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005306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了解庄子的论辩艺术,批判地吸收庄子的思想观点。,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邀其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气势壮阔。庄子今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出于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庄

2、子的想像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文风上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内容提要 本单元内容共有五节,每一节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无端崖之辞通过七则寓言故事,

3、显示了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鹏之徙于南冥主要表现庄子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东海之大乐向人们宣扬超脱地域、时间以及所受教育方面的局限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尊生主要表现庄子及其弟子们以生命为本的价值选择,培养珍重自我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道德情怀;恶乎往而不可主要是把握庄子那种从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培养生命的韧性。,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作者背景】 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

4、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的感叹历史兴亡的诗。,【主旨感悟】 这是首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王濬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了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揭示了诗的主题。,【艺术鉴赏】 1高度概括历史。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诗人把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全部删去,只截取了王濬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历史的全部过程。“下”与“收”二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前者表明王濬兵来之迅猛;后者写东吴政

5、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凄惨。,“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长江险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拼死抵抗;二是暗示王濬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伐,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井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但王濬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吴主孙皓举“降幡”投降。,2触景生情,忧伤时世。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

6、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金陵的帝王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从东吴开始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这里的“几回伤往事”,不仅有对前朝兴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诉。一个“伤”字,确谓痛矣!,“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今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今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

7、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了,“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伤心喟叹。在内容上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的真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解析】 B组第一句表现王公敢于勇挑重担;C组第二句表现王公有自知之明、虚怀若

8、谷;D组中第一句借敌人望而却步表现王公的凛然不可犯。 【答案】 A,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庄子;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翻译所选的7个文段;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之奇妙。 3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批判地继承庄子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掌握通假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 牵巨钩,没而下(通“陷”) 骛扬而奋鬐(鬐通“鳍”) 莫不厌若鱼者(厌通“餍”) 趣灌渎(趣通“趋”) 王说之(说通“悦”) 夫处穷闾阨巷(阨通“隘”),1在寓言故事“不射之射”中,前后两次射箭有何不同?它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射箭在古

9、代司空见惯,然而列御寇善于射箭,把满满一杯水放在胳膊肘上,引弓连发数箭,箭箭中的,而滴水不洒,这已经让人惊愕了;但在“射之射”之上进一步翻出伯昏无人的“不射之射”,说他背对深渊,脚掌三分之二(也有人说是十分之二)悬空,面不改色心不跳,让列御寇汗流至踵,导致难中目标的结局。实际上这是“有心而射”和“无心而射”的区别,前者是为射而射,因善射而中的;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只有到达“至人”之境,才能出现“不射之射”即“无心而射”的状态。,在写法上体现了以实衬虚,逐层深入的特点,用通俗的寓言揭示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超凡脱俗、万念成空,才能达至高境界。,2第三段选文的寓意是什么? 选文第3则:“南海之帝为儵,北

10、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一开始就提出了三位神,即南海之神儵,北海之神忽,中间地方的神浑沌。“儵”“忽”和“浑沌”三个名字,就包含了多种寓意:“儵”(即“倏”的异体字)“忽”意思是指急速,一方面比喻有为,一方面也直接地说明了南海、北海之神何以能够经常相遇于中央之神浑沌之地。“浑沌”一名一方面透露了中央之帝没有七窍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是譬喻天性淳朴未被破坏。“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儵与忽常常到中央之帝浑沌那里会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所以儵与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恩德。儵、忽、浑沌三方面的关系是积极的友善的,儵与忽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在情理之中。且看他们如何报答。

11、儵与忽商议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一口。眼的官能是“视”,耳的官能是“听”,口的官能是“食”,鼻的官能是“息”。世间众生皆有七窍,浑沌偏偏没有,所以儵与忽很善意地要为他开凿七窍。,再看这报恩的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儵与忽每天开凿一窍,七天下来而七窍成,浑沌也一命呜呼了。庄子的意思跟柳宗元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然而庄子不仅写得更为简洁,而且写得更为神奇,更有震撼力,更具独创性。,3第四段选文的寓意是什么? 钓鱼的事情太常见了,可是庄子所写的钓鱼

