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909537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建国 60 周年的阅兵式创设了一个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观看了阅兵式上的高尖端的武器装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新知的学习欲望。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

2、课的教学,我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说一说。我是公正的小法官等形式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