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2 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 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 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重点难点】1. 根据实例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S”型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指导实践。【预习案】来源:学#科#网任务一、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及应用1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 形式。(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_ 用适当的_表达检验或修正。(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及优点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 _。曲线图:优点是_。2.种群增长的“J”型曲
2、线(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 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2)“J”型增长的条件: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模型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4)建立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_。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 的增长曲线。(2)成因(3)K 值:又称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4)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_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4.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_ 环境资源_种
3、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来源:图像模型种群增长速率K 值 无 K 值 种群数量在_上下波动联系 “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环 境 阻 力 5.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Error!(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_甚至消亡。【探究案】探究点一、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及应用1.在 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 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所示。某岛屿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由资料分析可知(1)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_。(2)若 N0
4、 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表示 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_。当 1 时,种群_;当 1 时,种群 _;当 1 时,种群数量_;当 0 时,种群无繁殖,下一代将灭亡。2.生态学家高斯(G.W.Gause)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 0.5 mL 培养液中放入 5 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 24 h 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 375 个左右。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由资料分析可知:(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_曲线。(2)该曲线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0K/2 时,出生率_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K/2 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_,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2K 时,出生率仍 _死亡率,但差值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缓慢。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3.结合右图分析,同种生物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 ,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则该种群在第几年时个体数量最少?【自主区】【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