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建投灵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LHFD 150012013热工技术监督管理制度2013-4-20 发布 2013-4-25 实施河 北 建 投 灵 海 发 电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布Q/LHFD 150012013 I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 .24 监督机构及职责25 监督范围.46 运行监督.57 检修监督.68 量程传递.79 技术管理.710 检查与考核9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热工仪表与控制装置 .10附录 B(资料性附录)热工技术监督月报 .12附录 C(规范性附录)热工技术监督指标填报方法 .14附录 D(规范性附录
2、)热工技术监督定期工作 .16Q/LHFD 150012013 II前 言本标准的制定结合了河北建投灵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的实施情况和管理模式,规定了本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的范围、内容、技术管理及监督职责,是本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的依据。本制度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本制度于 2012 年 3 月 26 日第一次制定、发布并实施。2013 年 4 月第一次修订,2013 年 4 月 15 日发布,2013 年 4 月 25 日实施。本制度由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制度主要起草人:付建平。本制度审核人:林敏立 刘瑞谦。本制度审定人:王晓
3、。本制度批准人:王振兴。本制度由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负责解释。Q/LHFD 150012013 1热工技术监督管理制度1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的目的、范围、内容、技术管理及监督职责。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热工专业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然而,鼓励根据本制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DL/T 657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 658 火力发电厂开火量控制系统验收
4、测试规程DL/T 659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 77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 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1056 发电厂热工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DL/T 503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T 5175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18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90.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五部分热工自动化D
5、L/T 5227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JJF 103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Q/LHFD 150012013 2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热工检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氧量、垃圾量等检测量。3.2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对热工参数进行检测的仪表称为热工仪表;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艺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护与连锁的系统称为热工控制系统。本标准将热工仪表及热工控制系统统称为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简称为热控系统。3.3热控技术监督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程,利用先进的测试和管理手段对发电企业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在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检
