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短文两篇精彩开篇词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有效的读书?读书有那些好处?带着 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翻阅培根的随笔华章,研读马南邨的生活杂记,定会受益匪浅。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2.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
2、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先哲的高论。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怡(y)情 统筹(chu) 藻(zo)饰 狡黠(xi) 诘(ji)难 要诀(ju) 蒸馏(li) 劝诫(ji) 滞(zh)碍 吹毛求疵(c) 咀嚼(ju) 味同嚼(jio)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狡黠:狡诈。诘难:诘问,为难。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文采藻饰:修饰文
3、词,使之富有文采。矫:做作,不真实。学究:迂腐的读书人。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滞碍:不通畅。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要诀:重要的诀窍。务:致力。3.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 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课 文,学生四人一组
4、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交流点拨】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
5、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交流点拨】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交流点拨】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交流点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二)深层探究1文本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本文用了哪些主要 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交流点拨】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
6、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2.语言品析(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交流
7、点拨】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四板书设计 谈读书第一层: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比喻论证)第二层: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 结合”(举例论证)第三层: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对比论证)五拓展延伸1.读书名言警句积累:【交流】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8、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
9、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 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2.名人论读书:【交流】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课时 一、新
10、课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 年,17 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 8 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 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 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 年 3 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
11、栏,一直写到同年 9 月 2 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2.文体链接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 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1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 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
13、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交流点拨】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交流点拨】“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二)深层探究1.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驳论
14、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交流点拨】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交流点拨】“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3)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 做?【交流点拨】书要反复读。2.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
15、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交流点拨】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四、板书设计不 求 甚 解马南邨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具体分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的含义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五拓展延
16、伸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竽充数”辩。【交流】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 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 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