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94110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6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嘉善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总则篇第一章 总则第 1 条 为了促进嘉善县域城乡空间的统筹发展,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协调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有序安排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加快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特编制嘉善县域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第 2 条 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筹城乡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发展;从注重单一经济

2、发展转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突出体现要素向城镇集中、设施向农村延伸的要求,达到“区域分工、空间互动、城乡一体”的目标。2、以健康、有序城市化发展推动城市要素集聚和功能提升。通过健康、有序的城市化发展,促进中心城区结构的优化、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影响腹地的扩大。充分发挥嘉善的自然地域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结合紧邻上海大都市区的浙沪边界新兴发展地区的区域定位,积极培育创新产业与特色产业,提高中心城区的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县域综合发展的区域竞争力。3、以空间管制为重点突出协调管制和资源、生态保护。强调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产业、空间、环境、社会等四大方面的协调管制。在发展的过程中

3、,以县域生态保护为先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环境。4、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引导城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设施的优化配置。针对城镇发展中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人口集聚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以建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2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强调以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合理构建城镇整体发展框架,优化城镇设施配置。5、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规划的综合协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协调和整体发展,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

4、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第 3 条 规划层次与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1、本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嘉善县域总体规划和嘉善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嘉善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为 507.68 平方千米(土地部门 2005 年变更调查) 。3、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魏塘街道的嘉辰、日晖、谈公、解放、小东门、中山、浒弄、西门、庄港、车站、城桥、城东、西项、香山 14 个社区和国庆、南北暑、梁桥、长秀、三里桥、魏中、里泽、智果、中寒圩、虹桥、网埭港 11 个行政村,罗星街道的柳洲、玉兰、晋阳、南门、子胥、李家、钱桥、魏南、城南、和合、城西 11 个社区和马家桥、亭桥、鑫锋、厍浜 4 个行政村,惠民

5、街道的毛家、嘉湖、阳光、金嘉、张泾汇、张汇、横泾桥 7 个社区和枫南、优家、曙光 3 个行政村,大云镇的曹家、东云、江家、大云 4 个行政村的沪杭高速公路以北部分以及洋桥行政村的全部,总面积为 147.01 平方千米 1。第 4 条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 2005 年,远期至 2020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第 5 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4;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5、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6、 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5;7、

6、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82020) ;1 社区与行政村名称截止 2009 年 7 月。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38、 嘉善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9、 嘉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0、 嘉善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 ;11、 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5;12、 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13、 嘉善县域村庄布点规划2009;14、 嘉善县生态县建设大纲2009;15、 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16、 嘉

7、善县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 ;17、 嘉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18、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其相关的法律、法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定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第 6 条 规划重点1、嘉善的区域定位与竞争力分析从大区域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嘉善所承担的区域功能,包括产业基地的布局、宜居城市的塑造、旅游休闲产业的建设等,对县域各功能区块进行重新定位,并根据发展需要加强中心城区的定位分析,在规划中突出考虑新经济要素、新产业空间的拓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城乡发展空间整合与区域空间管制嘉善县域的协调发展,需要重新整合县域的优势资源,增强其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有利地位,适应区域多种经济活动的需要及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8、重点突出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空间的整合,协调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按照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要求,把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相结合,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图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图的二图合一。充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县域用地开发进行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加强区域空间管制。3、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协调充分重视与区域基础设施的衔接,研究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城镇用地开发的影响,预留基础设施廊道,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4、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与分析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

9、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4通过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与模式的评价,研究分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大项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建设用地拓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剖析城市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本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5、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结构研究加强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结构研究,对中心城区的新增长空间进行战略性思考,留出空间,保持发展的机动性,为城市长远发展做出更有弹性的结构性部署,引导城市整体发展。对中心城区区域,尤其是南部城市新区、东部产业发展区与北部产业协调区进行空间整合与梳理,探索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紧凑发展与集约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提出可供操

10、作的实施战略框架。6、城镇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研究根据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分析宏观背景下嘉善县城市化发展趋势,结合未来嘉善经济发展特点,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未来嘉善城镇人口增长以及空间分布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重点研究城镇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产业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外来人口,通过人口研究确定城镇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合理确定相应的资源调配和设施配置。7、中心城区环境、景观、风貌协调与城市特色保护重点研究中心城区环境、空间特色之间的关系,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景观要素体系。从生态角度、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突出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塑造

