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大空头观后感电影大空头观后感周末抽空看了一部美国的电影大空头,讲的是主人公们在 05 年发现美国的房地产业泡沫已经成为事实,而对赌房地产会崩盘,到 07 年大赚一笔的事情,所以他们也就成为做空美国房地产业的导火索。当他们赚取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时,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看到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几百万人失业,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矛盾重重。可他们也是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代表。美国的法律不会制裁他们,因为他们是合法的。究其原因,是谁造成了巨大的泡沫呢?这才是根本原因。谁造成的原因,谁承担的代价就会更大,当然是美国的银行业。对比国内房地产行业,算不算巨大的泡沫呢?房价对应收入比、官方公布的 7.8
2、 亿平米待售库存、空城、房叔房姐、蜗居等等已经说明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了吧。可谁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呢?谁应当为此付出代价呢?谁会做刺破泡沫的人呢?在国内肯定没人敢做大空头的。刚性需求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改善性需求就别自不量力了。其实,说起这个“刚性需求”这个名词,我觉得无比可笑;但是,我也极其佩服使用这个词用来推销房地产的第一人,太适合这个国情了。先说说为什么可笑。刚性需求是用来形容人与房子的关系的,看似恰当,只不过是一顶好看的绿帽子。房子就是住所,是人类最基本需求的生活资料,它如同温饱一样重要。人类发展的第一步就要为温饱和住所奋斗,因为这是实现安全感的第一步。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在五千年前
3、,甚至一万年前足以解决温饱和住所问题了。发展的进程的下一步,是追求科学、艺术等等更更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当然这一进程被自然灾害、战争、恶政严重阻碍了。可毕竟还是进化到了文明社会。可就在文明社会的今天,无数的人为这个“刚性需求”疲惫不堪,不可笑吗?这无数的人如果有闲暇的时间,去探寻智慧,去自我超越,这个国家岂不是进步的更快吗?如何适应国情,就不赘述了。是谁造成的滔天泡沫的应当承担责任,应当付出代价。众多屌丝,因为买不起房,结不成婚,在付出着代价。请比屌丝勇敢一点吧。纸是保不住火的,用什么能包的住泡沫呢?有句谚语:玻璃的宿命是破碎。难道泡沫的宿命能硬的过玻璃吗?电影大空头观后感这部获得 2016
4、年第 88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其实在电影圈,似乎反应不嘉。毕竟,要更好的看懂这部电影,需要了解金融圈那些堆积如山的、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和公式,对于以放松、消遣、娱乐为主题的电影圈来讲,确实很不讨喜。当然,对于电影的意义,远不止放松、消遣和娱乐这一点。而通过电影,去认识和感受不同于平常的经历和生活,是我自己定义的电影的根本价值。那么,从我的标准来看,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高分电影了。在电影中,有四组不同的人马,从自身所接触的层面出发,在不同的方向上推进、研究、琢磨,最终发现了那个事实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阶段的崩溃边缘。这就好比面对一个现在最为流行的词在表达的内容:发现了风口 。发
5、现这个风口 的过程,充满了四组人马各自的曲折,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当不易的过程。而当他们满心欢喜的等待接住这个天大的馅饼时,麻烦才刚刚开始。关键,就在于等待两个字经济崩溃,在当时看来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具体在哪个时间点上崩溃,就没有人知道了。而等待 ,恰恰是最需要成本的,相当高的成本它包括资金成本(按月不断追加的担保金)、心理成本(在心理上对于自我怀疑和抗压能力的磨砺 )、道德成本(对于做空行为需要面对世俗的排斥和抵触) 、司法成本(FBI介入的内幕调查) 等等。是的,能扛过这些之后,你就有机会取得你目标的结果了。当然,如果没有扛到最后一步,将面临空手出局,甚至负债破产而最终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目标,
