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

上传人:cqddxx 文档编号:491809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朝诗人们心中的“花花世界”一、杨花杨花,因时而开,随风起舞,飘泊不定,意趣万千。有人建功立业,豪情万丈,借杨花飘飞抒心花怒放之情;有人贬官降职,流放异乡,借杨花漂泊抒颠沛流离之苦;有人才华溢。傲视群伦,借杨花漫天飞舞抒鄙夷不屑之嫌;也有人吊古伤今,触景兴怀,借杨花凋零,抒沧桑兴亡之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下面,择例类析,以飨读者。(一)建功立业之花。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通过一个青楼少妇的眼光来见证年轻将军立功受赏的辉煌。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第一首诗描绘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白

2、马金鞍,风尘仆仆,可见年轻将军的英俊伟岸、威风凛凛;万马奔腾,旌旗猎猎,可见皇家军队的纪律严明,行进有序。 “长杨” 、 “建章”这些金碧辉煌的字眼尽显豪华富丽风采, “武皇”出迎更见得这支军队的军容威赫、功勋卓著。第二首诗点明人物身份和关系,交待军队班师回朝缘由。原来,那位飒爽英姿的将军正是楼头少妇的丈夫,他正统率千军万马,立功回来,接受皇上的封侯晋爵。长安御道,风尘滚滚,杨花满天,充分烘托出年轻将军躇踌满志、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也可看出楼头少妇夫贵妻荣、喜出望外的心态。杨花飘飞,折射出英雄美人共享因功业而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二)漂泊离恨之花。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触景生情,伤离感

3、怀,抒写对友人流放他乡的担忧和牵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被贬官降职,流放夜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世道之不公,令作为朋友的李白耿耿于怀,念念不忘。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切境适情。杨花落尽,漂泊无定,烘托友人发配蛮荒,离恨天涯,颇有隐喻身世飘零之感。子规啼鸣,泣血含冤,更是诗人为友人鸣抱不平的体现,也渲染了离别之恨,相思之苦。花鸟入诗,合时合情,巧妙地点化出诗人的伤离苦恨。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落笔江亭春景,烘托朋友二人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

4、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反衬出朋友二人南北异途,各奔前程的离情别绪。垂柳飘拂,杨花飘飞,染上了一层临别伤离的惨淡哀愁。(三)怀古伤今之花。李益的汴河曲写诗人凭吊古迹,触目伤怀,抒发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一、二两句以对比凸显沧桑巨变。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绿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碧野千里,田畴相接,纵目远眺,春色无限,可是,汴水边上的炀帝行宫,当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风采。如今则已经荒废颓败,只剩下

5、断垣残壁供人凭吊,无限春色与荒凉破败对照映衬,可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三、四两句以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非但不能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一种见证,也是对当代统治者穷奢极欲、耗尽民膏的一种暗示,一种警诫,所以才有“愁杀人”的伤心凄惨。(四)托物言志之花。韩愈的晚春即景运思,托花说志,饱含哲理,别具情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关于此诗“杨花”喻意,向来有不同理

6、解:一是杨花无才说。草木留春,争芳吐艳,万紫千红,溢彩流光;杨花榆荚,乏色少香,因风起舞,来凑热闹。前者喻才华横溢,光彩照人;后者指才疏学浅,不自量力。两相对比,杨花的无才无思无能格外显明。二是杨花争春说。尽管花草树木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令人满目生辉,可是“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扬长避短,争鸣争放,为“晚春”争光添彩,这份朴拙和勇敢,这份执着和竞争不也让人肃然起敬吗?三是杨花有为说。比照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知,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派的开山人物,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之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

7、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诗人是以此鼓励大胆创造,杰出有为的后生。以上诸说,均是以花言志、借花说理,充分拓展了“杨花”的意韵空间。二、梨花梨花开在唐诗里,可以不择地点、不分时节,因人而异,因境而别。无论是深宫庭院,还是塞外沙海;无论是暮春时节,还是胡天八月;也无论是迟暮美人,还是飘泊游子:梨花都随时随地为人盛开,有花团锦簇、洁白如雪的壮观,有随风飘零、满目破碎的凄凉,也有沐浴朗月、临溪绽放的高洁凡此种种,千姿百态,意趣万千,构成了一个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世界。梨花写得最富奇趣的当推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开头四句是这样