6、修、周期检定、日常校验、技术改进和技术管理等电力生产全过程中的性能和指标所进行的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称为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本制度将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监督简称为热工技术监督。4 监督机构及职责4.1 监督机构4.1.1 成立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公司设置专职或兼职热工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建立热工技术监督网,构成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技术监督网络。4.1.2 公司在生产技术部设置技术监督负责人,运行部、检修部及相关班组分别设置技术监督专责人,组成热工技术监督工作网,在生产副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公司的热工技术监督工作。4.2 职责4
7、.2.1 技术监督网工作职责4.2.1.1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电网公司有关热工技术监督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程、制度、导则和标准。4.2.1.2 组织制订热工有关技术监督规程、制度、技术措施和工作计划。按时报送技术监督报表,工作总结等。4.2.1.3 对生产过程的各项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Q/LHFD 150012013 34.2.1.4 将技术监督工作及具体任务,指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岗位。4.2.1.5 对机组大小修的各阶段实施技术监督,并建立健全技术监督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重大问题如实上报。4.2.1.6 参加设备事故和重大缺陷的调查和分析。4.2.1.7
8、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4.2.1.8 对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专业水平。4.2.1.9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贯彻执行上级技术部门的要求和检查本厂技术监督工作存在问题。4.2.2 各级监督人员工作职责4.2.2.1 热工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或兼职)的职责4.2.2.1.1 在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监督工作。4.2.2.1.2 制定本公司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年度改进计划,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监督工作。4.2.2.1.3 检查各部门热工专业工作进行情况,参加本公司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设备事故和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9、,制定反事故措施。4.2.2.1.4 组织讨论热控工作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制定有关技术措施。4.2.2.1.5 组织制定公司热工技术监督计划、专业技术改造计划,设备、材料、备品的购置计划和检修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对检修项目进行验收。4.2.2.1.6 参加本公司扩建、改建工程的热控系统设计、审查及设备选型。4.2.2.1.7 组织制定本公司热控专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热控设备技术档案。4.2.2.2 部门级热工技术监督专责人员的职责4.2.2.2.1 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每年至少总结一次有关热工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填报各项热工技术监督考核指标,校对其准
10、确性,按公司要求汇总填报热工技术监督月报表。4.2.2.2.2 建立和健全本部门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文明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培训(包括对机组运行人员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工作水平;4.2.2.2.3 做好本部门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检验、维修、调试和验收保管工作,不断提高技术监督考核指标,为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4.2.2.2.4 参加公司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事故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并按规定上报。4.2.2.2.5 参加公司扩建、改建工程的热控系统的设计审查、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4.2.2.2.6 定期送检标准仪表设备,做好
11、公司的热工量值传递。4.2.2.3 班组热工技术监督专责人的职责Q/LHFD 150012013 44.2.2.3.1 认真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及实施细则,落实各项热工技术监督工作。4.2.2.3.2 每月按时完成热工技术监督指标报表,做到不隐瞒、不漏报,使考核指标统计真实、可靠。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系统完善化工作,不断提高各项热工技术监督考核指标。4.2.2.3.3 班组热工技术监督应有周计划、月计划,组织做好设备专责分工、设备巡视检查、定期维护、定期试验、定期校验及设备消缺工作。4.2.2.3.4 做好班组热工技术监督的技术管理。包括资料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计算机软件管理、逻
