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特色专题,二、评分标准,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学习目标:1.明确历史小论文的具体要求。2.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3.逐步提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基 础 篇,第四步是撰写成文: 历史小论文 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a)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b)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 c) 论证是用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 逻辑分析来阐
2、述和证明论点。 d)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观点,论述,史实,论点:,论据:,论证:,一、写作要求,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解决“怎样证明”。,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系统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史论结合原则:,精炼性原则:,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有逻辑性。,紧扣材料
3、,有史有论。,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二、解题技巧,步骤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步骤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步骤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提醒:1.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2.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实 战 篇,一、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观点,1.结论型,(201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2015届南通一模)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
4、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2.选择型,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观点展开论证。(9分),(2
5、015届南京、淮安三模)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
6、发展中的一个“悖论”,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3.总结型,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2015届南京、盐城一模)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观
7、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
8、起的复杂心理。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二、捕捉
9、笔尖智慧实战演练,特点: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三步走: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步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观点评述题解题技巧,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0、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
11、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中美两国围绕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展开争斗。(2分) 评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分) 合理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打破现有的力
12、量平衡,冲击旧的国际体系规则和美国的霸权地位。(2分) 不合理: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国的崛起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规则; 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谋求世界霸权。(6分,任意四点即可),同式训练:(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
13、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
14、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练一练,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的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特点: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同意与反对的判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三步走: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
15、料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步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观点评述题解题技巧,演练2:(2015届南通一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
16、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材料三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全球化的制衡作用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字左右。),
17、变式训练:(2015届无锡一模)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美皮特N
18、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观点: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2分) 论证:至少选择两个时期展开论证;每个时期的论证6分(其中时期2分,国家与损益4分),共6分。,感 悟 篇,
19、巩固练习,(2016届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0、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
21、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22、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2012年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
23、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请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观点:物质经济决定着制度文化,反过来意识形态的制度文化也影响着甚至制约着物质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该观点是正确的。 论据:首先物质经济决定着制度文化,其
24、次意识形态的制度文化也影响着甚至制约着物质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经济基础。如伴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必然要求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他们反对教会的精神控制和世俗王权的独裁统治,由此而产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莫不如此。 同时这些运动的兴起发展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社会革命或改革的进步,如法国的启蒙运动就为未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勾画了政治蓝图,并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总之欧美资本主制度之所以率先建立,就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反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
25、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也成为工业革命发生条件之一。,(2014年安徽文综)(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2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 论据:汉代政治:中央设尚书令削弱相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商贾势力。文化:设太学,郡学,推行儒家思想。结果汉武帝时西汉最强盛。(或以唐代为例政治: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科举制选拔了人材。经济: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开明的文化政策,三教并行促进文化繁荣。结果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 观点: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 论据:明清政治: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军机处,强化皇权导致社会腐败。经济:重农抑商,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推行僵化的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的创新。总之,导致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