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化教学设计学 科 地理 职 务 教师 职 称 中学二级 单 位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地 址 襄阳市襄州区育红路 7 号 邮 编 441100 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明显,课标对于本节内容很强调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城市化是目前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表现十分明显的一种现象,学生对于这种过程都应该是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的,所以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如何分析资料、理解资料并将有关结论科学的表述出来。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准确的表述能力都是学习地理所应该必备的技能,结合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
2、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2第 2 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联系十分密切,因为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教材的结构上来看本节主要包含三个内容:“什么是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三者应该是按照一种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排列的,首先让学生通过城市化的表现认识城市化,然后再以一个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所需经历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出城市化带来
3、的影响。【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首先从思维能力上来说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从先前基础来看,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地理学习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直到前不久才开始接触人文地理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文地理内容通常对表述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推测如何简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能够结合资料分别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4、的进程和特点;3、能够列举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结合“襄阳市城市规划”图及襄阳市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 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能够结合身边的现象,概括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
5、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读图分析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襄阳市市政规划图,简单讲解襄阳市城市扩建规划。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城市化。问:襄阳市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襄阳市的城市发展等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推断出人口的变化,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以学生身边的城市化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城市化的含义,并清楚的认识城市化的标
6、志。过渡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那么,主要动力有哪些?结合课本内容及自身实际,举例说明劳动力由乡村转入城市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身边实例进行理解,加深对城化的认识。承转了解了什么是城市化之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一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提问: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结合课文,理解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部分内容世界城市化进程。合作探究提问: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进程的速度如何?分析各个阶段有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读教材图 2.19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18002000 年)
7、,并阅读第 33 页有关“世界城市化浪潮”的内容。分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将结论汇总在表格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活动。读教材图 2.21,完成活动1、2、3。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加以应用,加深理解。提问:地理环境要素包含哪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结合教材内容,一方面理解城市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概括出城市化影响的不同方面。让学生渐渐适应以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以地理学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强化引导学生完成 38 页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进行评价。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
8、的地理分析能力。总结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特别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设计反思】本教学设计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严格参照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切实的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其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能够尽量采用一些可操作的实词,操作性较强。只是本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针对本校学生地理基础差,能力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所以可能在课堂上只能顾及到大部分的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于个别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目标要求过低、内容设计过为简单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十分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所以对教师要求很高,一定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将课堂顺利的开展下去,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