12、辑及定值管理等。4.2.2.3.5 防止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具备消缺条件时,立即安排消除。5 监督范围5.1 热工仪表及设备的技术监督范围:a)热工参数检测、显示、记录仪表;b)检测元件(检测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氧量、垃圾量等的元件及其他的一次元件);c)脉冲管路(一次门后的管路及阀门);d)二次线路(补偿导线、补偿盒、热控电缆及槽架和支架、热控光缆及端口设备二次接线盒及端子排等);e)二次仪表及控制设备(显示、记录、累计仪表,数据采集装置,调节器,操作器,执行器,运算、转换和辅助单元,热控电源和气源等);f)顺序控制装置(顺序控制器、顺序控制用电磁阀、气动装置及开关信号
13、装置等);g)过程控制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等计算机控制设备);h)热工计量标准器具及装置。5.2 热控系统的技术监督范围:a)数据采集监控系统;b)模拟量控制系统;c)保护、连锁及工艺信号系统;d)顺序控制系统;e)锅炉燃烧管理系统;f)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g)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h)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i)机炉辅机控制系统。Q/LHFD 150012013 56 运行监督6.1 运行中的热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持清洁、完好,标志正确、清晰、齐全。跳闸保护装置的接线端子应有明显的标志。b)仪表指示误差应符合准确度等级要求,仪表反应灵敏、记录清晰。c)信号光字牌上的文字正确
14、、清晰,灯光和音响报警应正确、可靠。d)操作开关、按钮、操作器及执行机构、手轮等操作装置,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操作灵活可靠。e)热控系统用交、直流电源及熔断器应标明电压、容量、用途,接地可靠,并不得作照明电源、动力设备电源及其他电源使用。f)热控装置盘内、外应有良好照明,盘内电缆人口要封堵严密、干净整洁。g)热控装置的电缆、脉冲管路和一次设备,应有明显的标明名称、去向的标志牌。6.2 主要仪表、自动调节系统、热控保护装置(见附录 A)应随主设备准确可靠地投入运行,若发生保护装置故障,应开具工作票并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迅速处理。汽包水位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低油压、低真空等重要保护装置在
15、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保护投退参照热控保护投退管理制度执行。6.3 热控人员应定期对运行中的热控系统进行巡检,设备专责人员或值班人员每天至少巡检一次,并做好巡检记录。6.4 运行中的热控系统,非热控人员不得任意调整、拨弄或改动。定值如需更改,应由有关部门事先提出书面修改申请,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热控人员执行,并通知有关人员验收,经验收确认后方可投入。6.5 在工程师站上进行组态、画面及设定值修改必须有公司职能部门下发正式通知单或提前提出修改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进行软件组态、画面及设定值修改应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确认;对修改内容作好详细记录,认真填写相关记录表,组态修改完成后必须退出相关
16、界面,严禁私自修改各种逻辑及参数,定期对组态及系统文件进行存盘备份。6.6 热控系统在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机组运行人员应加强对机组的监控,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通知热控人员处理并做好记录。6.7 热控人员对运行中的热控系统进行试验、检修、消缺处理时,应做好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热控工作票及质量验收制度 。6.8 主要热工参数的数据和曲线应定期保存。热工参数的记录表单应注明设备编号、参数名称和记录日期,并妥善保管。遇有反应设备重大缺陷或故障的记录,应及时、完整地按公司有关规定建档保存。Q/LHFD 150012013 66.9 未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运行中的热控系统盘面或操作台面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17、。6.10 主要热工检测参数应定期进行现场校验,其误差应不大于该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 2/3,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在常用段范围的系统综合误差应不大于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的 1/2。主要热工检测参数的现场抽检应定期进行,每月每台机组抽检不少于 3 点。6.11 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做定期扰动试验,试验周期不宜超过半年。除定期试验外,出现设备大修、控制策略变动、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控制系统发生异常等情况也应进行扰动试验。调节机构特性试验应在调节机构新投入使用或调节机构检修后进行。所有试验报告中应将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附有相应的趋势曲线。试验报告保存三个周期备查。6.
