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6 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7长沙三模,28)海国图志 问世 16 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 ,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A 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 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答案 C解析 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 C 项正确。2(2018义乌高考适应性考试,15)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
2、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并非是诋毁,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取中国的原料和市场,题目中的“一些民众”并非代表中英贸易,故 B 项错误;反封建是指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题目中并未提到地主阶级,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国民的少数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但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真正觉醒是在辛亥革命后,故 D 项
3、正确。3(2018北京海淀一模,18) 张之洞在 1898 年 4 月完成的劝学篇中主张“中体西用” ,日本人福泽谕吉在 1880 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 。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 )A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B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以维护传统为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D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答案 D解析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而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故 A 项错误;我国的“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是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故 B 项错误;日本的劝学篇主张“文明开化”可见不是以维护传统为目标,故 C 项错误;
4、“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所以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故 D 项正确。4(2018临沂一模,8)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 “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 。郭嵩焘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说明郭嵩焘已经认识到中国不仅应该考求西方的技术,还应该考求西方的制度,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故 A 项正确;郭嵩焘并不是维新派的代表,故 B 项错误;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
5、要内容,郭嵩焘的这种认识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郭嵩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而不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故 D 项错误。5(2017濮阳一模,29)“中体西用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 19 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答案 A解析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故 A 项正确;“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该种“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
6、意识的觉醒,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文化选择模式”不符,故 C 项错误;“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之道,故 D 项错误。6(2018黑龙江哈三中一模,29) 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 ”这表明二人( )A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B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C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D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答案 B解析 王韬与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并不反对政治变革,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王韬与郑观应都主张维
7、护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说明二人排斥西方近代民权民主思想,故 B 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进行一切变革,而王韬与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体制与经济技术的变革,故 C 项错误;王韬、郑观应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其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一致,故 D 项错误。7(2018洛阳一模,10)20 世纪初期,胡适宣讲俗语俗字,陈独秀提倡国民文学和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些活动( )A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B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C直接冲击了封建的纲常伦理D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答案 D解析 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应该是救亡图存,而不是进行文学革命,故 A 项错误;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故 B
8、项错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直接冲击了封建的纲常伦理,故 C 项错误;文学革命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故 D 项正确。8(2017滨州高三期末,31) 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答案 D解析 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是不确切的,故
9、B 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是从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的角度来说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故 D 项正确。9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强调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 C 项
10、正确。10 (2016洛 阳 高 三 期 末 , 10)维 新 变 法 时 期 , 谭 嗣 同 提 出 侧 重 “冲 绝 网 罗 ”, 抨 击 “纲 常 礼 教 ”;新 文 化 运 动 时 期 , 激 进 知 识 分 子 也 对 “纲 常 礼 教 ”予 以 猛 烈 抨 击 。 由 此 看 来 他 们 都 (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谭嗣同主张“冲绝网罗” ,抨击“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主张猛烈抨击”纲常礼教“说明都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以推动社会变革,故 A 项正确。11(2018
11、南宁一模,30)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 。其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答案 C解析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反映出中国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因素,故 C 项正确。12(2017茂名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调研,2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李大钊说:“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 ”这说明李大钊( )A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B抛弃资
12、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C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理论D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否定答案 D解析 材料未体现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到李大钊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故 B 项错误;李大钊此时是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指导中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启蒙思想的体现,故 C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黄石高三 9 月调研,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 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 。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
13、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 “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 ”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 , “仿西法” ,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 ,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
14、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以后,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 ,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至光绪元年(1875 年) ,计译出 40 余种,刊印 24 种。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
15、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答案 (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建立新式学堂、聘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筹划了近代海防,推动军事的近代化。背景: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播了
16、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历史意义:有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14(2017天津南开高三期末,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科学文化界巨人
17、辈出,他们从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以不同方式从事精深的研究、创造和发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世界”的魅力。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解救民族危难的急躁情绪却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巨子们不可避免地带着学者们对其持有的种种指责:浮躁、肤浅、急功近利。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巨人”的水平和层次,也使得新文化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通过办报创刊,向国人传播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在广大的文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则无声无息,一片沉寂。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材料三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
18、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说的“文艺复兴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其所产生的影响有何局限性?(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借助的“外来文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思想内容?答 案 (1)理 解 : 文 艺 复 兴 的 核 心 是 人 文 主 义 , 冲 击 了 宗 教 神 权 的 束 缚 , 宣 传 新 的 资 产 阶 级 思想 。(2)局限性:影响的领域狭小,自然科学领域的成
19、就不足。(3)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新文化运动批判(否定)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内容:民主、科学、自由、平等、马克思主义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角度进行归纳。(2)根据材料二“欧洲科学文化界巨人辈出,他们从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以不同方式从事精深的研究、创造和发明” “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自然科学领域则无声无息”等关键信息,可以从活动领域狭小、自然科学领域成就欠缺等角度归纳。(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三“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文艺复兴借助古典文化、新文化运动否定旧文化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前期的民主、科学和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等角度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