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说出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城市交通:19 世纪中后期 传入中国, 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1906 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 建成;1924 年 开始有 运行。1969 年, 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 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 专线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2轮船航运:1865 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 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最早的 ,首
2、次打破列强垄断。3铁路建设: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 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 年, 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4民航事业:1909 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1)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 年“ ”正式成立。(2)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 ,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3)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
3、电部成立,开创了 的新时代。2电信(1)电报:1877 年,福建巡抚 在 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 。1906 年创设 ,1932 年中国还开设了 业务。(2)电话: 年,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电话开始传入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到 2003 年,中国电话用户已居世界第一位。【归纳总结】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4、【史料探究】 铁路建设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 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 1838 年,英国已拥有 500 哩铁路 ; 到 1870 年,拥有15500 哩铁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建造铁路致使“山川之神不安即
5、旱涝之灾易招” ;火车飞行, “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福议。材料三: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粵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 1830 年到 1870 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1)原因 :工业生产的发展 ;蒸汽动力的推广 ;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资
6、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竞争和侵略。(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认识。认识 : 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 ; 民族独立是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 ; 近代列强侵略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 铁路建设要服务于国计民生【巩固检测】119 世 纪 70 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 。这说明( )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 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 D.通过建铁路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 2.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
7、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 江南铁路通车后, “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商品运输成本提高市场上洋货流行思想观念逐步解放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 B. C. D.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 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 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 4 只鸟翼的船右图氕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
8、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4.1880 年 4 月 25 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5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 “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