18、12 热工保护连锁系统应定期进行试验,并应遵循如下原则:a)保护连锁试验应尽量采用物理方法进行,不能采用物理方法的可在设备校验准确的前提下,在现场信号源点处模拟实验条件进行。b)机组大修后,启动前应进行所有主辅设备的保护连锁试验,小修或停用时间超过七天的机组,启动前应进行机炉大连锁、锅炉保护连锁、汽轮机保护连锁等主要保护连锁试验和检修期间变动的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的保护系统的保护连锁试验。c)机组停用,距上一次保护试验时间超过三个月,则机组启动前应进行主要保护连锁试验。d)保护连锁试验报告中应将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依据、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保存两次大修及其之
19、间的所有记录备查。6.13 加强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管理,DCS 的主要外围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及维护,并设立 DCS 系统使用、维修、故障记录。6.14 冗余配置的电源系统应定期进行冗余切换试验。DCS 系统内的冗余设备也应进行冗余切换试验。7 检修监督7.1 热控系统的检修宜随主设备的检修同时进行。7.2 热控系统的检修项目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检修计划,不得缺项、漏项。检修、检定和调试均应符合检修工艺要求。改进项目应有图纸与说明,经相关人员技术论证后,方可列入检修计划。7.3 机组运行期间如遇热控系统超差或故障等情况需要检修,应在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条件下,用合格的仪表替换,进行轮换式检修
20、。7.4 对隐蔽的热工检测元件(如孔极、喷嘴和测温套管等) ,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7.5 检修工作结束后,热控机柜与仪表台盘底部电缆孔洞应严密封闭、防尘、防火,必要时覆盖绝缘橡胶。7.6 检修结束后,应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分级验收,并对检修内容和检修质量做出评定。属于主设备Q/LHFD 150012013 7的保护与控制装置,应由检修部会同生产技术部共同验收。7.7 检修后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后应及时投入运行,并进行扰动试验。7.8 检修后的顺序控制系统、热工信号、保护和连锁装置,应进行系统检查和传动试验,经运行人员确认正确可靠后,方可投入运行。7.9 检修、技改、检定、校
21、验和试验记录等技术资料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8 量程传递8.1 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标准装置及检定人员,应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取证,方能进行工作。8.2 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最高计量标准装置应经上一级计量主管部门考核,取得计量标准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量值传递。8.3 各级标准计量装置的标准器必须按周期进行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超周期的标准器均不能使用。8.4 各部门应对其所管辖范围的热工仪表制定月检计划,并按照检定规程和月检计划进行检定,做到不漏检,不误检。8.5 标准计量器应有检定、维护规程,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制造厂的出厂技术说明书和技术档案。8.6 计量标准实验室应设
22、专人(或兼职)管理,对实验室用标准器、环境条件及检定记录、技术档案等统一管理,做到帐、卡、物相符。8.7 计量标准实验室应有防尘和空调设施,室内应保持整齐清洁、光线充足、没有振动和强磁场干扰,其他环境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9 技术管理9.1 公司级技术监督管理网络应组织制定和执行下列相应的规程、制度:9.1.1 热控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9.1.2 热控系统调试规程。9.1.3 试验用仪器仪表操作使用规程。9.1.4 施工质量验收规程。9.1.5 安全工作规程。9.1.6 岗位责任制度。9.1.7 工作票制度和质量验收制度。9.1.8 巡回检查制度和文明生产制度。9.1.9 定期试验、校
23、验和抽检制度。Q/LHFD 150012013 89.1.10 热控设备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9.1.11 热控设备、备品备件及工具、材料管理制度。9.1.12 热控设备的反事故措施。9.1.13 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9.1.14 热控人员的技术考核、培训制度。9.1.15 设备质量监督检查签字验收制度。9.1.16 热工计量管理制度。9.1.17 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9.1.18 热工技术监督考核奖励制度。9.2 部门级技术监督管理网络应建立下列制度及技术档案:9.2.1 监督检查报告签字验收制度。9.2.2 热控人员技术培训制度。9.2.3 热工计量管理制度。9.2.4
