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CS CECS :201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nti-crack and anti-permeability composites used for concrete(征求意见稿)201 北京 1前 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6 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6038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2、: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技术要求;5.混凝土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质量检验;附录 A.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定。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南通不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南通不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九华镇工业园区华兴路 12 号,邮政编码:226541) 。本规程主编单位:南通不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建研建材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2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3、 符号 .23 基本规定 34 原材料技术要求 44.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44.2 其他原材料 .45 混凝土性能 65.1 拌合物性能 .65.2 力学性能 .65.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66 配合比设计 86.1 一般规定 .86.2 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 .87 施工 97.1 混凝土制备 .97.2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 .98 质量检验 108.1 原材料 .108.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108.3 硬化混凝土性能 .10附录 A 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定 12本规程用词说明 15引用标 准名录 16附:条文说明 182Contents1 Gener
4、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22.2 Symbols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Raw Materials.44.1 Anti-crack and Anti-permeability Composite .44.2 Other Materials45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65.1 Mixture Properties .65.2 Mechanical Properties .65.3 Long-term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ies
5、66 Mix design86.1 General Requirements .86.2 Calculation ,Trial Mix, Adjust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Mix Proportion87 Construction .97.1 Production of Concrete97.2 Transportation, Casting and Curing 98 Quality Inspection 108.1 Quality Inspection of Raw Materials.108.2 Performance Inspection of Fresh
6、 Concrete .108.3 Performance Inspection of Hardened Concrete.10Appendix A Test Methods for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Blended with Anti-crack and Anti-permeability Composite .1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1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6A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811 总则1.0.1
7、为规范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防裂抗渗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1.0.3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Anti-crack and anti-permeability composites 由粉体材料和合成纤维等按一定比例复配制得,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其抗裂和抗渗性能的一类材料。2.1.2 防裂抗渗混凝土 Anti-crack and anti-perme
8、ability concrete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并具有显著防裂抗渗性能的一类混凝土。2.2 符号iW 第 i根裂缝的最大宽度(mm) ;L 第 根裂缝的长度(mm) ;N 总裂缝数目(根) ;A 平板的面积(m 2) ;a 每根裂缝的平均开裂面积(mm 2/根) ;b 单位面积的开裂裂缝数目(根/m 2) ;c 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 2/m2) ;cs 基准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 2/m2) ;ct 受检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 2/m2) ;cr 受检混凝土的裂缝降低系数(%) 。33 基本规定3.0.1 具有较高抗裂性能、抗渗性能和其它耐久性能要求的人防、
9、市政、核电、水利、港口、地下和屋面混凝土工程宜选用防裂抗渗复合材料。3.0.2 当建设工程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磨强度时,可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3.0.3 当设计或施工要求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混凝土宜掺加级防裂抗渗复合材料:1 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规定的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及以上;2 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不少于 300 次;3 取消结构外防水要求。3.0.4 刚性防水屋面、公路路面、工业地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薄壁结构类混凝土工程宜选用级和级防裂抗渗复合材料。3.0.5 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形式、设计强度、防裂抗渗设计要求、其它耐久性能设
10、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3.0.6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混凝土放射性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的规定。44 原材料技术要求4.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4.1.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中粉体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表 4.1.1 粉体材料的技术指标序号 项目 技术指标1 密度/(g/cm 3)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2 比表面积/(m 2/kg)g)5003 含水量(质量分数) /% 1.04 烧失量 /% 4.05 三氧化硫含量 /% 3.56 碱含量 /% 0.407 氯离子含量 /% 0.0108 安
11、定性 合格9 放射性 合格10 需水量比 /% 1057d 8511 活性指数/%28d 954.1.2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中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 的规定。4.1.3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1.3 的规定。表 4.1.3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指标技术指标项目级 级 级裂缝降低系数/% 80 55 307d 90混凝土抗压强度比/%28d 90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比 100渗透高度比/% 85相对耐久性/% 804.2 其他原材料4.2.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
12、693、 海工硅酸盐水泥GB/T 31289 和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GB/T 31545 的规定。4.2.2 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 GB/T 14684、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规定。人工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 和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 的规定。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海砂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 的规定。54.2.3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的规定。采
13、用复合型外加剂时,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4.2.4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和硅灰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混凝土和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G/T 3048 和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27690的规定。4.2.5 混凝土拌合用水和施工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4.2.6 采用其它原材料时,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65 混凝土性能 5.1 拌合物性能5.1.1 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和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14、 50164 的规定。5.1.2 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应分布均匀且不出现结团现象,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的规定。5.1.3 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时,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常规品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 18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 30mm/h,并应满足施工要求;2 高强防裂抗渗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 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控制在 5s20s,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 10m
