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老山界,陆定一,1、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 3、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目标,作者:陆定一,中国无产阶级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作家,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
2、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背景,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惊惶( ) 呜咽( ) 咀嚼( )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 落( )下 澎湃( ) 2、解
3、释下列词语意思 攀谈 : 奇观 : 绝壁 : 酣然入梦: 呜咽:,hun,y,ch,ju,zhu,hn,l,qun,pn pi,奇伟的景象。,甜美、畅快地入睡。,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形容凄切的水声。,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掌握字音字义,整体感悟知内容、理思路,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作者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3、思考:本文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的好处: 一是材料按
4、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1、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具体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 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生动的描写,行动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探读细节生动的描写,探读细节生动的描写,2、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1)动作描写:“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中的“一步一步”从正面写出了雷公岩的陡峭,侧面表现了红军勇敢的精神。 (2)语言描写: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
5、表现了红军相互鼓励,豪迈乐观的革命情操。 (3)场面描写:如星夜爬山的场面,十分生动地写出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4)景物描写:如红军战士在“之”字拐的路上睡觉被冻醒后的所见、所闻,写出了山的“高”和“险”,突出了行军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1、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2、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
6、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英勇得很”是由衷的赞叹,她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所以需要双倍的勇气。作者这一赞叹,抒发了红军战士的豪情。,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像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开端,经过,结果,决定翻山,老 山 界,翻山以后,上山,下山,革 命 英 雄 和 乐 观,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