表示对国家的担忧(5)对百姓表示同情手法:衬托,用典,借景抒情诗文 3“荒郊” “萦纡” “春草尽” “耕破” “晚” “残阳” “烟” “昏” “黄沙”哀景“消魂” “不堪回首”哀景确定第二题: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哀景写哀情第一题:包含感情,排除(1)未提到自己,排除(2)没有提到统治阶级得失,排除(3)重点不在百姓,排除(5)确定感情为对国家的担忧注释 4“818 年”晚唐确定是咏史怀古,且国家处于衰落之际,确定情感为:对国家担忧形成答案: 51.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2分)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

17、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3分) 2.触景生情(2分) ;寓情于景(2分) ; 写哀景抒哀情。 (2分)8.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如何体现的呢?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2+1+2)。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2+4)一,题干初见心情四字短语概括怎样表现表现手法-诗文(分析)“数峰清瘦出

18、云来” (分析对象)妙处 炼字 “出” “清瘦”:精神内涵二,诗题初见:心情嵩山:描写对象,情感的寄托三,诗文“年来”年长“鞍马” “困尘埃”奔走风尘*“赖”全凭 全靠内心的期待 喜悦 激动*“豁”豁然开朗,开阔心境的开阔 心情的舒畅 “日暮”时间“吹雨去”雨后初霁清新明丽*“清瘦”清 青 颜色 瘦 高峻挺拔(1 嵩山特点 2 诗人节操)*“出”拟人 以动写静 画面感(动静结合)惊喜四,注释“ 累 遭贬谪” 多次被贬 照应“年来”五,形成答案8 作者心情惊喜又亲切 (确定) (2)铺垫出来(1)简析: 作者奔波在外 全靠青山开阔情怀 (还原)所以嵩山未露面就 1给作者一种期待感(落实)(1)接

19、着 作者运用迂回之笔 一道雨幕被拉开 最后嵩山从云中耸现 (还原) 2惊喜和亲切感扑面而来(落实) (1)9, 高俊山峰在一片积云中凸现(还原)基于这种感觉,作者运用了拟人的 1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 (确定)凸显了山峰的高峻挺拔,语出新奇(落实)(2)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确定)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落实) (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

20、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诗妙在“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四角度解题:1.诗题雨(1)景物:借景抒情类(2)雨的意象:忧伤凄凉(联系作者背景) 、润物无声(3)常出现的类型:山水诗、羁旅诗、咏物诗。2.题干(1)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诗文题 “什么样的感情”回答感情 答:诗文转换+作者感情(2)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观点分析题 “请简述理由”要结合诗文 “若即若离”在诗

21、文中筛选间接描写的依据,关注写作手法 【注意:点明了是“写雨诗”一定要围绕主题“雨”来考虑答案】3.诗文首联:写雨势之大,雨景迷蒙(排除:润物无声) “祝融归”暗示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确定悲伤的情感基调。颔联:主体为:燕子、梧桐,侧面描写,确定第九题依据;“经年梦” “昨暮非”时间的变化,感叹时间的流逝; 因燕南归,梧桐落,可能作者对燕子、梧桐同时怀有离别怀旧之情。颈联:联系自己, “凉”落实心情哀伤;“四壁事多违”客观描写自身现实,说明为何哀伤;写自己感受体现雨的清冷而不直接写雨,再次落实侧面描写。尾联:“客”落实羁旅愁思,结合颔联:感叹时间流逝(在外时间长) 、离别怀旧(离家念旧)世事变

22、化,唯我依旧孤独,因此悲伤。上下句对比,突出作者的孤单,更加明了作者的游子形象。4.注释:“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羁旅、孤独的感情5.【答案】1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意思对即可。2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鹊 桥 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

23、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四角度解题1.诗题:(宋词不适用,宋词词牌和内容无关,只关系格律,不予考虑,如果有名的话才和内容有关)2.题干:(1)诗文题,模式:诗文转换+感情(2)用

24、典的用意用典抒情,在诗文中筛选信息明确情感。3.诗文:上片:“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热闹的生活描写,结合陆游一贯的写作特点,这首词可能又和国家抱负有关;本句塑造的是热情豪放英姿飒爽的诗人形象,与下句进行对比。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酒徒汲汲功名目光短浅之辈;渔父被排挤仍坚守自身高洁形象的意象(来源屈原渔父篇 )前后半句将作者与身边封侯的酒徒对比,再加之诗人由上句的英气少年转换为孤独渔夫,内心既有壮志难酬,深深的无奈之情。下片:“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描写江边风景,体现内心对自然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描述。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带有反问的意味

25、,富有抱怨牢骚之情,落实作者其实不满现在的生活方式,心不在隐居仍在报国,此举的对象暗指统治者,是对统治者的不满。4.注释:“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落实对上片的分析,回答第八题。“镜湖”与下片联系,暗指自己被迫隐居的事,表明不甘。【注意”本文一定要知人论世,结合全文答题,不可误解为对隐居生活感到怡然自得】5.【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