15、m/h,并应满足施工要求; 3 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倒置坍落度筒排空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 的规定。5.1.4 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和总碱含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 的规定,碱含量测定及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 的规定。5.2 力学性能5.2.1 防
16、裂抗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的规定。防裂抗渗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进行合格检验评定,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5.2.2 防裂抗渗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磨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的规定;抗冲磨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 的规定。5.2.3 防裂抗渗混凝土的其它
17、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 防裂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早期抗裂性能等级,以及其它耐久性能等级划分应符7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防裂抗渗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的规定。防裂抗渗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试验方法宜采用本规程附录 A 规定的刀口诱导法。其它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的规定。5.3.2 防裂抗渗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18、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的规定。86 配合比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防裂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强度和防裂抗渗性能为目标,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和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 的规定,并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其它耐久性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6.1.2 对有抗收缩、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化学侵蚀等其它耐久性要求的防裂抗渗混凝土,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确定耐久性能等级,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
19、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JTS 153 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 等规定。6.1.3 当采用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和应用高性能减水剂等技术措施。6.1.4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掺量宜根据其生产商提供的技术文件或通过试验确定。6.2 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6.2.1 未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的规定。6.2.2 防裂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和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掺量按下列规定进行试配:1 当所用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合
20、成纤维体积率大于 0.10%时,防裂抗渗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可比基准混凝土用水量适当增加;2 单位用水量增加时,应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相应提高胶凝材料总量,外加剂用量应随胶凝材料用量相应调整,砂率可相应调整。6.2.3 在配合比试拌的基础上,防裂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并进行配合比调整和校正。6.2.4 校正后的防裂抗渗混凝土试拌配合比,应在满足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要求和混凝土试配强度的基础上,对设计提出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以及其它耐久性项目进行检验和评定,符合要求的配合比确定为最终配合比。6.2.5 防裂抗渗混凝土设计配合
21、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验证。97 施工7.1 混凝土制备7.1.1 防裂抗渗混凝土制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 328 的规定。7.1.2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生产厂家分别标识和贮存。7.1.3 原材料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 10171 的有关规定,应定期校准并具有有效检定证书。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2 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1.3
22、的规定。表 7.1.3 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原材料种类 水泥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矿物掺合料 粗、细骨料 外加剂 拌合用水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1% 2% 3% 1% 1%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1% 1% 2% 1% 1%*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7.1.4 防裂抗渗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宜配备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专用计量和投料设备。当混凝土中合成纤维体积率超过 0.20%时,宜延长搅拌时间。7.2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7.2.1 防裂抗渗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离析和分层,交货检验时的混凝土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
23、164 的规定。7.2.2 当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或等待浇筑的时间较长而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时,可在卸料前掺入适量外加剂进行搅拌,但不得加水。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7.2.3 防裂抗渗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合理选用不同的机械振捣方式以保证模板内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密实、均匀,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2 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3 浇筑后应满足纤维分布均匀性和结构连续性要求;4 宜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7.2.4 防裂抗渗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可选用洒水、塑料薄膜覆盖和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时间不应少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
24、控制标准GB 50164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规定。108 质量检验8.1 原材料8.1.1 防裂抗渗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和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 8.1.2 防裂抗渗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防裂抗渗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检。8.1.3 防裂抗渗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和工程中抽检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检验项目应包括密度、含水量、需水量比、安定性、混凝土抗压强度比、裂缝降低系数、渗透高度比;2 其它原材料检验项
25、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8.1.4 防裂抗渗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同一工程的同品种和同规格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应按不超过 20t 为一个检验批;2 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不足一个检验批量情况下,应按同品种和同规格(或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一次;3 其它原材料的检验批划分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4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或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产品,检验批容量可放大一倍。8.1.5 同一产地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放射性检验频率不宜少于一次。8.1.6
