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序 言第一篇 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 1第一章 “十二五 ”发 展成就 1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1二、城市发展实现新突破 .2三、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 .3四、民生服务实现新提高 .4五、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6第二章 “十三五” 发 展机遇与挑战 .6一、发展机遇 .6二、发展挑战 .8第三章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9一、发展定位 .9二、发展思路 .10三、发展布局 .17第二篇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20第一章 打造京津冀交通枢纽 20一、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 .20二、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系统 .22第二章 建设和完善市政设施 .26第三章 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29一、打造智慧
2、城市 .29二、建设城市大数据系统 .29第三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0第一章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0一、实现园林绿化跨越式提升 .30二、打造安全生态水环境 .32第二章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34一、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34二、强化水系污染防治 .35三、实现垃圾全处理 .35第三章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7一、建立更严格的生态文明标准 .37二、彰显生态文明新风尚 .37第四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 39第一章 打造教育强区 39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39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0第二章 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1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41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1三、加强公
3、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42第三章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42一、打造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 .43二、推动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43第四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5一、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45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 .45三、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46第五篇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47第一章 构建文化产业鼎式格局 47一、全面打造环球产业 .47二、重点发展文创核心产业 .49三、串联发展运河文化产业 .50第二章 商务产业集群共生 50一、创新发展国际商务服务业 .50二、集聚多元总部经济 .51三、开拓发展科技服务业 .52第三章 做大国际一流的健康服务业 52第四章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4、53第五章 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54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 .54二、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55三、完善产业服务配套 .55第六篇 统筹城乡发展 56第一章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56一、明确乡镇功能定位 .56二、村庄分类特色发展 .58第二章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59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59二、统筹利用集体土地 .59第七篇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60第一章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60一、实施分区分类城市管理新模式 .60二、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1三、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61第二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62一、强化民主法治建设 .62二、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63三、
5、推进社区自治发展 .64四、营造全民德治风尚 .65第三章 强化人口综合服务管理 66一、控制人口规模 .66二、优化人口结构 .67三、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67第四章 推动平安通州建设 67一、创新安全维稳工作新机制 .67二、完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 .68三、加强社会矛盾化解 .68第八篇 改革开放重点突破 70第一章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70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70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71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突破 .72四、推进政策集成统筹创新 .73第二章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 73一、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73二、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74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74第三章 建立京津冀
6、区域协同机制 75一、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75二、强化三地沟通协作机制 .75三、开展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76第四章 持续扩大开放 76一、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76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77三、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 .77第九篇 实施保障 78第一章 强化规划分工落实 78第二章 加强政策项目配套 78第三章 注重实施监督评估 79序 言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2020 年)(简称规划纲要)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京津冀 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战略部署后编制的第
7、一个五年规划,是指导通州区未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科学制定和有效 实施“ 十三五 ”规划,对于通州区抓住重要的战略性机遇,在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 宜居之都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市委市政府 对全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编制。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 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的指 导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部 门、各乡镇街道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
8、和制定各 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1 第一篇 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关键时期,要强化发展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发挥新作用、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 时 期是通州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通州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 十二五” 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为“十三五” 时 期实现