12、却让天下叹为观止。选文第4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任国公子钓鱼,真是不同凡响。他先做了巨大的鱼钩和巨大的黑色钓绳,拿来五十头阉割过的牛做钓饵。钓钩、钓绳究竟有多大,文章说得并不具体,可是有了这五十头牛做成的鱼饵,也就可以想见这钓钩、钓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观了。不仅如此,这任国公子蹲在今浙江省中部的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浩瀚的东海。不过,尽管他天天都在那里守候,一年下来却没有钓上一条鱼来。,“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骛扬”指奔驰且簸扬起海水。“奋鬐”指展开鱼鳍。“侔”即齐等。“惮”

13、(d)的意思是使惊恐。“赫”的意思是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这是说,不久,一条鱼吞了那五十头牛做成的鱼饵,牵动着那巨大无比的鱼钩,陷没下沉到深海之中,奔驰前进,簸扬着海水,展开背鳍、臀鳍、尾鳍它所激起的白色的波浪犹如高山。它震动了浩瀚无边的东海之水。它捣腾出来的声音响亮可怕就像鬼神的声音一样,附近千里之内的百姓为之惊骇。,这一切都是说那鱼的巨大威猛,更是说那钓鱼者的超群拔类、超绝古今。“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若”为代词,意思是此、这个。“离”即剖开。,“腊之”即把它做成鱼干,“腊(x)”意思是晒干、制成干肉。任国公子钓上这条鱼来,剖开做成鱼干,从钱塘江

14、往东,从九疑山往北,所有的人都来吃这鱼,没有谁不吃得饱饱的。这表面上还是在说鱼之大,骨子里则仍是说任公子是多么了不起。“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才小识浅的道听途说之辈听说了任公子钓鱼的事情,都为之惊恐且奔走相告。这再一次烘托出任公子其人其事的了不起。接下转笔,以三言两语写了另外一种人物、另外一种钓鱼:“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揭”就是高举。“竿”就是钓竿。,“累”就是纶,也就是钓鱼竿上的丝线。钓绳既比不上任公子那可以承载五十头牛的巨缁,那么与之配套的钓竿、钓钩也同样不可能与任公子的钓竿、钓钩相比。“趣”通“趋”意思是奔向。“灌渎”就是灌溉用的小沟渠。任公子守

15、候在会稽山上,把钓竿甩向东海。这里则是守候在小沟渠边,把钓饵投向小沟渠之中。又是不可同日而语。“鲵鲋”是指小鱼。贾谊在吊屈原赋里说过:“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如此局促的污水沟里,怎能容得下吞得掉船的大鱼。奔向小沟渠的钓鱼者,也就只能守候那小鱼小虾了。所以说这人要想钓上一条大鱼来,真是太难了。,总之,此人此事,无一不与任公子有天壤之别。不过,庄子的用意毕竟不是说钓鱼的事情,它要说的是:“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指偏颇琐屑的言论。“干(n)”是求的意思。“县令”,有学者解释为高名、高美的声誉,恐怕不太合适,还是应该理解为一县的长官。“达

16、”即显贵。这句话意思是说。粉饰肤浅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显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战国时候,诸侯“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所以策士游说之风大兴,有些人因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比如苏秦、张仪之流,“一当万乘之主,而都(任职)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参阅东方朔答客难)。如果游说的对象只是个县令,根本就没有飞黄腾达的空间。,庄子此文,是用小的钓竿、钓绳类比“小说”,用奔向小河沟、守着小鱼儿类比“干县令”,用钓不到大鱼类比不能“大达”。如果说“县令”指高名、高美的声誉,那么“趣灌渎,守鲵鲋”的类比意义就没有着落了。“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与经于世”指参与管理世事,