11、独具魅力的城市空间形象。8、边界地区空间互动研究充分考虑嘉善临近上海的边界区位优势,突出边界产业空间的接轨、互动与协调。针对联合区域及城镇的主要特点,制订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双赢”开发策略。加强边界互动,促进嘉善城镇发展更好地与区域开发相结合,提升环境与土地价值。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5县域篇第二章 县域功能定位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 7 条 县域发展目标在新一轮的县域和中心城区发展中,嘉善县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加

12、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到 2020 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嘉善县域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表 2-1指标分类大类代码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2020 年指标类型GDP 总量 亿元 780 引导型人均 GDP 元/人 120000 引导型经济指标 1 GDP 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0 引导型人口规模 万人 90 引导型人口指标城镇人口比重 82.22 引导型医疗指标 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个 4.2 控制型教育指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5 控制型居住指标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 居住用地面积 M2/人

13、18 控制型就业指标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年 28 引导型公共交通指标 公交出行率 20 控制型社会人文指标2公共服务指标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 2/人 5.0 控制型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 亿 3 4.00 控制型水资源指标单位 GDP 水耗 M3/万元 120 控制型能源指标 单位 GDP 能耗水平下降率 % 20 控制型土地资源指标 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人 122 控制型资源指标 3森林资源指标 森林覆盖率 20 控制型生态指标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5 控制型污水处理率 90 控制型污水指标资源化利用率 90 控制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14、理率 100 控制型垃圾指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60 控制型环境指标 4大气指标 SO2排放削减指标 20 控制型注:指标分为控制型和引导型,指标的统计和计算应依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值。其中 GDP 人均指标以县域户籍人口计算。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6第 8 条 县域功能定位嘉善的功能定位是“一城、四地” 。一城: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的现代新城;四地: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1、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的现代新城。以“打造沪浙门户、实现沪嘉同城,建设低碳新城、

15、凸现水乡风情”为要求,努力建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创新型活力新城、富有大气谦和精神的开放型智慧新城、彰显水乡文化特色的生态型乐居新城,使嘉善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的现代新城。2、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生态文明为重要发展导向,着力构建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新一高”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使嘉善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产业领先的示范基地。3、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

16、。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嘉善经济开发区、嘉兴出口加工区 B 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中国归谷嘉善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精品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质平台,着力培育一批百亿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百亿产业集群,实现千亿规上工业产出,力争跨入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第一方阵。4、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积极建设“浙江临沪经济区” ,打造省级产业集聚发展大平台,形成接轨上海的高端平台,成为省市接轨上海的重要一极。围绕上海创新发展的新态势,充分发挥联动效应、辐射效应、错位效应,着力建设服务上海及长三角的总部企业研发制造基地、商务会务承接地、专业物流集散中心、休闲安居

17、保健首选地,实现沪嘉同城,努力打造与上海融为一体的沪浙门户。5、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和新市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扎实推进“两新”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嘉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区。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7第 9 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融入上海战略。围绕打造沪浙门户,实现沪嘉同城,重点从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要素集聚、产业互动和优势互补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接上海

18、,实现借力发展、错位发展、优势发展,形成“依托上海、融入上海、发展嘉善”的开放发展新格局。2、创新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之路,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根本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统筹提升战略。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水平。4、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

19、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民生优先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协调发展,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8第三章 县域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第 10 条 县域人口规划规模规划嘉善县域 2010 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72 万人,2020 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90 万人。第 11

20、 条 城市化水平规划嘉善县 2010 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68.06%,城镇人口为 49 万人。2020 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82.22%,城镇人口为 74 万人。第 12 条 城乡空间总体开发策略“中心拓展、节点集聚、城乡一体、边界互动、协调发展。 ”1、中心拓展:采用强中心发展策略,加快中心城区功能集聚,促进产业空间、资源的高度集约利用,构建上海大都市外围的新城,服务整个县域及周边地区。2、节点集聚: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小城镇集聚,促进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城市向农村辐射的中间节点;利用高速公路网络的区域性接口,集聚县域特色产业工业区,形成依托节点的县域新兴产业发展区。3、城乡一体:

