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燃烧 1.概念:一种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条件:(1)物质具有 ;(2)可燃物与 ;(3)温度达到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定义 (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发光、发热,可燃性,氧气接触,可燃物的,着火点,快,多,慢,少,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一氧化碳(CO)+氧气(O2)
2、二氧化碳(CO2)(产生蓝色火焰) 还原性:应用于冶金工业 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 而中毒。,缺少氧气,【例题】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解析: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物,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故A错误;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B正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
3、点,故C正确;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故D正确。,答案:A,【重点难点提示】 1.反应物含量不同,不仅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使反应的生成物种类发生改变。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 【易错易混警示】 1.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 2.不是所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3.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1.燃烧是人
4、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有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仅 B.仅 C.仅 D. 2.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D,D,3.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使燃烧更旺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燃烧更旺 D.提高物质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提高燃料的
5、利用率 B.减少酸雨的形成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氧气的消耗,A,A,5.我国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图2水中白磷燃烧A. B. C. D.,B,A,7.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C,8.
6、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煤炉火越扇越旺;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达到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C,9.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1)上述实验中的可燃物有 。 (2)你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酒精、棉布,不燃烧,酒精和水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灯芯上的酒精挥发,留下的酒精达不到燃烧所需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