8、写的:“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胡天八月,内地是烈日炎炎,酷热难当,胡地却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此为一奇;胡地八月,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寒彻透骨,诗人却妙想设喻,说梨花盛开,热闹缤纷,不见凄神寒骨之感,只觉温馨热烈之兴,此为二奇;“千树万树” ,夸张造语,读之遐想,顿觉花团锦簇,芳香扑鼻,兴奋惊喜油然而生,此为三奇;荒寒凄冷的八月胡天,写得如此热烈温暖,生意盎然,岑参真可谓灵犀一点,妙手回春啊!同为冬雪,同为梨花设喻,杜牧的初冬夜饮所传达的心绪却截然不同。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一、二句写诗人被贬官降职,作

9、客他乡的孤独苦闷。积病缠身,愁思郁结,只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偏逢天寒岁暮,诗人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三、四两句移步换景,寄慨遥深。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团团梨花。诗人孤烛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结尾一问,凝聚着诗人颠沛流离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茫茫如雪的梨花,茫茫如花的积雪,渲染出诗人飘泊浮世的愁思苦情。刘方平的春怨写宫女的孤独寂寞,借梨花飘零隐喻美人迟暮、青春不再之悲。 “纱窗日落渐黄昏,

10、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全诗描写环境,由内及外,由近及远,层层烘托,突出女主人公命运之悲苦和内心之凄凉。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梨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女主人公无依无伴,与世陋绝的悲惨处境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写梨花飘零,满地狼籍,与美人迟暮、泣泪涟涟两相映衬,引发读者对美人身世可悲、青春暗逝的类似联想,刘方平真是含蓄得可以!此诗写梨花满地,属于王夫之所谓“以哀景衬悲情”的笔法。唐诗中同写梨花还有以“乐景衬哀情”的笔法。无名氏的杂诗以想象中的故园梨花溪月之幽雅高洁来反衬游子客居异地,有家难回

11、的羁旅愁怨。全诗是这样写的:“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一、二两句交待诗人羁旅长安,有家难归的困窘;三、四两句想象故园旧山之景,抒写思乡念亲之情。一树梨花,沐浴着朗朗月光,静听潺潺溪水,象亭亭玉立的仙女,笑容可掬,姿态可亲。故乡的梨花啊,美丽高洁,幽雅迷人,可是对于飘泊在外的诗人来说,岂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吗?“不知今夜属何人”问得何等伤心,何等苦涩!溪月梨花越是空蒙优美,就越能够反衬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一树梨花,一段风月,这里的每一处客栈,每一座庭院,每一条小溪,每一缕春风,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颗心灵,就那么静静地凝固在唐诗的意境里。一千年过去

12、了,又一千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候你的到来,等你来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三、杏花杏花,因春而发,春尽而逝,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有人在羁旅飘泊中感受到杏花盛开的热烈温馨,有人在惆怅莫名中发现杏花绽放的朦胧灰暗,有人在历尽坎坷后感叹杏花飘飞的落寞凄凉,也有人在相思离别时哀怨杏花凋谢的苍凉无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下面择取部分杏花飘飞的唐诗,稍作剖析,以飨读者。(一)轻愁淡喜之花。杜牧的清明抒写“路上行人”的悲喜情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一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

13、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这时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欲断魂”呼应并深化了“雨纷纷”的情感氛围,突出行路之人的心事重重,凄迷纷乱。一、二两句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的羁旅愁思。三、四两句则记事志喜。行人希望找个酒家,歇脚避雨,饮酒浇愁,于是问路牧童,牧童随手一指让人产生意外的惊喜:那隐约可见的枝头红杏,那随风飘飘的古朴酒旗,唤起了行人心间多少热情和温馨啊!红杏出林,粉红似霞,遥而可及,望而心动。一颗流浪飘泊的心在红杏林边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暂时的安顿,行人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轻轻的喜悦,淡淡的欣慰。全诗

