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援藏发言稿篇一: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上海援藏联谊会天津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尊敬的热地副委员长、阴法唐书记和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上海援藏联谊会漆世贵会长和联谊会 800余位会员,对天津市援藏人员联谊会举办2013 年全国 12省市建藏援藏协会(联谊会)自身建设研讨会 ,为我们这些曾经为建设新西藏而共同奋斗的战友们,再一次在海河相聚,提供共叙西藏友情的宝贵机会,付出的辛勤劳动,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表示衷心的感谢!去年 10 月 29 日,我们相聚在上海,举行了“凝聚、亲和、奉献”-全国 12 省市建藏援藏协会(联谊会)自身建设研讨会 ,会议得到
2、了大家的热情支持。热地副委员长、阴法唐书记等老领导在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兄弟省市协会(联谊会) ,上门传经送宝,使我们获益匪浅。为此,我们在 11 月 29 日,召开了会长办公扩大会议专题会议。会上,大家深刻学习领会热地副委员长、阴法唐书记、毛如柏会长等老领导在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各兄弟省市的好经验。我们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后,对联谊会的工作思路作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思路,我们做了以下的工作:1.根据我们上海援藏联谊会的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实行了联谊会领导班子年轻化和会员成员多元化的调整,发言稿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今年,我们吸收了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干部 56 位同志和今年
3、6 月份赴藏的上海市第七批对口援藏干部 68 位同志集体入会。在 9月 22 日召开的会长办公会议上,又通过了上海市第六批对口援藏干部总领队闵卫星和第七批援藏干部总领队戴晶斌同志为本会副会长,为联谊会领导班子年轻化和联谊会成员的多元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理顺和精简联谊会工作班子。联谊会现在设秘书处、办公室、宣传部、联络部等工作部门,增强了工作效率。3.专门召开了片会工作研讨会,改进和加强了片会工作。4.改进简报和信息交流的工作,按照漆世贵会长的要求:简报要“简” 。改变文风,力求做到言简意骇。5.积极筹备编辑出版西藏情续集,争取明年会员大会与大家见面。6.吸纳在沪的西藏企业
4、入会成为会员单位,为西藏企业和产品在上海拓展市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联谊会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1.领导班子年龄老化;2.联谊会的经费匮乏。为此,就联谊会的经费匮乏问题,与大家探讨:我们是社会团体,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我们还是要遵守中央的有关规定,不能违规利用公共财政开支和占用公共资源。有些过去做过的事,现在不便开口了。那么经费来源,势必成为一大问题。虽然,我们还有一点积累,但从长久来讲,势必是联谊会生存的一大问题。我们拟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与方案:1.设立企业家会员;2.设立基金。以上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
5、正。谢谢大家!2013 年 10 月 11 日 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篇二:在援藏干部赴藏欢送会上的讲话在援藏干部赴藏欢送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XX 同志宣读了 XX 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援藏的同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一定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将要求贯彻落实到今后在西藏工作的每个日子。首先,感谢组织上给了我这次援藏的机会,这是组织的信任,我坚决拥护服从。根据组织安排,援藏期间我将担任拉萨市委常务副书记,这不仅是给我一个服务拉萨人民、建设拉萨城市、发展拉萨经济的宝贵机会,更是给我一个报效国家、回报人民、丰富人生的难得机遇。可以说,这次援藏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倍感光荣的同时,我
6、感到更多的是身上所肩负的厚重的责任和压力。有责任,是因为援藏工作是中央的重要部署,是实施加快边疆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正是重要举措的实践者,必须不折不扣地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动西藏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肩负的责任重大。有压力,是因为我长期在江苏工作,没有边疆工作的经历,可能会遇到自然条件、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而且还有许多像孔繁森、周广智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都让我感到担负起这份责任的压力。责任就是使命、压力就是动力,在此我表个态,在未来的援藏工作中,我将拿出百分之百的干劲和付出,珍惜机遇,努力工作,勇挑重担,不辱使命。我将
7、尽快地熟悉情况、融入角色,秉承援藏干部的优良传统,展现江苏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开拓创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实。在援藏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政治坚定、把握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拉萨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从政水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奉献人民,真心实意地为拉萨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谋幸福;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拉萨各项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勤勉敬业,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尊重规律、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依法行政,自
