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中国地理浅谈在中国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1,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2,内容提要,一、区域认知,二、综合思维,三、重点内容解析,3,4,1.中国的地形 补充: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饼状结构图表达的规律特征的描述,区域:地域、地区、地方 认知:(心理学):记忆或保持记忆的一个环节(哲学):认识,按气候和地貌分区:中国三大自然分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 按南北热量差异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按经济协作区分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分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
2、区 按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增速分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考主观大题的命题,大都以某个区域为切入点,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想其法,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所以,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是答好题目的关键一步。-区域定位的重要性,一、区域认知,区域划分,1、空间定位法,两田一口网格简图法,两田一口网格剪图是由中国主要控制经纬线简化后演变而成 由经线东经80,东经90。东经100和纬线北纬30北纬40北纬50构成一个田字,该田字是我国西部的主体。 由经线东经100东经110东经120和纬线北纬2326分北纬30北纬40构成另一个田字,该田字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主体。
3、由经线东经120、东经130和纬线北纬40北纬50构成一个口字是东北地区的主体。 这两田一口网格构成中国区域的基本骨架。,8,2、形象记忆法: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形状象形(轮廓定位法),黑龙江,陕西,广东,广东,云南,湖南 江西,3、以一省为中心,记忆相邻省区(相对位置定位法),省级行政区方位示意图,1、东北: 黑龙江、吉林、辽宁。,2、黄河中下游: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3、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浙江、江苏、上海。,4、南部 沿海:广东、福建、广西、 海南 台湾、 香港、澳门。,5、西 南:重庆、四川、 云南、贵州、西藏。,6、西 北: 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
4、疆。,7、北部边疆: 内 蒙 古 自 治 区。,12,4、沿特定线记忆法:(300N 400N 23026N 1000E 1200E),13,“沿海游一回、陆疆走一圈、长江漂一次、黄河奔一程”,5、顺口溜记忆法:,五月华南六月长, 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 九月南退十月亡。,6、依据特征定位法:,800 mm 等降水量线 南北方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有无结冰期) 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黄色中国(土)-黄土高原 金色中国(沙)-西北地区 银色中国(雪)-青藏地区 绿色
5、中国(林)-南方地区,(1)突出的生态问题 (2)突出的气候特征 (3)特有的动植物资源 (4)典型的土壤特征 (5)突出的地貌特征 (6)代表性的建筑景观,窑洞、华北四合院、地坑院、干栏式建筑、客家土楼、开平碉楼等,7、依据地理界线定位法:,人口、地势阶梯、地形区、积温值、干湿地区、 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区界线、农业活动、行政等,17,明确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经纬度间隔、经纬度大小变化的方向和规律)、相对位置(相临区域、海陆位置)、范围、轮廓、地理界线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把各种地图分解到不同的章节中。1利用中国政区图识记我国的34个
6、省级行政区的经纬度范围、全称、简称和省会名称及其空间分布,记我国的主要邻国及其分布、我国疆界的四至点 利用中国地形图识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丘陵、三大平原及其空间分布及经纬度范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识记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判读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水系图识记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空间分布; 利用长江流域图和黄河流域图识记长江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分段点等 利用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识记我国的主要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名称及其分布; 利用中国铁路线分布图识记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7、的名称及其分布; 利用区域地图把前面的各种地理要素综合到一幅图中。,二、综合思维,整合课程资源,结合高考,将高中地理穿插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立足思维能力训练。构建主干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章节间的界线,通过学案、课件进行重新整合,补充相关的知识点,从而首先从原理上能够把握,把初中中国地理内容作为背景材料,需要掌握的规律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描述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初中偏重于讲“地”,高中偏重于讲“理”,1、整合课程资源,立足能力培养,19,(1)中国的地形 补充: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饼状结构图表达的规律特征的描
8、述;如何描述地形、地势特征。 (2)我国的气温和降水 补充: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我国雨带推移规律的成因。 (3)我国的气候特征 补充:气候类型的特征描述、判读方法、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东亚季风的风向、成因。天气状况描述时涉及风向问题,补充复习在等压线图中如何画风向。 (4)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补充:分析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河流的补给方式; 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5)水资源、土地资源 补充:农业的发展方向、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成因及其解决 方法,20,(6)我国的矿产、能源、海洋资源 补充:能源短缺及其解决方法;工
9、业的发展方向。 (7)我国的农业 补充:农业的区位要素分析(区位优势、限制条件、主导区位因素分析等);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8)我国的工业 补充: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工业的合理布局问题;传统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 (9)我国的交通运输 补充:交通线、交通点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21,2、运用图层叠加分析,构建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区域中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理要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因此,在分析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特征及成因时,教师可以借鉴GIS原理,采用图层叠加法,叠加上影响因素图
