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奉贤区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培训,教师进修学院 胡秀华2009.8.23,一、作文教学设计概述,1、作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作文教学设计是作文教学实施之前,未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所作的预先的科学计划和科学安排。 2、作文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作文教学设计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水平和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规律:要以语文课程标准和作文的性质、作文教学的地位为依据,要在宏观上把握作文教学的总体和阶段性目标和要求;要以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和周围与作文教学相关的资源为依据,要做到理论和时间机密结合,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的具体设计。,3、作文教学设计的基本
2、内容,确定作文教学目标 展示作文指导过程 进行作文评价,4、作文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教学设计一般是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基本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二、作文教学目标设计与文体设计,1.由重视作文双基目标转变为落实作文素养目标 作文的知识和技能正确规范的运用语言和标点符号,了解各种问题的特点,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 作文的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思考、选材、组材、起草、加工、修改的方法,培养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作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表达,学会表达,与人共享,懂得做人。2.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分类要求,(一)、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
3、设计,1.写实文体教学设计 2.想象文体教学设计 3.实用文体教学设计,(二)、小学作文常见文体教学设计,三、小学作文能力培养序列设计,(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 1.收集材料的能力 2.整理材料的能力 3.语言表达的能力 4.修改文章的能力 5.文章展示的能力,(二)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训练序列体系,1.构建小学作文教学训练序列,2.形成小学作文训练知识点的方法与途径,(1)以课堂作文为基础,提炼作文训练点 (2)以作文训练点为依据,拓展作文训练面,3.小学作文能力培养序列体系的特点 (1)整体性 (2)序列性 (3)可操作性,四、小学作文指导课的设计,(一)改革作文命题方法,拓宽学生作文范
4、围,1.命题要化大为小 2.要让学生多角度自主拟题,(二)精心设计指导内容,适时捕捉教学敏感,1.从实践活动中发现,精心设计,别出心裁 2.从课堂学习中发现,注意选择,捕捉敏感 3.从其它学科中发现,善于借鉴,提取素材,(三)多元参与作文批改,丰富多样评改方式,1.师生合作评改 2.同伴合作评改 3.学生自我评改,(四)搭建作文展示平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1.作文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2.自主作文墙壁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3.作文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个性作文发展,五、小学作文指导典型课型的设计,1.以物联想型 2.生活情境性 3.游戏活动型 4.话题讨论型 5.课文拓展性,六、作文讲评课的
5、教学设计,(一)作文讲评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2.多元评价,重在鼓励 3.尊重主体,师生互动,(二)作文讲评前的准备,1.摘录讲评素材 2.分析归纳讲评素材 3.编制讲评练习材料,(三)作文讲评的一般方法,1.综合讲评法 2.对比讲评法 3.专题讲评法 4.典型讲评法 5.合作互评法,七、作文修改指导设计,(一)作文修改的主体是学生 (二)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1.掌握修改的基本步骤2.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1)错别字:在错别字上画“ ” 2)删除号:“ ” 3)大换位号:“ ”或“ ”。箭头插在应移入的所在段或加批注说明。 4)增添号:在需增添的两字间的上方用“ ” 5)升格号:“
6、”。 6)降格号:“ ”。,常用的批改符号有:,7)赞赏号:语言精练、描写生动的句、段,除加批语外,可在其文字的下面打上小圈“ ”或在句子下面打上连圈“ ”,表示赞赏鼓励。 8)复原符号:“ ” 9)分段符号:“ ” 10)替代符号:在原来的字词上打圈,并加上增添符号“ ” 11)对调符号:“ ”,(三)作文修改指导的方法,1.师生互动修改 2.学生互相修改 3.小组合作修改 4.集体会诊修改 5.电子网络修改,八、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研究表达 (二)阅读教学要把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放在首位 1.语言积累的基本内容 2.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 3.大力加强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三)阅读教学要完成作文的基本功训练,1.作文的基本功是什么? 把话说明白,句子写通顺 写好一段话 掌握文章表达的基本模式与方法,2.语言操练的形式有哪些?,练词练句 片断训练 篇章训练,(四)、作文教学中,要自觉联系阅读,九、作文教学改革及其走向,(一)面对现实,我们要深刻反思1.作文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2.作文教学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二)放眼世界,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1.注重实用,强调作文的交际功能 2.崇尚个性,主张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3.说写结合,提倡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同步发展,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