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8309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24 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答案:C2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 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 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

2、运动兴起A B C 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杜鲁门主义提出与北约成立)【解析】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 1948 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正确;1949 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 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31947 年,

3、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解析】马歇尔计划“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 ,可见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欧洲一体化,促进煤钢联营的建立,故 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仍然是美国主导的,而且其目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4、,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从而有利于欧洲联合,与导致欧洲对峙无关,故 C 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在于美苏的对抗,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4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夺中间地带;19 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黑人爵士乐【解析】争取

5、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 A 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 D 项正确。【答案】D6图 2 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

6、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朝鲜分裂)【解析】题干中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 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 B 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 C 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 D 项错误。【答案】A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

7、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 A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 ,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 B 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 C 项错误;1949 年 9 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 1949 年 1 月经济互助

8、委员会成立之后,故 D 项错误。【答案】B8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段文字出自( )A 华沙条约B 北大西洋公约C 联合国家宣言 D 凡尔赛和约【考点】美苏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解析】 华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可以判定为北大西洋公约 ,故 B 项正确;1942 年 1 月 1 日 中、苏、美、英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告各国政府保

9、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故 D项错误。【答案】B9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解析】依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

10、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 A 项正确;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建立,故 B 项错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故 C 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101960 年,日、美修改 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

11、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解析】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 A 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 B 项错误;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不符合实际,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 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 D 项正确。【答案】D11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

12、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A 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BC 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D。【答案】D12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 (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考

13、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 ,故ABC 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故选 D。【答案】D1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 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 B 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可知是军事性的。【答案】D14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

14、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 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 BCD 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 A.。【答案】A151948 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

15、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 B;选项 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 C;1948 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 C。【答案】D16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

16、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考点】美苏冷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 A 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

17、、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 B、D 项正确。C 项表述不正确。【答案】A 项 3 分,B、D 项 1 分,C 项 0 分17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 )A 开罗宣言 B 大西洋宪章C 联合国宪章 D 马歇尔计划【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 D 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在经济

18、上援助控制西欧,对抗东欧的企图。【答案】D18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 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 1955 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解析】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1954 年 10 月 23 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 ,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 23 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 ,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 ,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195

19、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答案】C19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析】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 、 “经济手段” 、 “苏联”可推断出 A 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 B、D 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

20、,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 C 项;故选 A。【答案】A 20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 ,二战期间的 1940 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答案】D 21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 世纪 50 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

21、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 1947 年 3 月发表,马歇尔计划 1948 年 4 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 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A、B、D 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 1955 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 C 项。【答案】C 22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解析】A 项越南战争的结束表明美国战略的收缩,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

22、题意不符,排除;B 项执行“莫洛托夫计划”指1947 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 ,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D 项签订华沙条约对抗北约,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撤出古巴导弹,则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符合题意,故选 C 项。【答案】C 231959 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

23、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解析】1959 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 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 1973 年,B 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 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 D。【答案】D 24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

24、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 D。【答案】D 25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 20 世纪 70 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解析】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 “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 都

25、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 (13 分)1946 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 8000 字的“长电报”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

26、辑等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6 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 分

27、)(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4 分)【考点】两级格局的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凯南“长电报”与诺维科夫报告)【解析】 (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 , “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 , “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得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角度得出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据材料二“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 “

28、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得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称霸世界的必然结果得出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第二小问“长电报”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得出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第三小问诺维科夫报告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二“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结合美国国家性质得出依据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

29、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 分)材料 1981 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 “以实力求和平” 。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 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 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19

30、91 年 7 月,历经 9 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1/3,各拥有 1600 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 36%,美国减少 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 41%,美国减少 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5 分)【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解析】 (1)由材料“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可得出缓和双边关系的需求

31、,根据教材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关美苏争霸内容即可作答。(2)由材料“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1/3,各拥有 1600 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 36%,美国减少 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 41%,美国减少 43%”可得出减少核力量的威胁,达到了各自的目的。由于两国的联合作用,对稳定国际局势也有帮助。【答案】 (1)原因: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 (8 分)(2)影响: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5 分)3 (30 分)阅读材

32、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0 分)【考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 (2)根据材料二“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金融协定“”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以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

33、体系建立的背景、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控制、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方面归纳。【答案】 (2)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难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10分)4 (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

34、,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 分)【考点】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解析】 (2)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

35、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称霸世界的野心以及20 世纪现代化理论的内容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 (2)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6 分)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 ,鼓吹 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4 分)5霸权的兴衰(12 分)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雅尔

36、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战后科学技术革命【解析】以英国与美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为切入点,选择两个阶段论证英国“霸权的兴衰” 。第一阶段是一战到二战期间,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选取的史实包括: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而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外交上,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而美国则通过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选取的史实包括:经济上,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而英国则需要“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科技上,美国在战后科

37、学技术革命中遥遥领先。【答案】史实水平 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 分)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 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则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国迅速崛起,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而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阵营。此外,战后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水平 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其他答案。 (0 分)组织水平 1:叙述有逻辑、时序感强(3 分)水平 2:语句通顺(1 分)其他答案。 (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