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35086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7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22课《〈论语〉八则》课件1(鄂教版语文七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更应辨正地 、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地文化传统。,走近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伟人?,孔子,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2、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八则。,论语八则,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儒家之首。,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

3、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返回。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

4、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时孔子55岁。14年中孔子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孔子性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

5、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做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

6、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

7、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功德 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对孔子进行追封追谥。,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西汉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论,以“无为”治国。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徵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汉武帝以后,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一系列思想构成了其后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及部分周边国家的社会及民众各方面的发展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孔子的形象与思想也被后人根据当时的需要做出了各

8、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与诠释,其学术思想被奉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直至清朝末期。儒家文化超越国界,在东亚一带传播久远,并为西方所关注。北宋时孔子嫡派后裔被封为“衍圣公” ,子孙世袭一直到中华民国,77代“衍圣公”孔德成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现居台湾。,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是

9、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其书论语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

10、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

11、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

12、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论语篇名 论语共二十篇,各篇的命名并没有特别的用意,只是选用该篇开始的两三个字作为一篇的题目,这种类型的篇题在先秦时代的典籍中比较常见。全书以“子曰”起首的有七篇,因此这些篇的篇名就选用“子曰”之后的两三个字,以便相互区别。,论语中的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

13、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

14、仁不让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而优则仕 天下归心,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实践)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孔子说:“由,教导你,你明白了吗?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

15、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要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到那些缺点而(反思自己)改正。”,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尤其侧重于以“言”来体现思想,按内容分为20篇,每篇含有数则(章),每篇和每则的内容相对独立。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两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研读第一部分

16、,应对为学的方式和追求作如下思考: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所在。“时习”即是在生活中不断运用和深入理解所学的过程。学有所得,与知己交流,是学习者热诚的期待,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学得寂寞,无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评,还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学习上自得其乐,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风。,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的光芒。有知识,但没有疑问,没有对于疑问的深思,没有深思后的顿悟,知识永远是知识,不是学识,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当然,不能踏实为学,没有丰盈的积累和有益的参照,就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 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

17、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如果偏废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危及身心。,真诚坦白是学习的最佳态度。承认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与表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益和收获同样重要。强不知以为知只能欲盖弥彰,显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说“没听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点拨和教导,从而化不知为知。不懂时伪装懂,是耍小聪明;不懂时马上提问尽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诚坦白而不断进步的好学者,就是真正的智者。,乐在其中是学习的理想境界。“知之”是初级境界,客观知晓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是中级境界,有了兴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不断获得新知,是愉快

18、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研读第二部分,应对做人的修养和态度作如下思考: 自知者明。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自我完善。做事尽心竭力、尽职尽责是谓“忠”,交友一诺千金、光明磊落是谓“信”,从师孜孜以求、反复实践是谓“习”。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数职,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实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我反省,恐难实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我反省,的确可行。可以拷问自己主要社会角色的分数如何,是否活得问心无愧。,知人者智。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

19、提醒自己主动去了解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更何况,这样做了,不管别人如何,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拥有人生智慧的贤者,也只有这样的智者贤者,才能宠辱不惊,悠然自得。,学人者强。见到贤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见到贤者,渴望比肩,鲜有闻之。与贤者看齐,需要勇气和胆识,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学习,则需要有谦逊的美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同行者那里学到很多。杰出者是学习的对象,普通人也是学习的对象,学众人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才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爱人者仁。有贤者就有不贤者,有善者就有不善者,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看到不贤之人和不善之处,不可生厌恶之心,

20、而应把他当做一面镜子,借以作自我反思。既然不欣赏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和做出这样的事,以谦逊的态度和悲悯的情怀面对,这就是爱人不恶人的仁者境界。,总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学的道理可以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可以落实为为学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何尝不是做人的至高追求?“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何尝不是为学的优秀品质?儒家认为,为学也是律己修身的过程,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问题探究 1.论语因何定名?“论语”二字的含义是什么? 班固的汉书中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可

21、见,“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即“语言的论纂”。,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今含义是否相同?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能与学问和思想上的知音相会,“朋”特指志同道合者。现在人们引用这个成语,多用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意,词义已经扩大。在一些特殊场合,联系孔子的原意理解这句欢迎词,会感悟到主方对与客方达成共识、愉快交流的美好期待。 孔子说“不亦乐乎”,意为“不也快乐吗”。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涵义已经与原意毫无关系,指的是事情或行为达到了过甚的程度,但不含有明确的贬义,带有