21、按照县域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调整和重构新型城乡关系,加速发展地区社会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边界互动:嘉善县域产业用地布局应与嘉兴的南湖区、上海青浦区的金泽镇、金山区的枫泾镇以及松江区、淀山湖等边界地区开发相衔接,形成共同发展的同城效应。5、协调发展:注重县域资源与设施的协调与统一,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的一体化建设,设施布置考虑一定的服务半径,通过提高可达性实现设施共享与资源的集约利用。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9第 13 条 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一次、三片”的

22、区域空间布局结构。“一主”:指嘉善中心城区。“一次”:即西塘县域次中心。“三片”:县域形成三片次区域 1的分区发展格局。东南部次区域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中心城区的魏塘、惠民、罗星三个街道和姚庄、干窑、大云。中心城区是嘉善未来发展的主体空间,城市发展区域将打破原有乡镇界线,按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整合,其功能为城市未来的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体育中心,生活居住中心及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姚庄作为嘉善县临沪地区,在接轨上海、产业集聚、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城市远景发展框架充分考虑与姚庄、干窑、大云的一体化发展要求,未来形成姚庄、干窑、大云三个城市分区。其中大云和姚庄北部突出其生态旅游和居

23、住功能。北部次区域以西塘为中心,包括西塘和陶庄。西塘镇在严格保护西塘古镇历史文化区和水乡湿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数码电子产业,协调布置城镇生活区和公共中心,形成北部次中心。陶庄结合老镇区发展,平黎公路以北以公共设施、居住用地发展为主,平黎公路以南适当发展城镇工业用地,加强对水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是处理好北部汾湖生态湿地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西部次区域即天凝镇,由原来的天凝、洪溪、杨庙三镇组合形成,充分利用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在天凝建设城镇中心,组织城镇建设用地;以杨庙为中心整合工业用地,布置集中成片的工业用地,形成功能互补的西部发展区域。第 14 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24、规划县域城镇职能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中心城区为县域主中心;第二级:西塘为县域次中心;第三级为姚庄、干窑、大云、陶庄、天凝等 5 个重点1次区域是县域发展层面下的二级发展区域。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域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次区域划分要根据地形条件,以及空间发展战略的要求,便于空间政策的实行。次区域内部城乡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规划区的界限,根据经济社会活动和城市建设的客观情况统筹安排,促进区域资源要素的集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

25、规划(20062020)10镇。城镇的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工业型等 2 种类型,城镇职能引导见下表。城镇职能引导表 3-1等级 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与产业发展方向县域主中心中心城区 综合型嘉善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省一市交界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市。县域次中心 西塘 综合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江南水乡旅游城镇,长三角南翼重要的观光、休闲旅游基地,嘉善县域的次中心城镇。姚庄 综合型 城镇转型升级示范区、区域新兴经济集聚区、现代化田园城市实践区。干窑 工业型 嘉善中心城区北部的综合性城市功能组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镇;环境优美的

26、人居新镇。大云 综合型嘉善县全面融入上海的南大门,长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温泉度假胜地,以科技创新、三产服务、品质居住为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情小镇。陶庄 综合型 接轨上海的经济重地、省际边界的工贸强镇,水乡旅游的首选之地,嘉善西北部区域的公共服务与生态宜居中心。重点镇天凝 工业型 嘉善县西北片区域的新市镇综合服务平台,水陆交汇的专业产业平台,都市型农业的重要阵地。第 15 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城镇等级规模分为三级。1、一级为县域主中心,即中心城区。规划抓住城市化发展的机遇,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倾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人口集聚,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到 48 万人左右。2、二级为县域次中心西塘镇,通

