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1、我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研究教育规律,获得专业发展,比较公认的看是美国学者伯利纳观点,他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五个阶段:(1)新手教师(2)熟练新手教师(3)胜任型教师(4)业务精干型教师(5)专家型教师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大约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
2、的公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经验+反思,本人的理解: 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个要素: 方式:行动 过程:反思 载体:案例,反思的含义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林崇德,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
3、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积极性,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但是,在这股刚刚涌动起来的科研热潮中,已经明显暴露出相当严重的浮躁现象。,动机不正确,选题不科学,过程随意性,成果表面化,方法简单化,存在问题,2、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有何特点?,非研究专业人员开展的业余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
4、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一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1)研究方法上的特征,它是教师个人的、反映教师个人实践愿望的一种实践知识。往往是将专家的理论通过个人的行动和实践的理性反思而获得理论的合理性。它是一种正在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教师的实践研究理论是探究具体教育情景中独特的教育问题的结果。这种理论具有特定的时空性和时效性,它注重此时此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它是一种实践理论。实践理论是有关实践活动行为准则的理论,是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的规范性理论。,(2)研究成果上的特征,如何理解教育课题研究的创新?,多数的: 追求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的目标,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创新。创新主
5、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 少量的:教师主动构建个人的专业内涵,发展他们的个人理论。,在20世纪的前60年里,西方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都深深打上了“实证主义”烙印,科学化、实证化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倾向。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下,教育研究进入了试图在自然科学的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追求“科学化”的过程,以“实验、统计、测量”为典型手段对教育和心理现象进行的实证研究广为大盛行,并一度取得了瞩目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科学实证”取向的教育研究的基本理念:(1)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教育研究就是要发现和揭示教育现象是的因果关系,为预测和控制提供
6、稳定的基础。(2)经验论,认为可靠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理论和假设的可靠性取决于是否有经验证据的证实。(3)还原论,主张将复杂的因素通过分离、简化,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内容,通过对简化了的对象的可控性研究,达到对复杂现象的认识。(4)价值中性论,认为科学只涉及事实,与价值问题无关,价值判断必须从研究中摈除或还原为事实问题,研究应持客观中立立场。(5)普适论,认为通过实验验证、运用统计分析,在一定的样本范围内可概括归纳出类的特征,强调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自上世纪60年代起,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以物理学、化学为代表的经典自然科学逐渐过渡到了以人类学、诠释学为代表的社会人文科
7、学,强调“质的研究”(qualitative又译“定性的”)、“自然研究”、“人种研究”、“诠释研究”、“后实证的”、“后现代的”研究等等。,(1)人本主义取向。强调人的现象与物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认为人的行为并非全然不证自明、可量化、能被客观测量的,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现象充满着意义和诠释。认为“科学实证”取向的教育研究以固有、先在的观念去检验所谓的经验材料,是无法揭示其真谛的。把自然科学研究物的方法应用于复杂的教育现象是简单化的做法,应抛弃实证研究范畴中“规律”、“客观”、“相关”等一类概念,代之以对人类的日常教育活动及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应发现社会现象的意义和行动而不是原因和结果。(
8、2)系统论观点。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研究强调应以整体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认为“科学实证”取向的教育研究把复杂现象或过程分解成为若干因素或独立的几个部分,这种把具有整体联系的研究对象孤立抽取出来的还原论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研究者应对真实自然情境中的研究对象及与之相联系的全部背景因素进行整体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理解。,4、教育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1)从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出发,提出课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2)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育工作的实际进展不断修改、调整方案;(3)把教师(研究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结合起来;(4)需要通过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经验和理性认识,
9、取得比较切实的教育效果,来显示研究的成果。,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在熟悉领域中寻找,在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在国际、国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在当代教育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中寻找,如何设计课题研究?,(1)确定研究范围。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2)分析研究背景。目的是为了使本课题研究的立意更高、更有新意、少走弯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开展实际情况调查;向专家咨询,(3)明确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目标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用行动(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代替研究的目标。,(4)使研究内容具体化。对课题中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使研究的内容变得清晰、具体,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
