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 :201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hospital building(征求意见稿)201 发布 20 实施1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hospital buildingCECS :201主编部门: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2012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16038 号的要求,制定本标准。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2、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诊断与策划;5.规划与建筑;6. 结构与材料;7.暖通空调;8.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9.电气与智能化; 10.室内环境质量;11.绿色施工;12.绿色运行维护。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号;邮编:100013;邮箱:cecs_ )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
3、审查人员: 目 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诊断与策划 .54.1 一般规定 54.2 规划与建筑 54.3 结构与材料 94.4 暖通空调 114.5 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 134.6 电气与智能化 174.7 室内环境质量 194.8 改造策划 205 规划与建筑 .235.1 一般规定 .235.2 总平面规划 .235.3 景观绿化 .265.4 建筑功能空间 .285.5 围护结构 .305.6 装饰装修 .315.7 建筑设施 .336 结构与材料 .356.1 一般规定 356.2 结构设计 .356.3 材料选用 .357 暖通空调 .407.1 一般规定
4、 407.2 冷热源系统 407.3 空调风系统、水系统 44I7.4 计量及自动控制 488 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 508.1 一般规定 508.2 给水系统 518.3 排水系统 538.4 生活热水系统 548.5 污水处理系统 568.6 节水器具与设备 578.7 非传统水源利用 599 电气与智能化 619.1 一般规定 619.2 供配电系统 619.3 照明系统 659.4 智能化系统 6610.室内环境质量 6810.1 一般规定 6810.2 室内热湿环境 6810.3 室内声光环境 6910.4 室内空气品质 .7011 绿色施工 .7411.1 一般规定 7411.2 过
5、程管理 7511.3 资源节约 7511.4 环境保护 7712 绿色运行维护 .7912.1 一般规定 7912.2 综合效能调适 8012.3 运行与维护 810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指导和规范医院建筑改造,提高绿色化改造水平,实现安全性能升级、环保改造、节能优化、功能提升的目标,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1.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医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除了新建大量的医院之外,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的医院也正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造和扩建。如何将医院建筑进行合理化改造,是非常急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医院建筑的绿色改造已提
6、上日程,但医院建筑在供能系统、室内外环境、功能空间布局、三废处理、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均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对医院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应从技术、经济、能源、资源及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考虑不同医疗专业的特殊需求。加大力度推进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可以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生态性,亦是顺应绿色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1.0.2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其他功能类型建筑改造为医院建筑可参照本规程执行。【条文说明】1.0.2 建筑改造后,建筑的使用功能可能发生变化,本规程适用于引导改造后为医院建筑的绿色改造。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改造前后均为医院建筑,且改造前后使用功能不发生变
7、化;(2)改造前后均为医院建筑,但改造后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例如医技楼改造为住院楼;(3)改造前为非医院建筑,改造后为医院建筑,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例如厂房改造为医院建筑。1.0.3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医院建筑现状和改造目标,采用适宜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条文说明】1.0.3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总体平衡。我国各地域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及区域优势,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采取因地制宜的改造措施,并突出不同医院类型的建筑特点,有效提升既有建筑的能效水平、室内环境、使用功能、
8、安全等综合性能,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负面影响。本规程涵盖了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所涉及的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电气与智能化、室内环境质量、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行维护等各个专业。1.0.4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除应符合本规程的相应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参与绿色改造的前提条件。本规程重点按医院建筑绿色改造相关专业进行设置,并未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故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12 术语2.0.1 绿色改造 green retro
9、fitting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室内外环境、提升使用功能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的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2.0.2 诊断 diagnosis通过现场调查、资料审阅、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方法对既有建筑现状进行检测评价的活动。2.0.3 策划 planning依据改造前诊断结论,结合医院改造需求,确定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模式、改造目标及技术路线的活动。2.0.4 弹性化设计 flexible design弹性化设计是指在一般设计的基础之上更多考虑医院建筑未来在功能和空间上的变化与再利用,采用柔性、开放的设计方法,便于改造中功能集中、增加与置换,提高空间的适应能力,满足需求的变化。2.0.5 适度集中