14、四句,先愁后喜,借杏花闪现传行人悲喜交加之情,细腻而曲折,感伤而凄美。温庭筠的碧礀驿晓思借诗人梦醒所见抒写思乡之情。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诗人大梦初醒,迷离恍惚,只见孤灯荧荧,明灭不定;只觉楚国故里,远在天涯。他不禁悲从中来,怅然若失,走出客舍,徜徉庭院,只见晓色朦胧之中,残月缓缓下沉,山杏开满庭院,原来长夜悲啼的子规这时也敛声静气,歇息下来,在清晨的清空静谧当中,诗人有一点思乡的寂寞和忧伤,也有一份满目春色、繁花似锦的喜悦和欣慰,陌生、孤独、惊喜、欣悦交融在一起,借“朦胧淡远”的杏花巧妙地传达出来。(二)心绪缭乱之花。李商隐的诗以捕捉和描绘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

15、的诗意感受而见长, 日日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写的就是由烂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意绪。“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首句写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造语新奇,意趣盎然。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万物生长,方兴未艾,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热烈欢快的勃勃生机。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似乎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日日与时光争雄比长,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现它的全部美艳。这一比斗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轻微惆怅,暗逗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城郊野外,山路横斜,艳阳高照,杏花盛开,惠风和畅,芳香四溢,极目远眺,只见山杏灿烂却微呈

16、白色,亮人眼目却略带灰暗,这种色调容易触动诗人春日的无名惆怅。杏花开放,一见春光烂漫,二见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三、四两句更进一步点出了诗人消融纷扰的企盼。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摆脱眼前这种纷扰不宁的状态,能够象这百尺游丝一样轻松悠闲呢?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芳香四溢的杏花实际上折射出诗人伤春、伤情的纷乱不宁。(三)轻浮易谢之花。花本无情人有意,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借花言情。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就通过对比杏花和幽竹来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如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前面两句写眼前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渲染出春光消逝,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后

17、面两句写诗人的惊喜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花鸟销声匿迹与幽竹“不改清阴”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回归草堂的发现之喜。耐人寻味的是,写花写竹别具象征深意。 “不改清阴”的幽竹象征着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风亮节;与此对应,随风飘零的杏花、辛夷花则隐喻屈俗变节,易衰易谢,经不起考验的凡夫俗子。两相对比,可见幽竹(实际上是诗人心志的写照)之坚贞高洁,杏花之脆弱易谢。杏花飘飞写尽了人生的浮躁不宁,趋时易变。(四)美人迟暮之花。花红易逝,红颜易老,人花相喻,言愁说恨,这在古代诗词中当是普遍现象,戴叔伦的苏溪亭就是反映这种题材的典范之作。借暮春花草烟雨写美人怨别离恨之情。 “

18、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溪边亭畔,青草遍地,绿水悠悠,这般景致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恨。东风吹拂之中,美人斜倚阑干,凝眸沉思, “问女何所忆,问女何所思?”燕子不归,春光将尽,美人悲从中来: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何处是归期呢?“一汀烟雨杏花寒”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丽日晴空下的艳丽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不正婉转地隐喻苦苦等待、容颜衰老的薄命美人吗?凄风苦雨中的杏花,憔悴无光,烘托出美人迟暮的惆怅哀愁。四、菊花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纷、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倍受文人亲睐。唐诗中有许多咏菊言志、歌菊抒怀

19、的诗篇,品读这些浓情四溢、思想飞扬的诗篇,可以使我们对唐代诗人的人格理想和生命情怀有一个真切的了解。下面挑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诗篇分类赏析,以飨读者。(一) 、幽人高士之花。菊花,幽独淡雅,孤高傲世,向来是幽人高士隐逸情怀的象征。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抒写诗人重阳访友,崇尚隐逸的情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六句写故旧之交,有约必至,招之即来,平平淡淡,至真至诚;写村居环境,绿树幽幽,青山依依,清淡幽静而别有天地;写主客欢饮,桑麻入话,场圃生情,貌似琐碎而性情活现。六句诗告诉我们,宾主志在高山,情在流水,天然绝俗,一派纯

20、真。最后两句写主客相约:重阳佳日,饮酒赏菊,再申心志,重温旧情。菊花,是远离尘俗、孤芳自赏的隐士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洁身自好、高标独步的人格情操的映射。 “还来”透露出诗人对这种淡泊宁静,幽独雅致的隐士生活的向往。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活现友人流连山水,高蹈尘外的潇洒风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前四句写环境。荒郊野外,杂草丛生,桑麻成林;住宅附近,篱笆绕园,秋菊遍地,虽然时至秋日,不见花艳,却可从这篱边丛菊看出友人心性高洁,志趣淡雅。后四句侧面描写友人的活动,远离尘嚣而流连山水,寄情世外而高标独步,不以尘事为念,不以

