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9 分)浅析中国姓氏文化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 ,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龙、茶等与动物、植物名称
2、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如“姬” “姜”等,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统治者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的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
3、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姓的产生,从史书
4、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 ,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是也。 ”(顾炎武目知录 )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
5、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人的姓是在三皇五帝以前就有了的,据传说,姓氏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B氏族部落不仅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驯养和冒犯,还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C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姓”的男女可以通婚,同“氏”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D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用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的方式来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贵族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
6、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B从晋国的狐毛、蛇平,汉代的狗未央、鹿旗,三国的豹皮公等人的古怪姓名中我们清晰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C古姓多与“女”字相关,甚至“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D在周朝初年,统治者为了达到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的目的,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名为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作者认为,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本纪于
7、秦始皇则曰 姓赵氏 ,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是也” 。B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这一说法,可以从国语晋语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的记载中得到证明。C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已经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D西汉结束之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没有贵贱之别。【答案】1D2D3B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源自文章第三段,应为“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B 项,源自第一段,应为“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
8、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C 项,源自文章第二段,应为“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源自文章最后一段, “作者认为”应是顾炎武的观点。C
9、 项,源自文章最后一段,应为“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 。D 项, “西汉结束之后”错。【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一)文言文阅读(27 分)课内检测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族秦者秦也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直夜溃围南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而刀刃者无厚 宾主尽东南
10、之美D岸土赤而壁立 善万物之得时【答案】C5下列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富贵非吾愿 稚子候门 童子何知 纤歌凝而白云遏 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恶乎待哉 今臣亡国贱俘 则告诉不许信造化之尤物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戍卒叫,函谷举 秦人不暇自哀A / /B/ /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判断句, “富贵非吾愿” ,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今臣亡国贱俘” ,现在我是灭亡国家卑贱的俘虏;“信造化之尤物也” ,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省略句, “稚子候门”省略了“于” ,应为“稚子候(于)门” ;宾语前置句,
11、“童子何知” ,应为“童子知何” , “而莫之夭阏者”应为“而莫夭阏之者” , “彼且恶乎待哉”应为“彼且待恶乎哉” , “技经肯綮之未尝”应为“未尝技经肯綮” , “秦人不暇自哀”应为“秦人不暇哀自”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则告诉不许” , “许”的意思是“被允许” , “不许”的意思是“不被允许” ;“戍卒叫,函谷举” , “举”的意思是“被攻取” ;状语后置句,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应为“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于硎新发” ;定语后置句,两句中“者”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12、 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断句、翻译等考点结合命题。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
13、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
14、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帝有时惭恧变色 恧:惭愧B何不肖之甚 肖:像C赡恤亲故 赡恤:赡养抚恤D尤为武帝
15、所狎 狎:亲近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武帝是皇帝谥号, “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C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作“践祚” ,指帝王即位。D景平,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孝文、孝景、贞观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
16、,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而震怒,想要疏远他。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D郑鲜之为人隐厚笃实。乘车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待他亲善,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B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C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
17、兴之流D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10翻译下面句子。 (9 分)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 (4 分)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5 分)【答案】6B7D8B9C10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译出大意 1 分;“及” 、 “谈论” 、 “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现在徐、傅调他出京为郡官,或许当有原因。 (译出大意 1 分;“出” 、补出省略的宾语“他” 、 “抑” 、 “以”四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
18、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 项,肖:贤德。 “何不肖之甚”意思是“多么无能啊” 。所以选 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利
19、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 “想要疏远他”理解错误,原文是“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 ,意思是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所以选 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20、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可根据表时间的词语“时”断句,还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曰”断句,还可以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故选 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21、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多次升官,做了御史中丞。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他的外甥刘毅在当时权力很大,朝野人士无不归附,郑鲜之尽心于武帝,唯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弹劾,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擅自赦免传
22、召的罗道盛。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的事情) ,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他为右军长史。等入
23、了咸阳,武帝遍看了阿房宫、未央宫故地,凄怆动容,前行走到渭水旁边,武帝又慨叹说:“此地难道还会有吕望么?”郑鲜之说:“从前叶公好龙而真龙出现,燕昭买骨而骏马到来。明公您只要以诚恳态度待士人,还用担忧海内没有人才前来吗?”武帝登基以后,他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当时傅亮、谢晦的地位和恩遇日益隆盛,范泰曾经当众讥讽郑鲜之说:“您与傅、谢都跟随圣主在关中、洛阳立功,您还位居首席幕僚,今天不振作,距离别人那么远,多么无能啊!”郑鲜之一直看着他,并不回答。郑鲜之虽为人通达直率,但他敦厚实在,对亲朋故友都能赡养抚恤,乘车出游,有时自己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随驾车的人走向哪里。他特别被武帝亲近。皇上曾在内殿设宴饮酒
24、,朝廷显贵全都到了,唯独不请郑鲜之。众人坐定以后,武帝对群臣说:“郑鲜之一定会自己跑来。 ”果然,过一会儿,外面禀报尚书郑鲜之来到神兽门请求奏事,武帝大笑引他进入宴席。景平年间,徐羡之、傅亮当权,把他调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当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私下对人说:“郑公道德纯朴,受先朝礼遇,如同前朝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现在徐、傅调他出京为郡官,或许当有原因。 ”元嘉三年,王弘入京为宰相,举荐郑鲜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元嘉四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水调歌头 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
25、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注】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 ,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1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秋色渐将晚” ,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B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 “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倾湖光。D “边马” “胡笳” ,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26、的一项是(3 分)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C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13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是哪几种。 (5 分)【答案】11B12C13对朝政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 3 点给 5 分)12试题分析:“笼