10、化 moderate centralization综合医院的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在满足医疗工艺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医院建筑功能适当集中,交通流线合理,实现空间集约利用、节约资源和有效管理。2.0.6 导向标识 way finding导向标识是指就医者进入医院院区后,引导就医者进入各个目标地点的说明引导信息。2.0.7 净化空调系统 air cleaning and conditioning system采用以空气过滤为主要措施,将受控区域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力和洁净度等参数控制到所要求水平的空气调节系统。2.0.8 综合效能调适 commissioning 通过对建筑
11、设备系统的调试验证、性能测试验证、季节性工况验证和综合效果验收,使系统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和用户使用的需求。2.0.9 医院污水 hospital sewage2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中被病原体污染了的水。2.0.10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2.0.11 电磁骚扰 electromagnetic distrubance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各种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2.0.12 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
12、于 2.5m)particulate matter(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m 的颗粒物。2.0.13 可维护性 maintainability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或恢复设施、设备功能的能力。其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可及性、可视性、简易性、兼容性、是否易于监测和测试、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33 基本规定3.0.1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原有秩序,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2 改造设计应近期、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3 改造应使新旧建筑统一协调,处理好各部分的功能关系;4 应避免改造施工对医疗安全、医疗流程和室内外环境的影响。【条文说明
13、】3.0.1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以切实可行的规划为指导依据,根据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做出相应的改造计划,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应在首先满足近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将来的发展,而不能舍近求远;改造应从医院整体布局出发,正确地反映医院建筑内在的功能关系和变化规律,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处理好各部分的功能关系;改造范围宜集中设置,应加强对改造施工的组织管理,多方参与,周密策划,减少改造施工对医疗运行的干扰。3.0.2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前应进行诊断与策划。【条文说明】3.0.2 医院建筑改造前应进行诊断工作,以了解建筑性能现状,为改造技术策划提供依据。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注重全寿命期内能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
14、性能,因此在技术应用策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性能、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等。3.0.3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保留过程资料。【条文说明】3.0.3 过程资料是医院建筑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客观的记录文件,应层次分明,符合其形成的规律,同时为后期运营管理维护及再次改造提供支持。3.0.4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和产品,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技术和产品。44 诊断与策划4.1 一般规定4.1.1 诊断与策划应考虑项目现状、改造需求、改造模式、运维管理等要求。【条文说明】4.1.1 医院建筑改造前的诊断和
15、策划对改造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医院建筑改造前各方面性能现状的全面诊断与诊断,掌握项目的绿色化改造基底,有助于确定医院建筑改造的潜力和可行性。系统分析医院建筑改造需求及后期运维管理要求,为改造规划、技术设计及改造目标的确定提供主要依据。4.1.2 诊断应采用现场勘查、问卷调研、资料审阅、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办法,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和实施策略。4.1.3 诊断阶段应出具诊断报告。【条文说明】4.1.3 医院建筑改造诊断报告,其主要内容应涵盖医院建筑概况、诊断依据和内容、诊断过程和结果、诊断结论与改造建议。医院建筑改造的诊断结论,应基于对既有建筑现状的局部或全面诊断的基础
16、上得出的,宜明确医院建筑是否需要进行绿色改造,并给出具体的绿色改造建议。4.1.4 策划阶段应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条文说明】4.1.4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策划阶段,可根据项目改造难易程度,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当改造内容较多、牵涉范围较广时,宜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改造的必要性、技术方案、经济性及社会环境效益等进行全面研究。当进行单项改造时,宜根据诊断结果、改造目标等,给出适宜的改造方案。医院建筑改造可行性报告或改造方案,其主要内容应涵盖医院建筑概况、绿色改造的必要性、改造方案的分析研究、经济性分析、资源利用分析、社会环境效益分析、风险控制策略、结论与建议等内容。4.2 规划
17、与建筑4.2.1 场地安全性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安全性及稳定性,包括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影响,场地及周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等;诊断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场地地形图、环评报告等;现场勘察场地周5边环境并进行记录,进行现场检测。2 场地内污染源的排放,包括放射性危害、放射性污水、电磁波污染、医疗废物等。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3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包括场地内道路、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内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情况等。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2.1 本条对医院建筑场地安全性诊断内容提出
18、要求。诊断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诊断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是否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诊断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采取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诊断场地安全是否符合各项安全标准。诊断场地内是否有超标排放污染物,以及污染物控制、治理措施。诊断场地内无障碍设计是否合理。场地抗震防灾诊断应依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 及防洪标准 GB 50201;土壤污染诊断应依据现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电磁辐射诊断应依据现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