21、俗务为累,潇洒不羁,疏放不俗,活脱脱一副高人逸士的襟怀风度。全诗写菊喻人,凸现隐士风采。(二) 、感时伤怀之花。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抒发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二句说自己身逢战乱登高无酒的凄情落寞,暗含对时局动荡,佳节不幸的不平不满。三四句写诗人怜花思乡,忧国忧民。长安故园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血雨腥风之下,于断垣残壁之间,丛丛菊花寂寞开放,凋零破败。触目惊

22、心的秋菊特写,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情,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全诗怜悯菊花,感伤时世,离乱苦恨,揪人心痛。杜甫的九日也是对花发慨,思亲念乡,忧国忧民。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前四句说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也无心赏菊,故而发号施令, “菊花从此不须开” ,天真任性的话语折射出诗人生活的艰难困苦。五六句对比思乡。漂泊异地是残阳如血,黑猿哀啼,自己不免泪下沾裳;回想故园是霜天秋晚,白雁南来,令人倍感亲切。对比之中流露

23、出强烈的思亲怀乡之感。最后两句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哀愁叹老,寄托漂零寥落之感。 “干戈”点明诗人身逢战乱,流落天涯的悲苦处境。全诗悲病叹老,伤时忧国,抒离乱之苦,发愤慨之思。菊花,被染上了一层浓郁厚重的忧苦愁思,不赏心悦目,却可以惊心动魄!(三) 、坚贞高洁之花。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二句写爱菊,爱有多深?情有多浓

24、?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风送爽,菊花灿烂,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 “遍绕” “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的神韵,也是诗人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把菊等同于野生杂草而不屑一顾,一般人们则在九月初九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在鬓发之间,可见人们爱菊成风,

25、对菊是尊敬有加。三、四两句也是运用对比,更集中、更有力地表现出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先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再歌咏菊的品质,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不羡”加重语气,更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四) 、战天斗地之花。唐代诗人林宽有诗“莫信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能解诗

26、”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之态,凸显菊花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 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一、二两句极言菊花迎风盛放,顶霜抗寒,足见其颈健挺拔,不屈不挠之风骨。 “蕊寒香冷”凸现菊花芳香四溢、幽冷袭人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鸣抱不平。三、四两句揭示菊花生长环境的寒冷和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司春神) ,就要改天换地,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浪漫的想象体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

27、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黄巢的另一首菊花则塑造了许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英雄形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首句直抒胸臆,表达热切、激越的期待之情。第二句以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对比,显示菊花盛开、独占风光的精神风貌,实则暗喻人民的力量强大无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杀”字给人以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力量感。百花消逝自然喻指封建势力土崩瓦解,嚣张不再。三、四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图

28、景。丛丛菊花,遍布长安,阵阵香气,直冲云天,朵朵英姿,飒爽威武。这哪里是满城开放、灿烂辉煌的菊花,这分明是披坚执锐、精神抖擞的英雄战士!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昂扬奋发、志在必得的豪迈信心,而这,正是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的精神力量的写照。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同为菊花,却因时不同,因人而异,因势而别,诗人敷彩绘菊,传情言志,表现出情彩飞扬的生命个性和锋芒毕露的思想力量,仔细品读、揣摩这些咏菊诗篇,实际上,我们不仅走近了一个时代,更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心灵世界。五、梅花梅花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亲睐,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

29、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唐诗中有许多咏梅诗,它们或托梅言志,赞凌寒独放的风骨;或描形摹态,抒身世坎坷之悲;或点化生情,发思乡怀人之慨。下面择取部分咏梅诗,稍加类析。(一) 、傲霜斗雪之花。张谓的早梅描写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备,自成高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一“迥”一“傍”构成对比,暗示了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

30、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出早梅的迎风傲寒风采。齐己的同题诗作则托梅寓意,状志传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首联以寒冬腊月万木凋摧与梅树孤根独暖、生意复苏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以山村野外白雪皑皑作背景,映衬梅树“一枝独放”的精彩。雪掩山村,孤梅独放,苔枝缀玉,其景奇丽,其情惊喜。颈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上句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四溢,下句说梅花外貌素艳,高雅芳洁。齐己早年曾热心功名,抱负远大,然而科举不第,不为他人赏识,故有怀才不遇之慨。写梅花长于山村