10、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如何选择研究方法?,(1)实验 提出理论假设 操作实验因子 控制无关因子 比较实验结果,(2)调查 调查的方法问卷、访谈、测试、观察等 调查的类型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全面调查 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和随意抽样,分层抽样,机械抽样,整群抽样 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3)经验总结 收集材料, 整理分析, 概括主题, 提示机制,(4)案例研究 案例的结构要素 背景 主题 细节 结果 评析 写好案例的关键 选择复杂的情境 揭示人物的心理 具有独到的思考,如何进行案例研究 选择研究的问题 现场搜集资料 补充调查 分析提炼 撰写案例,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 香港大学
11、徐碧美认为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其主要适用范围主要有如下几种: 问题要与当前在课堂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对历史事件可用历史法对教师专业成长史做补充研究); 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不能控制(能控制的可采用实验法); 研究的是“怎样”和“为什么”等探究性的问题(如涉及“多少”和“多大程度”等定量问题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为获得更多证据还可用访谈法、观察法做补充)。,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1、题目的表述 案例报告的题目,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表述方法: (1)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性表述 如“解决问题的尝试”、“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关于问题的行动研究”、“关于问题的个案研究”等等。
12、(2)突出从某个具体措施入手去解决问题 如“从入手,解决问题”,体现了措施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因果关系。,例:案例研究报告题目的表述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干预 推进作文题材生活化的尝试 后进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行动研究 提高3-4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的行动研究 改革评价方法,促进小学低段学生的拼音学习效果 解决学生敌视情绪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 故事引路,作文起步 低估学生口算能力不佳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摘要与关键词 论文和报告要有摘要和关键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惯例,在国内,不少研究论文早已采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规
13、范。 摘要是对案例报告内容的一种概括性叙述,它使读者在没有通读全文的情况下,对报告中涉及的案例研究的问题、归因、措施与行动及评估与反思等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关键词主要是列出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问题和想法,对于建立资料和论文索引,有很大的帮助。,3、正文的组成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报告的正文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问题的归因(3)措施与行动(4)评估与反思。当然,教师在撰写案例报告时,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对正文的段落及小标题作相应的调整,但是不管怎么调整,正文部分的内容应该完整地体现上述四个部分的内容。,1、以课例为主:斯登
14、博士等著、李忠如译:美匹兹堡大学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 上海教育 出社 2001/11 2、以事件为主:汪履雄、曾美蕙著:超越教学技巧,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 吕型伟主编: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案例:点评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6 3、以人物个案为主:岳晓东: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北师大出版社 1997/12 4、以学校为主:封利蓉、周卫主编: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幼儿园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一些建议 1。案例研究需要依据某种理论框架或假设去收集数据,否则会视而不见;但又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根据事实调整原有框架。 2。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同样能推论到理论
15、假设,但它是分析性的,而不是统计性的,不能以偏盖全,推及全体和一般。 3。在复杂情景面前要求研究者紧紧地围绕着研究目的和问题,收集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分类和三角互证,比较不同来源信息,能否相互证实。,举例:消除学生错误概念的教学案例范老师根据以往经验,知道今天所教的课,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概念。他们经常会无视是否有“运动”发生,而认为出了“力”就做了“功”。所以他先讲解了“力”是任何拉或推的力量,而“功”是“力”与“运动”的结合。然后开始提问“当一个人举着椅子站在那里时,他是否做了功?”“做了!”李涛很自信地喊出来。“我们刚才讲功的定义是怎说的?”范老师接着问。“功是力与运动的结合。”学生们七嘴
16、八舌地回答。“那么,再看看这个人是否做了功?”“没有,因为他举着椅子没动。”许多人回答。可李涛还不服气:“但他若是站一会儿就累了,当人做功时不就会累吗?”“但他还是没动,要是做了功,就一定有运动。”班长孙亮也插了进来。可李涛还是坚持:“这能说明什么!照你说的不就是不做功也能累吗?”范老师微笑着及时终止了他们的争论。她问李涛:“到底是什么使这个人累的呢?”“举椅子呀!”“很好,使力举椅子谁会累,因为出力是使我们疲劳的真正原因。”然后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力、功与疲劳间的关系。最后她再问李涛:“现在你认为这个举着椅子的人做没做功?”“没有,因为他举着椅子没动。”李涛的声间小了很多。“那么当这个人
17、举椅子时他做没做功?”李涛想了一下回答:“做了,因为这时椅有了运动。”,举例(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做老师布置的语文课堂作业。 小A,一个好动的男孩,像往常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不停地离开座位,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即使他在座位上,通常也不是坐着,而是跪在上面。当他设法完成作业时,总是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小B,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已迅速理解了作业的内容。她喜欢学习,动力十足。她总是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科作业。她不仅掌握了许多知识,而且知道该怎样学习。有时,在课堂讨论中,她发表的观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现在,她已经完成了课堂作业,正在考虑接下来做什么。小C,一个