9、跨越式 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分别实现 600 亿元、70.76 亿元、760 亿元、355 亿元,分别比2010 年增长 74%、123.2%、108.4%、85.4%。实际利用外资 9.8 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 ”规划目标。 2 图 1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及 增 速 图 2 地 方 财 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及 增 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高端化趋势增强,高端商务企业、总部型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加快聚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 51.2%。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42 家,中关村政策覆盖面积扩展到 34 平方公里。以高于全市的标准,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淘汰退出各类企业 293家。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住宅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比“十一五”末下降了 14.7%。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汽车消费、互联网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二、城市发展实现新突破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了 规模空前的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改造,开辟了城市 发展空间 48平方公里,为承接中心城区功能 转移腾出空间。核心区率先突破,北环环隧、东关大道等一批道路完工,市政工程加快实施,土地全面上市,进入二级开发阶段。文化旅游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
11、区项目实现开工, 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家 车联网产业基地、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实现供地。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升。道路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了 50 余条重点道路建设,公路路网总里程达到 2484 公里, 3 城市路网密度达到 3.54 公里/平方公里。市政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供水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 12 万吨,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完成土建工程;全力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区域燃气管网全覆盖;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替代,城乡供暖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承载力实现质的飞跃。高标准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比“十一五”
12、 末分别减少了 22.5%和 10.7%,PM2.5 年均浓度持续降低,大气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平原造林 19.3 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潞城中心公园等一批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2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5.01 平方米。集中治理水环境,实施 11 条中小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河东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0%。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 426.3 万平方米,实施垃圾分类,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8.4%,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7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要求。
13、三、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乡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强化分区域特色化 发展,初步形成了新城范围内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乡镇区域以园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永 顺镇、梨园 镇基本实现 城市化,城市经济、服务经济发达;台湖镇、 马驹桥镇依托园区,成为我区西南部发展的增长极;西集 镇、 漷县镇、于家务乡、永乐店镇成为东南部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 4 小城镇开发建设加快。台湖镇加快打造生 态休闲小镇,于家 务乡 中心区初具规模,永乐店镇中心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 务水平,牛堡屯 卫生院投入使用,完成 10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宋庄镇中心小学、永乐店中学、西集镇中心小学等 6 所农村学校。
14、创建 6 个北京最美乡村,130 个五星级七型农村社区。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 现代农业调粮、 稳菜、强种、增绿、精畜、节水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农业为引领的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步形成。国 际种业 园区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高通量育种检测服务平台投入使用,科技 农业水平大幅提升。张家湾葡萄、西集樱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民生服务实现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5 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40433.8 元和 22083.6 元,比“十一五” 末分 别增长 65.5%和75.1%。就 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的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
15、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 11.9万套,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升。着力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每年完成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工程。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均超过 80%。强化科技支撑,专利授权年均增长率达到 20%,技 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 21%以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及改扩建 115 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一批教学特色学校加快打造,2015 年北京二中和首师大附中与其本校实现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大区域 5 医疗中心全面建设,组建中医医联体,引进东直门中医院,全区
16、三级以上医院达到三所,获得“国家卫生区” 称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区文化中心落成开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社会治理全面优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出台了通州区城乡全覆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了 60 个精品楼门文化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发展,社工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增强,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获得“ 全国文明城区” 提名、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均保持在 98%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安全稳定。法制宣传、妇女儿童、防震减灾、民防
17、、应急、气象、档案、民族、宗教、侨务、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五、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先后成立了文化旅游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管委会,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组建了中关村园区管委会,成立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区被确定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在全市率先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 记制度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成立了 6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城乡综合改革先行先试,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