24、 标准仪器使用及管理制度。9.2.5 监督检查记录及报告。9.2.6 年度技术监督总结。9.2.7 技术监督报表。9.2.8 热工技术监督指标情况及存在问题。9.2.9 主要热工设备的事故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9.2.10 计量标准装置技术档案。9.3 班组级技术监督管理网络应建立下列热控设备清册和主要热控设备技术档案:9.3.1 全厂热工设备台帐、清册及出厂说明书。9.3.2 热工设备的备品备件及零部件清册。9.3.3 DCS 系统硬件配置清册、I/O 清册。9.3.4 热工参数报警值及保护定值清册。9.3.5 热工设备系统图、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电源系统图和主要热工参数测定布置图等。9.3.
25、6 热工设备常用部件(如热电偶保护套管和插座等) 、一次元件加工图,流量测量装置(如孔板、喷嘴等)设计、计算原始资料、加工图和维护记录。9.3.7 技术改进资料及图纸。9.3.8 热工设备运行日志。9.3.9 热工设备缺陷及处理记录。9.3.10 热工设备异常、障碍、事故及热工保护动作统计记录。9.3.11 热工设备检修、调整、检定和试验记录。Q/LHFD 150012013 99.3.12 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备份记录。9.3.13 DCS/DEH 系统故障及死机记录。9.3.14 热工参数报警值及保护定值清册10 检查与考核公司各部门应根据设备分工,保证本制度中各项监督任务的完成。各相
26、关部门及相关班组应根据本制度建立本部门或班组的热控监督实施细则和措施。各部门应按时完成技术监督报表及总结。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部门、班组进行不定期检查,根据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一定奖励与考核。Q/LHFD 150012013 10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是指关系机组热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状态的监视仪表、调节、控制和保护装置。A1 主要热工检测参数A1.1 锅炉方面汽包水位,汽包饱和蒸汽压力,汽包壁温,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主给水压力、温度、流量,排烟温度、烟气氧量、炉膛压力、温度,一次风压力,锅炉燃油进油压力、流量,过热器管壁温度,入炉垃圾量。A
27、1.2 汽轮机、发电机方面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各级抽汽压力,监视段蒸汽压力,轴封蒸汽压力,汽轮机转速、轴承温度、轴承回油温度、推力瓦温度、排汽真空、排汽温度、润滑油压力、轴承座振动,轴向位移、汽缸膨胀、汽缸温度,调速级压力、凝汽器压力,凝结水流量,发电机定子线圈及铁芯温度,电液驱动器供油压力。A1.3 辅助系统方面除氧器蒸汽压力、除氧器水箱水位,工业水压力A2 主要自动控制系统汽包水位控制,给水压力控制、炉膛压力控制,主蒸汽压力控制、汽轮机转速控制、汽轮机负荷控制,均压箱压力控制,凝汽器水位控制,除氧器压力及水位控制,主蒸汽温度控制,工业水压力控制,除减出汽压力及温度控制,空减出汽压力及温
28、度控制。A3 主要热工保护A3.1 锅炉方面总燃烧跳闸(MFT)保护,汽包水位保护。A3.2 汽轮机、发电机方面汽轮机轴向位移保护,汽轮机超速保护,润滑油压保护,凝汽器真空保护,发变组故障保护A3.3 重要辅机保护重要辅机保护是指由于该设备保护动作,可能造成机组跳闸或骤减负荷的辅机保护。例如:电动给水泵、引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循环水泵各项保护。A4 主要顺序控制系统Q/LHFD 150012013 11A4.1 DCS 系统内的功能组锅炉排污顺控、仓泵输灰顺控、喷吹清灰顺控、空气炮顺控、多介质过滤器开关机顺控、超滤开关机顺控、一、二级 RO 开、关机顺控、EDI 开、关机顺控。 A4.2
29、 PLC 装置实现的顺序控制系统制砖顺控、飞灰固化顺控、脱硝喷枪顺控、脉冲吹灰顺控、烟气在线开机顺控。Q/LHFD 150012013 12附录 B(资料性性附录)热工技术监督月报填报单位:填报日期:表 B.1 热工主要工作、安全情况及标准仪器报表主要热工工作热控设备发生的事故、障碍情况 热工计量标准仪器 标准仪器全年应送检数 已完成送检数 累计送检率 下月热工工作计划监督指标:全年标准仪器送检率100%。表 B.2 热工检测参数统计报表DAS 系统测点完好率热工主要检侧参数抽检合格率仪表校前合格率机组 设计安装总点数测点完好总点数完好率(%)抽检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 校验数 合格数 合
30、格率(%)情况说明1 号机组 2 号机组 公用部分 全厂合计监督指标:DAS 系统完好率99;热工主要监测参数抽检合格率98%;校验前合格率96%。表 B.3 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保护、连锁系统统计报表模拟量控制系统投入率保护投入率保护动作情况机组 设计安装数 投入数投入率(%)设计安装套数投入套数投入率(%)正确动作次数误动次数拒动次数保护正确动作率1 号机组 Q/LHFD 150012013 13表 B.3 (续)2 号机组 公用部分 全厂合计情况说明 监督指标:DCS 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投入率90;热工保护投入率100;热工保护正确动作率100。表 B.4 顺序控制系统统计报表
31、DCS 中的顺序控制功能组未进入 DCS 的辅机程序控制系统机组设计功能组数投入功能组数投入率(%)设计安装数 投入数投入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打算1 号机组 2 号机组 公用部分 全厂合计 监督指标:顺序控制系统投入率90。Q/LHFD 150012013 14附录 C(规范性附录)热工技术监督月报C.1 热工仪表统计方法热工仪表校前及现场抽检合格率的计算见公式 C.1 和公式 C.2.(C.1)10热 工 仪 表 校 前 合 格 总 数热 工 仪 表 校 前 合 格 率 应 校 热 工 仪 表 总 数(C.2)热 工 仪 表 抽 检 合 格 总 数热 工 仪 表 现 场 抽 检 合 格