27、罩全篇”分析不当。“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 ”却恨是更恨的意思。 “悲风”之前加上“却恨” ,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
2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3试题分析: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词的第一个字“秋” ,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29、 ”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三)名篇名句默写(14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 分)(1)不吸取经验教训而重蹈覆辙,令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4)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5)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
30、句是: , 。(6)阿房宫赋中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 分)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7 分)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刘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陈老今年 97 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
31、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 “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 80 岁。1916 年 7 月 20 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市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 孟子 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 年,15 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以“总评
32、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 东南亚,辗转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陈复礼后来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陈复礼。 ”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
33、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 “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 。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
34、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 20 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期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 ,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
35、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 ,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 。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 2011 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 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摘自光明日报2013 年 6 月,有删改)
36、【注】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相关链接“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陈复礼曾这样叙述他与绘画的渊源。 (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 )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
37、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B陈复礼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C陈复礼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D陈复礼与多位第
38、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E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 “善” “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2)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 (6 分)(3)陈复礼成为享誉中外的摄影艺术大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 分)【答案】(1)D 给 3 分,C 给 2 分,B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2)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
39、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将传统绘画艺术如书法、篆刻、诗词等融入摄影,高扬起“中国气派”的旗帜。在兼具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影画合璧”的发明与独创。 (答出一点给 2 分)(3)具有天然的艺术禀赋,醉心丹青,诵读古籍,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受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的启发,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热爱国家和人民,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生阅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素材;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觉精神,终生矢志不移追求艺术的新境界、高格调。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其中三点给 6 分)(
40、2)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四段到第六段,仔细阅读可筛选出下列信息:第四段,写“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 “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第五段写“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 ,第六段,写“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 ”。把这些信息总结分点列出可得出答案。【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传记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信息概括。解答这类
41、题目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仔细阅读相应文本,依据关键词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合得出答案。(3)试题分析:本题信息需要从全文寻找,第二段写了陈复礼的家庭影响,及丰富的经历;第三段写到陈复礼看到摄影家郎静山的作品开始对摄影着迷;第四段到第六段写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表现出艺术创新的自觉精神;第七段写陈复礼早期作品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期望;第八段写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相关链接”写出陈复礼受到的环境影响;“相关链接”写陈复礼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
42、界;“相关链接” 写出陈复礼作品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把这些信息归纳后分点列出,就可以得出答案。【考点定位】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题目,这是传记类文本常考的题目,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四、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6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所踦(y) 硎(xng) 怵(ch)然B騞(hu)
43、然 砉(hu)然 向(xing)然C大郤(x) 大窾(kun) 謋(hu)然D中(zhng)音 肯綮(qng) 庖(po)丁【答案】B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B史有所载,天理昭然,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行径,是对 13 亿中国人的挑衅,是对国际法的践踏,是对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的公然对抗。C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D我很自豪地说,我见证了我们琼海在短短两三年内点铁成金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44、。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A“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应改为“纷纷扬扬” 。B 天理昭然:指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与语境不符。D 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此处指琼海的发展变化,应用“脱胎换骨”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
45、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独立辨析形式来考查成语的使用,所选成语属于常见常用易错词汇,难度适中。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 分)A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B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C从汉阴丈人到宠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象少年的孟浩然,对于一部襄阳耆旧传 ,是何等深厚的一个影响。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就会
46、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答案】B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也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古人就已开始烧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无加,铅华弗御这里的“容”,就是化妆、美容的意思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这里的“铅华”,是古代妇女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A BC D【答案】B五、写作(60 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8 月 21 日,家住山东临沂、以 568 分的高考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徐玉玉因被
47、谎称发放助学金的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 9900 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破,6 名犯罪分子悉数落网。8 月 24 日,就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二的重庆女孩订机票后收到诈骗短信,对方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 ATM 机上办改签可获得补偿为由,诱导小文按照提示操作。结果,小文全年学杂费 6100 元被转走。8 月 28 日,广东潮汕刚刚考上大学的女生蔡舒妍被短信诈骗一万多元学费,后离家出走,跳海自杀。针对大(准大)学生屡屡被骗事件,你有何思考或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8、答案】例文社会进步,不能以徐玉玉们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个令人扼腕悲愤的新闻。一个 18 岁的女孩,在即将跨进大学校门前,因学费被骗子骗走,伤心至极,花朵般绽放的生命猝然凋零。山东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近日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 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对该案进行侦破中。关于骗子的新闻已经见得多了,因为受骗而受到伤害的事例也不鲜见。然而,这则新闻还是引起了公众极大震怒。人们的愤怒在于,无耻的骗子把魔爪伸向涉世不深的女孩,连困难家庭省吃俭用攒下的学费也不放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女孩伤心的哭声和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人们的愤怒更在于,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流入现实生活各个环节,就几乎处于“裸奔”状态,在我们不能确定的任何环节都可能被轻易卖掉,进而可能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