10、像进行分析,便于学生得出客观的结论,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当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后,就会主动调用有用图像叠加,对分布特征的描述会更加准确,对成因的分析也更加到位。通过叠加图层、总结规律等教学过程,学生建立了地理要素空间联系,强化了综合思维。,举例: 东北地形东北气候东北河流=东北农业分布 中国地形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中国城市分布特征,3、强化区域特征归纳,构建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联系,自然环境各要素和人文地理各部门在某一地区的特殊组合,形成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区域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区域间要素差异,理清区域内部要素联系,才能抓住区域特征的根本。如都是平原的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11、,其农业地域类型和生产特点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归纳区域特征。(整体性与差异性,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举例: 西北地区典型区域特征干旱:影响的因素(位置、气候、地形和河流等) 青藏地区典型区域调整高寒:影响的因素(气候、地形等)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千沟万壑:影响的因素(气候、土壤、植被等),23,4、注重地理问题探究,构建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链,地理思维基于地理知识,产生于地理问题,在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深入的发展。综合思维的培养也应在一系列相关地理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构建,探究问题设计要为构建思维服务,构建思维要有地理问题的依托。,加强学生知识思维建模,提高学生学习效
12、果。,材料一 沙坎是河底突出部分,以沙质堆积物为主。图7为鄱阳湖口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底发育有一道沙坎,试推测沙坎的成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度金沙江水系特征的影响。(8分),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公里,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材料二 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分) 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3、( 6分),(1)与三百万年前相比,描述十九世纪金丝猴分布范围发生的变化。(4分)(2)说明梵净山成为黔金丝猴生存繁衍之地的有利条件。(10分),26,(1)地理特征类(地形、地势、气温、降水、气候、河流、资源、能源等) (2)地理成因类(地形、气候) (3)地理影响类(水库建设、人口迁移、产业转移等) (4)地理条件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线建设、资源开发等) (5)地理意义类 (6)地理问题及措施类(人口发展、城市化、环境问题、农业工业问题等),(1)特征类答题建模(地形、地势、气温、降水、河流等) (2)原因类答题建模 (3)影响类答题建模 (4)意义类答题建模 (5)措施类答题建模
14、,区域5W法,Where(空间定位),What(特征描述),When(时间推断),Why(成因分析),how(评价分析),27,描述xx的特征;描述xx地区的河流特征;描述xx湖泊的特征; 描述xx等值分布特征;描述xx区域地理特征; 简述xx的特征;说明xx的特点;从xx方面归纳xx的主要特征。,特征,说明xx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说明xx地貌的成因; 说明xx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xx海域(湖泊)污染严重的原因; 分析xx气候(特征)的成因。,原因,分析xx资源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发展xx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鼓励生育二孩有哪些影响; 分析xx工程建成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15、影响,请你对xx提出解决的措施;治理方法;提出合理建议;指出发展方向等 XX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措施; 保护湿地的措施; 请你对xx湖泊面积减少提出合理话建议,措施,说明xx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说明xx产业的积极影响; 说明xx山脉的地理意义;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退耕还湿的地理意义; xx区域接纳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 说明xx铁路建设的积极意义。,意义,判断xx河流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据图中信息判断未来天气状况及原因; XX区域交通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 XX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说明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台风登陆); 水利工程建设的利弊做出评价
16、。,评价,XX农业生产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分析发展xx工业的区位条件 简述xx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分析xx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 说明xx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分析xx盐场形成的条件。,条件,29,5、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建模,全面,细致,有层次,32,地理实践力:,参观、实验、视频等,人地协调:,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比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绿色GNP等。,东北地区:大气污染、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湿地和沼泽减少、森林面积减少、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盐渍化、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西南地区:植被破
17、坏、酸雨、水土流失等 东南地区:酸雨、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旱涝等,33,中国地形,(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复习中国地形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中国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高考中,对各类地形的考查,一般都提供相应的区域图(或剖面图),而且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填图写出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名称,并且能够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2解析:这是一节关于中国地理中中国地形的复习课,从考核内容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并不能只是简单的教知识,而
18、是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多角度、较全面的引导学生对中国地形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读图、绘图的方法,完成本节的学习。,三、重点内容解析,34,1教学重难点(1)把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和各阶梯的分界线,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2)记住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3)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4)
19、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及其解析,2解析 (1)能够让学生记住并能准确认识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2)能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能够根据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措施和方法。,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35,充分利用各种地图进行区域定位
