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左传,单击页面即可演示,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 背景。2.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义。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4.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 人克敌制胜的智慧。,走近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 双目失明。 鲁国人,曾任鲁太史。 著左传国语。,1.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背景资料: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即齐
2、鲁长勺之战)前鲁国的战前准备和谋略。,左传及背景资料,朗读欣赏,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b,bin,f,jin,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3、。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zh,sh,su,zh,m,f,1.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齐鲁长勺之战,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曹刿入见,5.曹刿论战前准备:战略取信于民,6.曹刿指挥作战:战术,一鼓作气,敌乱我追,7.曹刿总结胜利原因,详写,略写,整体感知,2.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祥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
4、能,因此祥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肉食者鄙,末能远谋,曹刿请见,论应战条件,政治上应 取信于民,作战时,知己知彼 抓住战机,战后总结,彼竭我盈时:反攻 辙乱旗靡时:追击,结构图解,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理解答问,2.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3.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4.“齐
5、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因为他认为鲁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3.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探究学习,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那些?,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探究总结:,曹刿的形象:,爱国武士,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住“远谋”。,鲁庄公此人:,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
6、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探究主题,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古义:祭祀用品(猪牛羊) 今义:为正义而献身,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多指品德),古义:忠于职守,这里指尽心于民(多指态度) 今义:忠诚,忠心(多指品德),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狱,牢狱,古义:第二次 今义:指重复,多次,古今异义,作业,完成曹刿论战 词语积累卡。 默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