18、对阅读感到头痛的男孩,没有做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他觉得自己很笨,因为阅读对他来讲总是很难。他因此讨厌阅读,甚至根本不去阅读。他悄悄拿出数学习题做了起来,因为他感到数学方程很容易解决。小D,一个急性子男孩,老师一布置完作业,他就开始做起来。他做作业的速度极快,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不深思熟虑,但结果是经常出错。小E,一个有点腼腆的小男孩,刚刚转到这个学校不久。由于原来的学校各方面条件较差,转到新学校后,他发现自己在学习上落后一大截,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许多东西,他听不太懂。对于老师刚布置的作业,他不知从何处下手。他想请同学帮助但又不敢,因为老师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作业。这些学生的特殊之处是什么?他们需
19、要什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对待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以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5)行动研究 为行动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什么是行动研究(1)关注的不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日常遇到和待解决的“实践”问题。(2)强调提高教师对自己行动的反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仅是一种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更是一种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的区别(一),行动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的区别(二),(6)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叙说故事 故事是人的生活的真实经历,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是了解内部世界的一个最清晰的途径。 叙事提供
20、了一种表达个体经验的方法,表达不能以别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意思,也是一种形成意义的推理方式(结论通常留给读者自己去理解)。 叙事源于文学创作。,叙事研究: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 叙事材料具有丰富性和惟一性。 叙事过程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意义本身的诠释过程。 没有像传统研究那样在研究之前有先在假设。 叙事过程是了解个人与建构理论解释相互滋养、不断互动与生成的过程,并且两者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对叙事材料的解释需要研究者自我约束。,教育叙事研究:以故事形式把有关教与学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也接近理论。 重要的是那
21、些能够导致觉醒与变迁的师生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 对教师个体经验和意义的系统研究,关注点是教师个体是如何建构其教学故事的。 以叙事为研究方式,特别适合有经验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 1、概括性叙述和深描 叙事:本周我班发生了一次失窃事件,我经过仔细调查和观察,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配合的情况下,查清了事件,找回了失金。为了保护有过失孩子的自尊心,我隐瞒事件的真相,过后也对他没有成见。该同学深受感动,从此养成了失物不昧的好品德,健康、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中。 概括性叙事,没有“情节”,算不上故事。 深描,即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
22、的具体细节和情境,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有情趣,感动人,这就叫做“讲故事”。,2、如何深描 (1)要有“情节” 应是日常的生活中发生了某个突发性事件,或是一个偶然的变化,一个不确定的波折。它存在着波折、起伏、跌岩,用“深描”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使它显得曲折、委婉而动听、可读,体现故事具有的动听性和可读性。 (2)要有“意义” 要求让听者听故事之后,明白某种“道理”。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了某种关于教育的或人生的“道理”。 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一个故事是否隐含了某个“道理”,应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让听者“感动”,听者为谁“感动”?“感动”什么?
23、有“道理”,即有“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但教育故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或教育理论,“理”必须隐藏在故事背后。真正懂得讲道理的人从来不直接讲道理,他只讲“事”,让“理”在“事”中,一起构成“事理”。,3.叙事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叙事研究的成果表达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个人生活史”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教学叙事或生活叙事往往具有某种“自传”的性质,因此叙事研究也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叙说自己受教育的经历以及教育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 (1)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任教的某节“课堂教学”或某次“实践活动”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
24、相对完整的案例。 (2)生活叙事 教师的“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和“班级管理叙事”。 (3)自传叙事 教师的“教育自传”也可以视为一种“教师日记”,是真实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履历,有助于弄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保持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同时,也能体验教师人生的意义。,5、撰写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和的报告,表格式:按要求逐项填写,一、研究的背景和目标(问题的提出、理论假设、目的意义),二、研究的内容(有关概念和变量的界定、研究的措施和对策),三、研究的方法(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要具体),四、研究的计划(按时
25、间陈述,要有阶段目标),五、成果表述(要可观察可测量,忌大而空),六、组织工作及经费等,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开题报告) 1.题目 2.署名3.内容提要 用简练的语言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 根据题意及内容列出3-5个中心的、关键的词,便于计算机分类录入和读者查阅。 5.前言 一般要扼要写明: 本课题的来源。 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即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上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或文献综述)。国外、国内、区内及本市对该课题或有关内容研究的状况,如深度、广度、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等。,本课题研究的有关背景、研究
26、的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如何;作了那些前期研究,取得了那些与本课题有关的初步成果;本课题是在什么平台上进行研究的;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研究思路等。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6.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所依据的研究原则.本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要说明用此研究方法去研究了什么东西,达到了什么目标,得到了什么结论。 研究的进程与研究工作的实施。扼要写出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研究工作的实施情况;着重写出各项主要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情