27、过发展古镇旅游,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以信息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人口的集聚,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到 8 万人。3、三级为姚庄、干窑、大云、陶庄、天凝等 5 个重点镇,通过工业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到规划期末使城镇人口有一定增长。其中姚庄为浙江省小城市试点镇,根据发展需要,人口规模可以适当突破。规划嘉善县各城镇人口规模表 3-2等级 城镇 人口规模(万人)一 县域主中心 中心城区 48二 县域次中心 西塘 8姚庄 6干窑 3.5大云 2陶庄 2.5三 重点镇天凝 4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1合计 74第

28、16 条 次区域发展引导(一)东南部次区域1、开发策略(1)通过财政、土地等调控措施,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强化中心城区的各类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设施,能有效接受上海产业、旅游、居住等辐射的新兴城市化区域,凸显在县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姚庄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姚庄未来发展的定位与方向,积极推进功能转型,承接上海大都市辐射带动,加快把姚庄建设成为上海都市区重要卫星城和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 。以此为基础,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扩散力,整合干窑、姚庄和大云三镇的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加快空间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的整体协调发展。(2)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

29、大力提升嘉善经济开发区的资本利用水平与制造业层次,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利用上海大都市的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发展低能耗、清洁型、高技术、高效益产业。2、空间整合策略(1)合理调整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居住空间南拓、产业空间整合东移、中心区集聚强化、老城区有机更新、绿地空间渗透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强化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2)区域发展重点以向南、北拓展为主,平黎公路以西主要安排居住用地,以东主要安排工业用地,既使居住空间与工业空间整合统一,又能保持良好的职住关系,同时通过绿地空间(绿廊)的穿插渗透,形成大小不一的城市功能组团。(3)中心城区北部通过对嘉善经济开发区、魏塘工业园区、干窑工业园区三个

30、主要工业功能区块的基础设施、产业功能的衔接与协调,推动中心城区北部工业功能区的整合发展,通过交通干道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南部居住和服务功能的联系。(4)姚庄通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重构城市发展框架与产业平台,实现空间结构新跨越。推动各类资源与人口向南部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建设产业新高地,接轨上海的产业辐射。通过产业转移,红旗塘以北区域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浙北生态旅游区,保护生态环境。3、环境治理策略充分挖掘“地嘉人善”的人文与水乡特征,以生态理念组织环境建设。中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2心城区

31、老城区部分以挖掘传统水乡特色为主,营造尺度亲和、空间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的空间环境。新区突出城市的生态功能,创造清洁、优美、景观雅致的现代化城市新区。茜泾塘(绿色通廊) 、沪杭高速公路绿化带、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绿化带、320 国道绿化带和平黎公路绿化带,构成中心城区区域环境背景,并通过滨水绿带的组织形成城市的绿色生态网络。4、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以区域设施共享为整合原则,集中有序建设区域性水厂、污水厂等设施。强化区域性道路网一体化建设,保证中心城区与各镇及周边区域主通道的联系,保障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运行良好。5、社会设施开发策略中心城区集中发展县级各类社会设施,积极建设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相适应的科研

32、教育、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设施,同时发展社会福利院、体育场馆等非营利性公益设施,全面提升城市的社会设施水平。(二)北部次区域1、空间整合策略以江南水乡特色发展要求整合现有各镇,突出空间的统一布局与协调。西塘镇以工业、居住、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以建设省级中心镇为目标,形成“一核、三轴、三片、六组团”的城镇布局,在保护古镇、发展旅游的同时,在古镇西部一定距离外建设信息产业园区,带动北部次区域整体发展。同时,作为省级中心镇,也是县域北片的中心,西塘将对县域北部起一定程度的服务及带动作用,西塘镇的社会服务设施设置应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对区域的服务功能,在建设规模、标准上把握重点,突出

33、其县域次中心、江南水乡旅游城镇和休闲旅游基地的主要职能。陶庄以平黎公路为界,南侧沿平黎公路,适当发展工业用地,与西塘工业区协调发展。2、人口集聚策略规划通过户籍政策调整、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形成人口集聚的软环境,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凝聚力。3、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整体考虑形成各城镇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有效对接,加强与上海、江苏等地主要道路网络的衔接。4、环境治理策略通过城镇空间的整合,在片区的层次上进行环境治理。优化西塘和陶庄工业布局,促进环境的优化,同时加强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提高环境的治理效率。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

