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8056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4 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C.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 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2.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与

2、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 B. C. D. 3. 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很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在窗前往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固守传统,独树一帜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摒弃传统,顺应时代A. B. C. D. 4. 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 )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3、式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 5. 中国人闹洞房习俗由来已久,而如今婚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恶俗陋习。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推陈出新,革除传统 D. 各取所需,求同存异6. 2017 年 7 月 8 日,在第 4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52 项世界遗产项目。对“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认识正确的是( )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我国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A. B. C. D. 7.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 年前,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 世纪 90 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MSN、QQ 等方式总有一种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 8. 当今时代,网络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不是“自投罗网”,就是

5、被“网罗其中”。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现代传媒取代了传统传媒的作用。A. B. C. D. 9. 如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 10. 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

6、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 )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A. B. C. D. 11. 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 300 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中华文化具有包容

7、性和继承性古廊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12. “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民谣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A. 传统文艺的继承 B. 统习俗的继承C. 传统思想的继承 D. 传统道德的继承13. 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轻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

8、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 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 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 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 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 )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 排除陋习,移风易俗C. 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5.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

9、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 )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A. B. C. D. 二、简答题16.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

10、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17.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017 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举办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 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

11、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1.【答案】B【解析】A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传统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符合 题意,“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说明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 表述 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 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优 秀的也有糟粕,因此不能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故选 B2.【答案】D【

12、解析】符合题意,“天人合一,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表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符合题意,老字号食品蕴含传统文化,广受人 们欢迎,带来了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故选:D。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知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审题。 对于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 为今用”。故 符合题意;固守传统说法错误,故排除;摒弃传统说 法错误,故排除。故选 B。

13、4.【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应该是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符合题意,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 ”。所以,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因 为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承袭中国传统文化。故选:C 。5.【答案】A【解析】A 符合题意,中国人闹洞房 习俗由来已久,而如今婚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恶俗陋习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B 不合 题意,选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 态度; C 错误 ,革除传统说法错误 ; D 不合题意,选项各取

14、所需,求同存异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故选 A6.【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说法错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故选:B 。7.【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的影响、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材料强调不同时代,由于科技进步人们道别的方式变化,道别中抒发别情,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15、素,故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习俗,故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故选D。8.【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 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 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表明科技 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也说明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说法错误,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旧传媒仍在发挥着作用故选:A9.【答案】D【解析】本题用排除法来做。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是错误的,排除;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错误的,排除; 汉字为书写中华

16、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正确且适合题意。 故选:D。10.【答案】D【解析】错误,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 外语热” 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 现象告 诉我们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错误,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说法错误;故选:D。11.【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古廊桥属

17、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国家之所以要化大力气修复修复古廊桥,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不合题意,文化的包容性强调的是对待外来文化,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对待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选:B 12.【答案】B【解析】A、C、D 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中体 现不出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继承; B 符合 题意,民谣中涉及的春 节、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可看出属于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故选:B 13.【答案】D【解析】A 说法错误,传统美德是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因此A 观点错误; B 说法 错误,传统文化应适 应时代变迁,赋予

18、传统文化以新的 时代内涵,据此可判断 B 观点错误; C 说法 错误,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不一样,C 观点错误;D 符合题意,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体现了 D。 故选:D。14.【答案】D【解析】A、C 不合题意,这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无关排除; B 不合 题意,“ 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 D 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 对稳定性,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孝”文化内涵的 变迁正是批判 继承,推陈出新的结果,D 应选。 故选:D。15.【答案】D【解析】错误,新媒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而不是途径。

19、错误,文化自信源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而不是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正确,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观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说明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故选:D。16.【答案】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 对待“养儿防老”观念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剔除其愚昧思想,增加时代内涵,使其

20、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养儿防老”观念要与时俱进。【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 养儿防老” 的 观念,本 题为认识类试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 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是高考考试的高 频考点,一定要引起考生的注意。本知识点包括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等等。“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性的表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 在实践中加以改变、创新。所以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征、意义、我们对 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回答。

21、本题为认识类试题,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 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解题方法与技巧: 策略一:判断表态-阐述道理- 明确做法 策略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 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 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17.【答案】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解析】此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是开放式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问题指向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措施建议类题目。解 题时要注意符合题干要求即可。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