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2019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4章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4980810
  • 上传时间:2019-01-27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62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4章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习目标: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重点: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把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难点: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失败原因及启示。教材整理 1 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将钱粮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2)作用: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高利贷盘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均输法(1)内容:设置发运使负责采购物资,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并要统一运输。(2)作用:有利于保证京师的物资供应,而且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并减轻了农民的运输劳役负担。3免役法(1)内容:政

    2、府出钱募人应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2)作用:减轻了普通农户的负担,也使服役农民可按时回乡务农。4农田水利法(1)内容: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2)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方田均税法(1)内容: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土地数量和肥瘠作为土地纳税的根据。(2)作用:改变了北宋长期以来豪强地主有产无税、贫苦农民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6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操纵,又保障了市场稳定,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深度点拨 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的理由(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

    3、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教材整理 2 军事制度的改革1置将法(1)内容:由政府选派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地区的军事训练。(2)作用:改变了过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不正常现象,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战能力。2保甲法(1)内容: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训练。(2)作用:既加强了民兵军事素质,

    4、又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2)作用:减少了官府养马负担。4设置军器监(1)内容:监督制造兵器。(2)作用:武器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数量也大大增加。深度点拨 保甲法的作用保甲法规定实行连坐,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这样就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教材整理 3 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1用人惟贤惟才(1)内容:进行吏治整顿,用人惟贤惟才,不断加强考核。(2)作用:裁减大量冗官,裁并臃肿机构,节省了政府开支,提拔具有实干能力的官吏。2改革科举制度(1)内容:取消明经科;以经义策论考试;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作用:选拔了一批既通经术又明时务的管理人才,以

    5、利于变法的开展。3改革学校教育(1)内容:在太学中增设专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太学生中成绩优异者直接任官。(2)作用:推进了宋朝文化、科技、学术的发展,拓宽了选拔人才的途径。深度点拨 王安石选拔人才的做法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是培养和选拔人才注重实用性;二是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教材整理 4 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与局限1成果(1)积贫局面得到改善变法大大促进了北宋中期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变法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财政危机。(2)积弱局面得以改变: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军事实力得到壮大,大

    6、大加强了国防力量。2失败原因(1)触犯了豪门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他们的阻挠和激烈反对。(2)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3)在新法推行中,不断出现违背立法原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反对。深度点拨 如何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3)王安石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

    7、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1.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理财,虽然个别措施存在不足,但总体上看起到了“富国”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2.要正确看待王安石变法,其功绩是主要的,局限性是由历史和阶级性造成的,是次要的。探究点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启示史 料 解 读史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司马光)请更张新

    8、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夺富民之利”“请更张新法”等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史料二 图一 图二“干还是要干,但不能好好干”“保甲法纯粹是催命法”等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信息。【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提示】 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2)根据史料二,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示】 反对派阻挠破坏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

    9、危害百姓的现象,甚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史论拓展】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启示1原因(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立法原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2教训(1)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2

    10、)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3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得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常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11、。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思路分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赋税、财政收入、土地兼并等角度作答。第(2)

    1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从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动机以及结果等角度说明。【答案】 (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免役法【

    13、解析】 材料中“耕桑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的信息说明与水利河运有关。青苗法属于贷款性质改革,故 A 项错误;农田水利法与水利河运有关,故 B 项正确;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的问题,故 C 项错误;免役法与兵役和徭役的减免有关,故 D 项错误。【答案】 B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平籴法C保甲法 D市易法【解析】 青苗法是接济农民以增加国家赋税,与题干无关,故 A 项错误;平籴法是李悝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举措,故 B 项错误;保甲法是针对军事问题的改革,故 C 项错误;市易法在于平衡物价,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答案】 D3右

    14、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事务的是( )A户部 B盐铁部C度支部 D军器监【解析】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军器监,负责规定兵器的形制、材料、质量标准。【答案】 D4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B学习“四书五经”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和策论D依靠“恩荫”【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限制语“宋神宗熙宁三年” ,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此时已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故排除 A、B 两项;王安石变法过程中规定“惟才用人” ,择优录取,这样便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克服“恩荫”弊病,排除 D 项;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专考经义

    15、和时务策,因而要想被录取,必须学习经义和策论,故选 C 项。【答案】 C5北宋初期差役法存在严重弊端,百姓怨声载道,王安石以免役法代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给,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宋史食货志材料二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

    16、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三 苏辙认为,差役法“衙前之害, 自熙宁以前,破败人家,甚如兵火,天下同苦之久矣” 。但是“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 ,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 ”“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这一调整的

    17、目的何在?(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而应役之户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生资不给,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等信息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的信息来归纳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差役法“天下同苦之久矣” “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 “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答案】 (1)问题:给役不均;官僚、大地主不服役;徭役繁重,存在规避现象;抑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化社会矛盾。(2)调整:政府雇人服役;纳钱代役;均平服役。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态度:两者各有利弊;应兼行差雇,从民之便。问题:政策制定要兼顾多方利益,关注社会公平;制度设计要符合社会实际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4章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9808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