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50680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人口、城市与生产活动,-2-,考情分析,知识建构,本专题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高考往往以大比例尺、小尺度的实际区域图(表)文材料为载体,在真实的地理背景下进行本专题内综合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环境问题,工农业地域发展起来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等,趋向于定量分析到定性结论,强化价值观指导作用。从考查形式来看,人口、城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生产活动命题形式则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3-,考情分析,知识建构,-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真题再现 (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C,B,点拨 第(1)题,该国家人口性别失衡的年龄段为2059岁(男性多,女性少),很可能是长时间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如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男职工占比非常高会对区域有重大影响,比如西亚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加工需要大量男工,吸引了大量外来男工,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一般不会造成性别结构失衡;20岁以下年龄段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故可以排除生育观念的影响。第(2)题,西亚石油产业发达,需

3、大量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高,人口迁入也没有大的性别差异,排除A、C两项;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以迁出为主,D项错。,-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精要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

4、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推力和拉力因素,而一地的推

5、力和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建模 1.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

6、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演练冲关 (2018陕西榆林、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二模)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2)四国中( ) A.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B.乙国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主要依靠接纳海外移民 C.控制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D.丁国现阶段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3)近年来,

7、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婚育年龄小 B.城市化率低 C.生育意愿弱 D.人口流动规模大,A,D,C,-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点拨 第(1)题,图示甲国人口中位数增长最快,而且中位数由较大变为最大,说明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第(2)题,甲国老龄化程度最高,但人口基数不一定大,故老龄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A项错;一般情况,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主要依靠本国人,B项错。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说明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应该是没有控制生育,C项错;丁国人口中位数较高且在逐渐增大,说明老年人口较多且逐渐增多,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逐渐减小,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缓

8、慢,D项对。第(3)题,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意愿减弱,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故选C项。,-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空间结构 真题再现 (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该城市( ) 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

9、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A,D,-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点拨 第(1)题,据图可知,区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利用强度最高,接近饱和,可能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A项正确;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属于城区或城郊过渡区,不适合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区距市中心较远且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商业网点密度应该较低,C项错误;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低,D项错误。第(2)题,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在较大的区域内增大,A项错误;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

10、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因此B、C两项错误;该区域位于主要城市周边,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说明是郊区或乡村,扩大卫星城规模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图中甲处土地利用强度提高了8%左右),故D项正确。,-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知识精要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主要是住宅区与工业区) (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2)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3)合

11、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4)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5)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

12、,1,2,思维建模 城市三大功能区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26

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演练冲关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城市绿心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休闲用地 B.耕作用地 C.居住用地 D.商务用地 (2)该规划的实施,对城市产业的明显促进作用是( ) A.规模扩大 B.空间聚集 C.结构优化 D.技术创新 (3)风景区建在城市中心区的河流对岸,其目的是( ) A.地价便宜 B.风景优美 C.交通便利 D.便于市民游玩,A,B,D,-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点拨 第(1)题,城市绿心位于城市中心,属于城市用地,故不适宜发展耕作业和居住

14、;一般城市有专门规划的商务区。所以,城市绿心最合理的利用方向是休闲娱乐,故A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规划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分区,将会促使同类产业在空间上集聚,而对城市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没有直接影响,故B项正确。第(3)题,风景区建在城市中心区河流的对岸,距市中心近,便于居民游玩;地价便宜、风景优美和交通便利是风景区建设的条件,不是目的,故D项正确。,-2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再现 (2017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0-,

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D,B,点拨 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读图可看出,2011年后小汽车占比明显下降,公共交通占比明显增长,自行车占比略有增长。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产生的影响。由于小汽车在市民出行方式中占比明显下降,交通的拥堵现象会缓解,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

16、2,知识精要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给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可从三方面具体分析:,-3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3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思维建模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

17、答题思路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大都是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的,针对具体问题要从减轻人口压力和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切入提出解决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3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演练冲关 (2018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

18、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3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该城市近郊区(大约距市中心距离1011千米)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原因。,-3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答案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导致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