27、况。,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验的, 应特别要写好下面内容: (1)对调查的实施,要着重交待:(在研究方法中已作交待的内容不必重复) 调查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 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是普遍调查还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 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访问、还是问卷或测试。使用调查问卷要说明问卷的来源、编制的依据、发放方式、有效问卷数及数据处理等问题.对(心理)测试量表要说明量表的来源、编制的依据、测试对象的确定、测试方法、评分标准、测试信度和效度的保证等。 (2) 对实验研究的实施,要着重交待: 实验的目的、内容及实验的基本思路。
28、实验假设及有关的理论依据。 怎样选择被试与对照,被试的条件、取样方式、数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实验的组织类型,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单组、等组或轮组) 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 实验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所施加的实验因子与实验的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是否符合逻辑。) 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7.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所产生的效果 调查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对调查数据的基本分析以及调查所得的初步结论。 实验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列出实验前后的结果并进行比较,比较时要作差异性检验),对实验结果作初步的分析,写出实验的初步
29、结论。 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要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 这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处理不好就难以找出规律。文中的主要数据最好都集中于此。 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效果。,8.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对现状进行归因研究时的理性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教育教学规律。 在研究过程中所创造的新教育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系统性。也就是不要局限于“我是怎样做的”,而要从“应该怎样做”来进行归纳总结。 进行对策研究时所提出的有效措施与对策。 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见解、新认识、新做法。9.问题和
30、讨论 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 已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 与本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重点的问题。 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 10.附件(参考文献、引文注释、与正文有关的附件材料),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一、原则(一)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正确性。即是否符合教育科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具体体现为: 1、论题(中心论点)必须正确,即具有真理性。 2、论据必须正确。 要使论题或论点科学,作为立论依据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作者必须经过仔细、全面的观察、调查、实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准确的材料和数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再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密
31、的逻辑论证,才能引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3、论证必须正确。主要指论证必须符合逻辑,具有说理性,令人信服。 (二)创造性 1、独 人家没有独我有,即常说的“填补了空白”。 2、特 大家都有的,但我有自己的特色。 3、新 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得到新论题、新观点、新见解、新看法、新技术、新结论等。,(三)学术性 1、是否反映了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即科学前沿)。 2、是否发展了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 3、是否探求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四)理论性 1、从教育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中建立(或总结)新理论。 2、我们的实验研究过程必须有理论作为指导,有理论作依据。 3、我们总结出
32、的理论必须用来指导新的实践(成果推广)。 (五)语言风格 研究报告的语言、文字风格归纳起来为:表达准确、用词恰当、客观求实、意思清楚、文句简练、平实朴素。,定量研究论文分析标准I. 提出问题 (1)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以研究? 该问题的基本意思表述清楚吗?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是否与问题相关,说明了研究的必要性? 说明: 象该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这样的背景信息必须提供(包括说明研究该问题必要性的统计数据).(2)是否做了充分的文献调研? 引用文献是否与问题相关,反映了最新观点和进展? 所引用的资料是否代表主流? 所引用的资料是否大多为原始素材?是否比较了所列出的各项研究? 文献综述是否表述了与要研究
33、问题的关系、要研究的实质? (3)研究假设/问题的表述是否明确清楚? 每个假设/研究问题是否都是按照两个变量的关系表述的?. 变量是否清楚定义?,2. 研究过程 (1)取样过程所取的样本是否为目标人群的代表还是本地人群的代表? 有没有样本和目标人群的描述信息? 说明: 象年龄、性别这样的基本人口统计信息一定要有 样本选择方法是否会产生样本偏差? 说明:随机抽样代表性没有问题。虽然研究人员认为使用自愿者会造成样本偏差,但是大多数研究还是使用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初选的时候用随机法。 研究人员和参与者的协议中是否说明了参与者应该知道他们的所有权力? 是否给出了参加者和不参加者的精确数据,以及对这些数
34、据的解释 ,(2)数据收集技术和数据源是合适的、有效的和可靠的? 是否详细说明了每种量表或数据源? 是否说明了使用每种量表的理由? 为这项研究专门设计的量表有没有试用过? 说明: 先用该量表对一个类似的样本做实验,可以保证该量表将来用在要研究的样本时候不会出问题是否讨论了效度和信度? 说明:效度是测试结果对研究目的有用性的可解释程度。测试内容或者此测试结果于其他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对于评价效度有用。效度系数说明了与其它测试结果的相关程度,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某个情境下的情况。信度是对同样人群重复测试达到一致结果的程度,信度从0到1,1表示完全可信。 是否说明了管理、计分和解释量表的全过程?,3.
