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是指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
2、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阅读P70,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略图,过去的深圳,今天的深圳,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3、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与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调整?,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4、第二,第三,知识点一 对外开放的前沿,怎样调整?,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内部,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第三,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地价成本不断上升.为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有何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
5、政策,小平南巡,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部分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我国首次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和珠海占其二;1984年4月,广州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小三角”共16个市县被辟为沿海三个经济开放区之一;1987年经济开放区范围从“小三角”扩大到“大三角”共28个市县。,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3.良好的区位条件,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广东为全国
6、华侨最多省份,旅外华侨约1700多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侨居174个国家和地区,以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美国、加拿大居多。在港澳同胞达500多万人。,全省侨乡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的五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鹤山)、中山、东莞、宝安等县。潮汕平原。,中国第一侨乡江门,阅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小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的地理
7、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巩固练习,2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C,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的主要动力B.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C.不同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时间是一致的,只是道路、水平存在差异D.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的历史过程,D,3.2003年11月,广东省确认并阐述了“9+2”的“泛珠三角”计划,即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其范围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
8、、贵州、云南九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资源、技术、劳力、信息优势得以互补。“泛珠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有( ) 煤炭资源 水能 有色金属 太阳能A. B. C. D.,A,4.(2011广东)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Aabc BbcaCcab Dbac (2)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A广州 B香港 C深圳 D澳门,D,A,(3).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 B C D,B,4.(2011广
9、东)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5.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连线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一一乙三角洲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C,(2).下列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A.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B.国际国内经济背景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C,5.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6.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泛珠三角”简称“9+2”,“9” 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
10、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九省区及港、澳两个特区共同签署了泛洙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 材料三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1)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的 (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哪种能源)的输入方向。,天然橡胶,水电,(2)“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3)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
11、高,土地租金高,资源、能源短缺。,香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5)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6)“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对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4)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地区有体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具有政策优势 ;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大大扩展了香港的经济腹地,地区有资源、市场、劳动力等优势。,知识点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12、推进,第一发展阶段,第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起步,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979 年至1990 年,丰富,_ _优势,改革开放 初期,主导产业,_密集 型产业,_、技 术、_,引进,_ 加工厂,建立,外商投资 规模_,附加 值_,吸引外资额 增长_,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 侨乡,生活消费品,较慢,劳动,较慢,劳动力,低,资金,设备,小,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产业升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1990 年 以 后,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_已不明
13、显,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_ _的优 势丧失,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抓住,机遇,世界:经济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发展,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政策优势,劳动力成 本低,产业 升级,高新 技术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全球化、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低优势丧失,政策和侨乡优势,工业实力较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慢,较快,投资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外资企业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
14、业发展,边贸发展,国有企业,1.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地资源是( ) 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2.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次腾飞( )A.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资金密集型工业C.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巩固练习,C,C,4.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3.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说明( ) 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要持续发展,不一定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善于抓住机遇对
15、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A. B. C. D.,B,B,5.(2012年江苏高考)读长江江苏、上海段沿岸地区城市发展变化图(图中黑圆圈大小代表城市等级高低),回答(1)(4)题。,(1)根据图示,长江 江苏、上海段沿岸 地区的城市等级分 为( )A2级 B3级C4级 D5级,C,(2)有关a、b、c、d四 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 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等级的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 围最大Bb等级比d等级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c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比b等级城市之间的 距离远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B,(3)从甲图到乙图
16、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A BC D,A,(4)下列有关长江江苏、上海段沿岸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D此过程主要表现为逆城市化,D,6.(2011江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题目。,(1).珠江三角
17、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B,(2).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6.(2011江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题目。,D,知识点三 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问题1,珠三角所占的比重在下降,长三角的比重在上升,受南岭阻隔,腹地范围小,大,薄弱,雄厚,较弱,强,较
18、小,大,迁出,迁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思考: 你认为广东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思考: 请你谈谈你对广东生态环
19、境问题的一些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对策?,对策1,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泛珠三角”经
20、济圈,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策2,加强规划与管理,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 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对策3,城中村改造前,城中村改造后,知识结构,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1990年以前) 2.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1990年以后),三、问题和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2.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三
21、角城市群、加强规划和管理,1.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C,巩固练习,3.调查发现,珠江东岸和西岸的经济差距在绝对额和相对量上逐渐拉大,造成珠江西岸落后的原因主要有( ) A.没有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B.基础设施落后,资源浪费严重C.地形闭塞,自然环境恶劣 D.
22、经济结构调整滞后,行政区域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重复建设的情况,4.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 B.城市规模大引起的C.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够引起的 D.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D,C,5.(2009广东)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 )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
23、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C,(2)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发展迅速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D耕地锐减,B,6.(201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阅读下列材
24、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6.(201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 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外,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劳动密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设施较完善等,(3)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
25、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移出的产业特点多为 ; 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_,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缓解土地、水源资源、能源紧张的矛盾以及环境污染的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7.(2007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刷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 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业的废物利用。 (3)珠江
26、三角洲是中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甘蔗渣,农作物秸秆,毗邻港、澳,离东南亚地区近;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农业发达;政策条件好。,8.(2012江苏)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
27、利,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9(2010广东)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2)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 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 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