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目标我明确,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 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一、明朝的建立 右图中的人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你知道他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吗? 1明朝建立:_年,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他就是明太祖。 2推翻元朝:明军攻占_,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368,朱元璋,应天府,元大都,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
2、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除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三司,丞相,(2)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监视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_大为加强。,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锦衣卫,东厂,君主专制,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下图是明朝时期的举子看榜图,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你能猜出他们在想什么吗? 1原因:明朝提倡_。 2命题:严格
3、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尊孔崇儒,四书,五经,3答卷: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 4影响: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八股文,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_和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四、经济的发展,南美洲,苏州,景德镇,北京,南京,徽商,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
4、点的正误吧! (1)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北京。( ) (2)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 (3)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厂卫特务机构。( ) (4)八股取士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5)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国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预习反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快学快记,数字记忆 三废: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两设:在地方,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一改革:改革科举制度,限定考试内容和答卷形式。,歌谣巧记 元末腐败发起义,元璋建明应天府。攻占大都元灭亡,强化皇权改官制。取消行省设三司
5、,废除丞相升六部。设置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设立。八股取士太呆板,禁锢思想人顺从。明朝经济继发展,晋商、徽商都出现。,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探究点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及影响,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素材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借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素材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素材三: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疏共1660道,涉及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
6、423桩政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1)根据素材一、素材二分析,朱元璋强化君权的主要原因。,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答案】相权威胁皇权,吸取元朝灭亡教训,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第14课 明朝的统治,(2)结合素材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丞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利弊。,【答案】积极方面:有利于解决君相矛盾,加强皇权,维护社会稳定。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君主独裁专制或导致宦官专权。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影响办事效率。,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特别提示 (1)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
7、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2)秦朝确立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名师点睛 评价明朝科举八股取士 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儒生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这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堂小结,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鹳窝。” 一棵槐树怎么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课外链接,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战争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城郭为墟、田地荒芜的凄凉景象,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明洪武到永乐年间,政府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到上述地区,当年迁民最集中的地区就是洪洞县。,第14课 明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