18、合作不断加强。强化京津冀区域协同,三河热力管网工程正式为我区供热,与河北省廊坊市(以下简称“廊坊” )、天津市武清区(以下简称“ 武清” )等地持续 推动北运河、潮白河水系治理,举办通武廊人才发展论坛,加强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国际食用菌大会、世界台球锦标赛等重大活动,与美国亚历山大市、意大利罗马市第十一区等 11 个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关系或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十三五” 时 期,世界 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 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增长动
19、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北京市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入到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新阶段。通州区要紧抓市行政副中心定位这一战略性机遇,实现更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好国家和北京市工作大局。市行政副中心新定位赋予城市发展新使命。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基本出发点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最终目标是落实好首都城 7 市战略定位、履行好“四个服务” 职责。 这就要求市行政副中心不仅要承接市属行政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还要将行政职能与其他城市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还要疏解自身非首都功能;不仅要搞好自身建设发展,还要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建设探索经验。要高起点、
20、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各项建设,创造出比中心城区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通州因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参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桥头堡,对内是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中间腹地,向外则要进一步密切与廊坊、武清的关系,引导产业和人口等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流动,加速形成面向区域协同的跨界城镇群,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明确了解决发展 问题的总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 战略部署与“五位一体”总
21、体布局成 为我国经济社会双 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相辅相成指导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行政审批、财政税收、投融资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也为我区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总基调、提供了新思维。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全球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 8 合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要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善用资源弥补自身高端要素的短板,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支配力,提升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发展挑战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一)发展基础薄弱与
22、转变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突出与市行政副中心定位相比,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还需进一步转变。与市行政副中心要求相比,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全区工业大院量大面广,低端产业集聚,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二)空间布局现状与城市发展新定位不相匹配空间整体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新增土地供应中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占比较高,公共服务和道路交通用地较为紧张,城乡统筹发展受到挑战。(三)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与人口较快增长的矛盾突出全区人口规模较大,导致基础设施运转负荷较大,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明显,城市供水缺口日益加大,垃圾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
23、出,生态承载能力有所不足,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宜居环境建设。 9 第三章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未来的通州,一定是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都市绿廊环绕,典雅水韵融合,绿色环保低碳,完美呈现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景观;一定是令人向往的智慧之城,政务运行高效,设施智能便捷,人民共享全域覆盖、实时互联的智慧生活;一定是令人向往的活力之城,产业高端高效,人才多元积聚,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华;一定是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城市开放包容,文化繁荣亲民,充分彰显通州味儿、国际范儿的文化魅力;是公共服务均衡优质,人民安居乐业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一、发展定位充分考虑国家及北京市重大发展
24、战略布局和我区发展基础、发展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国际视野、突出优势的原则,将通州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国际商务新中心、文化发展创新区、和谐宜居示范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承接好北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服务机构疏解,创造国际一流的高效政务环境。国际商务新中心。充分发挥市行政副中心的综合优势,瞄准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国际融合度高的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科技服务业,强化配套和职住平衡,将通州打造成高端要素集 10 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商务新中心。文化发展创新区。把握时代文化脉搏,立足运河文明的深厚积淀,串联北京环球
25、主题公园和运河沿线各节点特色城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价值,使通州成为体现国际水准、中国特色、通州韵味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发展创新区。和谐宜居示范区。按照交通便捷、生态良好、功能完备、职住合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二、发展思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
26、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区域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三大原则,实施深度城市化、产业梯度发展、协同联动发展和改革创新驱动“ 四大战略” ,实现基 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 11 服务、城乡统筹、城市治理能力“五大跨越” ,城市形象、经济转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区域国际化“四大提升” ,为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
27、撑。(一)坚持三大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中心城区的溢出效应会逐渐显现,要结合功能定位,吸引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端要素,有序调整退出不符合定位的功能及产业,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之路。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发展与治病的关系。转变发展理念,把握影响全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做到发展与治病两手抓、两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坚持改革导向,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全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集成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率先垂范,深化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实施四大