34、划(20062020)13(三)西部次区域1、空间整合策略依托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与空间、产业的互动,结合两新工程,以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城乡并举,培育城乡两个发展极核,整合城乡用地结构布局,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重构该片区城镇空间与功能,打造功能完善的省级中心镇。红旗塘以北建设为生态农业区,除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外,限制其他建设项目;红旗塘以南依托原天凝、洪溪、杨庙老镇区建设城镇集中区,其中,城镇建设区北片,凸现历史文化优势和地貌特征,以生活配套服务为主要职能,并为周边中心城市提供休闲居住服务,规划成为具有地方文化品位的江南水乡宜居小镇;城镇建设区的南片规划为以专业产业为及都市型农业建设为主

35、的功能区,专业产业依托申嘉湖高速公路出入口,积极发展物流及相关配套服务,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特色产业园区;西南部依托六百亩荡,结合湘家荡生态旅游区,发展观光农业,构建区域生态绿心。2、人口集聚策略通过户籍政策调整、提升工业水平增加就业等措施,形成人口集聚的软环境,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凝聚力。3、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以组合城镇的概念组织天凝、洪溪、杨庙三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连成环网,以网络化发展的要求组织城镇对外交通与道路交通网。4、环境治理策略通过城镇空间的整合,在片区的层次上进行环境治理。优化工业布局,促进环境的优化,同时加强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提高环境的治理效率。第 17 条 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1、城

36、乡一体新社区建设要求(1)功能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社区建设采用 “1+X”模式,其中“1”为城镇新社区, “X”为镇区以外的农村新社区。按照功能区块清晰、人口集聚适度、服务半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市(镇)配套的基础设施、公用和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合理确定新社区规模、空间和功能布局。(2)社区各具特色。新社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水乡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区域特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4色产业,凸现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民居建筑做到“面积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形态美” ,既有时代风貌又有江南水乡特

37、色。(3)生态环境良好。建立新社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构建卫生整洁、秩序良好、绿化达标、管理规范的小区居住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纳污入网或集中治理的不同模式,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坚持保护原有绿化和新增绿化并重,社区绿化率不低于 20%;全面开展河道疏浚,体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特色。(4)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新社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治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做到“五通一化” ,即通水、通路、通电、通污、通信和环境美化。(5)服务设施齐全。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区域位置、周边产业特色等条件,合理规划建设集商业服务、卫生(计生)服务、文体活动、法

38、律事务、治安管理、村邮站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占地在150300 平方米。(6)管理民主规范。创新跨行政区域人口集聚的管理体制,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体作用,妥善处置原村级集体经济关系,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管理模式。2、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标准按照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思路和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农民集中居住模式:中心城区内以公寓式为主,新市镇镇区内以公寓式和联立式为主;“X”点的新社区以联立式为主。在新市镇启动建设的集聚小区集聚农户数要达到 500 户以上,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农户

39、数要达到 300 户以上。3、布局规划规划嘉善共形成 9 个城镇新社区,68 个农村新社区,具体见下表。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5规划新社区布局一览表表 3-3镇、街道 点数 名称1 魏塘新社区魏塘街道 1+8 8 南苑新社区、网埭港新社区、里泽新社区、智果新社区、钟家桥港新社区、南里港新社区、新泾湾里新社区、三里桥新社区1 罗星新社区罗星街道 1+2 2 横港新社区、亭桥马家桥新社区1 惠民新社区、张汇新社区、横泾新社区惠民街道 1+6 6 惠通新社区、新润新社区、大泖新社区、大通新社区、双溪新社区、枫南新社

40、区1 缪家新社区大云 1+55 大云新社区、江家新社区、曹家新社区、洋桥新社区、吕公桥新社区1 干窑新社区、施家浜新社区、干窑 1+33 俞曹新社区、鹿形浜新社区、范泾新社区1 陶庄中心新社区、陶南新社区陶庄 1+8 8 陶庄新社区、民主新社区、湖滨新社区、贺汇新社区、汾湖新社区、翔胜新社区、李家港新社区、大金新社区1 天凝新社区、洪溪新社区、杨庙新社区、麟溪新社区天凝 1+15 15 东顺新社区、蒋村新社区、凝北新社区、龙口新社区、三家村新社区、戴西港新社区、正联新社区、洪南新社区、洪福新社区、联谊新社区、三发新社区、镇东新社区、光明新社区、欣杨新社区、翁村新社区1 翠南新社区、华联新社区、