32、率 =热 工 仪 表 抽 校 总 数下列情况的统计方法:a) 同一被测参数有多台仪表(包括指示、记录等)时按安装仪表数统计;b) 多点测量仪表(如巡测仪等)按测量点数统计;c) 一个检测元件带多台二次仪表,按二次仪表数统计。C.2 模拟,控制系统统计方法C.2.1 模拟量控制系统投入率的计算见公式 C.3。(C.3)10模 拟 量 控 制 系 统 投 入 总 数模 拟 量 控 制 系 统 投 入 率 模 拟 量 控 制 系 统 统 计 数C.3 热工保护、连锁的统计方法C.3.1 热工保护系统投入率的计算见公式 C.4。(C.4)10保 护 系 统 投 入 总 数热 工 保 护 系 统 投 入
33、 率 全 厂 保 护 系 统 总 数C.3.2 热工保护系统正确动作率的计算见公式 C.5。(C.5)10保 护 系 统 正 确 动 作 次 数热 工 保 护 系 统 正 确 动 作 率 保 护 系 统 动 作 总 次 数C.4 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统计方法C.4.1 数据采集系统(DAS)完好率的计算见公式 C.6。(C.6)DASS10测 点 完 好 总 数数 据 采 集 系 统 ( ) 完 好 率 测 点 设 计 总 数C.4.2 DCS 模拟量测点校验合格率的计算见公式 C.7。(C.7)SDAS 10模 拟 量 测 点 校 验 总 合 格 数模 拟 量 测 点 校 验 合 格 率
34、 模 拟 量 测 点 校 验 总 数C.5 顺序控制系统的统计方法C.5.1 顺序控制系统投入率的计算见公式 C.8。(C.8)10投 入 顺 序 控 制 系 统 总 数顺 序 控 制 系 统 投 入 率 设 计 顺 序 控 制 系 统 总 数Q/LHFD 150012013 15C.5.2 顺序控制系统的投入标准为:其全部功能,即正常启、停、备用、故障处理及人工远方操作等符合生产流程实际要求,投入使用后其动作的正确率应达到 100。C.5.3 进入 DCS 的顺序控制功能组和未进入 DCS 的辅机程序控制系统宜分开统计,指标要求相同。C.6 标准仪器送检率C.6.1 标准仪器全年累计送检率的
35、计算见公式 C.9。(C.9)10标 准 仪 器 全 年 累 计 送 检 数标 准 仪 器 全 年 累 计 送 检 率 标 准 仪 器 全 年 应 送 检 数Q/LHFD 150012013 16附录 D(规范性附录)热工技术监督定期工作表表 D.1 热工技术监督定期工作表序号 监督名称 监督内容 监督部门 监督要求1 三率统计自动、保护装置完好率;主要热工参数抽检合格率;热工自动调节系统、保护装置投入率。 检修部每月 28 日前上报本月热工技术监督报表,并对报表内容进行校核。2校验、试验工作主要热工检测参数抽检,垃圾吊称重系统、烟气在线分析仪表、化学实验室仪表(酸度计、硅酸根分析仪、磷酸根分
36、析仪、钠度计、电导率分析仪、溶氧分析仪)、化学在线仪表(PH、ORP、电导率、硅酸根表)定期校准,热工联锁保护试验。检修部1、主要热工检测参数每月抽检不少于 3 点/机组。2、垃圾吊称重系统每月标定不低于 1 次/台。3、烟气分析仪表每月量程气校准不低于 1 次。4、化学实验室仪表每季度校准不低于 1 次/台。5、化学在线仪表(每季度校准不低于 1 次/台。6、联锁保护实验时间要求参照 6.12。3安全情况报告热控系统及热工设备发生的事故,一、二类障碍,异常等热工不安全事件,包括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及处理、预防措施、反事故措施等。生技部检修部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组织分析,制定措施,并且每月汇报技
37、术监督实施情况。4设备异常情况报告每次热工保护动作后(包括误动和拒动) ,必须及时报告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及处理与预防措施。 检修部根据设备异常情及时组织分析,制定措施,并且每月底前技术监督汇报实施情况。5技改项目工程对新设备、新系统的技术改造工程进行跟踪落实,及时反映工程进度 检修部根据工程要求对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全面监督,并每月汇报当月进度6技术监督月报包括自动、保护投入情况、主要仪表抽检情况、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经验交流、存在问题分析、消缺工作、反事故措施落实等情况生技部根据当月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全面监督,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并且每月向上级汇报本专业技术监督情况7热工专业组活动热控系统及热工设备不安全事件及重大缺陷分析对策,热控系统及热工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对策,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分析对策生技部检修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热工技术监督活动。8年中和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热工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包括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经验交流、反事故措施等情况检修部生技部针对我厂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监督实施进行改进和计划Q/LHFD15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