22、调侃的意味。,3.孔子所说的“学”“习”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有何异同? 两者都是获得真知的活动过程。但孔子强调的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必经阶段,即记取和实践。无论是向老师学还是向书本学,都是接受知识,都是别人告诉你“是什么”。实践的价值在于将别人告诉你的变成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实际行动,也就是将所学付诸实施。而我们现在说到“学习”,一般指的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包括“习”,“学”的内容一般也局限为文化知识。孔子的“学”,范围则相当广泛,学各种知识和技能,学做人的道理。,4.孔子推崇的做人之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概括起来,

23、这种完善人格可包含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温良恭俭、谦逊有礼、坚守孝悌、忠诚友善、见义勇为宽容对待别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体谅别人的难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孔子认为值得终身行之的一个字,也就是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课文第二部分的四则内容,体现的就是律己、爱人的思想:三省吾身、患不知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做到了律己爱人,就得到了孔子所说的“仁”。“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努力去追求,拥有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得到了“仁”。,思考与讨论 一、“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出

24、题意图: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理解,达到对孔子言论的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二、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 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出题意图:引导学生形成细致理解,得到具有个性色彩的深层感悟。 参考答案:课文中含有注

25、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其现实意义因人而异,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不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三、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 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出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曾子的成才之道,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 参考答案: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成才的因素有多种

26、,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四、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出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儒家的重要思想,找到自己和先贤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律己修身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参考答案: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

27、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孔门弟子简介,孔子弟子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攀须、有若、公西赤。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1.子路:仲由,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

28、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酱。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子路“盛服” 荀子和论语家语中对子路“盛服”这件事有记载。一次子路去见孔子时穿戴得很华美,孔子说:子路,你为什么这样“倨倨”(神气活现)啊?借机教导他为人应谨慎,不可以这样张扬的形象处世。子路马上出去换了一身衣服进来,但神情举止还很自负,孔子就说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话来警示他不要不懂装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严谨处世的道理。耐人寻味的是子路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不避祸患,在卫国的内战中奋不顾身,冠缨被击断时,还记着“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法,重结缨带,

29、结果被杀。,2.子贡:“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齐田常欲伐鲁,孔子思求他国援兵,诸弟子皆请行,孔子独许子贡。,3.曾参:曾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父亲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父亲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父亲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

30、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吗?”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作孝经。,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论语中的“子”特指孔子,一般以字称孔子的弟子。只有曾参和有若被尊称为“曾子”和“有子”,据此,研究者认为论语是曾参和有若的弟子整理而成。 颜回死后,他成为孔子的继承人。,(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

31、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成语: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分类式学习笔记,名言警句类:,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课文的原句回答问题。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辨证关系的句子的哪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根据是什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的成语,见贤思

32、齐 贤: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巧言令色 令色 :讨好的表情。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讨好于人。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三思而行 三思:再三考虑。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一日三省 :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一隅三反 :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知所措: 语出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如指掌: 语出论语八佾:后以“了如

33、指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瞭解得非常清楚。,【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谓负担沉重,路途遥远。后用以比喻担负的责任既重大又要经过长久的努力。,【哀而不伤】 谓悲伤而不过分。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亦谓貌似悲哀而实不伤心。,【循循善诱】 谓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亦泛指教导有方。语本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安贫乐道】 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

34、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朽木粪土】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后以“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救治的事。,【乐在其中】 谓其中自有乐趣。语本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可忍,孰不可忍】 假如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麽不可以容忍的呢。意谓绝对不能容忍。语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时不我与】 时间不等待我们。感叹错过时机,追悔莫及。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敬而远之】 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语本论语雍也:“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35、”。,【望而生畏】 见了令人害怕。语本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 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怨天尤人】 怨恨命运,责怪别人。语本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 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患得患失】 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生怕失掉。谓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语本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贤贤易色

36、】 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谓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见义勇爲】 谓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语本论语爲政:“见义不爲,无勇也。”,【逝者如斯】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讷言敏行】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后以“讷言敏 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