41、地甸新社区、金明新社区、新泾港新社区、东汇新社区、下甸庙新社区西塘 1+11 11礼庙新社区、新胜新社区、星建新社区、大舜新社区、鸦鹊新社区、荻沼新社区、茜墩新社区、钟葫新社区、红菱新社区、渔民新社区、虎头新社区1 姚庄新社区姚庄1+1010 丁栅新社区、俞北新社区、俞汇新社区、渔民新社区、北港新社区、展幸新社区、南鹿新社区、展丰新社区、清凉新社区、金星新社区合计 9+68 第 18 条 特色村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各类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的建设时序与要求。重点突出精品线、精品村、精品点和沿路、沿河、沿线、

42、沿景区的景观带规划,做到亮点连线成片,提高精品率,逐步扩大建设面,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6嘉善县重点特色村发展规划表 3-4序号 特色村名称 现有特色 发展方向1 姚庄镇北鹤村 特色农业、生态旅游 农业休闲旅游2 干窑镇范泾村 大棚果蔬 农家乐3 大云镇缪家村 花卉、果蔬 农业休闲旅游4 姚庄镇渔民村 生态养殖 农家乐5 西塘镇荷池村 田歌文化 农家乐第 19 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与城乡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期末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0662 万平方米,城乡建设

43、用地范围控制在 12600 万平方米。2、各类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到 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520 万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一览表表 3-5城镇人口 城镇用地 人均用地城镇(万人) (万平方米) (平方米)中心城区 48 5444 113.42大云 2 250 125.00干窑 3.5 406 116.00姚庄 6 750 125.00西塘 8 850 106.25陶庄 2.5 290 116.00天凝 4 530 132.50全县 74 8520 115.142、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到 2020 年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280 万平方米。THE M

44、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73、独立工矿用地:规划到 2020 年独立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862 万平方米。4、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到 2020 年交通运输用地规模控制在 729.31 万平方米。5、水利设施用地:规划到 2020 年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 297.22 万平方米。6、其他建设用地:规划到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 219 万平方米。嘉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览表(两规衔接后)表 3- 6 单位:公顷地类 2005 年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 9892.82 10662城镇建设用地 4747.28 852

45、0农村建设用地 4469.55 1280其中独立工矿用地 675.99 862其他建设用地 219 219交通运输用地 674.31 729.31水利设施用地 247.22 297.22合计 11033.35 11907.53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8第四章 县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第 20 条 产业发展方向1、第一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对种粮农户的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基本农田的地力和土地产出力。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

46、和设施栽培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水产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富硒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优化养殖业,实施生态和规模化养殖。加快培育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和农业园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品种结构合理、规模化发展的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现代农业五大体系培育工程,加快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品牌推广、安全保障等五大体系建设,注重工业理念的引入和现代要素的投

47、入,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合联组织功能,开展多元化涉农服务。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业,推进电子商务、仓储配送、连锁经营、品牌营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和交易方式。拓展农产品入沪渠道,搭建农产品在沪销售窗口,扩大农产品供沪量。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抗风险能力。2、第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新兴产业,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数字新技术、电力电子、生物医药研发等新兴产业。

48、延伸配套上海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平台、科研院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产业升级,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电子电声、纽扣服饰、水泥建材等六THE MASTER PLAN REVIEW FOR JIASHAN 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9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增加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信息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提升木

49、业家具、纽扣服饰、纺织植绒等三大传统产业集群。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3、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城市新兴服务业,大力引进高端新型健康产业、创意产业、新媒体产业,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推进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等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为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着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依托低成本商务优势,积极发展与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技术等相配套的服务外包产业。引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出口加工区功能,发展保税物流业,推进 320 国道沿线“退二进三” ,建设国道物流产业带。提升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建设大型商业休闲综合体、商务区和特色街,提升发展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