19、02;场地无障碍设计诊断应依据现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4.2.2 场地规划与布局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及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场地及周边园林绿地、河道水系、道路、既有构筑物、构件和设施等现状;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场地物理环境,包括建筑场地日照、风环境、声环境质量;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及各分项报告,可对建筑场地进行现场实测并模拟计算。3 场地交通情况,包括场地内车行和人行路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线、消防通道和急救通道等;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4 场地绿化用地,包括场地内绿地率、集中绿化的现状,复合绿化的布置等;诊
20、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景观设计图纸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5 场地雨水控制利用现状,包括场地雨水管线设置和排水能力,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透水地面等布置情况,是否存在场地积水情况等。6诊断方法:查阅场地总平面图、雨水管线竣工图纸、景观图纸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2.2 本条对医院建筑场地规划与布局诊断内容提出要求。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应诊断其改造对于原先未满足日照标准的周边建筑,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进行绿色改造时,建筑群布局调整方案宜统筹考虑场地实际风环境的模拟或检测结果,风环境的质量主要关注冬季、过渡季以及夏季的典型风速和风向工况的舒适性。同时,场地噪声应符
21、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要求。当噪声敏感建筑不能远离噪声源时,在改造时宜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建筑与公共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十分重要,既有建筑改造中应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同时,机动车停车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组织场地交通流线。诊断时现场查看建筑附近公共交通站点、建筑场地交通流线及停车设施的设置情况。场地绿化用地诊断包括对场地内绿地率、绿地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集中绿化现状等,并与现行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 的要求相对比,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宜进行改造。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现有
22、条件设置场地雨水设施。对于场地占地面积大于 10hm2的改造项目,宜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不大于 10hm2的改造项目,宜根据场地条件合理采用雨水控制利用措施。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宜合理引导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包括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还可利用场地附近自然资源或已有设计景观来调蓄雨水。诊断时查阅雨水专项设计方案及相关竣工图纸,并现场查看和询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地面生态设施的设施情况。4.2.3 功能与空间诊断宜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功能满足医疗工艺要求;2 空间尺度满足医疗功能要求;3 医院内部流线的效率。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并进行现场
23、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医院空间包括门诊、住院、医技、办公等功能空间,各房间面积、高度等应满足医疗空间需求。医院建筑空间功能诊断应调查医疗功能改变后空间功能与既有空间尺度适应性。医院空间功能类型多,流线复杂,各种流线容易交叉。医院内流线主要包括人流、物流、车流等。人流包括患者各科室就医流线、医护工作流线等,物流包括医药用品、医疗以及生活垃圾、尸体等物体运输流线;车流包括就诊病患及其陪护人员车流、救护车流、医疗等物资运输车流以7及医护人员上班车流。医院对流线的基本要求包括分流与高效,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诊断应调查既有流线的分布和交叉情况。4.2.4 外围护结构性能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外墙、
24、非透明外门、非透明幕墙的构造形式、传热系数及热工缺陷;2 外窗、透明外门、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传热系数、构造形式及气密性;3 屋面的构造形式及传热系数;4 穿透围护结构部分的构造形式与热工缺陷,如管道、雨棚等;5 防火性能;6 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防水安全性及可靠性;7 围护结构及内隔墙的隔声性能;8 医疗功能房间现有的防护措施。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隔声性能检测报告,地下室、外墙、室内地坪、楼板、屋顶渗漏检测报告等,并进行现场勘查和记录。【条文说明】4.2.4 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
25、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计算得到;外墙外保温系统热工缺陷检测应采用红外热像法和敲击法,且采用红外热像法应全数检测,并应采用敲击法复核缺陷部位。屋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屋面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计算得到。外窗、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传热系数、气密性能及外窗遮阳系数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当存在异议或无检测报告时,外窗、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传热系数和外窗遮阳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 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地下室、外墙、室内地坪、楼板、屋顶渗漏检测,可采用现场蓄水、淋水或仪器测试等方法来查验
26、。4.2.5 设施加装可行性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加装电梯可行性诊断,包括建筑结构加装条件及对建筑消防的影响,场地供电资源条件等;2 加装停车设施可行性诊断,包括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停车设施加装条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装条件等;3 加装无障碍设施可行性诊断,包括救护车的入室设计、专用坡道、栏杆、室内扶手等加装条件;84 加装医疗功能设施可行性诊断,包括特殊医疗设施与设备变更的条件及对建筑产生的影响;5 加装人性化设施可行性诊断,包括公共设施的加装条件、卫生设施的提升条件、色彩与标识等提升条件。诊断方法:查阅建筑、结构竣工图纸;现场对建筑结构勘查、检测和记录,评价设施假装对建筑、结构、机
27、电、以及内装的要求。【条文说明】4.2.5 加装电梯前,应对建筑安全性和抗震性进行鉴定,加装电梯对既有建筑结构有影响时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的鉴定诊断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等;同时通过查阅相关建筑竣工图纸、现场查看,判定加装电梯后是否对消防通道、楼间距、外部使用空间造成影响;利用软件模拟加装电梯后建筑的日照环境。加装停车设施应诊断场地条件,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供电要求,来改善医院的停车环境。加装无障碍设施重点考虑提升医院场地内外的无障碍通行水平。加装人性化设施重点考虑提升医院的工作和就医环境。加装医疗功能设施重点是
