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江 西 省 上 高 二 中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政 治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2、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A
3、B C D 2唐初盛世,“贞观之治”,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 B C D 3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首皆是
4、,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A B C D 4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 分钟。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
5、活的主流 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A B C D 5许多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汉语的内涵,也了解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A B C D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 D 7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
7、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A B C D 9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
8、集中表达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传统年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 10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到“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 B C D 11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
9、”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 12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
10、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 B C D 13十九大报告中蛋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 B C D 14中国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
11、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A B C D 15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某地举行了中国象形文字展。此次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由此可见( )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
12、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 B C D 16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 B C D 17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 )
13、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 18中华民族英雄辈出,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A B C D 19“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
14、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 20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他们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由此可见 ( )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A B C D 21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15、特别强调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文化自信( )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 有助于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A B C D 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 )有利于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A B C D 23习近平同
16、志指出:“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A B C D 24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大意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无耻,是最可耻的。”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是(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直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提高青少年经济全球化意识 促进青少年正确
17、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A B C D 25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强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増强社会的道德力量。由此可见,推动全民阅读( )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促进文化多样性A B C D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返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的集纳,吸引众多观众同赏中华诗词,共寻文化基因
18、,让 2017 年的新春佳节格外“诗意盎然”。“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参赛的选手们不仅以其对传统古诗词的热爱展现出中华审美文化之风范,更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知行合一地践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人们精神的滋养。27材料 2018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北京与来华参加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他们把研究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同解读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更好架起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让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
19、中国。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创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要、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材料 曾经,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出現了贬低、漢視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些人热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民族自信心不足。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
20、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薄”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应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晨进步。(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主题班会,请你准备两条发言提纲。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当代,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
21、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18-2019 学 年 江 西 省 上 高 二 中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政 治 答 案1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表明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正确且符合题意;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表明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2C【解析】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选项表述不恰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题目中,此现象说明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 C。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2)文化虽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
23、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3)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文化由经济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3D【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24、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选项符合题意,应选;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国外敌对
25、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4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朗读亭的设置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表述正确入选。选 B。5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多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汉语的内涵,也了解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文化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6C【解析】文化对
26、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选项中“润物细无声”选项“ 久而不闻其臭、 久而不闻其香”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选项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选项错误,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选 C。点睛:“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含义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侧重点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
27、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润物细无声”等要求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没有看到文化的两重性,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点睛】辩证分析文化的“塑造”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落后的、腐朽的
28、文化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可将其与教材第四单元的“走进文化生活”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分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意义。8A【解析】“一带一路”方便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拓宽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繁荣,项符合题意;“一带一路”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项符合题意;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项观点错误;材料侧重强调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没有体现文化的共性,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9D【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
29、。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肢错误,不选。文化遗产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题肢错误,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点睛】教育的功能与大众传媒功能的区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二者功能不同,不可混淆。10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说法错误;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逐渐一致, 说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点睛】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
30、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1D【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排除;题肢说法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肢 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2B【解析】选项中“主张全盘西化”的表述错误。选项中“全面继承”的表述错误。根据题目的表撒,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入选。选 B。13B【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文艺创作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
31、标准,因此,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故符合题意;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故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B。14A【解析】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表明文化创新的作用。选项表述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题目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同时要为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故入
32、选。选 A。15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 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中国象形文字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说明文化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说明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合题意,材料未提到文化的多样性故本题选 C【点睛】1、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文化
33、交流的意义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16D【解析】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中华文化的特点。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说明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
34、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再者,我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故选项入选。选 D。17C【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不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项错误;项与题意没有关系;中华文化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说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项正确;正确选项为C。18C【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新的时代精神的内容;符合题意,“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彰显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
35、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故本题答案为 C。19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主体。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表明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太绝对,应排除;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20C【解析】草根艺人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故选项符合题意,应选;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说明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故选项 符合题意,应选;选项说法错误,草根文化不等于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
36、化,排除;选项说法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培养而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点睛:在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过程中,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借口弘扬主旋律,而否定大众文化的多样性;二是借口发展多样化的文化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21D【解析】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题肢错误,不选。我国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题肢错误,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22A【解析】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正确;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是建设社会主义
37、文化强国的路径,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错误。【点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23D【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不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并不是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正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
38、精神力量支撑,所以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24B【解析】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故正确;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提高青少年经济全球化意识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25D【解析】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强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増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表明推动全民阅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故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故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D。2
39、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古诗文以优美的语言、韵律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铸造我们的精神支柱。独树一帜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解析】本题要求谈谈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人们精神的滋养。针对材料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返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考生可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铸造我们的精神支柱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参赛的选手们以其对传统古诗词的热爱展现出中华审美文化之风范,考生可从独树一帜的古诗词文化
40、博大精深,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更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知行合一地践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考生可从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说明。27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導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
41、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中外文化传播。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实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只要答中 5 点即可得满分)【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答题。实际本题考查如何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的知识,对于此问题,一般教师在教材中都有所总结,因此,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考生可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遵循的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反对的错误观点、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
42、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知识的角度去分析说明。【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1)联想相关知识: 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 即材料语言) 。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
43、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3)组织答案要点: 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28(1)我们要继承和发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亦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
44、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2)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解析】【分析】本题以坚定文化自信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 考查考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抓住专家的观点的主要内容,然后与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针对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
45、大价值, 考生可从我们要继承和发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念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考生可从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 考生可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的角度去分析说明。第(2)问,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主题班会,请你准备两条发言提纲。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
46、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答本题同时要注意主题是“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1题型特点(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 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 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2解答技巧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
47、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 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 不应该怎样做”。29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成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万家争鸣。要推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