31、野外,与风、禽作伴,内怀“幽香” ,外现“素艳” ,不戚戚惨惨,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独放异彩,实际上是隐喻作者不甘平庸,不畏困厄,傲然独立,大展宏图的心愿。一株自信满满,光华四射的梅映射出一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心。(二) 、伤时感怀之花。李商隐的忆梅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的后期之作。开篇即写诗人漂泊天涯,滞留异乡的孤独苦闷。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在异乡,寄身幕府,已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即“死死地” 、

32、“牢牢地”的意思,让人感到投身异乡,地老天荒,永无出头之日。无可奈何的悲哀,难以名状的厌烦,全在其中。次句落笔眼前,写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倾吐诗人悲极而乐,因春而喜的心情,感情和第一句相反。三、四两句诗境一转,情意顿跌。面对姹紫嫣红的“华物” ,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望春而凋,诗人遗憾不已,不免对它怨恨起来。着一“最”字,可见怨恨之深,悲痛之大。实际上,写自己怨梅恨梅,乃是为了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悲。诗人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中、晚年大多心灰意冷,精神颓唐,这不正与“早秀先凋” ,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颇为类似吗?“寒梅最堪恨”的嗟

33、怨中透露出诗人暗自神伤的痛楚和沉沦羁泊的不幸。(三) 、思乡怀人之花。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抒写诗人访友不遇,闻梅思春的万千感慨。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一、二两句分别以繁华故都洛阳与蛮荒苦地江岭(岭南地区,唐代流放犯人之地)对比,以友人才情横溢本该大有可为与如今被贬官降职流放他乡作对比,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君主昏庸的弊病,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慨不平。三、四两句把岭南梅花早开、风光宜人与洛阳春花迟放、风光旖旎作对比,公开宣言前者“何如” (不及)后者,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亦可看出友人滞留异地而思念故土的深挚情怀,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啊。王维的杂诗

34、 (其二)采用见友发问、借梅发慨的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二两句诗人口而出,两呼“故乡” ,可见诗人“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和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远行千里,久在异乡,永远也忘不了那株梅,那扇窗,那个家啊!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开头四句则以乐景反衬乡愁。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战乱年代,饱经

35、忧患的诗人颠沛流离,客居异地,即便遇上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致,也目不忍见,愁肠百结。思乡的凄惨在亮丽的景色映照下更其沉重。高适的另一首咏梅诗塞上听吹笛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六、桃花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唐诗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文人们往往喜欢

36、拈“花”惹草,兴感抒怀。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或尽显生机凡引种种,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品读“桃花诗” ,一朵朵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奇葩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一) 、自由隐逸之花。李白的山中问答抒发诗人高蹈尘外,醉心山林的隐逸情怀。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一、二两句“问”而“不答” , “笑”含悬念, “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睿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

37、不寂寂于逝,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李白的另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土不遇则讴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无踪的隐逸风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友人生活在一个山青水才、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飞泉,耳闻钟声;可以与麋鹿为伴,与青松为友;可以浪迹山林,心游道院。后面六句环境兼活动的描写凸显友人淡

38、泊高洁的志趣和逍遥自在的风采。一、二两句展现诗人缘溪而行,穿山进林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好一派宜人景致,令人联想到友人居住此中,如世外桃源,似人间天堂,超尘拔俗而自由自在。桃花,为环境添色,为人格增辉。张旭的桃花溪表达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画远景,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似飘浮而动,如临空而飞。意境幽深神秘,朦朦胧胧。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屿(石矶) ;清溪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

39、拂风。诗意美妙空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直写桃花而桃花传情。诗歌写得象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令人神往,张旭是高手!(二) 、悲愁苦恨之花。杜甫的南征抒发诗人老迈多病,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诗歌后面六句抒悲情,有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有年老体衷、疾病缠身的无可奈何,有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愤愤不平,还有百年歌苦、知音乏绝的沉痛喟叹。前面两句描乐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眺,枫树成林。好一派美妙迷