26、原材料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的规定。8.1.7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及其它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4 章的规定。8.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8.2.1 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8.2.2 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5.1 节的规定。118.3 硬化混凝土性能8.3.1 防裂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弯拉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2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的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工程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3.2 防裂抗渗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批及试验组数应符合以下要求:1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应相同;2 对于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应少于一个;3 对于同一检验批,设计要求的各个检验项目应至少完成一组试验。8.3. 3 防裂抗渗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同一检验批只进行一组试验时,应将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2 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抗水渗透试验(逐级加压法) 、抗冻试验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宜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
28、检验结果;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 、早期抗裂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和碳化试验宜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检验结果;3 耐久性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的规定。8.3. 4 防裂抗渗混凝土长期性能检验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 /T 193中耐久性检验的有关规定执行。8.3.5 防裂抗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5.2 节和第 5.3 节的规定。12附录 A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定A.0.1 本方法适用于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测定。A.0
29、.2 试验装置及试件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本方法应采用尺寸为 800mm600mm100mm 的平面薄板型试件,每组应至少 3 个试件;2 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装置(图 1)应采用钢制模具,模具的四边(包括长侧板和短侧板)应采用槽钢或者角钢焊接而成,侧板厚度不应小于 5mm,模具四边与底板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模具内应设有 7 根裂缝诱导器,裂缝诱导器应分别用50mm50mm、40mm40mm 角钢与 5mm50mm 钢板焊接组成,并应平行于模具短边且应与底板固定。底板应采用不小于 5mm 厚的钢板,并应在底板表面铺设聚乙烯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做隔离层。模具应作为测试装置的一个部分,测试时应与
30、试件连在一起;图 1 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装置示意图1长侧板;2短侧板;3螺栓;4加强肋;5裂缝诱导器;6底板3 风扇的风速应可调,并且应能够保证试件表面中心处的风速不小于 5m/s;4 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0.5。相对湿度计精度不应低于1%。风速计精度不应低于0.5m/s;5 刻度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应小于 40 倍,分度值不应大于 0.01mm;6 照明装置可采用手电筒或者其他简易照明装置;7 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 1mm。A.0.3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31 试验宜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2 将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内后,应将混凝土摊平,且表面应比模具边框略
31、高。可使用平板表面式振捣器或者采用捣棒插捣,应控制好振捣时间,并应防止过振和欠振;3 在振捣后,应用抹子整平表面,并应使骨料不外露,且应使表面平实;4 应在试件成型 30min 后,立即调节风扇位置和风速,应使试件表面中心正上方100mm 处风速为(50.5)m/s。应使风向平行于试件表面和裂缝诱导器;5 试验时间应从混凝土搅拌加水开始计算,应在(240.5)h 测读裂缝。裂缝长度应用钢直尺测量,并应取裂缝两端直线距离为裂缝长度。当一个刀口上有两条裂缝时,可将两条裂缝的长度相加,折算成一条裂缝;6 裂缝宽度应采用放大倍数至少 40 倍的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应测量每条裂缝的最大宽度;7 平均开裂
32、面积、单位面积的裂缝数目和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应根据混凝土浇筑24h 测量得到裂缝数据来计算。A.0.4 试验结果计算及其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根裂缝的平均开裂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21iNiLWa( A.4-1)2 单位面积的裂缝数目应按下式计算: Ab( A.4-2)3 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ac( A.4-3)4 裂缝降低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str10c(A.4-4 )式中: iW第 i根裂缝的最大宽度,精确到 0.01mm;iL第 根裂缝的长度,精确到 1mm;N总裂缝数目,单位为根;A平板的面积,精确到 0.01m2;a每根裂缝的平均开裂面积,精确到 1mm2
33、/根;b单位面积的开裂裂缝数目,精确到 0.1 根/m 2;c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精确到 1mm2/m2;cs基准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精确到 1mm2/m2;ct受检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精确到 1mm2/m2;cr受检混凝土的裂缝降低系数,精确到 1%。145 每组应分别以3个或多个试件的平均开裂面积(单位面积上的裂缝数目或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平均开裂面积(单位面积上的裂缝数目或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的测定值。15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
34、“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6引用标准名录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5. 混凝土强
35、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 50119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12.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1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1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15.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1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7.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 1017118. 道路硅酸盐水
36、泥GB 1369319. 建设用砂 GB/T 1468420.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1.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2.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3.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24.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769025. 海工硅酸盐水泥GB/T 3128926. 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GB/T 3154527.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9.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30. 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31.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
37、术规范 JGJ 20632.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33.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34.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35.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36.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 32837. 混凝土和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G/T 304838.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39. 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 15340.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4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1742.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