28、结合医院改造需求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4.3 结构与材料4.3.1 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基基础的检测鉴定2 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完损状况、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分析、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及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可靠程度检测; 3 结构构件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及主体结构和构件的变形检测;4 根据既有建筑结构的现状和改造目的及后续使用年限,依据相关标准,分析验算综合诊断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诊断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竣工图纸、使用情况和修缮资料;现场检测、勘察和记录;分析验算诊断,出具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报告。【条文说明】4.3.1 医院建筑实施绿色改造前,应
29、根据结构的现状和改造目的,对涉及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检测鉴定,对后续使用年限内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以确保医院建筑绿色改造后的使用安全。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进行鉴定。1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分析,应包括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和水平向承重构件布置、结构抗侧力9作用体系(支撑系统) 、抗侧力构件平面布置的对称性、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房屋有无错层、结构间的连系构造等;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圈梁和构造柱体系。当结构承载力发生变化时,应进行专项检测,例如加层、屋面平改坡及屋面改为种植屋面等。2 结构
30、构件及其连接的检测应包括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几何参数、稳定性、抗裂性、延性与刚度,预埋件、紧固件与构件连接,结构间的连接等;对混凝土结构还应包括短柱、深梁的承载性能;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局部承压与局部尺寸;对钢结构还应包括构件的长细比等。3 结构和构件的变形检测应包括结构顶点和层间位移,受弯构件的挠度与侧弯,墙、柱的侧倾等。对结构、构件的变形,应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整体结构和其中有明显变形的构件进行检测。4 建筑的平面、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的对称性分析,评价地震扭转效应不利的影响,检查结构竖向构件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有突变处薄弱部位的构件,在结构体系中找出能使整个
31、结构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薄弱构件,评价其抗震性能,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4.3.2 结构耐久性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建筑物所处环境;2 结构构件材料的耐久性检测。诊断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竣工图纸和资料,环境调查记录、修缮改造资料、结构构件表面覆盖的材料等,必要时对结构耐久性能进行现场检测。【条文说明】4.3.2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表 4.2.5 对建筑物所处环境类别、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做出了明确规定。环境调查记录应包括建筑物所处环境类别、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应包括地下水位、土质及水质化学成分和含量等。可根据项目实
32、际需要,依据现行协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 220 对既有建筑的耐久性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可包括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裂缝及缺陷、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及分布情况、混凝土渗透性、钢筋锈蚀、冻融损伤、化学腐蚀等。4.3.3 建筑材料性能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力学性能; 2 耐久性;103 回收利用价值;4 潜在危害。诊断方法:查阅设计文件、材料性能检测报告;现场核查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性能,测算建筑材料节能环保价值。【条文说明】4.3.3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时,应充分利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旧料,就地取材,合理使用。根据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材料性能进行合理推断和折算,
33、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性能进行抽样检测。建筑材料性能诊断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砌筑砖强度、砌筑砂浆强度、钢材品种、木材强度等,可采用钻芯法、回弹法、贯入法等检测方法对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现行协会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 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进行检测;粘土砖和砌筑砂浆强度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现行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136 进行检测;钢材品种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
34、0621 进行;木材强度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进行。目前针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性能的评价还处于研究阶段,较难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仍以结合建筑材料性能的定性化评价为主。材料的潜在危害是指医院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污染物含量超标、防滑性能不好等影响医院人员生活健康和行动安全的材料。4.4 暖通空调4.4.1 冷热源系统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冷热源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冷热源设备、输配系统及末端系统形式、设备能效、热计量系统及能源计量装置设置情况、节能调控策略等;诊断方法:查阅冷热源系统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能源审计报告、设备产品合格证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