28、战略深度城市化战略。立足建设高品质的市行政副中心,分区域差异化推进城市化。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带动,大幅提升城市交通、生态和文化品质。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全力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12 产业梯度发展战略。以“文化+”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链式延伸的大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建设成为服务经济的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农业。 协同联动发展战略。发挥截留作用,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统筹,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有效对接。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合作共建
29、和协同联动发展,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市行政副中心成为政策集成、统筹创新的改革示范。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三)实现五大跨越、四大提升“十三五” 时 期,通州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 标是:到 2017 年,行政办公区初具规模,对中心城区的功能承接取得明显成效,水绿交融的生态环境基本建成,现代城市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到 2020 年,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城市框架初步搭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
30、突破,和谐亲民的生态环境全面建成,优质公共服务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高精尖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基本建成资源配置高效、 13 地域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宜居示范区。“五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承载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路网密度达到 9 公里/每平方公里,建设枢纽型交通体系,与周边区域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 100%,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 1.3 以上,建成稳定可靠的智能电网,水电气热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建成。生态环境品质实现大跨越。水绿交融的生态园林城市基本建成。区域内地表水水质总体达到四类,
3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公共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 9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大气污染物排放、PM 2.5 年均浓度降低均达到市级要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达到市级要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跨越。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 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实现 100%,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 6 张,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达到0.45 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25 平方米。城乡统
32、筹发展实现大跨越。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各具特色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8%。 14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实现大跨越。全面建成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建成智慧城市典范区。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 万人以内。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保持在 98%以上和 99%以上。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更加严密,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四大提升”城市形象实现新提升。行政办公区、商务中心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开放运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基本建
33、成,旧城更新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展现政务商务运行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新形象。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新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 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 10%。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5%以上。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把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
34、保险续保率达到 96%以上。 15 区域国际化程度实现新提升。国际组织引进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亚信论坛永久会址、上合组织秘书处等落户通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区域街道、交通标识等城市识别系统全部实现双语标注。提供国际化的配套服务,营造类海外的工作生活环境。到 2030 年发展愿景:高端要素支配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表 1 “十 三 五 ”时 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主 要 指 标 及 目 标 值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目标 指标属性1 常住人口规模 万人 1602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平
35、方公里 达到市级 要求3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达到市级 要求4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达到市级 要求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 达到市级 要求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幅 % 达到市级 要求发展约束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幅 % 达到市级 要求约束性8 城市路网密度 公里 /平方公里 99 绿色出行比例 % 7510 城区供水安全系数 - 1.311 燃气管网覆盖率 % 10012 高速无线 wifi 网络覆盖率 % 100城乡建设13 第四代移动通信覆盖率 % 100约束性生态环境 14 细颗粒物浓度降低 %达到市级要求 约束性 16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目标
36、指标 属性15 森林覆盖率 % 3316 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6017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818 城市污水处理率 % 10019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20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 10021 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比重 % 8522 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 100约束性23 大专以上受教育人数比重 % 3024 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 % 基本实现 全覆盖预期性25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 平方米 0.4526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张 627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例 /10 万 人 175.39公共服务28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25约束性29
37、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7.53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 8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 % 123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 % 10经济发展33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5 以上预期性34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 % 83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以内预期性36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 % 98 以上37 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 % 99 以上3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降低 % 达到市级 要求3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 % 96 以上人民生活40 城区一刻钟服务圈覆盖率 % 95 以上约束性三、发展布局 17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