17、“经”是治理之意。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没听说过任氏钓鱼的风俗(或说传闻),那就不可以参与治理世事,还差得远呢!言外之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才能、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这样一种主旨,用平常的钓鱼之事来从正面和反面类比,真是奇妙极了;而任公子钓大鱼作为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写得惊天动地。庄派学人善于营造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表现。,4任公子钓鱼的故事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任公子钓鱼,真是不同凡响。他先做了巨大的鱼钩和巨大的黑色钓绳,拿来五十头阉割过的牛做钓饵。不仅如此,他还蹲在了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浩瀚的大海。不过,尽管他天天都在那里守候,

18、一年下来,却没有钓上一条鱼。后来终于钓上一条惊天骇地的大鱼。任公子有大抱负、大才能,又耐得住寂寞,有恒心,有毅力,所以才最终有大作为。我们应该像任公子一样,树立远大理想,持之以恒,争取有最大的成功。,5简析涸澈之鲋蕴涵的寓意。 鲫鱼在车辙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活命,如果等庄子去游说吴越之王,开凿运河,把蜀江的水引过来,鲫鱼早就渴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个故事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的惯用伎俩。,6第7则非常富有趣味性,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丑恶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

19、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乎人的意料。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鹓刍鸟讲起,直到最后关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鹓刍鸟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一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

20、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愿意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鹓刍鸟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7七则小故事突出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1)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创造出奇特无比的诸多形象。这些故事很少枯燥说教,而是借用生动活波的寓言形式,让人在或开怀或沉思中感悟主旨,受到启迪。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故

21、事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地表现思想。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任公子钓鱼一事,可谓天外奇谈,匠石运斤成风,斫垩不伤,亦是无稽之谈。但这些丰富的想象却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成功运用,让寓言故事生动形象,摇曳多姿。如将权迷心窍的惠子喻为得腐鼠而吓鹓刍鸟的鸱,通俗易懂;将任公子垂钓与辁才讽说之徒急于钓到大鱼进行对比,说明强求必不得;能工巧匠并不稀奇,胆大如斗的人也不少见,但匠石运斤成风则是夸张,具有强烈的世俗化色彩。,【答案】 D(A项“穷”应为“荒僻”之意;B项“危”应为“高”的意思;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答案

22、】 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B而:表修饰关系,不译;C且:将要;D以:目的连词,来。),【答案】 A(A项中前一个“之”指代“鸱”,而后一个“之”应指代“鹓刍鸟”。),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郢人立不失容(郢人站着脸色都没变) B方矢复寓(第二只箭刚刚射出去,第三只箭又搭在了弦上) C揖御寇而进之(拱手行礼走进去) D王说之,益车百乘(秦王喜欢他,给他增加车子上百辆) 【答案】 C(拱手请列御寇走向前来射箭。),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短文中庄子讲寓言的目的是赞叹匠石的技艺高超,讽刺宋元君的自不量力。 B第二则短文所讲寓言故事是对那些好卖弄

23、的人的辛辣讽刺。 C第三则短文所讲寓言故事是为了讽刺那些行事草率,不计后果的莽撞汉。 D第四则短文,庄子在讲述任公子钓鱼的故事时,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方法,极力凸显任公子的非同寻常的胸襟、胆识、气魄和才干。,【答案】 D(A项,原文中“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才是庄子讲述寓言故事的真正目的;B项,原文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才是寓言的真正寓意;C项,儵和忽在做事前有过商量,并非草率,而庄子讲述此寓言的目的,是阐明“有为”的危害,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6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4、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答案】 A(相:做相国),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子听信他人之言搜捕庄子,说明他是一个权欲很重的人。 B庄子以鹓刍鸟自喻,说明自己是清心寡欲的人,不会取代惠子的相位。 C以鹓刍鸟之所止、食、饮说明其高洁。 D本则寓言讽刺了惠子仰慕权贵的行为,表达了庄子无为的思想。 【答案】 B (“清心寡欲”不对。),8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鹓刍鸟”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_ _ 【答案】 “鹓刍鸟”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鸱”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