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003198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情况一、 概 况 陕西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黄河中游地区,地处南北交界之地,北到毛乌素沙漠,南到秦巴山区。自北向南分属三个不同的气候带,即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境内的秦巴山区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省内沟壑交织、峰峦重叠、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变化复杂,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秦巴山区是中国中西部的动植物集中带。陕西丰富的物种资源保护良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库“。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渊源,独特的环境使陕西自古获得了“秦地无闲草,秦地多良医”的美称。 根据普查结果,我省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达 4700 多味

2、,其中植物药 3721 味,占全国药材种类的 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布置的 364 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 283 种,占776,其中有 248 种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正品药材。优质道地药材 32 种,大宗药材 400 多种。其中天麻、丹参、杜仲、山茱萸、薯蓣、绞股蓝、酸枣仁、水飞蓟和秦艽等品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我省药材销售量名列全国第 3 位。西安、汉中、宝鸡是中国中西部的药材主要集散地,年销售药材 50 万吨。陕西是中国中药材人工种植大省,主要表现在种植面积大,品种多,销路好。我省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 480 万亩。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药材有 3

3、1 种,其中超过百万亩的有 3 种(杜仲 151 万、黄姜 105 万、杏仁 115 万),超过 10 万亩的有 6 种(桃仁 30 万、甘草 29 万等),1-9 万亩的有 22 种。 1 研究开发力度大 陕西的科技实力名列全国第三,省内有 4 所医药大学,4 个生命学院,27 家中医药研究所,“九五“以来,在国家中药现代化政策的导向下,陕西省境内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积极调整方向,将中药资源开发、新药开发、新技术产业化列为各研究单位的重点或专项,有 3 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中药研发学系和联合体,企业自发建立中药研究所和技术平台,经“九五”以来持续的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整合,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新技术、

4、新产品研发为主的研究体系和良好的研究基础,每年承担省级以上中药研究课题近百项,已建立的中药研发技术平台有陕西中药现代化制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 GAP 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标准研究中心等。近 5 年来,在中药 GAP 技术,中药成分分离,中药新药开发方面成绩突出,在多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申报和在研的中药一类药物 5 项,二类药物 16 项,三类药物近百项。 2.中药制药企业发展迅速 我省有制药企业 235 家,其中 85以上都是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中药品种 800 多种,年产值 135 亿元。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企业近 3 年来加大力度全面实施 GMP 改造,截至 2003 年 6 月通过GM

5、P 认证的企业已达到 70 余家,预计到国家药监局强行关闭之日,我省可通过 GMP 认证的制药企业达 100 余家。按照省政府抓大项目,培植大集团的战略,通过 5 年的中药产业整合,目前年产值达10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有 5 家。 2 完善政策环境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中药现代化,中药产业已列入 6 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大力度、加强领导,从宏观政策到产业指导,省政府动员了计划、经贸、农林、药监、科技口的力量,集中政府资源,对现代化产业进行集?quot;攻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 2002 年 3 月下发了“陕西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各市县成立了中药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政策导向和组

6、织机构上明确了省中药现代化的工作方向。8 月,在陕南安康市召开了陕西省中药现代化论坛会议,拉开了陕南中药现代化产业建设的序幕。11 月,在汉中召开了天麻国际学术研讨会,奠定了陕西人工栽培天麻的国际地位;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公开招标的基础上,省科技厅批准建立了 8 个中药现代化科技示县,15 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和 5 个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圆。极大促进了中药 GAP 种植的发展。2003 年陕西省政府下发了“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关于“陕南中药了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成立了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每年省政府拿出 5000 万元支持发展中药产业。建立省级中药现代化网站

7、 1 个,市级网站 3 个。 总之,陕西不仅被国家批准为中药现代化种植基地省,而且已具备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省的条件。 二、积极推进基地建设,稳步扩大中药产业 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基地建设任务,省科技厅以中药现代化管理办公室为职能单位,由一名副厅长挂帅,组成了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为了科学有序地建设基地,成立了以两位院士,18 位专家为主的基地建设专家,并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各承担单位落实人员、配套资金、制定年度计划,将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中药材规范种植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要真正将基地建设做好,科学、规范是首要任务。为此,省科技厅联合计委、教育厅,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为基础,整合西北

8、农大、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中研院、中医药大学和基地建设单位,共同筹建“陕西省 GAP 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承担国家 6 个示范品种的 GAP 技术研究和指导工作。两年来,投入资金 1000 余万元,建成了中药分子实验室、种质研究室、快繁研究室、病虫害防治研究室等与 GAP 紧密结合的实验室。该中心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基地建设的科研任务,同时在省内办了 6 期学习班,培训人数达 1850 人,编写了 20 万字的培训教材,为基地和省内其他品种的 GAP 种植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由于有了科学研究的保障和专家指导,我省的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绞股蓝、薯蓣、酸枣仁、山茱萸、秦艽的 6 个国家示范