35、2 冷热源系统运行状况,包括系统供热(冷)量、蒸汽耗量,热源设备运行效率,系统补水率、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和水力平衡度、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室内管网水力失调度,管道保温性能等;11诊断方法:查阅供热空调系统运行记录、水力平衡测试报告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现场性能检测。3 供热空调系统能源消耗量,包括燃煤、燃气、燃油耗量、耗电量和水量等。诊断方法:查阅能耗记录、能源审计报告、能耗管理系统统计数据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4.1 医院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诊断与诊断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冷热源设备运行效率、系统供热(冷)量、室外管网运行参数、能源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
36、等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诊断,同时要对系统的燃料消耗量、耗电量和耗水量等数据进行有效统计和分析。4.4.2 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系统类型、集热器类型、集热器总面积、太阳能保证率、贮水箱容积、辅助热源类型及容量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效率、贮水箱热损因数、供热水水温、水压及水质等;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类型、太阳能电池阵列面积、装机容量、储能方式、并网方式、主要部件的类型和技术参数、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电能计量装置布置情况等;3 地源热泵系统的系统类型、热泵机组性能参数、地源换热器形式及数量等,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机组用户侧进出水温、
37、水流量,系统及机组运行能效等;4 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诊断方法:查阅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设备产品合格证、系统运行记录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现场性能检测。【条文说明】4.4.2 医院建筑由于其功能需求特殊,能源消耗较大,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是降低医院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建筑中采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地热能,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向建筑供电、作为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等,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较少。本规程中重点是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诊断诊断,当建筑中采用其他可再
38、生能源利用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类型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对其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进行诊断诊断。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诊断诊断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 的规定,分为形式检查和性能检测两部分。其中形式检查主要是对系统类型、设备性12能参数、使用年限等基本信息进行把握,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性能检测是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检测,判断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4.4.3 通风空调系统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通风空调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末端系统形式、局部通风或排风系统形式、系统使用年限、设备能效、调节控制策略等;诊断方法:查阅通风
39、空调系统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能源审计报告、设备产品合格证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包括冷热源供回水温度、供水量、运行效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冷却塔冷却效果,末端设备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局部通风或排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等;诊断方法:查阅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记录;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现场性能测试。3 洁净医疗功能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包括过末端装置送 /排风量、气流组织、滤装置净化效率、风管内部污染物沉降等;诊断方法:查阅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记录;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现场性能测试。4 节能运行措施,包括系统节能运行策略、能量回收装置设置、管道保温性
40、能、分项计量设置、能耗管理系统设置等;诊断方法:查阅通风空调系统竣工图纸、分项计量竣工图纸、节能运行管理文件、能耗管理系统技术文件、系统运行数据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5 通风空调系统能源耗量,包括建筑总用电量、冷热源设备用电量、输送设备用电量、末端设备用电量,燃料消耗量等。诊断方法:查阅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记录、能源管理系统统计数据、能源审计报告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4.3 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中的耗能大户,是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中的重点,在进行诊断诊断时应注重对设备、整体系统运行状态、耗能情况进行摸底。医院建筑空调系统的诊断和诊断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
41、GJ/T 177 的有关规定。通风空调设备的能效指标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13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5 等确定。4.5 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4.5.1 给水及生活热水系统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供水系统设置和运行合理性,包括供水方式、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管网水质、末端用水压力、是否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进行二次供水设施进出水水质检测、末端用水水质、压力随机抽样检测;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管道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供水管网管材、管
42、件及管网漏损情况;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产品说明书;进行水平衡测试;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3 用水计量装置设置情况和建筑用水量,包括是否按供水用途、管理单元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用水计量装置的读数准确性,建筑总用水量及不同用途用水量;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4 热水系统设置合理性,包括系统循环和管道保温情况、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5的时间、是否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热水锅炉形式和能效等级、采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等提供热源的措施及条件;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水压实验;现场勘察、询问和