40、人的春江景色!如此欢快明朗的色调,如此生意盎然的景色,如此光艳灿烂的桃花,反衬出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的忧郁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却伤人魂魄。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一)以花喻人,揭示宫女的悲苦命运。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一、二句以凄清画面见长。高墙大院之内,一个暮春的早晨,宫女在桃树下徘徊,看看“树头” ,花朵越来越少;瞧瞧“树底” , “残红”越来越多。春风阵阵,桃花飘零,满地狼籍, “惨”不忍睹。这种伤春惜花的描写隐含着宫女对自身年华逝去、命薄桃花的嗟伤。三、四两句以议论取胜。桃花凋谢,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来,自然自在,不怨风,不怪雨,可是,宫女的

41、命运却远远没有桃花结子那般幸运、自由,滞留深宫,青春不在,幸福无缘,只有老大徒悲的苦叹。纵观全诗,不管是写宫女惜花恨风,还是写宫女羡花妒花,跌宕转换的诗情深深地暗示出宫女凄惨悲苦的命运,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剥夺宫女幸福,扼杀宫女青春的罪恶。贾至的春思二首 (其一)抒写流人之愁和逐客之恨。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在唐肃宗时期曾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的。三、四两句说愁言恨,上句怨东风无情,不为遣愁,以见诗愁重难遣;下句怪春日惹恨,把恨拉长,足见诗人度日如年。一、二两句描柳绘花。上句说春草丛生,柳丝飘拂,以显盎然生机;下句说

42、桃李争春,芳香四溢,可见明媚春光。这两句写良辰美景反衬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三) 、爱恋惆怅之花。崔护题都城南庄写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而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先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比喻城南女子,言其艳若桃花,光彩照人,可见诗人目注神驰、意乱情迷之态和女子温婉可人、脉脉含情之姿。两句诗文一幅画,人面桃花相映红。再说重寻不遇的失落和遗憾,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去往何处,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诗人想起了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那番

43、凝眸含笑、脉脉含情的风流,而今,桃花依旧,人面杳然,除了惆怅和失落,涌上诗人心头的还能有什么呢?全诗爱恨喜忧全由一树桃花映照而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 (其二)借桃花易谢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表达女主人公的忧患愁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歌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的形象,峦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一、二句言喜。山上,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红红火火,春意盎然;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过,潺潺流淌,情意绵绵。两句诗文烘托出农家女子陶醉在爱河中的幸福和甜蜜。三、四句说愁,托物起兴,触景生情。艳艳桃花,火红灿烂,但历时不久,易衰易谢,正如男子见异思

44、迁,用情不专的爱心;汩汩春江,清清亮亮,源源不断,愈流愈长,正如女子排遣不尽,挥之不去的忧愁。数对方变心变情,可恨可气;想自己愁忧满腹,无可奈何。全诗写花开花谢,抒爱恨欢愁。(四) 、生意盎然之花。戴叔伦兰溪棹歌画兰溪山水之美,抒渔家欢快之情。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首句描写月挂柳枝,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写月下山水,皓月当空,银辉四泻,溪平如镜,倒影清明。两句诗文把兰溪山水写得朦胧飘渺,美仑美奂。然而对于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于春潮渔汛:春雨过后,桃花飘零,溪水猛涨,鲤鱼跳滩,拨鳍摆尾,噼里啪啦。看到这种情景,怎能不让人心花

45、怒放呢?全诗写柳写月,写山写水,写花写鱼,描绘出一幅明澈秀丽、生机盎然的山水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写寻春之喜,意境深邃,情趣盎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时已孟夏,大地春归,芳菲落尽,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始盛”点明桃花怒放,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所未料之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这该令人多么惊异,多么欣喜啊。一片桃唤起了诗人美丽的幻想,绽放出浓浓的春意。此外,桃花入诗,还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用桃花流水比喻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明丽动人;郎

46、士之的“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用繁缛绚丽的王母桃花比喻邻家笙乐的热烈欢快,如梦似仙,引人入胜;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 , “花落家童未扫” (田园乐其六) ,写花开花落,无人过问,无人打扰,自然自在,充满禅意。这些绚丽缤纷的桃花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世界,品读这些“桃花”无意、诗人有心的诗歌,我们其实是走进了一个芳香四溢,深邃迷人的心灵大花园。那么,让我们用心、用情与桃共舞,与古人同歌吧。七、荷花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

47、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一) 、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 “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

48、 ,写竹以“响” ,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二) 、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 (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

49、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三) 、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 ,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