9、基地建设已顺利完成中期目标。在这 6 个品种的示范作用下,我们采取先示范,后推广,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品种和种植面积,避免了在没有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一哄而上。 2002 年,省科技厅、省计委联合组成专家组,对陕南 11 县的中药材种植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调查考察,确立了陕南适生、有种植基础、栽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有望 5 年内取得批号和承担单位科技力量扎实的 15 个品种,定为省内种植基品种,并在省内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进行公开招标,经省内外 21 位专家评标,最终确定了 23 家单位进行示范种植。省 GAP 中心全程指导,每年检查,合格者予以授牌,进行政策扶持。各地县成立领导办公室

10、,在扶贫资金,山川秀美工程,小流域改造,退耕还林等资金上优先扶持。通过这一系列科学有序的工作,做到了稳定品种,稳定面积,稳定农民,稳步发展。 基地建设的积极推进带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2000 年以来,在中药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抓资源开发的规范,以此带动医药工业的发展和壮大。3 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省内外制药企业看到基地建设发展规范,也纷纷投资。目前,省内外的大型医药集团如天士力、九芝堂、白云制药、步长制药、东盛集团也已与基地签订合同,共同推进基地建设和初加工企业发展。仅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期规划中,就拟投资近 30 亿元,建立以陕南中药资源为主的中药中间体,制药园区,以求真正做大做

11、强陕西的中药产业,争取早日实现陕西省从种植基地省向中药产业现代化大省的转变。 三、中药现代化产业建设的几点体会 1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中药材不仅是中药的原料,而且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生态动植物,更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天然资源。陕西的中药材主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该区不仅是国家贫困县联片区,更是京、津、塘饮水源的涵养地,如何在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兼顾农民脱贫、生态保护、科学种植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一味的倡导,会带来严重后果;不发展,后果亦不堪设想。在保护与发展这个矛盾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专家指导,政府扶持的原则。在品种和地域的选择上,以适生为主,以保护生态

12、为主,采用小流域、多区块、多层次、分区、分片种植,严格种植界线。在指导农民种植上,重点抓中药材的规范化。对原有种植区,政府积极引导实验 GAP,对新开发品种,如没有 GAP 规划和保证,政府不批。做到种植一个,规范一个,成熟一个,不求多,但求精。政府的扶持资金,只支持 GAP 种植,政策对 GAP 品种。由于严格规范和扶持力度较大,省内的 21 个重点品种,都在积极按照 GAP 标准进行建设。这为以后陕西中药产业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 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基础,面对陕西省内 400 多种常用中药材,如何实现标准化,是中药现

13、代化进程中的又一难题。在这方面,我们主抓种植品种的种质标准化研究。从源头上解决种植药材的标准。绞股蓝、酸枣仁、杜仲、天麻、西洋参等品种,由 GAP 中心直接进行种质的标准化研究。在大田管理方面,实验 GAP 工程的品种严格按照 SOP 进行操作,并积极筹建陕西省中药标准库和标准化研究中心,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建设使陕西省 80150 种中药材走上标准化的道路,培育秦巴中药品牌。 3 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的灵魂 实施中药现代化,需要观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更要有贯彻创新的办法。为此,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级政

14、府、中药企业、开发区进行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将创新观念不仅贯彻到了政府管理部门,同时也教育了一大批农民。在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的灵魂的观念指引下,企业积极进行新药研发,建设新技术平台,科研院所调整机构,建立了各类中药新药和创新中心,在省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药创新体系、以研究院所的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和以基地及生命学院 GAP 工程中心为主的种植创新体系,使创新贯穿到了中药现代化的全过程。 4、加快中药产业集团化是做大中药产业的关键 陕西省内有 200 余家中药企业,年产值超千万的不足 58,要想做大中药产业,必须走集团化、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的道路。我们以市场需求为突

15、破口,不论国企、私企,以品牌和现代化为关键点,积极进行企业整合,鼓励中药企业向集团化迈进。科技口与贸易口、计划口紧密配合,联合进行中药重大产业化项目、政府贴息项目的论证,本着扶大、带小、做强、做实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以品牌、品种为纽带,市场为目标,进行产业整合。经过 5 年的整合,省内已出现了东盛集团、步长制药这样的超 10 亿中药集团,像安康正大、盘龙制药、西安中药集团过亿企业近 10 家。“十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年产值超 50 亿的制药集团 1 个,10-20 亿的中药集团 5 个,亿元企业 10-20 个,以集团化来带动省内中药企业的发展。 5、政府营造环境是中药现代化的重

16、要保证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能转变非常重要。我们在中药现代化实施过程中,首先以科技厅为先导,以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为指南,一开始就将中药现代化纳入现代化、标准化的轨道,以此为契机,联合计委、经委、药监、农林、扶贫、西部开发等政府职能部门,综合规划,将中药现代化列为省政府 “十五“期间的重中之重,由一名副省长牵头对全省的中药产业进行整合,政府以引导性资金组织联合攻关、招标课题、重大产业化项目、扶贫基金 倾斜等政府手段,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中药现代化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两年来,政府出台了中药现代化改革开展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开展川贝母、麝香等珍稀濒危中药材品种野生抚育、驯养及其替代品的研究,加强川产中药材优良新品种选育,控制野生药材的采集强度,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