20、,气候,(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复习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高考中,关于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以及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而且这部分知识多与高中地理相结合,针对某一地区进行综合分析。,2解析:这是一节关于中国地理中中国气候的复习课,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本来,气候的知识就比较抽象,所以这部分教材是中国地理的难点所在。而且季风气候又与后面学习的资源、区域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
21、部分教材同时也是中国地理的重点所在。要攻克难点,关键是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利用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演示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而要讲清重点,则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浅出,把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和实用。,36,(二)教学重难点及其解析,1教学重难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解析(1)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能够准确运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3)能够正
22、确评价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时可能会出现障碍,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因素出发,结合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分析。2. 学生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时可能 会出现障碍,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划分是气候和地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分界线两侧具有完全相反的气候表现和景观表现,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来分析。3. 学生在评价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这两个主要特征时可能会出现障碍,教学时要注意
23、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河流和湖泊,(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复习中国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主要要求学生知道我国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认识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黄河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合理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知道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2解析:这是一节关于中国地理中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复习课,建
24、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节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及其解析1教学重难点(1)知道我国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认识我国河流、湖泊概况。(2)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黄河对我
25、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合理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3)知道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2解析(1)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以及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2)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3)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的几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给论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在理解内流区和外
26、流区时可以比较困难,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2. 学生在理解我国的湖泊是可能遇到障碍,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同时注意要求学生学会比较区分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方法。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3. 关于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
27、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珠江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同时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教学中要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伏笔。,自然资源,(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复习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主要特征,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什么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同时,在授课中还应该告诉学生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
28、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解析:在这一课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
29、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二)教学重难点及其解析1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知道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2解析(1)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
30、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这些特征过于抽象。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实例或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期突破。对于自然资源分布特点这部分,课本上仅用简单语句加以叙述,但却使用了四副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重点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进行适当处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使学生更直观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4,区域教学,老师引,学生析,重方法,养能力。 多阅读,多分析,多思考,多整理,多比较,多总结,多积累。注意:能自己分析的,能自己解决的,老师绝不参与。,引入最新资源与案例,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充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 举例:东北地区: 过去(闯关东)-垦荒-现在-保护湿地(可持续发展) 东北工业建国时(共和国长子)辉煌-衰落-振兴(思路) 关注时政、关注新闻、关注地理。(用地理眼看中国、看世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学中要予以关注。,课前学案、课上教案、课后训练;填图、记图、析图。,谢谢大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