35、讨论 (1) 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结论? 结论是否由结果支持? 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是否一致? 有没有讨论研究的局限性?(2) 是否对进一步行动提出了建议? 是否指出了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是否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定性研究论文分析标准1. 提出问题 (1) 要研究什么是否明确,可以研究? 该问题的基本意思表述清楚吗? 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是否与问题相关,说明了研究的必要性? 说明:背景信息即该问题的历史和现状(2) 是否做了充分的文献调研? 引用文献是否与问题相关,反映了最新观点和进展? 所引用的资料是否代表主流? 是否比较了所列出的各项研究,还是只罗列了研究结论? 文献综述是否表述了与
36、要研究问题的关系?,(3)研究问题表述/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清楚? 所提出问题是否要在特定情境下研究? 研究问题是不是很开放,可以探索而不是验证假设?2. 研究过程 (1)选择过程是否能找到对该问题合适的参与者/资源? 有没有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说明: 象年龄、性别这样的基本人口统计信息一定要有 有没有采用有目的、非随机的取样策略? 说明: 有时候研究者需要挑选那些能否对所研究问题提供见解的参与者。,(2)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技术以及资源都很合适,值得信赖? 是否采用了多种数据采集技术? 是否对所用的每种技术、数据来源和量表都作了充分地介绍? 是否说明了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技术、数据源和量表?
37、 为这项研究专门设计的技术有没有试用过? 说明: 先用该技术对一个类似的样本做实验,可以保证该技术将来用在要研究的样本时候不会出问题。. 有没有讨论确保研究可信度的技术? 说明: 可信度包括研究的真实、可迁移、结论可信任、可由数据确定地导出等 是否说明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全过程?,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中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题目过大多,内容充实少 表面议论多,科学方法少 提出原则多,可操作的少 名词概念多,问题解决少 引用他人多,注明出处少 提出模型多,能实现的少,写好研究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紧扣主题。要围绕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写,注意回答预定研究目标所设定的问题。 2.
38、预先整理好实验数据与素材。 做好材料的选取。要选用最有价值的材料,与论题无关的材料、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坚决去掉;确定正文材料和附件材料。做好材料的加工。调查数据、测试数据、实验数据等材料要采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加工、提炼,使之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从中找出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 3.行文前先拟好三级提纲。提纲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头尾连贯,符合逻辑,形成整体;提纲要经过反复讨论,减少行文时走弯路;不同的研究题目,文章的结构、格式、栏目可有差别,不要死套格式。 4.观点要鲜明。 5.突出创新性。 6.写成初稿后要反复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一些台湾学者提出了下列教育研究重
39、点项目: 研究以促进“主动性学习“为目标的课程,教材及教法。 研发并推展评量方法以便评鉴学生的创作,分析,判断,运用等高层次能力及学习成果。 如何辅助“后半段“学生(指学习兴趣及自信心均较低,学习速度慢且成绩差的学生),改变学生气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与上进心,发挥学习潜能。 如何运用电脑网络及相关科技,扩展教育的机会与深度,提高学习成效。 建立大型学生教育资料库,供学术界或教育决策单位使用。 有专家认为,上述五项研究重点具有相当的实用性与影响力,值得有关人员给予关注。,6、课题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题研究: 1.围绕课程功能的研究: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发展。如落实三维目标,倡导
40、学会学习。 2.围绕课程结构的研究:从学科本科,到研究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综合课程研究和学科关联、整合的研究。 3.围绕课程内容的研究:从注重书本知识,到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关于“教教材”和“用教教材”的研究,对实验教材的评价研究。 4.围绕课程实施的研究:从单一接受式学习,到研究学生学习式转变和能力培养。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5.围绕课程评价的研究:从强调甄别与选拔,到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研究。如学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研究。 6.围绕课程管理的研究:从课程过于集中管理,到三级课程管理和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如三级课程管理具体运行机制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