19、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碍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的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 (3)特点: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 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本地)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3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点拨 第(1)题,本地物种

20、适应本地的原生环境,但城市化是对原生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人类活动;另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整齐划一”仅保留少量本地物种或引进外来物种。第(2)题,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从材料提示的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生态活动范围存在差异分析,另一方面,从动植物外来物种引进差异分析。第(3)题,图示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说明适应本地物种的环境类型多样。其次,外来物种也较多,也增加了多样性。,-3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人类生产活动 1.农业生产活动 真题再现 (2017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1、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4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a,-4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b,(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

22、争力的作用。,-4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4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点拨 第(1)题,解答此题需要看清限制性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是本题的题眼。气候角度一般包括气温、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日光温室主要在冬季使用。根据图b判断,该地冬季降水稍多但

23、总量仍然很少,使用日光温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冬季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低于农作物明显生长的温度(10 左右),使用日光温室可以提高温度,使蔬菜、瓜果生长。第(2)题,温室能得到及时安装、维护和更新,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良种培育与供应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4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知识精要 1.农业地域的特点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4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

24、域类型,-4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4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4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3.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

25、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5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思维建模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与借鉴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亚洲水稻种

26、植业的两大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该区农业和经营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科技水平低。 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5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 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阿

27、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可借鉴之处 人工草场建设。 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 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疾病的防治。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5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53-,考点一,考点二,

28、考点三,1,2,3.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判定技巧 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下图所示,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农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5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演练冲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的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达1 5002 000毫米的环境条件。一般在海拔6002 000米的范围内,海拔越高,咖啡的质量越高。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栽培普洱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普洱咖啡味道独特,为世界著名的

29、雀巢等咖啡公司所青睐。1988年以来,普洱市(原思茅市,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政府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战略目标,推进咖啡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目前,全市有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153个、脱壳加工厂42个、深加工厂3个。下图示意普洱市的位置。,-5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1)分析普洱市咖啡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 (2)简述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 (3)指出进一步扩大咖啡种植规模,可能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4)请就普洱市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5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

30、2,答案 (1)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纬度偏低,光热充足,冬季无霜冻;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年降水量丰富;群山起伏,山地海拔较高,利于咖啡生长,且品质优良。 (2)中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少有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因而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但普洱地处西南一隅,交通通达度低,远离国外主要消费市场。 (3)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 (4)重视良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强咖啡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单产;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发展咖啡深加工业,完善咖啡产业链;注意环境保护,保障咖啡“优质”“生态”的品牌优势

31、;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5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点拨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咖啡树的生活习性,读图,从普洱市的纬度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题,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饮食习惯、市场、市场距离、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进一步扩大咖啡种植规模,会破坏地表原有植被,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第(4)题,普洱市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咖啡之都”,则主要从提高质量、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类别,提高知名度等方面分析。,-58-,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工业生产活动 真题再现 (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2、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图1,-59-,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图2,-60-,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2)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61-,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 (1)工业基础

33、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2)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点拨 第(1)题,某汽车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其有利条件主要从材料中获取,可从工业基础、市场、交通、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为主。因此两城市间的汽车产业分工协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生产协作。

34、两城市的分工与协作,会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62-,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精要,-63-,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64-,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65-,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建模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35、。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66-,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6、67-,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演练冲关 (2018江苏泰州高考模拟)临空工业区一般是以机场为核心、以机场的影响范围为界线的区域。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临空工业区及其工业现状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8-,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建立临空工业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 ) A.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水平高 D.政策支持 (2)临空工业区工业的主要特点是( ) A.科研人员比重大 B.产品更新换代慢 C.接近消费市场 D.运输成本比较高,B,A,点拨 第(1)题,据题干可知,临空工业区一般是以机场为核心、以机场的影响范围为界线的区域,其主要考虑的条件是发达的航空运输,故选B项。第(2)题,临空工业区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科研人员比重大,产品研发费用比重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靠近机场,运输方便,可降低成本。故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