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导学,新知1 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合而成的,能看清非常小的物体.其中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能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大成一个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实像再次放大成正立的虚像.,【例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例题精讲,解析:显微镜一般有两个凸透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小,此时物体在该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
2、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相对较大,物体在物镜中成的像又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内,所以眼睛通过目镜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D,举一反三,显微镜的结构如图5-5-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 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 载物台上,D,新知2 望远镜,望远镜由物镜(可用凸透镜或凹面镜组成)和目镜组成,是观察远方的物体时所用的一种光学仪器.其中物镜相当于照相机,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
3、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实像放大成正立的虚像.,【例2】用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过物镜所成的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解析:用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离物镜很远,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 答案:C,例题精讲,举一反三,1. 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C.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D. 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C,2. 2014年最
4、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 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 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 靠近 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 的为物镜,D,新知3 视角,视角是从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所引的两条直线间的夹角.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的远近.,【例3】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视角越大,所
5、成像越大,眼睛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大小不仅跟物体大小有关,还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到最高的物体是( )A. 站在20 m远处的1.6 m高的人B. 18 m远处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C. 20 m远处的1.7 m高的栏杆D. 40 m远处的1.8 m高的竹竿,例题精讲,解析:同样高的物体距眼睛越近,所成视角越大;同样远的距离,物体越高,所成视角越大. 因此,A与C比较,C成像较大;B与C比较,B成像较大. 又根据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可知,D中40 m远处的1.8 m高的竹竿成的像和20 m远处的0.9 m高的竹竿成的像大小相等,因此D成的像最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B中在视
6、网膜上成像最高. 答案:B,举一反三,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 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_在逐渐减小;天文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 (填“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视角,实,放大镜,课堂十分钟,4. (18分)小宇在家里自制了一个显微镜用来观察盐粒的细微之处,他的显微镜结构及实验装置如图KT5-5-1所示.,(1)小宇装置中的“水滴”相当于真正显微镜中的_(填“物镜”或“目镜” ) “水滴”之所以能代替凸透镜,是因为_的特点. (2)根据你对显微镜原理的理解,填写表格.,物镜,中间厚边缘薄,放大,倒立,实,放大,正立,虚,(
7、3)小宇用自制的显微镜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盐粒的分子结构,你猜想其原因是_.,不能,放大倍数太小,1. (2015娄底)用图5-J-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5-J-1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章末总结,B,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 (2015绵阳) 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如图5-J-2所示,光屏上
8、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A,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 (2015枣庄)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30 cm B20 cmC10 cm D5 cm,A,4. (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
9、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5-J-3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 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 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 cm处移动到24 m处的过 程中,像逐渐变小,D,5 (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 和20 cm的凸透镜L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5-J-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若凸透镜是L,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 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
10、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 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 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6. (2015河北)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 =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5-J-5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 _凸透镜.,放大,会聚,靠近,7 (2015益阳)如图5-J-6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
11、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放大,靠近,8. (2015盘锦)如图5-J-7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如答图5-J-1所示.,9. (2015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 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2、如图5-J-8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图5-J-8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的成像特点.(填选项的字母)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填选项的字母)A. 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 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 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 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A,D,10 (2015梅州)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5-J-9所示,其中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 cm向30 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缩小,倒立,正立,远离,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