6、真的只是一线之隔的事情。整部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于这个等待过程的讲述和表达。这是一个对人全方位考验的过程。在找对了风口的情况下,依然要经历这些九死一生的过程,剧中人物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纠结与彷徨不断冒出的自我怀疑,不断出现的团队内部怀疑,不断面对的来自外部世界的质疑这些过程,看得我心如刀绞。这些,将是我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所必定要面对那个程度、并且可能是更大的程度。其实,根本无所谓风口不风口,因为世界的根本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经历的所有,就是你自己价值的积累和体现。因为,这些才是实现路径上一定会经历的,这些就是实现路径上需要经历的。这个世界上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本
7、来就不多,不经历这些,怎么会轮到我们自己呢?!经历了这些过程之后,如果实在不能实现,那么,你在别的地方也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最艰难的部分,你已经经历过了。正因为如此,我认识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实现只与我自己的积累程度有关,而我自己的积累程度,我自己可控。那么,我的实现,我自己可控。而这,是一个无比美妙的事实。电影大空头观后感大空头讲美国房贷大泡沫的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只看了一遍,没看懂。我看电影就是为了锻炼听力的哈哈。对于金融行业,我知之甚少!对于看后的想法有几点:1、可以做一些提前消费,但是前提一定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当然,这个能力范围之内包括了你是否可以运用父母亲
8、戚朋友伴侣孩子的资源。可是,我的建议仍然是,除自己以外的任何资源都是不可靠的,即便想使用,也要节制。比如,你一个月的薪资是 1000rmb,那么你房贷的数额尽量小于等于 1000rmb。凡事,给自己一个底线非常重要。大部分人抗压的能力都挺弱,想要睡好觉,就不要过度提前消费。影片中的房贷泡沫我个人觉得,是因为有些人贷款买了太多房子,所以最后无力偿还。试想,如果能力有限的人仅仅拥有两套房产,是不是不至于无力偿还呢?至少,无力偿还时,船好小掉头,可以卖掉减轻压力。2、电影里讲的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投资房产,地理位置很重要,尽量投资好卖的房产。3、踏实的做人,不要想投机取巧的事情。尽量做实业来
9、积累财富。如果想碰股票债券证券保险金融之类的投资,请务必了解自己的能力。我是一个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对于金融业完全不喜欢,也没法研究下去,非常不适合做金融投资。4、即使在美国,也存在着道德沦丧,也存在着道貌岸然,也存在着缺少良心的人,总之,有人的地方,一定是各类的人都有。如果我不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尽量把自己放在离那样人少的地方,这样生活起来才舒适。美国的社会体系中,其实法律规范很健全,所以,显现出来的是人们的素质相对高一些。5、世界上的财富规律就是 20%的人掌握了 80%的财富。我想这个规律适用于从古至今。不需要成为最富有的人,一个人太富有了,未必有那个福气享受他们。太富有,如果精神世界跟不
10、上,往往失去的是亲情,友情,爱情和家庭。太过富有,身边的人就会多起来,让人看不清楚真假,也不知道忘记了珍惜。财富这个东西,可以追逐,不要贪婪,即便追逐成功了,也要强化精神世界来消化。6、影片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是脑子不一般的人,是普通人比不了的,没有模仿性。但是,这个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请别贪婪,否则报应迟早到来。7、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家人!陪伴自己的、能给自己心灵上慰藉的永远是家人。8、要量体裁衣的做自己,不能盲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财富,也必须追求,但是要有度,慢慢积累,才能慢慢消化。电影大空头观后感读完掩卷之际,100 年前利维莫尔的一段话浮现在脑际:“华尔街不曾变过
11、。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有变。 ”100 年前的经济历史背景和造就大萧条的一些原因可能与最近的次贷危机完全不同,但风云变幻、历史变迁中,那些基本的规律和逻辑就像亘古的星辰一样,在拨开历史的云雾后,熠熠发光。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与新技术时代相伴的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蓬勃发展的商业、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催生了信贷的发展,反过来,信贷的发展又助长了前者的繁荣。金融行业开始不满足于既有的放贷业务和利润规模增长,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杠杆。它们将各种贷款变成产品,然后基于这些贷款开发出各种债券,将债券通过层层关系最后卖给普通投资者(