38、要,结合市行政副中心建 设的新形势以及北京市优化调整空间布局的新要求,按照“北优南拓、区域联动、 组团发展、一河串 联、多点支撑” 的思路,构建“ 一城一河两组团”的发展格局。图 3 “十 三 五 ”时 期 空 间 布 局一城:即通州新城 155 平方公里,是市行政副中心的城市部分,包括商务中心区、政务新区和文化旅游区,是市行政副中心的展示窗口、高端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域。商务中心区重点吸纳中心城区疏解的总部型企业,加强商务服务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务新区以行政办公区为主,南北拓展,强化办公及配套功能,发展会议、展览、金融服务等紧密型职能,重点吸引为行政办公服务的政府智库型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
39、入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文化旅游区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为核心,武 清 区 18 完善国际性服务职能。集约、高端发展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河:即北运河,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发挥运河历史文脉、生态水脉、经济动脉的作用和串联京津冀发展的联动作用,打造北运河生态文化发展带,唱响运河文明。沿运河优先布局一批文化精品项目,集中布局行政功能,突出生态效应,促进浓郁的运河文化元素、优美的水系景观与高端国际城市形态的完美融合。发挥北运河纽带作用,推动运河旅游性通航,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为带动,串联宋庄文化艺术小镇、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和西集生态休闲小镇等若干城市节点,拉伸文化产业链条。两
40、组团:即台湖-马驹桥组团、于家务-永乐店组团。组团与一城之间以及组团与周边区域之间,以绿色廊道、森林湿地、农林景观实现绿化隔离。台-马组团。该组团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区域、是产城融合型的区域次中心,重点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的完善配套。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作为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点承载区,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聚集,形成高端要素聚集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物流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等要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于-永组团。该组团是通州发挥京津冀协同辐射带动作 19 用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重点任务是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
41、务的建设水平,与武清、廊坊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20 第二篇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按照以人为本、高效便捷原则,加快构建安全、智能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一章 打造京津冀交通枢纽构建统筹开放的交通网络,显著提升内外交通畅达能力,形成承载辐射功能突出的综合交通系统。一、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以重要站点为核心,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推动新北京东站等重要站点建设,推动京唐城际、京滨城际、轨道交通 S6 线、平谷线等线路建成通车,增强区域对外交通的联系能力,构建对外交通大格局。以打通断头路、改造联通路为重点,率先实现交通一体化。有序推进与河北、天津的道路连接,分层次分批次打通断头路,推进京秦高速建设;推动
42、将运河大街提级为城市快速路;推动武兴路提级为区域性通道;改造提升孔兴路、漷永路。推动轨道交通延伸发展,优化交通线路。加强与中心城区、周边新城便捷的交通联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地铁 7 号线东延,推动 R1、R1 支、市郊铁路(新北京东站- 北京站 -北京西站)按规划实施。打通一批与中心城区的联 21 络通道,建成广渠路二期、观音堂路,形成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络;提级改造潞苑北大街、京哈高速。加快与周边新城的快速通道建设,完成通马路提级改造,实现与亦庄新城、大兴区和北京新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推动宋梁路北延,提级改造通顺路、壁富路,实现与顺义区、首都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加强交通节点改造,完成京哈
43、高速台湖立交、九德路立交等改造。优化对外公共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公交线路。推动广渠路、朝阳路快速公交东延线的建设。图 4 城区轨道交通线及快速公交线路 22 表 2 “十 三 五 ”时 期 对 外 交 通 部 分 重 大 项 目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功能及意义广渠路二期 五 环路- 通州 城市快速路,7 公里中心城区与通州区的快速联系通道,缓解京通快速路交通压力观音堂路 四环 路- 通州外 环 城市主干路,12 公里中心城区与通州区的快速联系通道,缓解京通快速路交通压力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快速通道东 六环- 东二 环 待定 加强通州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接网络潞苑北大街提级
44、 待定 待定 形成去往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京哈高速改造 五 环- 六环段 改造为双向八车道 提升与中心城区的交通承载力与中心城区连接的重大项目7 号 线东延 焦化厂- 北京环 球主题公园 全长 17.2 公里,通州段约 9 公里 中心城区与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间的快速通道壁富路(北段) 区界 -京平高速 1 公里 打通与顺义区、特别是首都机场的联络通道武兴路提级改造 京津公路- 市界 一级公路,8.3 公里通州区东部对外交通通道,加强与河北大厂地区的交通联系S6 城际联络线 北京新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 全长 79 公里,通州段约 45 公里通州区与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连接的骨干公共交通线路轨道交通平
45、谷线 东风 北桥- 平谷 全长 71 公里,通州段约 13 公里 加强通州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京唐城际铁路( 含新 北 京 东 站 ) 北京- 唐山157 公里,其中北京段 20 公里京津冀城际铁路网项目,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密涿高速 采育- 西集 26 公里 分流过境交通与周边新城、津冀地区相连接重大项目京塘路提级 翠屏西路- 市界 23 公里 加强通州区与河北的联络,分流过境交通二、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系统打造畅达高效的内部路网体系。加快疏解过境交通,推进东六环改造,使之成为城市内部的快速路;沿城区规划建设大外环线,疏导过境交通不再穿城而过。全面提升城区路网密度,城市 23 路
46、网密度提升到 9 公里/平方公里;加密轨道交通,推动八通线南延,规划有轨电车线网,商务中心区有轨电车投入运营。打通道路微循环,加强城区南北向交通建设,打通北运河东滨河路、九棵树中路等;打通曹园南大街、颐瑞东路、西滨河路等,实现京榆旧路提级改造。提高重点路口安全系数,优化重点道路段的交叉口设计,增设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完成果园环岛、通燕高速出入口等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加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新北京东站等重大项目周边的交通组织。强化城乡之间、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推进漷于路、漷台路、九德路二期、张凤路南延、新堤路等项目建设,强化城区与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结合通马路改造,强化城区与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的一体化发展。发展“绿色出行 +慢行”的公共交通。构筑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建成北关、北苑、土桥和环球主题公园等公交枢纽,建设 6 号线 P+R 停车场,实施 2 处公交场站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公交线路,扩大自行车租赁系统覆盖面积,打造步行交通系统,建立住宅区 15 分钟至地铁、BRT和有轨电车车站的出行链。统筹规划全区公共停车资源。加强小区停车场配套建设,新建居民区一户一位。实施停车场立体化改造,建立集约、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加强老旧小区周边停车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学校、商场等区域停车资源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