38、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1条文说明19制订说明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CECS -201) ,经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 201X 年 X 月 X 日以第 X 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系统试验取得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
39、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20目 次1 总则 212 术语和符号 223 基本规定 234 原材料 244.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244.2 其它原材料 .245 混凝土性能 255.1 拌合物性能 .255.2 力学性能 .255.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256 配合比设计 266.1 一般要求 .266.2 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 .267 施工 287.1 混凝土制备 .287.2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 .288 质量检验 298.1 原材料 .298.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298.3 硬
40、化混凝土性能 .29附录 A: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定 30211 总则1.0.1 随着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以及混凝土基体抗渗性能进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和服役寿命成为近年来行业研究热点。现有研究结果和应用实践表明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早期抗裂和抗渗性能,以及其它耐久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为了规范我国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本规程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角度提出应用技术,科学指导我国防裂抗渗混凝土应用。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适用范围。1.0.3 防裂抗渗混凝土涉及不
41、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按所属工程类别符合有关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222 术语和符号2.1.1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术语,特指含有粉体材料和合成纤维两种主要成份,并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抗裂和抗渗性能的一类材料。2.1.2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术语。233 基本规定3.0.1 现有试验数据及工程应用案例表明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主要适用于具有较高抗裂性能、抗渗性能和其它耐久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因此,具有该类性能要求的不同行业或领域均可广泛应用防裂抗渗复合材料。3.0.2 本条指出了混凝土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同样可提高其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
42、抗冲磨强度,可满足部分结构工程的特殊要求。3.0.3 当防水等级或冻融循环次数要求较高,或取消结构外防水时,混凝土结构不能开裂并应具有良好的抗水渗透性能,此时掺加 I 级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是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3.0.4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用于刚性防水屋面、公路路面、工业地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薄壁结构类混凝土工程时,可降低早期开裂风险,提高抗渗性能。3.0.5 本条规定了选择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类型及掺量的通用原则。3.0.6 由于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粉体材料种类较多,因此对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混凝土进行放射性检测是确保其安全应用的前提条件。244 原材料4.1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4.1.1 表 4
43、.1.1 给出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中粉体材料的技术要求,包括 11 个项目及对应技术指标。4.1.2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中合成纤维的通用技术要求。4.1.3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复合材料采用基准水泥和标准试验方法时,应满足的混凝土性能要求。其中裂缝降低系数是最关键技术指标,也是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产品划分等级的重要依据。相对耐久性指标借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但是冻4.2 其它原材料4.2.1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的水泥性能要求,与普通混凝土要求一致。4.2.2 本条规定了粗细骨料基本要求,包括天然骨料、人工砂、机制砂和海砂等基本要求,与普通混凝土要求一致。4.2.3 本条规定了
44、外加剂的技术,与普通混凝土要求一致,具体使用时必须注意相容性问题。4.2.4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均可用于制备防裂抗渗混凝土,其质量要求与普通混凝土一致。4.2.5 本条规定了拌合用水和施工用水性能要求。4.2.6 本条规定了采用其它原材料时的基本要求。255 混凝土性能5.1 拌合物性能5.1.1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详细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和允许偏差,防裂抗渗混凝土与之相同。5.1.2 防裂抗渗混凝土应注意调配拌合物的和易性,并使之不离析。由于内部掺加合成纤维,所以应注意避免纤维结团现象,并应保证纤维分布均匀
45、,从而充分发挥复合材料整体特性。5.1.3 在满足泵送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常规混凝土坍落度和经时损失要满足要求。对于高强防裂抗渗混凝土来讲,由于其粘性增大,所以必须合理控制坍落度、扩展度、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等指标,特别是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更具有实践意义。5.1.4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要求,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拌合物中总碱含量要求,防裂抗渗混凝土与之相同。5.2 力学性能5.2.1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46、划分,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的相关规定相同。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进行评定防裂抗渗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安全的,评定结果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5.2.2 当设计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磨强度时,应按本规程规定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5.2.3 本条给出了设计或施工需要防裂抗渗混凝土满足其它力学性能时的基本要求。5.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 除了早期抗裂性能试验方法之外,防裂抗渗混凝土耐久性能等级划分、测试方法以及检验评定与普通混凝土相同。与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47、B/T 50082 的规定相比,本规程附录 A 规定的早期抗裂性能试验方法(刀口诱导法)具有下面两个特点:试验宜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克服了环境波动导致的结果复现性降低;每组应分别以 3 个或多个试件的平均开裂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平均开裂面积的测定值。5.3.2 防裂抗渗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属于长期性能,应按普通混凝土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266 配合比设计6.1 一般要求6.1.1 本条规定了防裂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设计依据,以及性能要求。由于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内掺加一定数量的合成纤维,所以配合比设计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
48、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 的规定。6.1.2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详细规定了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对应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等关键参数,对于具有特殊耐久性能要求的防裂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此外,水运工程和铁路工程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别是涉及耐久性设计尚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规定。6.1.3 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是我国混凝土行业主要任务之一,而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是掺加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同时掺加矿物掺合料并使用高性能减水剂,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自身优势,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更高综合性能要求。6.1.4 由于不同类别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所用粉体材料和合成纤维性能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且粉体材料和合成纤维两者复配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