12、也就是普通的消费者) ,以此来收回资金并进一步的放贷。这种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开发更多的债券、得到更丰厚的利润,金融机构制造了更多和更复杂的相关金融衍生品,并将风险控制的标准降得越来越低,最后甚至“将钱借给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者”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房地产泡沫和各种有意无意的风险忽视,那些被认为是最精明和最谨慎的华尔街投行、评级机构及其他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为了利益和贪欲,将次贷的泡沫越做越大。而这个泡沫不断的自身强化,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欲罢不能。他们制造和包装债券,把最差的债券打包成金融产品,然后为了进一步的开发债券,在用完贷款之后又凭空制造出
13、一些虚假的贷款。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他们自我陶醉到了荒谬的地步,举个例子,到了大崩盘的前夕,那些开发和售卖债券的人甚至希望市场上有更多做空自己债券的产品,以此来扩大自身债券业务的规模这就好像制药企业希望通过宣传药物的副作用以此来卖更多的药一样荒谬。在这场保守估计带来上万亿美元损失的次贷危机中,上百年来历经风雨、精心设计的各项金融制度和风控制度被华尔街的贪欲击得粉碎,或者可以说,面对人性,这些制度本身就存在重大的缺陷和漏洞。和前面的每一次一样,这一次失败的还是人类自己。站在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学到了更多,似乎,什么也没有学到。在这本关于次贷危机的半纪实作品中,刘易斯生动的刻画了几个先知先觉的投
14、资者,他们最早认识到市场的荒谬和疯狂,并采取行动来应对。他们中间有独眼的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巴里,有很小的对冲基金经理查理,有性格古怪的从律师转行证券业的艾斯曼。他们都是小人物,性格和生活经历迥异,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认识事物的真相有偏执狂般的热情,独立思考,拒绝随波逐流,逆着潮流坚持的勇气。当次贷市场一片繁荣,所有人都沉醉其中而拒绝或者不知道去面对真相,羊群效应驱动着无意识的人们在散场的凌晨钟声敲响之前载歌载舞。几乎所有人选择了沿着似乎一直光明的道路前行,包括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人类的贪欲驱动着一切,却唯独忽视了那些最基本的常识和原理:太多没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得到了借款;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们
15、承担了几十倍的杠杆;虚拟金融的规模是全球 GDP 的十几倍;金融衍生品复杂到没有人能够理解;几乎所有次级贷款池里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无人知晓;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过高的估值但几乎没有人清醒。书中还有一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摩根士丹利的抵押债券交易员豪伊,他创造了 90 亿美元的历史上最大的单一交易亏损。作为摩根士丹利的抵押债券明星交易员,豪伊的聪明和能力毋庸置疑,而且很早的时候他就认识到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买入了 20 亿美元针对 3B 级次级债券的对冲产品。但为了冲抵成本对短期业绩的影响,他又买入了 160 亿美元他认为绝对安全的 3A 级次级债券相关产品。问
16、题的关键是他太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3A 级没问题,3B 级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仔细分析,在这个事件里有两个漏洞:豪伊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次级债券;市场的长期上涨和对利益的追逐让豪伊和摩根士丹利丧失了警惕,变得贪婪。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而对于前者,我还不能肯定。看到书中那些弄潮儿的精彩演出,不由想到了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们。在这场群体的癫狂中,巴菲特芒格们早就预见到了市场的不理性和疯狂,对于常识和规律的热爱和坚守,让他们远离这个市场,正如历史上他们一次次远离的各种泡沫和危机一样。不认同,不参与;不了解,不参与如此简单的原则,却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独立思考,相信常识,坚守价值,这些简单的关于价值投资的原理让投资远远超出投资本身的范畴,让投资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终身的修行,也让价值投资不仅成为一种投资致富的捷径,还成为一种可以指导我们生活工作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