8、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西藏是“世界屋脊” ,拥有世界最高的海拔,我也一定会按照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干和实绩书写人生海拔的新高度,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用全部的能力、尽最大的努力为推动拉萨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篇三:在西藏扎囊县援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9.3在西藏扎囊县援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尊敬的扎囊县委、县政府各位领导: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全市 380 万人民的深情厚意,市党政代表团一行今天来到了这里,一下飞机大家就强烈地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亲切纯朴。在此,我代表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山南地委、行署;扎囊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
9、,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书记和 县长详细介绍了扎囊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对口支援的有关情况,总的感受是扎囊县委、县政府在山南地委和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县干部群众及农牧民艰苦奋斗的结果,这其中也凝聚着市五批援藏干部的心血。我们此次组团到扎囊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援助项目实施情况,慰问援藏干部;二是看望扎囊县人民,为进一步增进两地人民友谊,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回顾总结,硕果累累市与扎囊县结对支援是从 1995 年开始的,至今已是14 个年头。近 14 年来,市实际投入扎囊县援助资金万元,
10、其中第一个“3 年计划”万元;第二个“3 年计划”万元;第三个“3 年计划”万元,第四个“三年计划”万元,第五个“三年计划”从去年 8 月到现在投入资金万元,14 年合计投入扎囊县援助资金万元。用这些资金实施援助项目 40多个。同时,我市共选派了五批 33 名党政干部入藏对口支援,派出科技人员实地服务 20 多人次,培训人事、教育、卫生、水利水电等业务骨干 35 人。回顾总结 14 年的援助项目,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项目带动力强。紧扣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侧重于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如桑耶寺门楼、县城公路、广场、农贸市场、宾馆等等。二是项目惠及面广。我市援助牧民的2000
11、 个太阳灶、全县小学课桌椅(屁股离地工程) 、县城有线电视、医院医疗设备、扎囊中学等项目,直接受惠于民,深受群众欢迎。三是项目建设标准较高。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管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二、倾注真情,尽心尽力自从结对支援扎囊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把扎囊县当作自己的一个管辖县看待,支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据统计,从 1995 年开始,全市先后由市四大家主要领导率团考察 21 批次,有 100 多个县(市)区和行政部门,130 多个工商企、事业单位,340多人次参加组团考察。通过考察,调查了解了受援地区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在承诺项目之外,还捐赠县城 30 多万元的电力设备、新建桑
12、耶寺派出所,解决 5 个乡镇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并派出规划、公路设计等部门,为扎囊县城无偿规划设计等等。同时,人民也把对口支援工作变成了自觉的奉献爱心行动。近 14 年来,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先后捐款捐物达 1000 多万元。另一方面,我市在选派援藏干部工作上,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认真把好选人用人关。这些干部尽管分工不同,但他们求真务实,积极开拓,团结奋进,敢于牺牲,克服各种困难,为扎囊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做出了较大贡献。这些年来,扎囊县的财政收入从 1995 年的万元,提高到 2007 年的万元,增长了 23 倍。我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援藏干部的精神状态,那就是“尽心尽力
13、、尽职尽责;倾注真感情、用心办实事” 。三、完成任务,兑现承诺今年是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第五个“3 年援藏计划”的第二年,在这个“3 年计划”的执行中,我们将信守市委、市政府的承诺, “后三年较前三年力度不减,并略有增加” 。在援助资金总规模万元的基数上有所增长,力争达到万元。多年来,我市援藏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离不开山南地委、行署和扎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这是藏汉民族团结,互相支持,相互促进的丰硕之果。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山南地委、行署和扎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援藏干部的关心、关照和支持。作为市来讲,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尽了自己的努力,但由于受到本身财力和资源的限制,支持投入的项目资金比较有限,某些方面还请各位领导包含和谅解。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 14 年的对口支援经验,调整好工作思路,积极与扎囊县委、县政府密切配合,争取在来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最后,我希望市与扎囊县,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为增进民族团结、加深友谊,共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