43、记录。5 给水系统隔声减震措施的设置合理性,包括设备是否存在噪声振动干扰、给水管道水流声是否存在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干扰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5.1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给水及生活热水系统的诊断主要包括供水系统、管道及管材、用水计量装置和用水量、热水系统、隔声减震措施 5 项。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供水末端的水质检测至少应包括色度、浊度、嗅味、肉眼可见物、PH 值、大肠杆菌、细菌总数、余氯等指标,取水点宜设在水池(箱)出水口和管网供水末端出水口。供水管网末端用水压力可根据供水系统分区抽样,抽取各分区内最高层和最底层供水末端压力。管网漏损情况可根据现行行
44、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 进行检测和寻找漏14水点。4.5.2 排水系统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排水系统的设置合理性和使用现状,包括医疗污水与生活污水是否混合排放、雨水与污水是否混合排放、排水管是否出现堵塞渗漏现象、污水排放水质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污水水质检测报告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传染病房、放射室等特殊医疗用房排水系统的设置合理性,包括污水单独收集状况、独立排水系统设置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污水水质检测报告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3 排水系统隔声减震措施的设置合理性,包括设备是否存在噪声振动干扰、给排水
45、管道水流声是否存在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干扰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5.2 医院建筑其医疗设施和医疗流程中会产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如不进行消毒处理,会污染水源、传染疾病、危害很大,故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才能排放,且处理后的水质,按排放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 的有关规定。此外,由于医院各科室排放的污水所含污染物质不同,因此污水系统设计上应独立排放,且与生活污水、雨水应分开排放。针对医院医疗操作以及就医中对于环境噪声控制的要求,对排水系统要设置合理的隔声减震措施,减少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干扰等。4.5.3 污水
46、处理系统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效率、处理效率;2 污水消毒措施,污水水质排放标准。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物理处理系统排水水质检测报告等;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医院污水处理多采用氯消毒,因为氯的货源充沛、价格低、消毒效果好,且消毒后污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能抑制和杀灭污水中残留的病菌,已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的消毒。液氯投配要求15安全操作,如操作不慎,有泄漏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但因其成本低,运行费省,已在大中型医院污水处理中广泛采用。当有特殊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臭氧消毒法。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应能够有效消灭病菌,并使得处理后污水中氯含量处于较低
47、的水平。4.5.4 用水器具与设备的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各类卫生器具的使用年限、完好程度、数量、用水效率等级、节水器具比例等;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产品说明书或节能性能检测报告;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循环或加压水泵能耗、运行效率;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设备表、产品说明书、水泵铭牌,检测水泵效率;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3 绿化灌溉方式、绿化灌溉设备及运行情况、绿化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绿化灌溉用水量;诊断方法:查阅景观相关竣工图纸、绿化灌溉产品说明书、绿化灌溉用水计量装置计量数据;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4 空调冷却水补水量、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冷却水水质。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暖通相
48、关竣工图纸及计算书、运行记录、产品说明书、冷却水系统用水量计量报告、冷却水水质检测报告,通过空调系统/冷水机组全年的冷凝热计算理论蒸发耗水量;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4.5 卫生器具的诊断主要通过现场核查,用水效率等级可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判定,如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7、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8、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9 等。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指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可由冷却塔年
49、冷凝排热量除以水的汽化热得到。4.5.5 非传统水源利用诊断宜包括下列内容:1 非传统水源利用,包括是否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用途、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水处理工艺、非传统水源出水水质等;16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相关竣工图纸、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非传统水源用水计量记录和统计报告、非传统水源水质检测报告;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2 景观水体补水水源、补水量、处理工艺、景观水水质。诊断方法:查阅给排水、景观相关竣工图纸、景观水补水计量记录和统计报告、景观水水质检测报告;现场勘察、询问和记录。【条文说明】4.5.5 医院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建筑使用者身体免疫力较差,非传统水源利用方面应以用水安全为前提,来提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非传统水源用于景观用水时,水质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 要求进行;用于车辆清洗、绿化浇灌等杂用水时,水质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 要求进行。4.6 电气与智能化4.6.1 配电系统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1 供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