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 4 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定位一、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2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重点)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及山地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播放幻灯片 2,并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
2、要与外力作用有关,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1、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成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播放幻灯片 5瀑布的景观图片)(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播放幻灯片 6长江三峡山高谷深的景观图片)(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播放幻灯片7 河流下游泥沙淤积的景观图片)播放幻灯片 8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小结 1】河流的侵蚀作用(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3、方向延长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3、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 10)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呈“U ”型。【思考】沟谷与河谷的区别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即河谷须深及地下含水层。具体如下图所示:【小结 2】同一河流不同时期的地貌特点(
4、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发育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初期 下蚀,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横剖面呈“V”形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河流弯曲,河谷拓宽后期 侧蚀为主 河谷宽而浅,横剖面呈“U”型【例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 12 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D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 乙甲 D丙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堆积作用【拓展】河流的侵蚀作用也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河段中。播放幻灯片 15、16、17上游长江三峡、中游荆江河段、长江下游景观图片。【例题】下图为河流 a、
5、b、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据此回答:(1)河流 a、b、c 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D )Aa Bb Cc Da (2)对 a、b、c 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Aa 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Bb 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 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D下蚀作用是 a、b、c 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课堂互动探究一】根据课本 P78 页活动内容,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学生自主作答,教师归纳总结)分析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力、外力的共同影响。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沪股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张家界市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
6、阶梯交界处,自西向东倾斜,地势落差较大,再加上降水丰沛,溪流发育,随着地壳抬升,溪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地形,河流两岸地势陡峻,水流湍急,河谷内多急流险滩。【归纳总结】河谷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课堂互动探究二】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方法突破】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根据凹岸与凸岸的判断来确定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具体方法如下:(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中 m、p 处为凸岸,o、n处为凹岸。(2)图示法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讨论回答】图中 A、B 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课后任务】1、总结笔记,预习下节内容;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第 3 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地貌 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成因: 溯源侵蚀2、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 下蚀侧蚀 初期:“V ”型3、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 中期:凹岸与凸岸后期:“U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